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孝公为什么要策划处死商鞅?原因是什么

秦孝公为什么要策划处死商鞅?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765 更新时间:2024/1/23 9:02:48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商鞅是秦惠王杀的,但秦孝公做的这件事,已在策划处死商鞅了。

商鞅是秦孝公的儿子秦惠王杀的。不过说起来,其实是秦孝公策划了商鞅之死。为什么这么说呢?

秦孝公在去世之前,曾想传位于商鞅。这件事在《战国策》中有记载:“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秦孝公这个做法是非常反常的。我们知道,由于亲缘的先天原因,每个帝王都只想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连传位给自己的兄弟都不太愿意,更别说传位给旁人了。就算在舜禅让时期,从尧舜的本心来讲,他们也是想传位给自己儿子的。只不过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必须贤能的人主持政局,才能让部落存活下来,所以才会有禅让。一旦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提到,比如禹时代,禅让制就无法推行了。

历史上也出现过帝王主动想把皇位(王位)让位大臣的想法,但这些帝王,大都是昏君,而且都不成功。比如战国时期,燕王哙就曾把国君之位让给宰相子之。但是当时燕王哙年老昏庸,只想玩乐,不理朝政,才在其他人的蛊惑下干了这件蠢事。最后还造成了他的儿子太子平造反,引发了一场战争,严重削弱了燕国的实力。

汉哀帝也想把皇位传给他的男宠董贤,汉哀帝也是明显的昏君。

秦孝公不是昏君,就算他违背人的天性,大公无私,把国君之位传给商鞅,他也明白,这样做,将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

再说了,秦孝公也没有道理把国君之位传给商鞅。一者,秦孝公不相信尧舜禅让之道。讲尧舜禅让之道的,是儒家学派。秦孝公重用法家的商鞅,追求霸业,就是他不喜欢儒家学派的表现。二者,秦国当时并不需要一个挽救危难于即倒的人物。秦国变法以后,十分强大,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强势人物出现,也缺乏尧舜禅让时期那样严酷的环境。三者,太子秦惠王并非昏君,其实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根本不用让别人来主持政局。

所以说,如果《战国策》的记载没有错的话,秦孝公的做法是很让人费解的。

唯一的可能,就是秦孝公在策划商鞅之死。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商鞅变法后,已经在国内建立了巨大的威信,秦孝公担心自己去世后,商鞅会利用这个威信做大。商鞅制定了严酷的法律,并严格执行法令,依靠法令的高压,不但让全秦国的老百姓都怕他,连王公贵族都怕他。包括太子,他也曾用法在他身上。可以说,这样一个人,在秦孝公去世后,他要做大,是很容易的。因此,秦孝公在去世前,才主动让位给商鞅。当然了,商鞅是肯定不敢接受的。商鞅不接受,这就相当于给商鞅套了一个紧箍咒,意思是,我已经传过位给你,你却不要,那以后你就别想要夺位了。

秦孝公的这个做法,和后世刘备对诸葛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个话,其用意是完全一样的。

第二,秦孝公想把商鞅和秦惠王的矛盾激化。

商鞅曾经因为严格执法,得罪了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王,可以说,商鞅和秦惠王已经有了矛盾。现在秦孝公再提出把国君之位传给商鞅,这样,将让秦惠王和商鞅的矛盾变得更大,更不好调和。秦惠王上台后,一定就会首先收拾商鞅。

第三,秦孝公想把改革产生的怨气全部推给商鞅。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改革,既有红利,同时也会产生矛盾,产生很多怨气。商鞅变法,让秦国富裕、强盛起来。但是,也因此造成了很大的怨气,尤其是让自己的利益被割让的王公贵族很不满。这个怨气,必须要找一个人来当替罪羊,全推到他身上。对于秦孝公来说,他自然不愿意把怨气堆在自己儿子头上,因此就只能堆在商鞅头上。

因此,秦孝公提出把国君之位传给商鞅,这就是一个把矛盾堆积在他头上的表现。

可惜商鞅并不是一个明白人,又太贪恋富贵。以至于秦惠王上台以后,立即拿他开刀。可能商鞅被车裂的时候还在想,要是秦孝公活着,他断不至于如此。没想到,他的那一天,其实是秦孝公早就策划好的。

的时候还在想,要是秦孝公活着,他断不至于如此。没想到,他的那一天,其实是秦孝公早就策划好的。

标签: 秦孝公战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秦孝公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孝公,战国

    闻名天下的秦孝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春秋战国对人们来说可能耳熟能详,但是除开这个名词,很多人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可能不太清楚,因为那离我们的时代太远了。可是,春秋战国是一个无比伟大的时代,因为它是中华民族思想启蒙的开始。还有,在那个时代,出

  • 秦孝公是怎么逼死商鞅的? 他非死不可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秦朝

    商鞅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商鞅的理论知识,基本上也是从李悝变法之中学习过来的。可是理论永远只停留在书面上,变法的核心要点并不是理论,而是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很可惜的是,很少有国家愿意做这些实践探索。秦孝公跟其他人不一样,他愿意探索,可是他没有方法。于是乎商鞅便应运而

  • 秦孝公去世后,为什么不把君位传给樗里疾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孝公,春秋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孝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秦孝公去世后,曾经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嬴驷。嬴驷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王的君主,秦国曾在他的统治下逐渐走向了强盛。在秦惠文王的麾下,有一批能臣良将,其中就包括樗里疾。樗里疾是秦国名将,他和嬴驷同为秦国公室,也

  • 秦孝公死后商鞅被五马分尸,为什么秦惠文王死后张仪可以逃过一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商鞅,张仪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商鞅和张仪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其缔造者嬴政也被誉为"始皇帝"、"千古一帝"。不过,秦国作为昔日的边陲小国,它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光靠嬴政一代是无法做到的。为了达到扫清六合的大目标,秦国经历了许多代人的积累。其中最具有代

  • 魏惠王爱惜人才 为何却不重用商鞅放走商鞅?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秦孝公,魏惠王,商鞅变法

    公元前334年的某一天,风和日丽,徐州城头旌旗飘扬,城门之下齐国士兵与魏国士兵分列左右,雄纠纠气昂昂。这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齐国的国君田因齐与魏国的国君魏罃要在城上会盟,而且他们还有一件大事要向世人宣布,那就是齐国与魏国互称对方的国君为王——在这之前,他们的国君只能称侯。不过称侯或称王都只是走走

  • 魏惠王为何不会慧眼识人?总让人才流入他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惠王,商鞅,孙膑,卫国

    魏惠王夺得魏国君主的宝座后,东征西讨,虽说败多胜少,但周边诸侯对魏国也颇有些忌惮。鲁、宋、卫、韩等甚至去朝见魏惠王,尊他为盟主。然而,到了后来,魏国却不断丧师割地,走向衰败。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结果呢?这大概还得从魏惠王同齐威王的一次会猎谈起。公元前355年,魏惠王同齐威王相约打猎。两人见面后,魏惠王问

  • 解密:魏惠王为何不识孙膑商鞅这样的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惠王,孙膑,商鞅,

    魏惠王夺得魏国君主的宝座后,东征西讨,虽说败多胜少,但周边诸侯对魏国也颇有些忌惮。鲁、宋、卫、韩等甚至去朝见魏惠王,尊他为盟主。然而,到了后来,魏国却不断丧师割地,走向衰败。是什么造成了这一结果呢?这大概还得从魏惠王同齐威王的一次会猎谈起。公元前355年,魏惠王同齐威王相约打猎。两人见面后,魏惠王问

  • 魏惠王死后将王位传给了谁 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惠王

    魏罃,即魏惠王,战国时期魏国魏武侯之子。公元前369年即位,正值魏国最鼎盛时期。魏罃少时颇得魏文侯喜欢,加上天资聪颖,名师教导,魏罃很快就崭露头角。即位之前,打败了颇有才干又得到平民大臣支持的公子仲缓,成功登上王位。之后,妥善解决了魏国贵族与平民大臣之间的矛盾,恢复了国内秩序。即位后,魏罃重整军威,

  • 卫鞅的能力如此之强 为何魏惠王没有重用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魏惠王,卫鞅

    还不知道:魏惠王为何不重用卫鞅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卫鞅为何不被魏惠王重用?主要原因有这两个!卫鞅不被魏国重用,主要责任不再公叔痤。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二:其一、魏惠王无识人用人之眼,更无用人使人之能;其二、卫鞅不看好魏国,已经谋求去其它

  • 魏国为什么会衰亡?跟魏惠王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惠王,战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魏国为什么会衰亡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诸侯,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从春秋大国晋国独立出来的韩赵魏三国也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魏文侯礼贤下士招揽了一大批人才,文有李悝、翟璜、西门豹等人,武有吴起和乐羊等名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