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史上一代牛人:最早预见清朝灭亡的人是谁?

清朝史上一代牛人:最早预见清朝灭亡的人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984 更新时间:2024/1/24 0:16:11

从现存的文献考证,第一个准确地预见了清朝灭亡的人,是曾国藩手下最受器重的幕僚赵烈文。他于同治六年,即公历1867年预言颓废不振的清朝不出50年必亡。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赵烈文发此预言时的1867年是44年,果然没出了50年。赵烈文生于1832年,字惠甫,一字伟甫,江苏常熟人。年少时即有才名,很有思想见地。他学识非常渊博,对佛学、易学、医学、军事、经济之学都有很深的造诣。

咸丰五年,好友周腾虎推荐赵烈文入曾国藩幕府。其时,曾国藩正坐困南昌前线,被太平军整得灰头土脸,随行的幕僚大都远走。对刚刚到来的赵烈文,曾国藩起初并没有抱什么希望。作为实习幕僚,总得有些事干。曾国藩没心思给他安排什么具体活干,只是命其参观驻扎在樟树镇的湘军水陆各营,先熟悉熟悉工作环境再说。不料,这位赵先生一去就发现了问题,回来后给曾国藩汇报说:“樟树营陆军营制甚懈,军气已老,恐不足恃。”曾国藩最见不得“坐谈立议,无人能及,随机应变,百无一能”的书生,他料定赵烈文亦属此辈,因此对赵烈文所谓的观感很反感。他心里不大高兴,这个小毛孩子,懂什么军机大事呀。因为也正在这个时候,赵烈文的老母有病,他可能也看出曾国藩很不重视自己,不如自己识相点离开这里算了。所以他就以母病为由,向曾国藩辞行,曾国藩也没有怎么挽留。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员的流动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就在赵烈文要走而未走的时候,传来周凤山部湘军在樟树大败的消息,被赵烈文不幸而言中。曾国藩看到赵烈文的见识不凡,立马对赵烈文有了一番新的看法。后来,赵烈文越来越受曾国藩的器重,经常一起商谈军事,最后到与曾国藩无话不谈,有时竟然一日谈好几次。曾国藩是晚清重臣、朝廷栋梁,正是由于他与一干人的不懈努力与奋力拼搏,使晚清才得以出现所谓的“同治中兴”。刘继兴认为,当时很少有人质疑大清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对历代兴亡研究甚深的曾国藩意识到了朝野上下潜伏着无尽的危机,搞不好会亡国。但他认为通过一些努力,应该还是能挽危厦于将倒。

赵烈文可不这么看,他的观点比曾国藩更为深邃与锐利。赵烈文写过不少作品,如《赵伟甫先生庚申避乱日记》、《能静居日记》、《落花春雨巢日记》、《庚申避乱日记》等。在《能静居日记》中,赵烈文详记了他与曾国藩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谈话。就在这次谈话中,赵烈文惊世骇俗地预言了清朝不出50年必亡!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1867年7月21日晚,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与赵烈文聊天时忧心忡忡地对赵说:“京中来人云:‘都门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赵烈文回答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就是说,现在天下统一已经很久了,势必会渐渐分裂,不过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权威,而且高层没有先烂掉,所以现在不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但据他估计,今后的大祸是朝廷会先垮台,然后出现各自为政、割据分裂的局面;他进一步判断,大概不出五十年就会发生这种灾祸。

曾国藩闻毕顿忧,沉思半天才说:“然则当南迁乎?”曾国藩认为清王朝并不会完全被推翻,有可能与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政权南迁、南北分治、维持“半壁江山”的王朝一样。赵烈文明确回答说:“恐遂陆沉,未必能效晋、宋也。”他认为,清政府已不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南迁偏安一隅,恐将彻底灭亡。曾国藩反驳说:“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

赵烈文接着回答道:“君德正矣,而国势之隆,食报已不为不厚。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赵烈文在谈话中否定了清王朝“得天下”的道德合法性。清军因明亡于李闯、吴三桂因红颜一怒大开城门而入关,所以“创业太易”;入关后为震慑人数远远多于自己的汉人而大开杀戒,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所以“诛戮太重”,这两点决定了清王朝统治缺乏“合法性”。而清王朝后来的君王康、乾、嘉的“君德”故然十分纯正,但善与恶并不互相掩盖弥补,何况“天道”已给他们带来了文治武功的“盛世”作为十分丰厚的报答,因此这些后来君主们的“德泽”并不能抵消清王朝“开国”时的无道,仍不足补偿其统治的合法性匮缺。赵烈文从清王朝得天下的偶然性和残暴性这两点否定其统治的合法性,颇具政治眼光。对于赵烈文这番鞭辟入里的言论,曾国藩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似有所悟。

大江东去,老去了多少英雄。曾国藩、赵烈文分别于1872和1894年去世。历史惊人准确地见证了赵烈文的预言,气数已尽的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赵烈文1867年预言时果然没出五十年。而且,接踵而来的也是赵烈文所预言的长期“方州无主,人自为政”、即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人事有代谢,江山留胜迹。赵烈文当年所住过的赵园尚存,位于江苏常熟市古城区西南隅的明代钱氏“小辋川”遗址。清嘉庆道光年间,吴峻基筑水壶园,又名水吾园。同治、光绪年间为赵烈文退养故里之后时购得并增建,人称“赵园”、“赵吾园”,为江南古典名园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历史上最不该被遗忘的英烈:李定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明末清初的时候,在我们所学的历史书上都知道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统一了中国,但在很多历史家眼里,明朝的灭亡是在1662的永历皇帝为标志的,连清初的文字狱《明史》《南山集》案等都是因为引用了南明的纪年而起,我们现在不禁要问,怎么崇祯皇帝(1644年卒),闯王李自成(1645年卒),张献忠(16

  • 明朝史上的太监和文官的区别:不一样的贪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的太监一般都是小户人家出身,身世背景简单,加之没有继承人的传承,所以其影响力和底蕴完全无法和文官相比。其贪腐的手段往往也是简单粗暴。一般不过是吃拿卡要等等,很容易被查出来。事后抄家杀头,国家(皇帝)的损失能回来不少。文官则是制度上的贪腐,比如促成海禁就是最好的例子。太监把持市舶司,吃拿卡要一番,

  • 揭康熙帝唯一的养女:固伦纯禧公主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有些人,生于平淡却经历辉煌;有些人,出身高贵却最终归于平淡。还有一些人,平淡已成为了他们的气质,不论遭遇如何,始终都心如止水。这是庸碌的表现吗,不。这才是纷纭的人世间能够握紧的最沉实的幸福。 康熙大帝唯一的养女在大清皇朝五十三位公主中(拥有“和硕公主”以上封号者),有这样一类人:她们虽然不是皇帝的亲

  • 史上大破倭寇第一人:竟把战术运用到出神入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荡平倭寇的最后几年中,戚继光因为战功卓越,升任为都指挥使。与此同时,倭寇变得更加的狡猾而且行踪飘忽,针对这些情况戚继光用他的智慧创造了对付倭寇的独特战术和阵法,他率领他的戚家军在福建境内一次次挫败试图反扑的倭患,直至完全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这其中更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戚继光文武兼备的风采,尤其是那些

  • 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纠葛:努尔哈赤如何崛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曾经是大明帝国真正的英雄。努尔哈赤和李成梁之间的恩怨纠葛,错综复杂,极为诡异,至今无人能够完全考证清楚。诚如我们所知,早期的努尔哈赤远不像后来人们所愿意相信的那样强大与传奇;而早期的李成梁则是一位真正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一位起于贫寒却曾经百战百胜的将军。可惜,当努尔哈赤日益强大起来

  • 徒有富贵身却没富贵命:那些被憋屈饿死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穷苦人饿死是常事,但如果要说皇帝也有饿死的,估计会有很多人不大相信。古代皇帝都是锦衣玉食,要说吃饱撑死还有可能,饿死?哪能啊!你还别不信,历史上确有好几位皇帝就是被活活饿死的。No.1 夏桀夏桀是历史上第一个亡国之君,算是荒淫天子的老前辈,他宠爱妃子妹喜,因此误国。妹喜由此也成为历史书册中红颜

  • 古代史上的最强红颜祸水:揭开夏姬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前一段时间,看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读到春秋时期列国的纷争,其中一个女人的传奇经历,惊得我瞪大了眼睛。自古红颜祸水,因女人引起纷争,甚至误国之事不胜枚举。我说的这一位,虽然没有苏妲己、貂蝉有名,但是其涉及人物之多、祸害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不是其它“祸水”可以比拟,实在令我叹为观止,所以,必

  • 曹沫:中国古代历史上刺客中的战斗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严格地说来,曹沫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曹沫是一条标准山东大汉,力气很大,鲁庄公很喜欢他,任命他为将军,带兵抵抗齐国的侵略,但是他打了三仗,三仗都输了。这100%的败率连我这不会打仗的人也觉得有些过分,但鲁庄公还是很信任他,依然让他带兵打仗。当然,事实证明,曹沫在历史上的定位只能是刺客;他只有在这一份职

  • 血性真枭雄:既不能流芳百世也不足复遗臭万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何为枭雄?古人解释为“枭,恶鸟也;雄,强也”。所谓枭雄,指的就是那些胸怀四海,志在天下,信奉“顺我者生,逆我者亡”,“宁使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英雄豪杰。所谓乱世出英雄,当王朝的正常统治秩序混乱时,那些极富野心、不甘屈居人下的豪杰往往会成为枭雄。今天小编甜心即可为大家介绍一位非常血性,且鲜为

  • 揭秘:李鸿章的家族后人竟然有3位亿万富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