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元俨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宋朝历史上的八皇叔

赵元俨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宋朝历史上的八皇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401 更新时间:2023/12/7 7:57:04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元俨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们常说“北宋无将,南宋无相”。这句话当然是不对的,北宋有很多名将,南宋也有很多名相。不要说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杨业宗泽岳飞都很能打,就是我们熟知的韩琦范仲淹,虽然是文官出身,但是打起仗来,也能令西夏十分忌惮。

北宋不但有将,而且还有天策上将。这位天策上将的在朝堂上的待遇,比曹操李世民都高,还差点当了皇帝。这位死后被追封的北宋天策上将在电视剧《清平乐》中第一集刚出场,就公然叫喊刘娥并非赵祯之母,甚至也不承认嫂子刘娥的太后名分——如果不是嫂子太厉害,北宋宫廷很可能又将重演“烛影斧声”,再来一次兄终弟及。

宋朝这位天策上将,就是八贤王的真正原型(赵匡胤只有四个儿子,传说中的八贤王赵德芳咋也当不上老八,而且他二十三岁就死了)——宋朝历史上位高权重善始善终的“八皇叔”,只有赵元俨一人。但是在电视剧《清平乐》中,这位八贤王好像有点狡猾,让人不禁产生这样的怀疑:他透露宋仁宗生母的信息,是不是自己想当皇帝?

说赵元俨自己想当皇帝,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按照宋太宗的本意,继位的可以是老三赵恒(原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就是后来的宋真宗),也可以是老八赵元俨。这一点在《宋史·列传第四》中有记载:“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于兄弟中行第八也。”

按照古代规矩,皇宫里只能有两个成年男人,一个是皇帝,另一个是太子。皇子们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基本就要被封为亲王(清朝例外)而到自己的封地去呆着,这就是“就藩”或“就封”。

宋太宗赵光义早早把大儿子赵德崇封为卫王、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但早早封王,而且还把赵德崇改名为赵元佐

被封王改名那一天起,赵老大就知道自己跟皇位无缘了——所谓“元佐”,也就是给弟弟打工。这赵老大气得发疯,而且后来真的疯了:“廷美死,元佐遂发狂,至以小过操挺刃伤侍人。”

老大赵元佐继位的可能性为零,那么谁跟父皇的关系最近,谁就有可能继位。赵光义迟迟不封赵元俨为王,其用意满朝文武都知道:有可能继位的,除了被宋太祖赵匡胤赏识的老三赵德昌(太祖爱之,育于宫中。尝登万岁殿,升御榻坐,太祖大奇之,抚而问曰:“天子好作否?”),就是老八赵元俨了。

这位八贤王赵元俨,没有当上赵光义的太子,但却不是没有机会当皇帝——他三哥宋真宗赵桓病危,赵桓的六个儿子死了五个,硕果仅存的赵受益(后来的宋仁宗赵祯)只有十三岁。

错失了第一次继位机会,赵元俨不想错过第二次,老爹赵光义的成功经验,老八铭记于心。于是皇宫之内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现象:除了一息尚存的宋真宗赵桓和太子赵祯,还有一位赖着不走的“八皇弟”赵元俨。

时任镇海、安化两军节度使的太子太保、彭王赵元俨在三哥最后的日子里,几乎不分昼夜是寸步不离,可把当朝皇后、赵祯名义上的生母刘娥急坏了——公爹赵光义如何兄终弟及,数十年前的烛影斧声,老百姓不知道是咋回事,但是作为当事人的三儿媳,刘娥深知其中玄妙。

赵元俨之所以敢奢望兄终弟及,是因为三哥赵桓对他太好了,他在朝堂上享受的待遇,比后汉的曹操和唐初的李世民还好,权力好像也更大,这一点《宋史·列传第四》中罗列的赵元俨前后官爵待遇就能看得出来:真宗即位,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曹国公,平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傅、广陵郡王,改昭武、安德军节度使,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彭王、太保、太傅,横海永清保平定国节度、陕州大都督、通王、泾王。

内秉朝政,外掌兵权。八大王赵元俨想再进一步,那就只能当皇帝了。

八弟赖着不走,也不知道袖子里是不是藏着斧头,五十三岁的刘娥盯着三十七岁的赵元俨,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一天两天还可以,时间长了刘娥就熬不住了:老八跟他三哥“兄弟情深”,直接赶出去不近人情,就只能让他自己离开了。

刘娥有武则天之才,却无武则天之狠,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暗地里招来太子少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李迪,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地叮嘱了几句话。

赵元俨可以衣不解带地服侍三哥,但却不能不洗脸漱口,小太监也会定时给八王爷打来热水。但这这一天意外发生了:“迪取案上墨笔搅水中尽黑,令持去,王见之大惊,意其毒也,即上马驰去。”

刘娥不动声色就吓跑了八王赵元俨,而且在执政后马上把李迪贬官外放,那洗脸水是墨染黑的,还是真的下了毒,就成了千古谜案:“仁宗即位,太后预政,贬准雷州,以迪朋党附会,贬衡州团练副使。(《宋史·列传第六十九》,下同)”

熟读宋史的都知道,宋真宗赵桓病重期间,李迪和寇准一样,都是主张让太子赵祯提前接班管事儿的,只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太子少师丁谓表示反对:“真宗不豫,寇准议皇太子总军国事,迪赞其策,丁谓以为不便。”

李迪被贬出朝,丁谓还派人去逼他自杀,李迪坚决不肯死,一直熬到了太后刘娥薨逝,这才回朝恢复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的职务。不知道为什么,李迪对太后刘娥一直不太感冒:“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前面咱们说过,太后刘娥有武则天之才却无武则天之狠,虽然李迪反对他临朝称制,但却也没有对李迪赶尽杀绝。连图谋不可捉摸的丁谓,也没有被杀,他是因为被天下称为“奸邪之臣”,这才丢官罢职。

李迪丁谓的日子不好过,成了“八皇叔”的赵元俨日子也不好过,他跟大哥一样“疯了”:“仁宗冲年即位,章献皇后(刘娥)临朝,自以属尊望重,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装疯),不复预朝谒。”

实事求是地说,除了被乱兵吓得不能生儿育女的宋高宗赵构,宋朝的皇帝都比较仁慈,对宗室和大臣都还算不错,宋仁宗亲政后不但没有处罚八皇叔赵元俨,反而让他放下包袱继续为朝廷出力。

宋仁宗赵祯给八皇叔赵元俨的待遇,远远超过了汉献帝刘协给曹操的待遇:“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又赐剑履上殿,赐入朝不趋。”

这四项超常礼遇,曹操只享受了三项,汉献帝给曹操下诏书,还是直呼其名的,但是宋仁宗赵祯连直呼其名都免了,这就是真心的尊重。赵元俨薨逝,赵祯给了他一个特别的称号,也就是跟李世民一样的天策上将:“元俨病甚,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忠言。帝为嗟泣。明年正月薨,赠天策上将军、徐衮二州牧、燕王,谥恭肃。比葬,三临其丧。”

刘娥不动声色,把一场可能发生的“烛影斧声”悲剧,变成了皆大欢喜都得善终的亲情戏剧,我们不能不佩服刘娥的机智大度和赵祯的宽厚仁德。

发生在乾兴元年的宫廷斗争,在电视剧《清平乐》中有所展现,那就是赵元俨怀有深意地透露了赵祯生母的信息。

按照电视剧的演绎(正史中并非如此,刘娥去世后,赵元俨才告诉赵祯实情),这时候的赵元俨是居心叵测的:当时赵祯年少冲动,如果不顾一切地跟太后刘娥翻脸,那么宋真宗唯一的儿子失去了皇位甚至性命,宫廷动荡之际,“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的“八贤王”赵元俨,就有可能执掌大宋江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东吴的八位“大司马”是哪些人?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东吴的八位“大司马”是哪些人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末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其中太傅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般为虚职,大司马和大将军掌实权,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在三国时期,孙权建

  • 刘备在正史中是什么形象 刘备究竟是伪君子还仁义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形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时期有很多饱受争议的英雄人物,这其中就包括刘备,在大家的普遍认知当中,刘备是一个仁义之君,但是随着人们对于三国历史的解读,又有人说刘备其实就是一个奸诈的伪君子。那么正史中的刘备究竟是一个什么形象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刘

  • 王元姬的一生是怎样的?她为司马昭提供了哪些帮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昭之心人尽皆知“这句话大家一定听过,司马昭是曹魏时期的权臣,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儿子司马炎后来夺取了曹魏的江山,建立晋朝,司马昭也被追尊为晋文帝。魏晋时期司马家出了很多响当当的人物,例如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等,那么他们背后的女人们又是怎样的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司马昭的正妻、司马炎

  • 刘备托孤君可自取是让诸葛亮自立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托孤君可自取是让诸葛亮自立吗?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蜀汉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在遭遇“夷陵之战”惨败的次年,刘备重病之际,于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然而,关于刘备说这番话的真实意图,自古以来争议颇多,那么这句话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 揭秘:秦琼儿子的墓碑上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隋唐演义》的无数英雄当中,排在第一的就是李元霸,第二则是宇文成都,这13条好汉当中排在末尾的人这是秦琼秦书宝。然而在史书的记载当中,根本没有李元霸这个人。李元霸的原型则是李世民两个弟弟的合体。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而位于小说猛将排名末尾的秦书宝,也就是大唐开国名臣秦琼,才是唐

  • 汉高祖刘邦对信陵君魏无忌极为尊敬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为啥尊敬信陵君?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根据史料记载来看,汉高祖刘邦确实对信陵君魏无忌极为尊敬,《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汉高祖

  • 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历史上最有个性的一群皇帝,那莫过于明朝的朱家子孙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失踪的朱允炆,篡位的朱棣,炼丹的朱厚熜,任意一位单拎出来都是一段传奇人生,而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明朝皇帝。更为奇葩的是,明朝还有一些离奇死亡的皇帝,其中朱棣的长孙朱瞻基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文武双全的他,为什么会在3

  • 李隆基第一时间铲除上官婉儿,是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上官婉儿:“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公元664年,李治忍受不了欲望一天比一天大的武则天,与上官仪密谋准备废掉武则天皇后的称号,上官仪废后诏书都拟好了却不知道隔墙有耳,被武则天的眼线知道了。武则天为了保住自己皇后的位置逼问李治是怎么回事,李治天生怕老婆,为了不让武则天迁怒于他,他将所有责任都推

  • 杨延昭是家中长子,为何被称为“杨六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也是大名鼎鼎保家卫国的军事家族“杨家将”中的主要人物——“杨六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杨延昭是金刀老令公、抗辽名将杨业的第六子,故称为“杨六郎”。但实际上

  • 况钟:明代著名官员,为何被称为“况青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假如某一个朝廷官员能够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老百姓申不平,那么这个官员大多会被百姓誉为“青天大老爷”。可惜的是,这样的官员太少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在民间能被百姓尊为“青天”的官员只有三个,一个是包拯“包青天”,一个是海瑞“海青天”,而另外一个则是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