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延昭是家中长子,为何被称为“杨六郎”?

杨延昭是家中长子,为何被称为“杨六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533 更新时间:2023/12/18 16:15:54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也是大名鼎鼎保家卫国的军事家族“杨家将”中的主要人物——“杨六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在“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杨延昭是金刀老令公、抗辽名将杨业的第六子,故称为“杨六郎”。

但实际上,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身为长子的杨延昭为何被称为“杨六郎”,而且变成了排行老六的小兄弟了呢?

杨延昭在北宋历史上的第一次亮相,是在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决定北伐辽国,以收复丢失的北部屏障“燕云十六州”。

在这次“雍熙北伐”中,宋军分为山西、河北两路进攻辽军,西路军主帅为潘美,杨业为副帅,28岁的杨延昭为先锋。

宋军在杨家父子的率领下,在雁门关外进攻辽军,一路上收复了很多城池。在朔州城下,杨延昭被乱箭射穿手臂,却越战越勇,让辽军第一次见识到了勇猛的杨延昭。

杨业战死后,杨延昭便开始担负起北宋边境的抗辽重任。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辽圣宗与母后萧太后率辽兵大举南侵,很快就攻到了当时由杨延昭镇守的遂城(今河北徐水县东)。

当时的遂城不仅城小,守军也很少,而辽军由于萧太后亲临城下,发动了猛烈的攻城,城里的军民人人自危,惶恐不安。

而杨延昭却镇定自若,他召集城中的所有青壮男子,发给他们武器,让他们登上城墙与宋军共同抵抗攻城的辽军。

当时刚到初冬,白天还不寒冷,但有一晚气温骤降, 乘此良机,杨延昭便命人取水泼洒城墙,到天明时,水全结成了冰,坚硬光滑,一夜之间,遂城变成了既坚固又光滑的“冰凌城”。

面对这样光滑的冰城,辽军根本无法攀爬攻城,只得退兵。经过此役,杨延昭威震边关,人们都称杨延昭镇守的遂城为“铁遂城”。

咸平三年(1000年)冬,辽军再次大举南下入侵北宋边境。杨延昭把精兵埋伏在羊山(在今河北徐水县西)西边,自己则带领少数骑兵从北面乘敌不备袭击辽军,并且边战边退引诱辽军前来追击。

等退至羊山下时,宋军的伏兵四起,发起总攻,杨延昭掉头痛击辽军,辽军大败,杨延昭斩杀辽国大将,并用匣子装着敌将首级献上报功。

这一战,宋军大获全胜,取得了宋军对辽军少有的胜利,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次大捷,改“羊山”为“杨山”,以纪念杨延昭的威武军功。

杨延昭守卫北宋边境二十余年,骁勇善战,抗击辽军,使辽军闻之丧胆。

在古代,人们称天狼星为六狼星,并看做是大将之星,由于杨延昭是令辽军最头痛的宋军将领,因此,辽人便认定杨延昭是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故称杨延昭为“杨六郎”。

在正史《宋史·杨延昭传》中也有确切的记载:“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杨延昭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宋真宗深为叹息,并派宦官护送灵柩回他的家乡,河朔一带人看到他的灵柩大都痛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况钟:明代著名官员,为何被称为“况青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假如某一个朝廷官员能够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老百姓申不平,那么这个官员大多会被百姓誉为“青天大老爷”。可惜的是,这样的官员太少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在民间能被百姓尊为“青天”的官员只有三个,一个是包拯“包青天”,一个是海瑞“海青天”,而另外一个则是我们不

  • 赤壁一战周瑜如何输了,身在江东的孙权会怎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赤壁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攻打荆州,由于刘表病逝,刘琮接任为荆州牧,并就此投降了曹操。而刘备在得知消息的时候,曹操的大军已经来到了宛城附近,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只能南下逃亡。为了不让刘备率先夺得战略要地江陵,曹操不顾将士奔波的劳累

  • 李亨将李泌贬出朝唐后,为何又要请他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唐肃宗李亨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古代,宰相之位是文官一生的追求,可偏偏有这样一个人,宁愿做一个乡间隐士,也不愿做宰相。皇帝三番五次挽留,他都以修仙之名一一拒绝,皇帝没办法只好强迫他娶妻让他落入俗世。他在拒绝皇帝时说自己有五不可留,你可知是什么?李泌是唐朝的四朝元

  • 曹操向董卓献刀真相:难道是因为怕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但凡喜欢《三国演义》的人,大都对曹操刺董未遂报以遗憾或揶揄,对王允所献的连环计则赞不绝口。实际上,王允哪堪与曹操相比。图片来源于网络先来作两个假设:一是假如曹操不去刺董卓会怎样?毫无疑问,继续默默无闻做他的“骁骑校尉”;二是假如曹操行刺成功会怎样?也只会是舍身为王允、李傕、郭汜或袁绍等人清了王侧、做

  • 朱元璋驾崩之后,竟然恢复了殉葬制度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很少娱乐和休息。经过20多年的“剪伐斫削、藻绘粉饰”,大明天下这座大厦的外表终于接近了朱元璋的蓝图:天下太平,四方安定,民生恢复,基业稳固。最主要的敌人蒙古已经被压制在了一隅,天下有实力挑战皇权的豪强势族已被消灭,经济迅速恢复,社会日渐稳定。代价是朱元璋长年的超负荷运转,不间断的紧

  • 史上唯一被天打五雷轰的皇帝竟然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按照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正常病故,即使是突发性猝死,也记录的非常冠冕堂皇,例如清太宗皇太极之死,正史记载是“端坐而崩”。然而,野史、传说就不同了,五花八门的死因,让史家至今争论不休。网络配图其中,嘉庆皇帝的死因最为离奇,野史传说他是遭雷击而亡,且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较为稳重,说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

  • 韩侂胄为收复失地主持北伐之战为何却被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南宋年间,虽然基调是偏软的,但是其实有很多的有志之士都非常渴望能够收复失地,恢复宋朝,在南宋中期的时候就有过这么一次大规模的北伐,那就是韩侂胄主持的开禧北伐,这次北伐的失败对于南宋的北伐热情的打击是非常巨大,让不少支持北伐的大臣都受到了主和派的攻击。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宋宁宗的时候,当时的南宋宰相韩侂

  • 武王伐纣的内幕:是不是商国都城内有内应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武王伐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衰周兴的转折点,是古代历史发展不可缺少的产物。它标志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对周朝以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意义。然而武王伐纣的历史背景要从周武王的父亲姬昌说起。图片来源于网络商朝末年,季历继位后,继承其父遗道,推行仁义,使周部落更加强盛,各部落的诸侯纷纷前来归顺于他。商王文丁时,

  • 揭秘蜀国败亡全因诸葛亮选错了一个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诸葛亮在用人上的最大失误既非马谡又非魏延,而是姜维。姜维的才干,在蜀国后期确实比较突出,但却只有边帅之能,远非宰辅之用。诸葛亮选择这个接班人,无疑是人生中最大的败笔。姜维字伯约,其人凉州上士,天水异才。对于姜维的素质,我基本上不持异议。前不久有个帖子议及姜维,我说没有女人会喜欢姜维,其实是从现代

  • 东吴孙权大帝:古今帝王挖坟掘墓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大名人,字仲谋,是吴国的开国皇帝,他还是古代帝王盗墓第一人,南越王墓第一盗!关于孙权的故事很多,凡是中国人都能说出个一二来,但如果说到孙权盗墓,知道的人可能没有几个,不少人可能也不会相信。所以,未正式说孙权盗墓前,先得再说一下什么叫盗墓者。别以为自己亲自拿起“洛阳铲”,那才叫盗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