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谈判大臣差点被杀,逃回国后成一代名臣

此谈判大臣差点被杀,逃回国后成一代名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057 更新时间:2023/12/27 11:42:56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唐俭,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贞观元年,“渭水之盟”达成不久,李世民派礼部尚书唐俭出使突厥,唐俭归来后,李世民问唐俭:“以唐朝的实力,能灭掉东突厥吗?”唐俭坚定地回答道:“衔国威灵,庶有成功!”意思是:只要我们以举国之力去灭他,肯定能成功。

先介绍一下唐俭,太原人,字茂约,唐朝开国名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担任唐朝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民部尚书(户部尚书),被封为莒国公。唐俭最出名的故事,莫过于和李世民下棋,《朝野佥载》记载: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上大怒,出为潭州。

自古以来,和皇帝下棋,是一门大学问。若是一不小心赢了皇帝,恐怕很难收场。因此,大多数大臣和皇帝下棋,都会故意守拙,以彰显皇帝“棋艺高超”。

唐俭做吏部尚书期间,有一次和唐太宗李世民下棋,唐俭拿出真本领,率先抢占有利位置,让李世民大为恼火,直接将唐俭贬到潭州去。这还不够,李世民余怒未消,还想杀了唐俭,好在尉迟恭及时缓转,李世民才饶过唐俭。即使如此,唐俭也并没有向李世民低头认错,因为这件事,唐俭在历史上名声大振。从侧面可以看出,唐俭是一位性格耿直、不轻易让步的大臣。

李世民擅长用人,唐俭“不轻易让步”的特点被李世民熟知后,贞观四年,李世民给唐俭安排一个特殊的任务:做和东突厥谈判的使臣!这一次,唐俭差点成了炮灰,侥幸才逃脱。

早在隋朝末年,东突厥就已经成为亚洲霸主,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公元615年,东突厥始毕可汗率领10万骑兵将隋炀帝杨广围困于雁门关,差点活捉隋炀帝。

李渊起兵反隋时,因为背靠突厥,怕突厥从背后偷袭,于是派刘文静出使突厥,和突厥结盟。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东突厥的颉利可汗趁李世民登基未稳,突然袭击长安,李世民无力抵抗颉利可汗,只得上演一出“空城计”,和颉利可汗达成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对李世民来说,其实是一个引以为耻的盟约,李世民一直在寻找机会给突厥还以颜色。贞观三年冬天,突厥发生雪灾,牛羊多有饿死,突厥人撕毁盟约,率先侵犯唐朝,李世民早就等着这一天,立即派李靖、李勣等六路大军迎战突厥。

第二年春天,李靖带3000人奇袭恶阳岭,东突厥以为李靖的军队是唐朝主力,惊慌失措,各部落纷纷窜逃,颉利可汗在众叛亲离之后,答应向唐朝乞降,并邀请李世民派人来商议具体投降事宜。

李世民听闻颉利可汗要投降,非常高兴,立即宣布双方休兵,然后派遣“不轻易让步”的唐俭到突厥营中,和颉利可汗商议具体事宜。

唐俭见到颉利可汗后,坚守原则,恪尽职守,在大功告成之际,却发生了变化,唐朝突然进攻了。

按照之前的约定,谈判期间双方休战,李世民怎么突然让唐朝的军队进攻呢?实际上,这并不是李世民的命令,而是李靖自作主张。

原来,李靖认为,即使颉利可汗投降了,以突厥人的狡诈性格,等来年草盛马肥的时候,他们还会重整兵马侵犯唐朝,不如趁谈判的时候,他们失去警惕,唐朝军队突然发动袭击,灭掉东突厥。

“颉利虽败,其众犹盛,若走度碛北,保依九姓,道阻且远,追之难及,今诏使至彼,虏必自宽,若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往袭之,不战可擒矣。”(《资治通鉴》)

李靖认为,自己只需要一万骑兵,带20日的粮草,突袭阴山,让李勣带唐军主力殿后,出其不意地偷袭,定能大胜。

不得不说,作为军事大家,李靖的战术的确厉害。但是,这样做有两个弊端:第一,李世民的圣旨说让休战,李靖如果贸然偷袭,就是抗旨不遵。

第二,唐朝使者唐俭已经在和颉利可汗谈判,如果唐军不守信用,主动攻打,颉利可汗或许会杀掉唐俭。

当时的名将张公瑾就曾有这样的担心,他劝李靖说:

“诏书已许其降,使者在彼,奈何击之!”

这里的“使者”就是指唐俭,意思是说,我们的使者还在突厥,我们怎么能轻易攻打呢?

但是,作为三军主帅,李靖想要的是彻底胜利,为此,他可以牺牲一个使者的性命。李靖云:

“此韩信所以破齐也。唐俭辈何足惜!”(译:当年韩信之所以能攻下齐国,靠的就是偷袭,一个小小的唐俭,并不足惜。)

言下之意,李靖并不在意唐俭的性命。

最终,李靖突袭阴山,突厥人被吓丢了魂,颉利可汗丢盔卸甲独自一人骑马逃跑,后来被活捉。此战,唐朝彻底灭掉了东突厥这个大患。胜利了,举国欢庆,然而,很少有人在意唐俭。

原来,李靖突袭的速度太快,等颉利可汗反应过来,突厥阵营已经大乱,颉利可汗只顾自己逃跑,没来得及杀唐俭,唐俭趁机侥幸逃脱了。

因为李靖的偷袭,唐俭差点成为炮灰。战后,唐俭见到李靖,虽然有几分怨气,但毕竟是取胜了,唐俭也不能说什么。

但从根本上看,正是因为唐俭的谈判,让颉利可汗放松了警惕,李靖才偷袭得手。因此,唐灭东突厥,也应该有唐俭的一份功劳。

唐俭在唐朝是一位低调且有作为的大臣,贞观十七年,李世民设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俭因功勋之大,名列其一,这样的荣誉,也算是对唐俭最好的肯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隋炀帝一直遗留至今的一项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至今仍然发挥作用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很多的皇帝,而在这些皇帝中暴君更是不在少数,其中比较出名的可能就是纣王、秦始皇还有隋炀帝了。而这三人中,最容易引发争议的就是隋炀帝杨广了,他的政绩和暴政都有很多。隋炀帝心怀大志,刚继承皇位时就开始着手建设他的大业,他建

  • 朱元璋收到一批竹席,竹席背后有什么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立明朝,年号洪武。从此之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君王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拉开帷幕。朱元璋在位30年,励精图治,是中国最杰出的君王之一。不可否认,朱元璋晚年曾留下许多历史瑕疵

  •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草根出身 两人打仗为什么会那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徐达和常遇春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徐达、常遇春这些草根出身的人为什么会精通兵法?要说元末明初的最强将领,非徐达、常遇春莫属,这两位帮助朱元璋,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徐达的是难得的帅才,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游刃有余,常遇春则是明军的利刃,所到

  • 蜀汉大将吴班实力怎么样?连陆逊都害怕和他交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蜀汉大将吴班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对于刘备这样的一个名字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刘备也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将领。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可以说是对于颠沛流离的生活一种告终,开始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处了。在稳定了自己的政权之后刘备也是发现后宫当中已经没人了,于是就将刘璋死去的兄弟的

  • 同样都是开国皇帝 刘邦和朱元璋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朱元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和朱元璋分别是汉朝和明朝的开国皇帝,这两个朝代也十分强盛。很多人都喜欢把朱元璋和刘邦放在一起比较,因为他们都是草根出生的皇帝,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成就。不过他们所处的环境,和需要经历的困难都完全不一样,可能多数人会

  • 街亭之战时马谡为什么会选择在山上扎营?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街亭之战时马谡为什么会选择在山上扎营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街亭之战是蜀汉军民,尤其是诸葛亮心中永远的痛。这一仗输得莫名其妙,让很多三国迷众说纷纭。在这场战役里,马谡因为没有听从诸葛亮的节制,擅自修改诸葛亮让他当道下寨的命令。弃水上山,在山上扎营,结果在曹魏将领张郃的攻击下,一

  • 被俘虏47年的宋恭帝是什么结局?最后被迫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宋恭帝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诗》中的语句。其中暗喻了赵氏宋朝三百年基业的覆亡,随着陆秀夫负帝投海,“长天碧水”间吞没了宋室最后一线希望。不过在其前3年,蒙古大军就已经攻占了南

  • 项家时拥立楚怀王的恩人,他为什么最后会改派刘邦入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项家作为拥立楚怀王的恩人 楚怀王为什么改派刘邦入关,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秦二世2年(前208年),秦将章邯在定陶之战大败楚军,击杀楚军统帅项梁。叛秦诸侯中,涌现出的第一批领袖人物先后凋落。项梁侄子项羽,请命向西入关伐秦,被楚怀王拒绝。楚怀王转而选择了刘邦避开秦军主力,入

  • 朱元璋封赏外戚,马皇后私下为何却很伤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353年,有一个叫朱重八的僧人经朋友邀请,参加了红巾军。濠州红巾军元帅郭子兴见朱重八身材魁梧,精明能干,而且在寺庙里还认识几个字,立即将朱重八提拔为贴身护卫,并且为他改名为:朱元璋。一日,朱元璋到郭子兴家中,碰巧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也

  • 老子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写下《道德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老子,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春秋淹城诸子百家园里的道家,南邻医家,北邻墨家。路中山崖上刻经典成语“上善若水”,下刻《道德经》经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篆文如画,逸飞夺目。道家南门进入,情景雕塑是老子骑青牛,执简侧坐,接受弟子阳子居礼拜。这是演绎老子点化阳子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