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能:曾救朱棣一命的靖难名将,可惜37岁就去世了

朱能:曾救朱棣一命的靖难名将,可惜37岁就去世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502 更新时间:2024/1/17 9:39:50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朱能,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登基称帝。因为燕王是靠武力夺取天下,因此登基后肯定要大封功臣。《明史》云:

(丘福)敢战深入与能埒,(朱)能于诸将中年最少,善战,(张)玉善谋,帝倚为左右手。

当年朱棣从北京起兵南下,身边最依仗的人除了姚广孝外,就是丘福、朱能、张玉3位武将。其中,丘福勇猛,一路充当先锋官。张玉善谋,一直为朱棣出谋划策,而朱能年纪最小,英勇善战,一直跟着朱棣,是朱棣的得力将领。

朱棣称帝时,张玉已经战死,在封赏众将时,丘福被封为淇国公,为靖难第一名将,朱能被封为成国公,为第二名将。张玉被追封为荣国公。六年后,张玉的儿子张辅因攻打越南有功,被封为英国公,这四人,被合称为“靖难四公爵”。

在古代,武将所追求的归宿,不过是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巧合的是,“靖难四公爵”最后都死在了战场上,无一人“善终”。最最遗憾的是,其他三位公爵是真正死在战场上,只有朱能一人,是死在去战场的路上,还未交战,便病逝途中,成为朱棣一生的痛。

朱棣登基时,曾评价朱能:

辅吾成大业者,(朱)能也。

平心而论,朱棣能够以藩王的身份战胜建文帝,最终登基,除了运气成分外,有很多人都功不可没,例如姚广孝、丘福、张信等人,但朱棣唯独对朱能有过如此高的评价,可见他对朱能的认可。

朱能,字士弘,安徽怀远(属蚌埠)人,他虽然姓朱,但和朱元璋没有血缘关系,他的父亲早年曾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立过小功,被封为“千户”。朱能长大后,子承父业,被任命为燕山中护卫副千户,成为朱棣的核心护卫之一。在朱棣的带领下,朱能多次前往草原击杀蒙古残部,多年的历练,让年轻的朱能有一种异于常人的勇猛和忠诚。

建文元年,建文帝对各大藩王步步紧逼,周王被贬,湘王自杀,朱棣非常着急,此时,朱能等人劝朱棣起兵。当年七月,建文帝派谢贵、张昺等人设计活捉朱棣,不料消息被张信偷偷泄露给朱棣。朱棣召来朱能、张玉,让二人埋伏在府中,等谢贵、张昺入燕王府,立即将其擒杀,然后,迅速夺取北京的防卫力量,控制北京城。

接下来,靖难之役爆发,朱能跟着朱棣先迎战耿炳文,在真定之战中,朱能仗着一身肝胆,单枪匹马约战耿炳文,最终将耿炳文击败,斩杀3000多人。随后,建文帝更换李景隆为将,朱能在郑村坝轻易将李景隆击败。

建文二年,朱棣攻打济南,济南守将盛庸的铁血防守,让朱棣寸步难进,朱棣在攻城期间,一度陷入盛庸的炮火包围,大将张玉在此战中壮烈牺牲,朱能本来已经率领小队人马杀出重围,看到朱棣没有出来,又调转马头杀到炮火之中,冒死带着受伤的朱棣从侧翼冲了出来。《明史》曰:

事急,(朱)能帅殊死斗,翼成祖溃围出。

这一战,朱棣损失了张玉,还差点丢了性命,多亏了朱能舍命相救,否则,靖难之役从此便结束了。

建文四年,朱棣再度率兵南下,连战连捷,但在淝河之战中,被南军名将平安成功阻击,北军大将王真战败自杀。众人都劝朱棣退兵休整,唯有朱能拔剑霸气说道:“当年汉高祖十战九败,最后还能取得天下,如今我们连战连胜,岂能因败这一场便退兵。”

朱棣听完朱能的话,深受鼓舞,一鼓作气,击败平安。随后盛庸扼守淮河,朱棣为了渡河,派朱能、丘福二人率领一百多敢死队,沿着淮河向西步行20多里,趁着天河偷渡淮河,袭击盛庸的战舰。最终,朱棣顺利渡河,下扬州,直逼南京。

纵观靖难之役的整个过程,几乎每一场战斗都有朱能的参与,他不仅是朱棣的救命恩人,更是整个战略的坚决执行者,在艰难的时候给大家信心。因此,朱棣登基后,封朱能为成国公,赐免死铁券。在当时的功臣排名中,朱能名列第二,仅次于“靖难先锋官”丘福。

朱能出身军汉之家,机缘巧合成为朱棣心腹,随朱棣南下,33岁便成为一代名将,功成名就。在永乐一朝,朱能功高却不自傲,他为人忠厚,治军严厉,无人不服。遗憾的是,这样一位英雄将领,在4年后便早早陨落了。

永乐四年,中南半岛的安南国(今越南)屡次挑战明朝的权威,朱棣忍无可忍,打算派大军攻打安南。在挑选主帅的时候,朱棣认为,若论能力,朱能最合适。于是,主力派朱能为征夷主帅,以张辅、沐晟为副将,挥军南下。临行前,朱棣亲自到龙江为朱能送信,对朱能信心十足。

朱棣对朱能打仗的能力毫不怀疑,唯一担心的却是朱能不能适应南方的瘴气气候。不曾想,朱棣最担心的一幕发生了。

当朱能率领大军刚到广西的时候,便生了一场大病,还未等朱棣把太医派到军中,朱能病逝的消息便传回南京。远征安南,尚未踏入安南境内,朱能便死在半路上,享年37岁。

朱棣得知朱能病逝,一时难以接受,悲恸数日。最终为朱能废朝五日,追封东平王。一代名将,因水土不服死在行军途中,朱能之死,对朱棣、对明朝都是极大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此谈判大臣差点被杀,逃回国后成一代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唐俭,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贞观元年,“渭水之盟”达成不久,李世民派礼部尚书唐俭出使突厥,唐俭归来后,李世民问唐俭:“以唐朝的实力,能灭掉东突厥吗?”唐俭坚定地回答道:“衔国威灵,庶有成功!”意思是:只要我们以举国之力去灭他,肯定能成功。先介绍一下唐俭

  • 隋炀帝一直遗留至今的一项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至今仍然发挥作用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很多的皇帝,而在这些皇帝中暴君更是不在少数,其中比较出名的可能就是纣王、秦始皇还有隋炀帝了。而这三人中,最容易引发争议的就是隋炀帝杨广了,他的政绩和暴政都有很多。隋炀帝心怀大志,刚继承皇位时就开始着手建设他的大业,他建

  • 朱元璋收到一批竹席,竹席背后有什么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立明朝,年号洪武。从此之后,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君王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拉开帷幕。朱元璋在位30年,励精图治,是中国最杰出的君王之一。不可否认,朱元璋晚年曾留下许多历史瑕疵

  •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草根出身 两人打仗为什么会那么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徐达和常遇春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徐达、常遇春这些草根出身的人为什么会精通兵法?要说元末明初的最强将领,非徐达、常遇春莫属,这两位帮助朱元璋,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徐达的是难得的帅才,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游刃有余,常遇春则是明军的利刃,所到

  • 蜀汉大将吴班实力怎么样?连陆逊都害怕和他交战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蜀汉大将吴班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对于刘备这样的一个名字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刘备也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将领。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可以说是对于颠沛流离的生活一种告终,开始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处了。在稳定了自己的政权之后刘备也是发现后宫当中已经没人了,于是就将刘璋死去的兄弟的

  • 同样都是开国皇帝 刘邦和朱元璋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朱元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和朱元璋分别是汉朝和明朝的开国皇帝,这两个朝代也十分强盛。很多人都喜欢把朱元璋和刘邦放在一起比较,因为他们都是草根出生的皇帝,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成就。不过他们所处的环境,和需要经历的困难都完全不一样,可能多数人会

  • 街亭之战时马谡为什么会选择在山上扎营?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街亭之战时马谡为什么会选择在山上扎营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街亭之战是蜀汉军民,尤其是诸葛亮心中永远的痛。这一仗输得莫名其妙,让很多三国迷众说纷纭。在这场战役里,马谡因为没有听从诸葛亮的节制,擅自修改诸葛亮让他当道下寨的命令。弃水上山,在山上扎营,结果在曹魏将领张郃的攻击下,一

  • 被俘虏47年的宋恭帝是什么结局?最后被迫出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宋恭帝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这是北宋奇人邵雍所著《梅花诗》中的语句。其中暗喻了赵氏宋朝三百年基业的覆亡,随着陆秀夫负帝投海,“长天碧水”间吞没了宋室最后一线希望。不过在其前3年,蒙古大军就已经攻占了南

  • 项家时拥立楚怀王的恩人,他为什么最后会改派刘邦入关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项家作为拥立楚怀王的恩人 楚怀王为什么改派刘邦入关,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秦二世2年(前208年),秦将章邯在定陶之战大败楚军,击杀楚军统帅项梁。叛秦诸侯中,涌现出的第一批领袖人物先后凋落。项梁侄子项羽,请命向西入关伐秦,被楚怀王拒绝。楚怀王转而选择了刘邦避开秦军主力,入

  • 朱元璋封赏外戚,马皇后私下为何却很伤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353年,有一个叫朱重八的僧人经朋友邀请,参加了红巾军。濠州红巾军元帅郭子兴见朱重八身材魁梧,精明能干,而且在寺庙里还认识几个字,立即将朱重八提拔为贴身护卫,并且为他改名为:朱元璋。一日,朱元璋到郭子兴家中,碰巧郭子兴的义女马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