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八位开国功臣,最后分别什么结局?

唐朝八位开国功臣,最后分别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62 更新时间:2024/1/3 15:15:30

在每个开国皇帝的身边,都有很多的文臣武将。这些人帮皇帝打下江山后,皇帝通常会对他们进行论功行赏。但有一些功高震主的将领,却会引起皇帝的忌惮。正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很多开国功臣都难以善终。今天爆史君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唐朝的八位开国功臣。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位:刘文静。刘文静,字肇仁,京兆郡武功县人。对于李渊从晋阳起兵,刘文静发挥了关键作用。刘文静在隋末担任晋阳县令,与时任晋阳宫监裴寂是好友。唐国公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时,刘文静便看出李渊胸怀大志,主动与其结交。而且对于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刘文静也是赞不绝口。后来天下大乱,刘文静在李世民的安排下逼李渊起兵,并奉命联络突厥。

之后,刘文静随军南下,击败了虎牙郎将桑显和河东通守屈突通。在唐朝建立后,刘文静升任宰相一职,并受封鲁国公。但因为他在地位上始终比不上裴寂,心中感到不忿,所以酒后狂言。没想到却被小妾举报谋反,唐高祖李渊本来就对刘文静有所猜忌,再加上裴寂谗言,便处死了他。后来李世民登基称帝,才恢复了他的名誉。

第二位:杜伏威。杜伏威本名杜,字伏威,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导者之一。他于隋炀帝大业九年联合辅公祏,占据了江淮广大地区,先后投降皇泰主杨侗和唐朝。李渊为了拉拢他,封他为吴王、上柱国,赐姓李氏。因支持秦王李世民平定洛阳,被封为太子太保,地位在齐王李元吉之上。

但在武德六年,他因受到辅公祏叛乱牵连,被罢官夺爵。武德七年,辅公祏投降后被处以死刑。在去世前夕,他拉了一个垫背的,说杜伏威才是主谋。于是李渊将他下了大狱,不久后冤死狱中。李世民继位后,为其平反。

第三位:阚棱。阚棱是杜伏威的养子,相貌雄伟,擅使陌刀,每一举,辄毙数人。杜伏威占据江淮时,阚棱颇有军功,被封为左将军。后来杜伏威投降唐朝,阚棱也跟了过去。辅公祏谋反后,唐军以赵王李孝恭为主帅,李靖、李世绩、阚陵为将,对辅公祏发动总攻。唐军兵强马壮,辅公祏连吃败仗,便选择了投降。结果唐高祖李渊却判了辅公祏死刑。

可能是不甘心一个人上路,辅公祏在死前攀咬杜伏威才是主谋。因为李孝恭在之前没收反贼家产时将杜伏威和阚陵的私产也一并没收了,所以阚陵与李孝恭大吵了一架。李孝恭趁此良机,向李渊诬告杜伏威和阚陵谋反,处死了二人。李世民上位后,才为其平反。

第四位:罗艺。罗艺是隋末唐初的重要将领,为人凶暴狡黠,熟悉军事。由于他屡立战功,所以在隋朝末年被拜虎贲郎将,驻守涿郡,自领幽州总管。武德三年,罗艺投降唐朝,被赐李姓,封燕郡王。曾协助唐军消灭刘黑闼,与隐太子李建成交好。李世民登基后,罗艺被拜为开府仪同三司,位比三公。

但因为他曾经得罪过李世民,担心李世民不放过他,所以自贞观元年造反,占据豳州。李世民派长孙无忌和尉迟恭讨伐罗艺,罗艺被迫逃亡突厥。到了宁州边界,他的手下斩杀了他,头颅送到了长安。

第五位:张亮。张亮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早年出身贫寒,曾参加瓦岗起义,隶属徐世勣部下。投降唐朝后,他又成了秦王李世民的麾下大将。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他一路加官进爵,备受李世民信任。尤其是在揭发吏部尚书侯君集谋反后,还被升任为刑部尚书。但张亮却晚节不保,晚年宠信术士,萌生异志,收养了500名义子。最终被人告发,李世民将其斩首于长安西市。

第六位:侯君集。侯君集也是秦王李世民的爱将,早年曾跟随李世民征战四方,为唐朝的创立立下不少功劳。因为积极策划并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所以在李世民登基称帝后被拜为左卫将军,封潞国公。之后又参与灭亡东突厥,大破吐谷浑,灭亡高昌国等重大军事行动。但他因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谋反事件,所以被坐罪处死,家人也被流放岭南。

第七位:李君羡。在被杀的几位功臣中,李君羡应该是死得最冤枉的。他早年曾参加瓦岗起义,效忠魏公李密。秦叔宝投降唐朝后,李君羡也跟了过去,此后一直追随李世民作战。在攻打窦建德、刘黑闼等人的过程中,李君羡颇有战功。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李君羡迁左武候中郎将,封武连县公,驻防玄武门。但后来因朝野流传“女主武氏有天下”的谣言,他的小名又是“五娘子”,所以被李世民处死。所以李君羡完全是为武则天背了黑锅。因此武则天登基称帝后,追赠其为左骁卫大将军、太州刺史、武昌郡公。

第八位:薛万彻。薛万彻在隋朝时隶属于罗艺帐下,武德初年归顺唐朝后,被封为车骑将军。曾参与平定窦建德和刘黑闼。后来投靠隐太子李建成,颇受赏识。玄武门之变时,薛万彻曾率领东宫兵马与李世民的秦王府人马力战,失败后逃往终南山。后来李世民反复招降他,他才答应出山,并迎娶了丹阳公主

在之后平定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部、高句丽时,他屡立大功。但由于他在永徽四年,图谋拥立荆王李元景为帝,被唐高宗李治处死。所以唐初的八大开国功臣,李渊杀了三个,李世民杀了四个,最后一个被李治处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乾隆九过济南而不入是为何?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乾隆。有人说感情是不分“先来后到”的。但于有的人来说,“白月光”和初恋也是无可替代的。清代“红人”乾隆帝显然就支持后一种人。因为放不下遗憾收场的初恋真情,他曾九过济南而不入。一、富察氏与乾隆的天作之合作为康熙、雍正二帝的掌中宝,乾隆帝的婚恋自然是皇家的一件大事。

  • 正史中勇将典韦武力如何?是真的打不过赵云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勇将典韦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种说法被很多人质疑,而质疑的原因则不尽相同:有人说赵云不应排名第二,也有人说关羽未必打得过马超张飞,还有人说斩华雄的孙坚和酣斗小霸王的太史慈应该排名靠前。有这样的争论和质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是因

  • 明知国力不如曹魏,支持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动力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明知国力不如曹魏,支持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动力是什么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历经7年。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

  • 唐宣宗李忱为何被称为小唐太宗?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唐宣宗李忱为何被称为小唐太宗?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大唐皇朝步入末年,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皇帝了,最后一位能被称得上明君的也就只有唐宣宗李忱而已,他被称之为“小唐太宗”。唐宪宗时期,这个时候的唐明宫危机四伏,宦官干政,后宫不稳。李忱原名李怡,他的生母不是什么高

  • 温成皇后张氏有多受宠?宋仁宗是如何对她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宋仁宗因为他的“仁”而被后人所认可,因为好名声,一直以来受到很多人的敬佩。宋仁宗在位期间,北宋在政治、经历、文化和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虽然他算不上开拓进取的君王,但也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君。温成皇后张氏可以说是宋仁宗最宠爱的一位妃子,赵祯做过的一些不合礼制之事,都是因为她。温成皇后张氏是

  • 清朝猛将僧格林沁是如何阴沟里翻船的?死于16岁少年之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清朝猛将僧格林沁是如何阴沟里翻船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不管是如何英雄盖世的人,总会有落魄的时候。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人也是如此,作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将领,到头来却死在了一个无名小卒手里,实在是令人唏嘘,他便是晚清最著名的将领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身为晚清八旗

  • 刘襄铲除过吕雉家族有功 刘襄为何没有顺利坐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刘邦长孙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众人都知道汉朝的开国皇帝是刘邦,当刘邦去世后,继承皇的就是刘邦一直有些排斥的刘盈了。本来皇位是不应该传给刘盈的,但皇后吕雉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的太子之位,暗中利用自己的势力帮助刘盈,这才使得刘盈能够稳定的继承皇位。可当刘盈继承皇位的时候,她

  • 徐达放走元顺帝,朱元璋知道后为何不生气?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达放走元顺帝,朱元璋知道后为何不生气?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公元1367年,朱元璋灭掉了陈友谅、张士诚,招降了方国珍之后,开始正式筹划北伐元朝。为此,朱元璋还特地从南京来到开封,亲自部署这场“灭元之战”。值得一提的是,在军事会议上,常遇春吹牛道:“我们以百战之师

  • 曹魏最大的敌人,曹操就没怀疑过司马懿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来说,王朝的更迭有三种方式。一是外族入侵,武装夺取政权;二是祸起萧墙,父子兄弟之间手足相残;三是权臣架空皇帝,软弱的皇帝迫不得已禅位。相比之下,第三种方式相对来说可以将流血牺牲的程度降到最低。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65年,魏元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建立了属于司马氏的西晋王

  • 黄歇是如何让秦昭襄王放弃灭楚的想法的?他为何能左右秦王的对外战略?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黄歇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前280-277年,秦国对南方大国楚国发起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最终斩获颇丰:占领了楚国旧都郢都,逼得楚王迁都至陈;而在四年后,秦国更是趁热打铁,计划联合韩、魏趁势灭楚。而当白起正在进行相应准备工作时,楚国使者黄歇来到咸阳,上书一封,瞬间扭转了形势,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