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明末水军的第一人为何朝三暮四反复叛变?

揭秘:明末水军的第一人为何朝三暮四反复叛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455 更新时间:2024/2/1 12:06:10

明朝时,海盗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向清廷投降后,为了扩大势力,派人前往晋江一带招募军士。当地青壮年迫于生计,纷纷参军,施琅便是其中一员,也由此开始了与郑氏家族四代人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恩恩怨怨。郑芝龙招兵买马,在其招募的数千人之中,施琅很快就崭露头角,当上了千夫长。此后,他在剿灭海盗时屡立战功,但职位却在原地踏步。那些上司,才能平庸,打仗时畏葸不前,却把战功据为己有。满腔热血,一身绝技,换来的竟是冷落与失望。适逢弟弟前来投奔,想“撂挑子”的施琅便将职位让给弟弟,自己回到家乡。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郑芝龙部队任帅府将中军的族叔受命率军来到附近。机会难得,施琅前往拜访。叔侄一番交谈,施琅当即决定留在军中。虽然同样是效命郑军,于施琅而言,却有实质性的改观。族叔早年投身郑军,以智勇双全受到郑芝龙的宠信,并被委以重任。他十分看好这位族侄,一番力荐,施琅升任他的副手。族叔索性放权,将中军全权交他指挥。施琅不负所望,很快就清除了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三百多处匪寨,擢升为游击将军。就在施琅再次投奔郑军的第二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在郑芝龙等人的拥戴下,南明第二个政权——隆武朝廷诞生。郑芝龙因迎立之功被隆武帝封为平虏侯、平国公,其部下也“水涨船高”地得到升迁,施琅被提拔为佥都督、左冲锋。

隆武帝想建功立业、大干一番,他出兵福建,准备收复失地。而拥有军事实权的郑芝龙却无意进取。他之所以拥戴隆武登基,并不是为了恢复大明的版图与荣光,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他绝对不会拿自己的军队去与清军“死磕”,拼完了,也就一钱不值了。因此,当清军实行招抚,许诺他出任闽粤总督之时,他不禁大喜过望,亲率五百心腹部将前往清营投降,却被清朝官员软禁起来,十多年后斩于菜市口。当郑芝龙身陷囹圄时,施琅没有郑成功的正义、果敢与资本,因此不可能像他那样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施琅所能做的,只是随波逐流,与那些降清的郑军其他将领一起,受清军驱使。后来,施琅任清总兵之职,因得罪上司而被追杀。此时的施琅,可谓前途无望,内心迷惘。就在这紧要关头,有人劝他加入郑成功的队伍,一同反清复明。原来,郑成功得知施琅困境,特意伸来橄榄枝。施琅当机立断,马上归附郑军。在施琅心中,并没有什么忠君爱国、合生取义之类的政治理想。郑芝龙降清时,他随波逐流;走投无路之际,他叛清归明也属正常。

施琅投顺郑军后,郑成功授他左先锋镇之职。两人关系密切,既是上司与部属,又是一对十分要好的朋友。在短短的时间内,施琅就为郑成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成为郑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一员猛将。最为关键的是,当郑成功准备占据厦门,无计可施时,施琅及时献上“吕蒙赚荆州”之计,使郑成功顺利夺取厦门,不仅收服了数万水陆部众,实力大增,还有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反清复明基地。然而,施琅自负不知退让,郑成功也有刚愎自用的一面,日久嫌隙自生。最初的争执,缘于筹措粮饷。清军压境,郑军活动地盘有限,近十万水陆部众以及大量家眷的开支,是一笔庞大的费用。这是郑成功不得不解决的难题之一。他采取的办法,一是在所占地盘征收重税,二是派军前往清军控制的相对富庶地区进行劫掠。施琅从小对兵匪之祸刻骨铭心,就再三劝阻,惹得郑成功不快,却也没有特别介意,但当自尊自负的施琅与他人发生冲突,影响到郑军内部团结之时,郑成功再也坐不住了。

郑成功攻打潮州时,当地人陈斌对地形十分熟悉,认为只要切断潮州通往漳州的浮桥,潮州外绝援兵,内乏粮草,必然溃败。于是,郑成功命施琅先攻取浮桥,但施琅一连三天没有攻克。这是施琅归附郑军后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再加之郑成功亲自督阵,令自命不凡、心高气傲的施琅心生羞愧,他无法向郑成功抱怨,便迁怒于提出这一建议的陈斌。陈斌是郑成功手下一员骁将,屡立战功,智勇双全。面对施琅的挑衅,他毫不相让。冲突不断升级,加之施琅常在郑成功面前夸大其词地“告状”,陈斌担心郑成功有意偏袒并加害于他,不禁心生疑惧,趁机率兵出逃。那时,清军进攻桂林,南明永历帝逃往南宁,命令郑成功前往驰援。怀着一颗忠君之心的郑成功接令,马上调兵遣将,准备勤王。就在这节骨眼上,陈斌带走一支劲旅脱离郑军,顿时打乱了他的军事部署。陈斌因施琅而临阵逃脱,郑成功对此心知肚明。尽管如此,他仍隐忍着,对施琅并未斥责或处分。年轻气盛的施琅却不知收敛,与郑成功又起冲突——不顾郑成功“驰令勿杀”的命令,将他族叔手下的元老级将领“立斩之”。

事已至此,施琅一再挑衅并突破底线,郑成功已忍无可忍了!郑成功先设计擒拿手握重兵的施琅弟弟,再令人捉拿施琅;然后派亲随捉拿施琅所有在厦门的家属,分别予以拘禁。施琅被单独羁押在一条船上,趁看守不备逃掉,投奔族叔。在族叔的地盘上,施琅的生命得到了保障,可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因他而被扣押的父亲、弟弟及其家人。直到此时,施琅才有所清醒,觉得事情做过了头。他请人居中调停,希望得到郑成功的谅解,仍像过去那样为他效力。积怨已久的郑成功不肯原谅施琅,在他出逃一个多月之后,下令诛杀其弟,八天后又杀了他的父亲。施琅得知至亲被害的噩耗,心中的悲怆可想而知。一气之下,他又投靠了清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史上一代牛人:最早预见清朝灭亡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从现存的文献考证,第一个准确地预见了清朝灭亡的人,是曾国藩手下最受器重的幕僚赵烈文。他于同治六年,即公历1867年预言颓废不振的清朝不出50年必亡。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赵烈文发此预言时的1867年是44年,果然没出了50年。赵烈文生于1832年,字惠甫,一字伟甫,江苏常熟人。年少时即有

  • 大明王朝历史上最不该被遗忘的英烈:李定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明末清初的时候,在我们所学的历史书上都知道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统一了中国,但在很多历史家眼里,明朝的灭亡是在1662的永历皇帝为标志的,连清初的文字狱《明史》《南山集》案等都是因为引用了南明的纪年而起,我们现在不禁要问,怎么崇祯皇帝(1644年卒),闯王李自成(1645年卒),张献忠(16

  • 明朝史上的太监和文官的区别:不一样的贪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的太监一般都是小户人家出身,身世背景简单,加之没有继承人的传承,所以其影响力和底蕴完全无法和文官相比。其贪腐的手段往往也是简单粗暴。一般不过是吃拿卡要等等,很容易被查出来。事后抄家杀头,国家(皇帝)的损失能回来不少。文官则是制度上的贪腐,比如促成海禁就是最好的例子。太监把持市舶司,吃拿卡要一番,

  • 揭康熙帝唯一的养女:固伦纯禧公主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有些人,生于平淡却经历辉煌;有些人,出身高贵却最终归于平淡。还有一些人,平淡已成为了他们的气质,不论遭遇如何,始终都心如止水。这是庸碌的表现吗,不。这才是纷纭的人世间能够握紧的最沉实的幸福。 康熙大帝唯一的养女在大清皇朝五十三位公主中(拥有“和硕公主”以上封号者),有这样一类人:她们虽然不是皇帝的亲

  • 史上大破倭寇第一人:竟把战术运用到出神入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在荡平倭寇的最后几年中,戚继光因为战功卓越,升任为都指挥使。与此同时,倭寇变得更加的狡猾而且行踪飘忽,针对这些情况戚继光用他的智慧创造了对付倭寇的独特战术和阵法,他率领他的戚家军在福建境内一次次挫败试图反扑的倭患,直至完全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这其中更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到戚继光文武兼备的风采,尤其是那些

  • 李成梁与努尔哈赤的纠葛:努尔哈赤如何崛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曾经是大明帝国真正的英雄。努尔哈赤和李成梁之间的恩怨纠葛,错综复杂,极为诡异,至今无人能够完全考证清楚。诚如我们所知,早期的努尔哈赤远不像后来人们所愿意相信的那样强大与传奇;而早期的李成梁则是一位真正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一位起于贫寒却曾经百战百胜的将军。可惜,当努尔哈赤日益强大起来

  • 徒有富贵身却没富贵命:那些被憋屈饿死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穷苦人饿死是常事,但如果要说皇帝也有饿死的,估计会有很多人不大相信。古代皇帝都是锦衣玉食,要说吃饱撑死还有可能,饿死?哪能啊!你还别不信,历史上确有好几位皇帝就是被活活饿死的。No.1 夏桀夏桀是历史上第一个亡国之君,算是荒淫天子的老前辈,他宠爱妃子妹喜,因此误国。妹喜由此也成为历史书册中红颜

  • 古代史上的最强红颜祸水:揭开夏姬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前一段时间,看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读到春秋时期列国的纷争,其中一个女人的传奇经历,惊得我瞪大了眼睛。自古红颜祸水,因女人引起纷争,甚至误国之事不胜枚举。我说的这一位,虽然没有苏妲己、貂蝉有名,但是其涉及人物之多、祸害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不是其它“祸水”可以比拟,实在令我叹为观止,所以,必

  • 曹沫:中国古代历史上刺客中的战斗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严格地说来,曹沫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曹沫是一条标准山东大汉,力气很大,鲁庄公很喜欢他,任命他为将军,带兵抵抗齐国的侵略,但是他打了三仗,三仗都输了。这100%的败率连我这不会打仗的人也觉得有些过分,但鲁庄公还是很信任他,依然让他带兵打仗。当然,事实证明,曹沫在历史上的定位只能是刺客;他只有在这一份职

  • 血性真枭雄:既不能流芳百世也不足复遗臭万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何为枭雄?古人解释为“枭,恶鸟也;雄,强也”。所谓枭雄,指的就是那些胸怀四海,志在天下,信奉“顺我者生,逆我者亡”,“宁使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英雄豪杰。所谓乱世出英雄,当王朝的正常统治秩序混乱时,那些极富野心、不甘屈居人下的豪杰往往会成为枭雄。今天小编甜心即可为大家介绍一位非常血性,且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