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令狐楚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令狐楚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917 更新时间:2024/1/11 12:31:35

令狐楚(766年-837年12月13日),字悫士,自号白云孺子。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人,郡望敦煌(今属甘肃)。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令狐楚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受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自此卷入党争。后出为华州刺史,升任河阳节度使。元和十四年(819年),入朝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宪宗去世后,为山陵使,受亲吏赃污事牵连,被贬为衡州刺史,量移为郢州刺史,后升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唐敬宗唐文宗时,重新得到任用,历任河南尹、宣武节度使、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平节度使、吏部尚书等职,累升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彭阳郡公。“甘露之变”后,厌恶宦官擅权,遂自请解职,外授山南西道节度使。开成二年(837年),令狐楚在任内病逝,享年七十二岁。册赠司空,谥号“文”。 累赠太尉。

令狐楚长年担任地方节度使,“长于抚理”,政绩颇为显著。又擅写诗文,才思俊丽,尤善四六骈文。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其诗“宏毅阔远”,长于绝句。有《漆奁集》《梁苑文类》《表奏集》等著作传世,今均佚 。《全唐文》《全唐诗》等辑录有其诗文。

个人作品

令狐楚著作甚丰,今据诸书统计如下:

《漆奁集》130卷,今已佚失。

《梁苑文类》3卷,今已佚失。

《表奏集》10卷(自称《白云孺子表奏集》),今已佚失。

《御览诗》1卷。元和十二年(817年)选进。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人选唐诗(十种)》本(1978)、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本。

《断金集》1卷,今已佚失。 《三舍人集》1卷,今已佚失。

《纂杂诗》1卷,见《宋史·艺文志》载。但没有其他任何的传本,尹楚兵认为此书可能是《御览诗》。

《元和辨谤略》10卷,元和十二年(817年)与翰林学士沈传师等撰,掇录周、秦、汉、魏至隋之际忠臣贤士遭受谗谤的事迹。至宋代时完全散佚。

《全唐文》收其文5卷(卷539 ~卷543)。《全唐诗》收其诗50多首(卷19~卷28 及卷334、卷879 )。

轶事典故

以文动人

令狐楚文思俊丽,在河东节镇任幕僚时受到器重。唐德宗爱好文学,每次察看从太原府来的奏章,必然能认出令狐楚的手笔,多次赞美不已。后来,河东节度使郑儋因暴病猝逝,没来得及处理身后事。军中一片混乱眼看就要发生兵变。果然一天子夜,一些将士带兵刃挟持令狐楚到军门,诸将环立四周,要他马上起草遗表。于是在白刃环立之中,令狐楚立即起草遗表。再读给众人听后,众人竟感动的痛哭流涕起来,军心大定,灾祸由此平息。从此,令狐楚名声大震。

独奉梓宫

唐宪宗死后,令狐楚担任其山陵使,与百官奉宪宗灵柩往景陵下葬。途中遭遇狂风暴雨,六宫妃嫔与百官都急着躲避,唯有令狐楚守在宪宗灵柩旁,丝毫不为风雨所动。此事被当时在队伍中的宪宗第十三子李怡(即后来的唐宣宗李忱)记在心中。宣宗即位后,仍能记忆起这件事,向宰相白敏中询问这位“颀而髯(指身材高大而多髯)者”的身份。

智平米价

令狐楚守兖州时,正值州中大旱,一时米价飞涨。令狐楚召来衙吏问道:“现在米价多少?”“兖州有多少仓?”“每仓可存放多少米粮?”然后数着手指自言自语说:“现在米价甚高,如果把州中所有仓库中的米按旧价卖出,就可以对付这次大旱的缺粮了。”一旁的随员听到这番话,不久就传遍州内,百姓都知道官府将出售仓米,富商于是争相把所有屯积的米低价卖出,米价迅速跌回合理的价位。

秉性刚直

令狐楚神情伟岸,宽厚待人,从来不与那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有一次,他正同秘书官谈得起兴,有一位他不愿接触的人无故赶来,他立即阴沉着脸下令撤去酒席,弄得那个人非常难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令狐楚在政治与文学方面有哪些影响?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令狐楚的诗,屈原对后世的文人和文学有什么影响,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令狐楚(766年-837年12月13日),字悫士,自号白云孺子。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人,郡望敦煌(今属甘肃)。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令狐楚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受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

  •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要杀关羽、夺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权为什么偷袭关羽,孙权在哪里建立吴国,三国时期吴国现在哪里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我们读《三国演义》或者看影视作品时,总是内心倾向于蜀汉,所以对于孙吴背盟夺取荆州自然是非常痛恨,更何况最终还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忠义的化身被杀害,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但其实站在吴国的角度考虑,夺取荆州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分赃不均——刘备

  • 程异:唐宪宗时期宰相,以孝顺著称,革除积弊,政绩卓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宪宗立,转膳部员外郎,唐朝李世民的宰相是谁

    程异(?—819年),字师举,京兆长唐代安(今属陕西西安)人,唐宪宗朝官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官僚世家,以孝顺著称。考明经及第,补郑县尉。精通吏治,被权臣王叔文提拔,升盐铁扬子院留后。后王叔文变法失败,受到牵连,贬为郴州司马,为著名的“八司马”之一。大臣李巽

  • 历史上武则天在临死前讲皇位让给李家,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治死后武则天就是皇帝了么,武则天临死前说的那十个字,李治为什么独爱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在临死前去掉自己的帝号,恢复自己的后号。也就是说,对外宣称自己是唐高宗的皇后,而不再称自己是武周的皇帝。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个人想要否定自己的过去是非常难的,武则天废黜了自己的帝号,意味着她对

  • 王涯:唐朝时期宰相、诗人,在甘露之变中被禁军抓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孤军守西域,唐朝边境敌人,李白戏弄高力士杨国忠

    王涯(764~835)字广津,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大臣,宰相,诗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约七十余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支乌丸王氏,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

  • 三国时期丁氏是个什么样的家族?与曹氏有何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氏家族的祖先是谁,江苏丁氏家族,王氏和什么氏是一家

    三国时期,自黄巾起义,群雄涿鹿,战乱不断,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的原配夫人是丁夫人,后来因为曹昂死在了讨伐张绣战争中,丁夫人怨恨曹操,于是后来两人离了婚,这才有了曹丕、曹植母亲卞夫人成为正室。据《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的记载中可以看到:"(曹嵩)夫

  • 荀彧对东汉王朝忠心耿耿 荀彧为什么还要跟着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忠心耿耿的意思是,袁绍为什么不迎接汉献帝,荀彧为什么是汉臣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荀彧明明对汉朝忠心,却为何要跟着曹操混?说起谋士荀彧,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出身名门望族的他,身怀“王佐之才”,因世沐国恩,所以对东汉王朝忠心耿耿。荀彧早年被举为孝廉,任守宫令,后来弃官回乡,后来投奔曹操。▲荀彧

  • 荀彧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真实情况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荀彧是真的忠于汉室吗,荀彧和诸葛亮交过手吗,荀彧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

    对曹操和荀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的荀彧,跟曹操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相比认为,科学认识曹操和荀彧的关系,必是基于“荀彧从最初就认识到曹操是窃国篡汉之贼”的观点基础之上。否则,在摆脱此观点下,荀彧忠汉和荀彧助曹并不矛盾。人生在世,随着环境变化,世界观和目

  • 李绛任相期间有哪些作为?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琐记中不曾提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是,他和队友相看两厌,李绛劝谏翻译

    李绛(764年-830年),字深之,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中期政治家、宰相。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绛出身赵郡李氏东祖。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初授校书郎,补渭南县尉,拜监察御史。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学士。任职勤勉

  •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后面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策的死和孙权有关系吗,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不决要问,孙策对孙权的评价

    还不知道:孙权和孙策后人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临死前坚持让位给弟弟,孙权称帝后,是如何对待孙策后人的?在整个《三国演义》的故事当中,曹魏和蜀汉存在感是非常高的。相比之下,似乎吴国的存在感就不是很高了。读者们对于这本书中三位国君的解读中,刘备和曹操的讨论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