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一生最忌惮的汉臣,陈梦雷究竟是谁?

雍正一生最忌惮的汉臣,陈梦雷究竟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83 更新时间:2024/1/24 9:57:23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陈梦雷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部经典电视剧《雍正王朝》,道尽多少风流人物。那德高望重的张廷玉,雷厉风行的田文镜,幽默机智的李卫,无不生动饱满,将人们瞬间带入风云变幻的雍正时代。

不过,《雍正王朝》中虽然出现了大量杰出汉臣,却独独将清初汉臣里学问最深的牛人遗漏,惹得不少资深历史迷,纷纷吐槽编剧没做好功课。

其实,这位牛人未能在电视剧里现身,还真不能怪编剧。只因此人让康熙雍正爷俩都忌惮不已。康熙曾将其恶治流放,雍正帝更是处心积虑,故意抹掉他的名字,自然不会再让此人有机会在雍正主场的电视剧里露脸了。

那么,这位让两代帝王花样恶治的牛人,究竟是谁?

一、戍北疆

故事,要从康熙年间的“三藩之乱”说起。

康熙十二年,一位名叫陈梦雷的福建籍官员,高高兴兴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家省亲之路。他打算告诉家中老父,自己已经考取了功名,现在在京城做官,一切安好,未来可期。

谁知,陈梦雷到达故乡后不久,就遇上了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举兵反清。那耿精忠早就听说陈梦雷少有才名,一心想让陈梦雷加入自己的阵营里。为此,耿精忠不惜绑架了陈梦雷的老父亲做肉票,然后威逼陈梦雷入伙。

有道是自古忠孝两难全,陈梦雷思前想后,最终不得不学习《三国演义》里的徐庶,口头答应了耿精忠的入职要求,但却假称生病,不肯接受耿精忠团队的聘书。

恰好此时福建安溪籍官员李光地也回乡省亲,不幸也被耿精忠逼着入伙。陈梦雷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就悄悄和李光地商量,两人联手一起对付耿精忠。陈梦雷负责做卧底,打探耿精忠军中情报,李光地则设法将情报带回朝廷,引王师来剿灭叛军。

双方一拍即合,李光地随即骗耿精忠说,自己家中父亲得了重病,他回去料理下家事,便来军前效命。随后,李光地便带着陈梦雷冒着生命危险探听到的情报,从山间小路连夜逃回京城,将情报上达天听,请旨出兵。

然而,李光地上书朝廷的奏章,不知为何没有出现陈梦雷的名字,这让康熙皇帝,以为所有的事情都是李光地一个人的功劳。于是,三藩之乱平定后,李光地因这件奇功大受赏识,一路青云直上,但陈梦雷却被当成叛军附逆,判了死罪。

可怜陈梦雷直到入狱,还在苦苦请李光地为自己作证,可李光地却依旧绝口不提陈梦雷的功劳。幸好时任刑部尚书徐乾学非常欣赏陈梦雷的才华,拼了命地帮陈梦雷求情,才让陈梦雷免去死罪,改为发配奉天。

陈梦雷捡回一条命后,深怨李光地“欺君负友”,一封绝交信与李光地割袍断义,然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北戍奉天之路。

等到陈梦雷一路历经艰险到达奉天后,却惊闻家中父母已先后去世,妻子也死在了流放的路上,一个好好的家庭,就这么家破人亡了。

前途没有了,家人没有了,陈梦雷一下子,失去了他的整个世界。

二、编巨著

巨大的打击让陈梦雷大病一场,但陈梦雷到底是享誉天下的才子,即便人在病榻上,依然手不释卷,似乎要用文字的力量,抚平心中的伤痛。

此后,读书著述就成了陈梦雷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即使北地严寒,书籍匮乏,陈梦雷仍旧想尽一切办法看书写文章,还先后编撰了《周易浅述》、《盛京通志》等一大批著作。

康熙三十七年,陈梦雷终于等到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当时康熙巡视盛京,陈梦雷抓住这一难得契机,献上几首好诗哄得康熙龙颜大悦,成功重回京城。

少小离京老大回,此时,离陈梦雷发配奉天,已经过去了十七年。

回京后,陈梦雷便开始负责三阿哥胤祉的学习。由于陈梦雷恪尽职守,学识又好,深得胤祉赏识。然而,侍奉胤祉读书期间,陈梦雷发现由于连年战乱,文化典籍损失十分严重,即使是皇家藏书,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再加上历代原有图书的编辑问题,令后世学者查找资料十分困难。

为此,陈梦雷不禁萌发了重新编纂一套新的百科全书的想法。恰好胤祉也是个文化人,一听之下马上举双手支持,还立刻去求康熙批准了他们的计划。

于是,由陈梦雷领衔,几乎集合清王朝所有文化力量的《古今图书集成》编纂活动,就此拉开了帷幕。

《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前后历时数年之久。全书总共搜集了三十二典和六千一百零九部,每部都按照“汇考”、“总论”、“艺文”、“纪事”、杂录”和“外编”分为六个部分,合计一亿六千万字的篇幅,堪称中国至今现存规模最大,资料最为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这其中,凡“纪事之大者入于汇考”,也就是说“汇考”部分用于记录一部中的大事。紧跟“汇考”之后的便是“总论”,主要用来汇总历朝历代文献中对该部的重要评论。而“艺文”则“以词为主,议论虽偏而词藻可采者,皆在所录”,除诗词之外,“艺文”也会收录一些前人读史的感慨之作或是史书的论赞。

“纪事”和“杂录”则属于对“汇考”、“总论”和“艺文”的补充记录。其中“纪事”偏重于对史实的记录,而“杂录”则偏重于“论”和“艺文”。此外,《古今图书集成》还专门设置了“外编”,用来记录和尚道士等方外之人的言论。

宏大广博的内容,让《古今图书集成》成为康熙朝当之无愧的文化宝典。但这部图书更大的价值,则体现在它与以往类书的不同之处:

一来,历代古籍编纂要么按材料分类,要么按类收辑材料。但《古今图书集成》却别出心裁的既按类收辑材料,又把这些材料再行分类,真正做到了缕析条分、巨细不遗。

二来,《古今图书集成》一改前人录文献时偏重零章断句的做法,将所引文献完整呈现。比如《艺文类聚》天部上“天”字条,所引《楚辞·天问》。只有“图则九重,孰营度之?八柱何当?东南何亏?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几句,而《古今图书集成》的《天部·艺文》,却是录的《天问》全文。

三来,《古今图书集成》还在文中配了插图。不仅有山川疆域图,还有禽兽草木器用图等等,更易读者阅读理解。

四来,《古今图书集成》摒弃了以往的编纂理念,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涵盖了传统儒家鄙视的“杂艺”,还收录了西方天文等科学技术,堪称中国文化的宝典,甚至享有世界声誉。

正是由于《古今图书集成》超高的文化价值。作为胤祉政敌的雍正皇帝,也对这部图书十分认可,专门用铜活字将其印刷出版。

不过,由于陈梦雷是胤祉的人,雍正皇帝没有帮“敌对势力”扬名的好心情。印刷出版时,雍正“顺手”把陈梦雷的名字抹掉,然后把这件文化大功,轻松收入自己囊中。

而被迫做了无名英雄的陈梦雷,则在雍正上台后的清算中,再次被发配到黑龙江,最终凄惨病逝于戍所。

然而,无论是被恶治的陈梦雷,还是贪天功为己有的雍正,都不会想到,这部凝结陈梦雷一生心血的书,多年后竟弥补了雍正“宝贝儿子”乾隆的一桩大错。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时代,文化高度专制,典籍封禁如同家常便饭。尤其是乾隆打着编纂图书,实则毁坏无数珍贵典籍的《四库全书》大工程,更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巨大伤害。

但幸亏,还有陈梦雷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许多被乾隆禁毁的图书,因为早早在《古今图书集成》里做了“备份”,哪怕文网严密,依然幸免于难,流传至今。让百年后的我们,还能一睹古籍的风范。

相信若陈梦雷泉下有知,也会很欣慰吧。毕竟:权力只是嚣张一时,唯有文化,才有永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袁绍不肯奉迎汉献帝的原因是什么?跟什么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对袁绍为何不肯奉迎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4月,王允和吕布合谋杀了董卓。董卓旧部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求赦不得,经谋士贾诩一挑唆,豁将出来进犯长安,劫持了朝廷和汉献帝刘协。历朝历代,亡国之君都是不了的,倒霉的有,不幸的有,惨

  • 唐太宗为很要把徐世绩贬去边疆?真的是为了给李治铺路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太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古代,皇帝虽是天下共主,但整个天下,并非皇帝一人说了算,于是乎帝王之道,便成了所有皇帝必修课,要想稳坐龙椅,必须学会平衡国内的各种势力,既不能让他们铁板一块,对抗皇权,也不能让他们一盘散沙,尸位素餐,可以说,古代圣明的皇帝,那都是厚黑学

  • 被东晋朝廷提防的北府兵真的是难民营吗?他们是靠什么翻身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被东晋朝廷提防的北府兵真的是难民营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要说中国历史上的强军那可能摊开双手都数不过来,比如说四面出击的魏武卒,比如说逼得匈奴迁移的汉军铁骑,但相比于这些国家强盛时的代表,那个诞生于中原陆沉之际的军队绝对算得上是异类。它就是诞生于东晋的北府兵,这支军队最开始

  • 一生位高权重的霍光,最后为何被灭全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霍光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提起权臣,自然就能想到西汉的霍光、霍大将军,他临危受命,成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霍光在职期间兢兢业业,为了汉朝江山也算是鞠躬尽瘁,刘氏社稷得以安稳交接。不仅如此,霍光还废掉了不成器的皇帝刘贺,拥立明君汉宣帝刘询即位,

  • 几乎无败绩的孙传庭为什么还是打不过李自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传庭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李自成农民军包围开封,焦头烂额的崇祯帝,只能将牢房里的孙传庭放出,命他再度出任三边总督,扛起“剿灭李自成”这口大锅。大概直到这时,崇祯帝依然没弄明白:这位之前三年里,被他折腾得死去

  • 韩信在哪儿学的武功?一出手连项羽都打得过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韩信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群雄逐鹿的“楚汉战争”时代里,韩信堪称是不可思议的黑马。从早年淮阴乡间吃不上饭,钻人家裤裆的落魄少年,到项梁麾下的普通一兵、项羽帐外的站岗“郎中”,刘邦军中差点被砍了头的死囚。然后就突然摇身一变,突然就成了汉军的

  • 贺人龙为何会被称为贺疯子?明末起义军的第一克星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贺人龙为何会被称为贺疯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是大明的武进士,与起义军闯王是老乡,所以对闯王领导的起义军的套路简直是知根知底。几仗下来,居然成了李自成最惧怕的老乡,同时也成为了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的第一克星。此人就是被明军和起义军称为“贺疯子”的贺人龙

  • 为什么赵匡胤能轻易地夺下了后周的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赵匡胤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中,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他在位仅仅六年,就因病去世,虽然时间稍短,但柴荣手下还是有部分心腹的,比如张永德、韩通、赵匡胤、李重进等等。那么赵匡胤能相对容易地夺下了后周的江山呢?一、人走茶凉在五代时

  • 刘禅为什么要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禁止奔丧?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去世,刘禅为什么禁止奔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一表千古名,论及诸葛亮的忠心与智谋,千古难觅。为蜀国的大业,鞠躬尽瘁,在死后,蜀国也随之走向了下坡路。诸葛亮对于刘禅而言,既是臣又是父,无论是在在

  • 15岁入宫的邓绥,22岁当皇后,她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皇后邓绥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经常用,七尺来形容男子的身高,东汉的一位皇帝汉和帝,他的皇后邓绥据史书记载,就有七尺二寸,差不多相当于现在计量单位的1米72,在古代女子中,可谓是十分高挑了,而且她不光身材好,长得也很好看,从小就与众不同。在她五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