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柳永的词为什么能受到大家喜爱?他的仕途之路如何?

柳永的词为什么能受到大家喜爱?他的仕途之路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23 更新时间:2024/1/22 0:36:02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柳永章,希望你们喜欢。

读过《雨霖铃》的朋友一定对柳永这个名字很熟悉。在他的那首《雨霖铃》中,柳永仅用短短几个字就表达出对自己仕途不顺的哀伤,真可谓做到了情景交融的超高境界。而《望海潮》更是用精炼的语句描绘出了当时

“钱塘”的繁花盛景。柳永确实是个很有才华的文人,不过他的一生却很是坎坷,总是与苦闷、彷徨相伴。其实这些与他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他不畏权贵,敢说敢做,这种性格肯定很难在官场混下去。才华横溢的他不甘权贵折腰,所以只能仰天大笑出门而去,从此离开了官场。但是他的有些做法也确实让其他文人所不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说这位放荡才子——柳永。

柳永是北宋的大词人,但是这是他改过之后的名字,之前叫“柳三变”。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就数不胜数。他出身名门,也有功名,最爱写词,尤其钟爱慢词。在柳永人生最鼎盛的时期,民间就流传着一句俗语:“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就是说,只要是有井水的地方,大家都会歌唱柳永的词。而有井水的地方一定就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下没有不会歌咏柳永词的人。这样的成就可以说除了柳永没有第二个人能够达到。为什么柳永的词这么受大家喜爱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柳永的词大多写的是老百姓们的生活,还有就是他游历过程中的见闻,而且语句通俗易懂,大家自然很喜欢了。

之前咱们说,柳永也是有功名的人,大家可能很疑惑了,既然有功名,为什么不在朝做官,而是要四处游荡呢?这个做法在古代文人中间很普遍,因为这些才华横溢的文人大多数心中都有一丝傲气,不喜欢同流合污,向人低头。比如白,就是看不惯官场那些见不得人的人和事,不愿意同流合污,所以宁可到处漂泊也不愿意在官场混迹,柳永也差不多,唯一的不同就是他有时候也会拍拍领导的马屁。他因为不畏高官、敢说敢做,得罪了很多上司、领导,甚至连当时的皇上也被他得罪了,皇上还因此命他改名。怎么回事呢?

柳永考取功名并不是一举得中的,他也落榜过。一次落榜之后,他就写了一首词抒发自己落榜之后的心情,语气低落了一些。这很正常,里面说到了自己是“才子佳人”,不稀罕朝廷的官职、不羡慕那些“浮名”,还自称自己是“白衣卿相”。这首词因为生动有趣传得很开,就连皇上都知道了。普听人看了这首词最多哈哈一乐,但是皇上看了就不开心了,竟然说朝廷的官职是“浮名”。所以就记住了这个“柳三变”。后来柳永再考,中了进士,殿试的时候皇上知道了他就是写了那首词的“柳三变”,所以很生气,就说“既然看不上朝廷的官职,用浮名?且去填词!”这一下柳永不但进士没了,还被迫改名。他也自嘲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

从此之后,改名柳永的柳三变开始走另一个极端,他开始沉浸在风月场所,每天和烟花女子混在一起。不过他也没有停止写词,但是这时候写的词也就都是一些描写青楼酒肆的词了。他的这一做法被文人们看作是一种耻辱,被大家所不齿。而皇上知道这件事之后也是哭笑不得。最后柳永郁郁不得志,穷困而死。据说他死后,很多妓女都到他的坟上哭丧,震惊了整个文坛,这也算是柳永的一桩笑话了。

虽然柳永的一生很坎坷,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在词作方面的造诣和贡献。也是他当时的经历逼着他走到了另一条道路,我们应该对他感到惋惜。不过也许就是因为这些不同常人的经历造就了这一代才子的传世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禅在历史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是一个亡国之君,自古就被看成是一个无能君主的代表,成语“扶不起来的阿斗”说的就是他。还有一个成语与他有关,就是“乐不思蜀”,是说他到了魏都,因为司马昭对他好,连自己的故国也不想了。不过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刘禅还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绝对算不上昏君,还说他聪明有智慧,颇有点儿全面翻案的意味。那么,刘

  • 揭秘:刘邦是怎么任命韩信为大将军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刘邦曾经说过,统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然而,这个人早期却并没有什么高光的表现,开始只不过是项羽属下的一个持戟郎中。到了刘邦集团,韩信开始做一个接待宾客的小官,经过夏侯婴的推荐,也不过当了一个治粟校尉。但是经过萧何的推荐,刘邦却一下子任命韩

  • 曹操第一个封侯的谋士为什么是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只有军功才能封侯,三国由于处在争战时代,所以文官谋士也有了得以封侯的机会。尽管如此,这些谋士们也要比武将们得封的时间晚,等级低。就像曹操早期的顶尖谋士荀彧、荀攸等人,直到建安八年曹操平定了河北才受封。但有个人例外,这就是贾诩,他在官渡之战以前的建安四年就被封为都亭侯。那么,贾诩为什么能赶在曹操的

  • 袁绍手下哪个谋士把他坑得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在于乌巢粮仓被烧,而乌巢粮仓被烧的原因是谋士许攸的反叛,可很少有人追问,是谁把许攸赶到了曹操阵营?或者说,这个始作俑者真的是铁面无私严格执法的人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官渡之战,如果从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军进攻白马开始算起,到十月袁绍军乌巢粮仓被烧前,前后共有

  • 投降的大将文聘为什么能受曹操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在平定了北方以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18)七月大举南下,发起了征讨荆州刘表的战争。八月份刘表死了,由他的儿子刘琮继位荆州刺史,九月份曹操大军到了新野。荆州大臣蒯越、韩嵩等人劝说刘琮归附曹操,刘琮于是举州投降。还是在官渡之战时期,刘表手下很多大臣就有归顺曹操之心,等到刘琮投降,这些人自然是兴高采

  • 夏侯惇为什么一定要做魏国臣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于建安十九年(214年)正式被封为魏王,不仅独立建国,还可以有自己的一套行政官员了。曹操以拉队伍起家,军队自始至终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这将军和军队也就整体上成为了魏国之属。有一个人情况特殊——夏侯惇,他在曹操集团当中资格老、职位高,在魏国成立时曹操想让他继续当汉官,这样毕竟官职还可以高一些,但

  • 陈宫在三国谋士中算什么水平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陈宫原来是曹操的谋士,背叛曹操后投靠了吕布,再后来和吕布一道被擒获。在曹营,陈宫的角色应该是一个谋士,在吕布处也是如此。那么,陈宫在三国的谋士当中,能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上呢?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和黄巾军作战时阵亡。陈宫对曹操说:“兖州现如今没有主官,而朝廷的能力又管不到这儿,陈宫我请求您

  • 折节下士的袁绍,失败后为何不投降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袁绍和曹操曾经共事,后来征讨董卓又结成联盟,在关东诸侯相互征讨的时候,两人也是同盟军。后来,两人的地盘扩大了,相互之间有了利益冲突,尤其是因为汉献帝在曹操手中,曹操又动不动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这才动起了刀兵。官渡之战,袁绍虽然失败,从后来曹操征讨他的两个儿子来看,他的力量依然强大,仍不失为天下最有

  • 文武双全富家子王重阳为何穴居“活死人墓”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全真七子”,还得先从他们的师父王重阳说起。《射雕》把王重阳描绘成天下武功第一人,在华山论剑中技压群雄,夺取《九阴真经》。网络配图 王重阳死后,各大高手对其所遗《九阴真经》的争夺,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那么历史上真有王重阳其人,他真的武功盖世吗?王重阳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的创始

  • 刘备之子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刘备之子,于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诸葛亮等贤臣相继去世后,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刘禅被俘虏到洛阳后,司马昭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还把他的子孙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参加。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