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托孤君可自取是让诸葛亮自立吗?真相是什么

刘备托孤君可自取是让诸葛亮自立吗?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23 更新时间:2023/12/31 12:28:31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托孤君可自取是让诸葛亮自立吗?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蜀汉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在遭遇“夷陵之战”惨败的次年,刘备重病之际,于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然而,关于刘备说这番话的真实意图,自古以来争议颇多,那么这句话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白帝托孤时蜀汉权力架构,人才凋敝且内部纷争严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攻占汉中之后,占据荆州三郡、益州、汉中的蜀汉势力达到顶点,然而相较于曹魏和东吴来说,蜀汉的实力仍然是最弱的一个,汉中之战虽然取胜,但蜀汉亦是元气大伤。

夷陵之战蜀汉损失惨重

同年夏,襄樊之战爆发,至同年冬,因东吴自背后偷袭,关羽兵败身亡,蜀汉丢失荆州,蜀汉遭受重创。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为了重夺荆州,发动夷陵之战,然而却遭受惨败,对于根基本就薄弱的蜀汉来说,接连遭遇两场惨败,蜀汉已是元气大伤。

而相较于国力的损耗,蜀汉在人才方面同样损失惨重,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蜀汉最鼎盛时期,“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鼎盛时期的蜀汉,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然而到白帝托孤时呢?关羽、张飞、马超、法正、麋竺已死,简雍这一时期大概率也已经死了(建安十九年后已不见记载),许靖本就不受刘备待见,黄权已经投降魏国,彭羕则已被刘备处死,如今的蜀汉可以说是人才凋敝,也仅剩诸葛亮、李严、吴壹、费观几人,而前文说的很明白,吴壹、费观本就是刘璋的姻亲,实际上刘备所能重用的,无非诸葛亮、李严等少数几人。

蜀汉不仅人才较少,而且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派系之争,一是刘备的嫡系,以张飞、关羽、赵云、简雍等人为主的元老派;二是以诸葛亮为首,以马良、马谡、黄忠、魏延、杨仪、费祎等荆襄人士为主的荆州派;三是以谯周、周舒、杜琼、张翼、张嶷、马忠等益州本土士族为主的益州派;四是以法正、李严为首,以许靖、黄权、刘巴、孟达、董和、董允等为主的东州派。

其中,荆州派乃是刘备的嫡系,但白帝托孤时已经开始衰弱,益州派则一直就是刘备打击防范的主要对象,荆州派则是刘备倚重的对象,而东州派则是刘备拉拢的对象,毕竟东州派作为刘焉父子留下的人马,本就和益州派矛盾很深,而刘备以吴氏为皇后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君可自取”到底什么意思,三种说法中哪种最为可信

《三国志·诸葛亮传》有载,“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那么,这个“君可自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目前主要流行三种说法:

说法一:可取而代之。这种说法认为,“君可自取”的“取”字,便是取而代之的意思。尤其是刘备前面那句“君才十倍曹丕”,此时的曹丕已经篡汉称帝,以诸葛亮和曹丕相提并论,不得不令人遐想连篇。不过,诸葛亮想要取刘禅而代之,显然并不容易,毕竟此时的诸葛亮尚无法做到一家独大、大权独揽,他至少还需要刘备的一份诏书,否则根本无法安定内部。

说法二:可另立国君。虽然刘备以刘禅为储君,但刘备可不止刘禅一个儿子,还有刘永刘理两个庶子,而刘备在白帝托孤时,不仅将太子刘禅召至白帝城,鲁王刘永也被叫去一同受命。尤其是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先主传》中,刘备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而且这句话是刘备大声说出来的,因而便有说法认为,刘备这是在暗示诸葛亮,如果刘禅真的不堪大用,那么可以“废长立幼”,改立刘永为帝。而著名三国学者,方北辰先生便持这种意见。

说法三:可大权独揽。这种说法认为,以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刘备对于诸葛亮的志向极为清楚,诸葛亮的理想就是做管仲乐毅那样的良臣名将,而且托孤之前的刘备从未沾染过军队,在军队根本毫无势力,因此刘备所说的“自取”,乃是授权诸葛亮可以大权独揽。也就是说,如果刘禅值得辅佐,那么就尽心辅佐他;如果刘禅胡作非为,那么就不必再理会刘禅,可以大权独揽,自行决定国家事务。

说法四:试探其忠心。这种说法认为,刘备此举有试探诸葛亮是否忠心的意思,虽然此时的诸葛亮还谈不上大权独揽,但毕竟是荆州派的主要人物,也是此后刘备需要倚重的重臣,如果不能确保他忠心耿耿,刘备又如何放心将朝中大权交给他。而从诸葛亮的反应来看,他似乎也是明白了刘备的心思,因而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从蜀汉当时的权力架构,再加上刘备托孤时的安排来看,以及托孤时并非诸葛亮一人在场,因此我认为,此第一种和第三种说法基本可以排除,即使刘备再如何大度,也不会让诸葛亮取而代之,亦或是让他大权独揽。

而在第二种和第四种说法中,个人更倾向于第四种,毕竟第二种说法的争议性,可以说是由裴松之注引出的,再加上宗法制的影响力,“废长立幼、废嫡立庶”的可能性极小,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极可能导致内部不稳,这对于本就危机重重的蜀汉来说,显然不是个好的选择。

基于蜀汉彼时的人才架构,刘备为了确保蜀汉权力平衡,刘备的托孤重臣必然以荆州派为核心,再以东州派为牵制,如此一来诸葛亮荆州派首脑的重要性便得以凸显,因而他必须确保诸葛亮的忠心,否则如何放心交接。

事实上也是如此,白帝托孤之后,诸葛亮便被封为武乡侯,开府治事,而且还让刘禅以父子之礼厚待诸葛亮,且“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但同样又以尚书令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在与诸葛亮一同辅佐刘禅的同时,对荆州集团形成牵制。

如上所述,个人认为四种说法中,最为可信的便是第四种,刘备是在做权力交接前的最后试探,在确保诸葛亮忠心后,这才将朝政大权全部交于其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秦琼儿子的墓碑上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隋唐演义》的无数英雄当中,排在第一的就是李元霸,第二则是宇文成都,这13条好汉当中排在末尾的人这是秦琼秦书宝。然而在史书的记载当中,根本没有李元霸这个人。李元霸的原型则是李世民两个弟弟的合体。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而位于小说猛将排名末尾的秦书宝,也就是大唐开国名臣秦琼,才是唐

  • 汉高祖刘邦对信陵君魏无忌极为尊敬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为啥尊敬信陵君?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根据史料记载来看,汉高祖刘邦确实对信陵君魏无忌极为尊敬,《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汉高祖

  • 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历史上最有个性的一群皇帝,那莫过于明朝的朱家子孙了,开国皇帝朱元璋,失踪的朱允炆,篡位的朱棣,炼丹的朱厚熜,任意一位单拎出来都是一段传奇人生,而这些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明朝皇帝。更为奇葩的是,明朝还有一些离奇死亡的皇帝,其中朱棣的长孙朱瞻基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文武双全的他,为什么会在3

  • 李隆基第一时间铲除上官婉儿,是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上官婉儿:“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公元664年,李治忍受不了欲望一天比一天大的武则天,与上官仪密谋准备废掉武则天皇后的称号,上官仪废后诏书都拟好了却不知道隔墙有耳,被武则天的眼线知道了。武则天为了保住自己皇后的位置逼问李治是怎么回事,李治天生怕老婆,为了不让武则天迁怒于他,他将所有责任都推

  • 杨延昭是家中长子,为何被称为“杨六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也是大名鼎鼎保家卫国的军事家族“杨家将”中的主要人物——“杨六郎”。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杨家将”小说、戏曲及民间传说中,杨延昭是金刀老令公、抗辽名将杨业的第六子,故称为“杨六郎”。但实际上

  • 况钟:明代著名官员,为何被称为“况青天”?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假如某一个朝廷官员能够廉洁公正,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老百姓申不平,那么这个官员大多会被百姓誉为“青天大老爷”。可惜的是,这样的官员太少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在民间能被百姓尊为“青天”的官员只有三个,一个是包拯“包青天”,一个是海瑞“海青天”,而另外一个则是我们不

  • 赤壁一战周瑜如何输了,身在江东的孙权会怎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赤壁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攻打荆州,由于刘表病逝,刘琮接任为荆州牧,并就此投降了曹操。而刘备在得知消息的时候,曹操的大军已经来到了宛城附近,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只能南下逃亡。为了不让刘备率先夺得战略要地江陵,曹操不顾将士奔波的劳累

  • 李亨将李泌贬出朝唐后,为何又要请他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唐肃宗李亨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古代,宰相之位是文官一生的追求,可偏偏有这样一个人,宁愿做一个乡间隐士,也不愿做宰相。皇帝三番五次挽留,他都以修仙之名一一拒绝,皇帝没办法只好强迫他娶妻让他落入俗世。他在拒绝皇帝时说自己有五不可留,你可知是什么?李泌是唐朝的四朝元

  • 曹操向董卓献刀真相:难道是因为怕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但凡喜欢《三国演义》的人,大都对曹操刺董未遂报以遗憾或揶揄,对王允所献的连环计则赞不绝口。实际上,王允哪堪与曹操相比。图片来源于网络先来作两个假设:一是假如曹操不去刺董卓会怎样?毫无疑问,继续默默无闻做他的“骁骑校尉”;二是假如曹操行刺成功会怎样?也只会是舍身为王允、李傕、郭汜或袁绍等人清了王侧、做

  • 朱元璋驾崩之后,竟然恢复了殉葬制度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很少娱乐和休息。经过20多年的“剪伐斫削、藻绘粉饰”,大明天下这座大厦的外表终于接近了朱元璋的蓝图:天下太平,四方安定,民生恢复,基业稳固。最主要的敌人蒙古已经被压制在了一隅,天下有实力挑战皇权的豪强势族已被消灭,经济迅速恢复,社会日渐稳定。代价是朱元璋长年的超负荷运转,不间断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