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返回长安之后,是什么下场?唐肃宗是怎么对他的?

唐玄宗返回长安之后,是什么下场?唐肃宗是怎么对他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643 更新时间:2024/1/22 1:31:22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唐肃宗的故事。

收复长安后,唐肃宗就给远在川蜀的唐玄宗写信说,我之所以称帝,只是为了应急;现在大唐帝国渡过了难关,所以还希望您回来继续当皇帝。

听到这个消息,直接把唐玄宗吓坏了:这种鬼话谁信啊?你这样欺骗我,到底是要干什么?是想把我诓回去,找个机会干掉吗?

李泌看到唐肃宗和唐玄宗这样客套,当时就告诉唐肃宗,您表演得有点过了。

您现在占据着帝国的主要军政资源,拥有收复长安、洛阳、平定叛军的的伟大功绩。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您本身就不可能想让出皇位,就算您真的想让出皇位,您的小弟也不会同意啊。

关键是,太上皇怎么可会相信您这种话呢?

您这样一说,太上皇肯定不敢回长安了,这样一来,问题就是复杂了,太上皇赖在蜀地不回来。这永远也是一个大的隐患啊。因为他有意无意的在蜀地割据,你该怎么办呢?

所以,李泌让皇帝换了一种说词。总而言之,现在收复二京了;帝国也稳定了,您应该回老家享清福了。

唐玄宗听到这种说词,终于放心了。因为这种说词意味着,儿子对他的猜忌,不再是无可抑制的了。事实上,儿子从前说出要把皇位让给他的话,多少证明他对凌驾于自己之上,缺乏足够的自信,所以才会说出那种客套话。

回到长安后,唐玄宗父子马上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禅让大典。

看到老爸回来,唐肃宗就把黄袍脱掉,换上了紫袍;总而言之,这个皇帝还得您来当。

唐玄宗走到肃宗身边,叫人拿过一件黄袍过来,亲自要给唐肃宗穿上;唐肃宗跪在地上,一个劲儿地表示拒绝,总而言之,这个皇帝还得您来当。

当然了,禅让大典通常都是这样的:老皇帝一个劲的表示要让出皇位,新皇帝一个劲的表示要推辞,最后推来推去,新皇帝总是推辞不过,于是接受了这个皇位。

我们知道,唐肃宗上位,那就是标准的抢班夺权、擅自称帝。

现在这样一玩,唐肃宗上位就比较名正言顺了。总而言之,并不是我想当皇帝,实在是我老爸一心要把皇位让给我。

当然了,这番表演之后,又表演了一系列父慈子孝的剧目。

皇帝对太上皇极尽谦恭之能,太上皇面对此情此景激动的说,我以前一直以为当皇帝最牛X了,现在我才发现,当皇帝的爹才是最牛X啊。如果早知道当太上皇这样牛X,我早就当太上皇了。

但是不论怎么表演,他们父子之间的暗战也不会就此结束,围绕皇权的争夺,谁相信谁啊?

唐玄宗君临天下50年,而且现在也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会不会想着夺回曾属于自己的一切,这个谁也不敢肯定。

处于皇位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地方,唐肃宗并不是简单的和自己父亲暗战,他和自己儿子也是暗战不断。

一代奇人李泌在唐肃宗时代的主要价值,就在于他以极尽超然的身份,弥合了太上皇、皇帝、太子、亲王之间的矛盾。

当唐肃宗与自己老爸矛盾可能激化时,李泌总是小心翼翼地让他们之间的矛盾调和。

当唐肃宗和自己儿子的矛盾可能激化时,李泌总是小心翼翼地让他们之间的矛盾缓和。建宁王要火并唐肃宗亲信时,李必积极劝止他;太子要火并唐肃宗的亲信时,李泌也是积极劝阻。

建宁王、太子要火并唐肃宗的亲信真实目的是什么?大家显然都非常清楚,因为这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李泌在进行这种努力时,有意无意地卷入了政治旋涡之中。

因为皇帝与太子有矛盾了,一个人有意无意的站在太子一边,这永远是大忌,因为在这种背景下,你一心回护太子,到底意欲何为呢?是不是想在未来的皇帝身上投资啊!

所以,李泌在收复长安之后,就开始做好退隐的准备了。

因为既然卷入了皇帝与太子的矛盾之中,继续留在权力中枢,很有可能就无法全身而退了。

在决定退隐之前,李泌再一次叮嘱唐肃宗,帝国真正的危机在父子相残之中,所以希望您牢记一首诗。诗词的大意是说,藤上长着四个未成熟的瓜;摘一个瓜,可以让另外三个瓜更好的成长;摘掉两个瓜,瓜就有点少了;摘掉三个瓜,也不算什么;如果把四个瓜都摘了,你说种瓜的人这是图啥呢?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您可千万不要认为,我这样劝您,是想攀附未来的皇帝,我现在退隐之意已决,所以我才敢跟您说这种肺腑之言,希望您能忍住猜忌之心,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儿子一个接一个地干掉。

唐肃宗说,我怎么可能干出这种事呢?

李泌说,我也相信您不会干这种事,只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我提醒您一下。

大唐帝国的这种危机,其实一直存在。

这种危机之所以有惊无险的渡过,主要是因为唐肃宗死得比较早,所以皇帝与太子的矛盾、太子与亲王的矛盾,还没有完全激化前,就进入了唐代宗时代。

唐肃宗在位仅仅五六年时间,只比唐玄宗晚死几个月罢了。

即使如此,唐肃宗在临死前,支持太子的力量也把皇后、越王拘捕了;唐肃宗死后不久,皇后、越王都被清理出局了。

宝应元年,帝大渐,后与内官朱辉光等谋立越王系,而李辅国、程元振以兵卫太子,幽后别殿。代宗已立,群臣白帝请废为庶人,杀之。

从某种意义上,如果皇帝都这样早死早投胎,皇族的许多内讧,都可以避免的。

如果李渊开国五六年就死了,哪有后来玄武门之变呢?

如果唐太宗上位后五六年就死了,哪有后来太子、魏王斗得你死我活,太子一心想杀唐太宗的事呢?

如果唐玄宗上位五六年后就死了,哪有后来先杀太子李瑛,再被太子李亨抢班夺权的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到龙且战死后,对项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龙且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203年,项羽听到韩信已经攻破赵国、齐国后,准备从背后攻击楚国,担心被刘邦围攻。于是派遣龙且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韩信,期望以此解除来自背后的威胁。潍水之战,龙且战死公元前203年十一月,龙且率领二十万大军与齐王

  • 朱祁镇为什么一定要杀害于谦?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朱祁镇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朝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晚上,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趁景泰帝病重之际,从南宫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辟登基,重新夺回了皇帝的宝座。朱祁镇复辟后,对拥立他重新登基的人进行了大加奖赏,石亨等人竟然被封了公爵。

  • 刘伯温预知千年事死前一句话至今无人能解其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刘伯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这个人经常出现在一些盗墓的小说中,或者是关于风水的书中,很多书中,作者都将他描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他精通占卦术,常常能算出一个人的运势,而且对于地形的勘探也是十分地准确,对于风水的观测,更是达到了通天的地步。古代的很多百姓都认为刘伯温能够知晓前后一千年的事情,是一个通晓

  • 朱元璋居然败在了一个死人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文盲和尚出身,一不小心就做了天下,瞬间很牛叉的感觉一无所有的小朱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成为了这个国家富有四海的老朱,那感觉,简直就是分分钟带你装叉带你飞。但老朱暂时没时间飞,他要收拾他一生最恨的三种人。一是蒙古人,二是当官的人,三是读书人。蒙古人不用说了,已经被自己收拾到天寒地冻每天只能吃沙子的漠北

  • 揭秘董小宛是顺治皇帝最爱的那个董鄂妃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坊间有这样一个说法,认为董小宛便是顺治最钟爱的女子董鄂妃。在谈论到清代皇帝的时候,顺治帝和董鄂妃凄美绝美的爱情故事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图片来源于网络传说,清军在南下的时候,路过苏州一带,听说秦淮八艳个个都美艳动人。于是,首领洪承畴便带走了董小宛,将她献给顺治帝。而顺治帝对董小宛温婉可人的外表十分中

  • 揭秘:汉景帝的第一任薄皇后为何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汉景帝的皇后:汉景帝的第一任皇后是薄皇后,第二任皇后是王娡。汉景帝刘启,于公元前188年3月4日出生在赵国皇族中,是汉文帝的儿子,死于公元前141年1月29日,死时48岁,在位16年,一生主要成就平定了七国之乱,和父亲汉文帝一并开创了“汉景之治”在汉代中是比较强胜的时期,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打下

  • 揭秘:秦始皇的两个儿子为何和他不同姓?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万余妻妾生儿子不过二十几人,女儿也是二十余人。秦二世没有后代留世。而且,秦始皇的儿女们大多和秦王朝一起走进了坟墓。秦始皇儿子有十几个,比较有名的是以下4个,其他都没有任何记载,无从考证。长子扶苏:被赵高假诏赐死。网络配图少子胡亥:胡与赢两字通用,事实上秦二世既姓胡又姓赢。公子高:始皇帝、二世

  • 揭秘铁齿铜牙纪晓岚 竟比和珅更会拍马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清代文献中都有记载,纪晓岚是个大胖子,喜欢用大烟袋锅子。他大约从三十岁以后开始发胖,身材偏矮,远远地望去犹如水桶一般。而纪晓岚的对头和珅,则是乾隆年间着名的美男子,精通满、汉、藏等多种语言,尤其擅诗文。乾隆用人不仅要能干的,还喜欢长得英俊的。相貌丑陋却偏偏又碰上乾隆,所以即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真

  • 他12岁被净身入宫 34岁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郑和(1371年-1433年), 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郑和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是马哈只第二子,郑和有姐妹四人 。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和仅十岁,被明军副统帅蓝玉掠走至南

  • 他是宋朝民族英雄 最后却绝食三天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杨家将,可谓是人民心中忠诚与勇敢最好的诠释,杨家一门上到杨令公,下到七个儿子,最后到杨门女将都战死沙场,其保家卫国的事迹流传了千年,直到现在还有大量的影视剧作品以这个故事为主题。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宋朝名将,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杨令公,杨业杨无敌。网络配图杨业少时就善于骑马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