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真的特别偏爱长孙皇后吗?一生只有她一个皇后

李世民真的特别偏爱长孙皇后吗?一生只有她一个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78 更新时间:2024/2/19 0:48:57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长孙皇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长孙皇后,她是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的皇后,也是李世民唯一一个皇后。而说到了长孙皇后,从她的姓氏上,就不得不想到凌烟阁排名第一的功臣长孙无忌。关于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感情,向来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他们只是政治联姻,不可能有什么真情实感,而有的却又与这种观点完全相反。那么,究竟那一种是真实的?长孙皇后为什么会成为李世民唯一一个皇后,真的是因为李世民对她特别偏爱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古代对于女性的记载,重点一般都只在她们的事迹上,很少在姓名上有太多笔墨,因此,即便长孙皇后贵为皇后,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她的本名到底叫什么,只知道她有一个小字,观音婢。她是隋朝时期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也是后来唐朝宰相长孙无忌的同母妹妹。在她成为皇后之前,我们暂且叫她长孙氏吧。长孙氏八岁就失去了父亲,被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感触了家门,是舅舅高士廉抚养她长大。

古人结婚很早,长孙氏十三岁就嫁给了十六岁的李世民,只是当时她的舅舅也被贬官,可以说,她出嫁的时候,身后的势力并不强大,而且还是在下滑的,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长孙氏和李世民的婚姻,并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政治联姻的关系。武德元年,也就是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长孙氏作为李世民的妻子,被封为秦王妃,这个时候她十七岁。626年,李世民发动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杀掉原本的太子李建成,夺取了太子之位,值得注意的是,长孙氏在玄武门之变的当天,亲自勉慰诸位将士,这可以说是身为李世民的王妃很重要的职责。

没多久,李渊退位,李世民便即位,即位后仅十三天,长孙氏便被册封为皇后。贞观十年,也就是636年,年仅三十六岁的长孙皇后病逝,谥号文德皇后,葬于昭陵。之后,又被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皇后的一生是这样走完了,但是她留给李世民的,却值得让我们细细品味。

李世民之所以会如此偏爱长孙皇后,绝不是没有道理的。早在李渊还没有建立唐朝的时候,他还是唐国公,隋炀帝给了他一个镇压太原叛军的任务,他带着李世民夫妻来到太原,长孙氏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也能够将唐国公府操持得井井有条,李渊和李世民在外领兵,根本不需要担心家里,这让他们省心了很多。

不仅如此,前面提到过,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长孙氏出面鼓励士兵,虽然说她作为一个王妃,能够起到的作用不见得很大,但是毕竟这一场政变的发动地点是在皇宫里,内应是非常重要的,而有资格有条件做这件事情,还不会惹到别人怀疑的,除了长孙氏,再无他人。所以说,长孙氏在玄武门之变中所起到的作用,史书中可能只是一两句话一笔带过,实际上,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长孙皇后的一生,堪称皇后的楷模。相比之下,她的所作所为,才更称得上是“皇后”。她成为皇后之后,也保持着和以前一样的习惯,比如看书,即便是梳妆打扮的时候,手里也会捧着一本书。她也经常与李世民一起看书,从书中谈及历史,谈及过往,也经常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多话李世民听过之后觉得大有裨益,对于他处理朝堂政事助益甚多,也无怪乎李世民对长孙家族的也同样偏爱,有时候甚至都超出了制度。

而在对待长孙无忌的事情上,长孙皇后其实一直都在压制自己哥哥的权势。从她成为皇后开始,就全力阻止李世民重用长孙无忌,迫使他辞去官职,退出朝堂。很多人不理解,长孙皇后这样做到底是什么道理?对此,长孙皇后的“官方理由”是预防外戚干政,这样一听也是很有道理,但是聪慧贤能的长孙皇后,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理由。

长孙无忌早在长孙氏嫁给李世民之前,就已经和李世民是很好的朋友了,而长孙皇后对自己这个哥哥也是很了解,他虽然在政事上能力很高,却有两个很大的缺点,心胸狭窄,权力欲大。例如,在玄武门之变之后,尽管这段历史遭到过遮掩,但是还是能够看得出来,长孙无忌曾经建议清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旧部,他害怕他们的势力会对自己的地位有所影响。而后来李治时期,他也的确制造了众多冤案,用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这也终于引起了李治的不满,可惜长孙无忌还认为自己手中权势滔天,却没想到已经给自己掘好了坟墓。

长孙皇后正是了解到了长孙无忌的这些缺点,因此尽力打压他的势力,她很担心,万一长孙无忌得势,会影响到李唐的统治,这并不是她“恩将仇报”故意针对自己的哥哥,而是害怕长孙家会成为第二个李家,像李家取代隋朝一样取代唐朝。如果不是这个结果,那么只能是长孙无忌被皇帝打击,到时候,长孙家族遭受到的,又岂是现在自己施加的这份压力,必然只会更重更狠。一边是丈夫,一边是家族,长孙皇后为此可也算是操碎了心。果不其然,长孙无忌最终遭受了李治和武则天联手的打击,自己送命不说,也连带着长孙家族覆灭。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结束了这短暂的一生,李世民对于爱妻的离世,更让人感叹万千。他打破一直以来的惯例,给长孙皇后上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双谥。以前的皇后的谥号一般是两个字,前一个是丈夫的谥号,后一个是自己的,此为单谥,但是李世民给长孙皇后用了两个字,文德。“文”一般只会用在帝王身上,但是他给妻子用了,这一点还被后世批评过,说他这是破坏了男尊女卑。

长孙皇后一生节俭,临死前也请求不要厚葬,但是李世民没有听她的,昭陵就是李世民下令为长孙皇后修建的陵墓,气势宏大,而且自己死后,也与长孙皇后合葬,同墓同穴。不仅如此,在后宫问题上,长孙皇后在世之时,李世民先后有三十多个孩子,可是长孙皇后去世,十三年之间,竟然只有一个孩子出生。李世民此后并没有再立后,在他心里,除了长孙皇后,恐怕再也没有一个人值得成为自己的皇后了。

《女则》,是长孙皇后所写的一部记载古代女子卓著的事迹的一本书,她对于古代女子的事迹加以记录,并且注上自己的评价,只不过因为自己一直觉得文笔尚且不够精炼,因此一直都没敢拿给李世民看。谁知,因为自己染病却一直不见好,最终崩逝,这本《女则》都还没来得及修改完。李世民遭遇丧妻之痛,这一下子又见到这样一本书,心中悲痛难忍,失声痛哭。

纵观这一生,二十多年的相互扶持,死后葬在一起,应该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吧。这样的真情,放在民间尚是难得,更何况是一向被称为无情的帝王之家。长孙皇后的荣宠,是她应有的,她受之无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个真实的苏武,拥有着怎样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苏武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谈及苏武,你会想到什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苏武牧羊吧,好像苏武数十年的生命,就只做了这样一件事情,但也正是因为这一件事情,让后世无数人都对他崇敬无比。只是,我们应该知道的,远远不止于这一件事情,我们也应该知道,苏武在匈奴牧羊

  • 朱由校为什么不想当皇帝,只想做个木匠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朱由校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话说爱好这个东西人人都有,有些人的爱好还比较特殊,其实干点自己喜欢的事也无可厚非,但是耽误了自己的正事就不好了。古代就有一位皇帝,身为九五之尊却沉迷于木工活之中,而且还练就了一番好手艺,他便是明朝有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下面小编就

  • 崇祯在位十七年勤勤恳恳 明朝为什么还是灭国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亡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古以来王朝更替在数千年的历史当中似乎已经是屡见不鲜,夏桀暴虐而商汤除之,商周残暴而武王伐之,似乎每次王朝的更替都是因为在位者暴虐无道而更替者上应天理,不过并非每一位亡国之君都是残暴不仁,比如明朝末帝崇祯,崇祯帝在位时期为政勤勉,因为入不

  • 崇祯说过文臣人人可杀 崇祯为什么没有杀他们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崇祯和文臣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朝崇祯17岁登基,一上位就除掉了魏忠贤,让文人们吹嘘成圣君。当时的明朝处于内乱外患,风雨飘摇,外部有后金的威胁,内部有农民起义军闹事,而在中央是那些东林党为首的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崇祯一生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一心想复兴明室,最终却

  • 李显忠:他是李世民的后代,受两朝皇帝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907年,辉煌数百年的大唐朝走到了尽头,被五代十国乱世取代。唐太宗李世民的为数众多的龙子龙孙们,有的在战乱中罹难,也有的从此成为平头百姓,隐姓埋名避居乡间,散布在各地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到了南宋时,李世民的一个后代重出江湖,当了南宋大将,在宋金战争中威震天下。此人就是宋高宗和宋孝宗两朝的名将李显

  • 刘禅在位40年创下三国纪录,凭借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二十四日,蜀国白帝城永安宫内外,笼罩在一片悲凉而压抑的气氛中。汉昭烈帝刘备,在荆州失守、关羽张飞遇害、伐吴之战经受大败等一系列打击下,终于重病缠身,来到了弥留之际。刘备一生有三个儿子,刘禅,刘永和刘理。此外还有一个养子刘封,但因为刘封在荆州之战中畏敌怯战,未及时出兵援救关羽,

  • 刘备学了刘邦的一个恶习,这是蜀汉失败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古代皇帝中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他出身微贱草根,却从一无所有完成到富有天下的华丽转身,从人人都看不起的底层无赖,一跃成为万众仰视的大汉皇帝,其雄心和才干,确实非一般人所能望其项背,千载之后仍然令人叹为观止。但刘邦自幼家境贫寒,不读诗书,从未收到过良好教育,长大后混迹江湖,结交了很多

  • 蜀国隐藏最深的智者,诸葛亮都经常请教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四川成都南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武侯祠,是后人为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造的祠庙。作为诸葛亮的主公,刘备在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刘备殿西偏殿的西廊中,塑有十四尊塑像,他们是蜀国历史上功勋卓著的十四个文臣。这十四个文臣,分别是庞统、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

  • 朱元璋的心里阴影:一件小事左右了他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这位开国帝王,自称起自布衣,托迹缁流,掠入行伍,适天下大乱,遂起兵滁州。这当然都是拣好听的说,他明白,当过和尚,当过兵痞,游方讨饭,打家劫舍,并非十分光彩之事。所以,他在自撰《朱氏世德碑记》的文中,总是强调“上世以来,服勤农业”“先祖营家泗上,置田治产”。其实,他只是一个无家无业的“流民”,与土

  • 明朝朱元璋为何要一手搞限娱令 一手树典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永乐九年(1411年)七月初一,英明神武的明成祖朱棣不知哪根神经受了刺激,颁布了一项基本国策:“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读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但凡查出违规者,杀他全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