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祁镇到底怎样的皇帝 为何说他是命好,结局也好的皇帝

朱祁镇到底怎样的皇帝 为何说他是命好,结局也好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556 更新时间:2024/1/17 5:14:55

对明代皇帝朱祁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说朱祁镇是历史上命运最好且结局最好的皇帝?

有没有朋友和我一样觉得是明英宗朱祁镇的?一生大起大落,但总是能安然无恙。当然,我觉得这主要得益于他有一个超级爱他的母亲。所以虽然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朱祁镇,但实际上是在说这位孙太后。

明英宗朱祁镇

早年的孙太后

这位孙太后在史书中虽然笔墨不算浓重,但她在大明整个276年的国祚中绝对算得上一个重要人物了。

她历经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见证过大明盛世,也经历了明代的由盛转衰,甚至说她还是大明代由盛转衰的参与者都不为过。

公元1399年,也就是朱棣起兵发动靖难之役那一年,孙太后出生在了济南府一个普通主簿的家里,可以说孙太后的出身是非常普通的。

奈何朱元璋熟读历史,深知外戚的危害,于是规定大明代的皇帝不能立勋贵、高官家的女子为皇后,所以孙太后这个寻常家的女孩才有了攀上高枝的机会。

但就算如此,这位孙太后的名讳也没有在史书中出现,可见那个时代对于女性的残酷。

这位孙太后的成后之路也算是一个传奇故事了,他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主簿,但眼光可以说是非常的毒辣,靠着同乡的关系结识了一个老太太。

这个老太太虽然衣着华贵,但大明代这样的女性虽然不多,但也不算少,可偏偏这个老太太的身份可以碾压百分之九十九的大明勋贵。

朱元璋

她就是张氏的生母,而这个张氏就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所以提起孙太后父亲的眼光就不得不小小的佩服一下。

靠着这层关系,加上孙太后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所以在年纪还很小的时候就被这个老太太推荐到了太子府。

太子府虽然是太子的住所,而且这个时候孙太后年纪还很小,显然是不可能成为太子的女人了,但太子府可不只有太子居住,太子的一家子都在里面。

恰好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在年龄上和孙太后相仿,从小就一起长大,这是什么神仙关系?要了解后来从小和嘉靖帝一起长大的陆炳都混了锦衣卫指挥使,何况孙太后是一个漂亮的女子,朱瞻基对她是不是一见钟情不敢说,日久生情那肯定是少跑不了。

艰辛上位史

按理说朱瞻基和孙太后这种关系,长大后成亲应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既然把孙太后拿出来说了,那么事情自然就没那么简单。

果然,朱瞻基到了成亲的年纪,爷爷朱棣大笔一挥,朱瞻基的元配另有其人了,这个人就是胡氏。至于为什么不是孙太后,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

大概就是孙太后是朱瞻基元配张氏那一家人领进门的,儿媳妇、孙媳妇就相当于是一路人了,朱棣不得防着点?

明成祖朱棣

胡氏成为了朱瞻基的元配,要说孙太后心里没点啥那是不可能的,好在她和朱瞻基有绝对的感情基础,而且当时朱棣已经没几年了,朱高炽更是仅在位了10个月就嘎嘣了。

朱瞻基一下子就从大明的皇孙变成了大明的天子。有了权势后,朱瞻基就开始琢磨废后的事情了,但这事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说废就废,必须要有个噱头。

而这个噱头很快也就来了,生在皇家,传宗接代的意义比之普通人家更为重大,毕竟关乎到帝位的传承,胡氏作为皇后,为朱瞻基生了一堆女儿,却一个儿子没有。

而就在孙太后为朱瞻基诞下一个男婴后,这个男婴就是我们的主角,大明英宗朱祁镇了。朱瞻基的机会来了,马上就废了胡氏,扶孙太后上位了,而朱瞻基这个当事人可没少因为这件事被后人诟病。

不管怎么说,孙太后上位了。虽然我只用了短短几句话,但这背后要没点血雨腥风,我是不相信的,相信熟读各种宫斗大戏的各位朋友也一定不会相信,甚至在《明史》这部正史中都有朱祁镇是孙太后从宫女那抱来的狗血记载,不过由于缺乏其他一些史料的佐证,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朱祁镇影视剧形象

宠儿狂魔上线

惋惜朱瞻基完美遗传了他老爹朱高炽,年仅37岁就没了,孙太后这下是真的太后了。儿子朱祁镇虽然继位了,但年纪太小,按照正常情况来看,皇帝年纪小,太后临政顺理成章。

惋惜,这时孙太后头上还有个张氏,张太皇太后,也就是他的婆婆,朱高炽的元配张氏,这个张氏其实也是个不输历朝历代那些贤后的人物,只是不管是朱高炽还是朱瞻基都还算是英主,所以她没有发挥的余地,但到了英宗朱祁镇继位的前几年,除了“三杨”就是这个张太皇太后在背后主持大局了。

而且那个著名的大太监王振都差点被张太皇太后给咔嚓了,所以孙太后这段时期又回到了猥琐发育的阶段,直到张太皇太后去世。

随着长太皇太后的去世,孙皇后也开了她宠儿狂魔的一生,孙皇后对朱祁镇这个儿子的宠爱可以提起达了极致。

儿子要亲征瓦剌,她不但不阻止,而且还在儿子被俘后封锁消息,希望可以通过交赎金换回自己儿子,直到瓦剌军队带着朱祁镇来到北京城下,明代的大臣们才恍然大悟。

于谦于少保的力排众议下,景泰帝即位主持大局。这个时期,孙太后虽然失去了自己的最大依仗自己的儿子,但她却依旧能在北京紫禁城中潇洒的生活,可见她的手段并不一般。

而且景泰帝登基前,孙太后就把太子的位子给了自己的亲孙子朱见深,虽然在局势基本稳定后朱祁钰把太子改成了自己的儿子朱见济,可这位太子7岁就没了,朱见济死了也就算了,朱祁钰在位8年,却没有在诞下一儿半女,蹊跷不?你要说背后没有孙太后的影子,我是不信的。当然,还是因为缺乏史料佐证,不多赘述。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瓦剌见朱祁镇都不是皇帝了,觉得没什么价值了,就把他给放了回来。这里面虽然有瓦剌故意的嫌疑,但要说孙太后在背后没出力,也是不太可能的,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

儿子回来后虽然被朱祁钰软禁在了南宫,但朱祁镇和他儿子朱见深却能安然无恙地活到夺门之变爆发,这里面就更能看出这位孙太后的不一般了。毕竟只要和朱祁钰做下换位,只要有能力,谁会让朱祁镇爷俩活着?

夺门之变

而夺门之变,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大概就是朱祁镇已经被软禁,何德何能还有实力发动夺门之变?这里面有大明代廷中的派系斗争没错,但大家都忽略了这位孙太后,可以说夺门之变背后最大的推手就是这位孙太后。

而在帮助自己儿子夺回皇位后的第五年,孙太后去世了,结束了她叱咤大明的一生。

结语

之所以说朱祁镇是历史上命运最好,结局也最好的皇帝,就是因为他有孙太后这个母亲。毕竟如果孙太后没有把天赋点都加到宫斗上,她能不能当上朱瞻基的皇后都两说,更别说朱祁镇能继位了;如果没有孙太后,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能否或者都两说,更别说安然回到紫禁城了;如果没有孙太后,已经大权旁落的朱祁镇是不可能再即帝位的,更别说传位自己儿子朱见深了。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所以因为有了孙太后,朱祁镇一个庶子继承了皇位,经历了“土木堡之变”的九死一生后回到了紫禁城并发动夺门之变回到了皇帝的宝座上,还顺利将皇位留在了自己这一脉。虽然美中不足的是朱祁镇和他爹一样只活了37岁,但这并不能阻碍他成为历史上命运最好、结局最好的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苏轼是享誉中外的大文豪,也是一位认真的吃货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苏轼,世称苏东坡、苏仙,他不仅享誉中外的文学家、书画家,还是一位美食家、一枚妥妥的“吃货”,对中华文化与美食影响深远。但就这样一位无所不能的“全能天才”,却一生命运多舛。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苏轼,四川眉山人,一生仕途坎坷,辗转流离,走过了当时宋朝的大半个疆

  • 宫廷秘史:宫女怀春龙床争宠采取的那些惊人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宫女能拒绝皇上要求吗,小宫女的帝后之路,自打我入宫以来就独得皇上恩宠

    宫女,指在宫中供役使的女子。早期的宫女,大多来源于女奴隶、女俘及罪犯的妻子。此后,历代宫女中,有一部分开始从民间“选美”、“采女”中选出。“选美”就像古代的科举考试一样,有一套严格的规矩。参选女子必须是出自良家,因此,历代都规定宫女必须选自良家女子。关于历朝历代的宫女人数究竟有多少,《汉书·贡禹传》

  • 张居正与海瑞:明朝史上改革名臣为何互不相容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什么说张居正延续了明朝,张居正和海瑞是同一时期的人吗,张居正为何不重用海瑞

    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年过古稀的海瑞起复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此时他已闲居16年。本来明代南京的中央机构,自永乐北迁后多为闲秩,而海瑞复出不久,就向万历上疏,“举太祖法剥皮囊草及洪武三十年定律枉法八十贯论绞”,要求在万历之世行洪武酷法治贪,罔顾情势变迁,引得朝议纷纭,万历不得不出来息事宁人。

  • 诸葛亮最信任的武将是谁?诸葛亮为何信任赵云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赵云忠于刘备还是诸葛亮,诸葛亮最怕谁,诸葛亮为什么要害关羽

    导读:在诸葛亮的事业中,赵云是最可靠的支柱。他是诸葛亮最信得过的将领,当然,他也是对诸葛亮谋划支持最坚决的大将。智勇双全,一身皆胆;贤明恃重,忠肝义胆;功齐关张,甘列其后;蜀军支柱,常胜将军。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定南)人。自幼刚正雄壮,喜好练武,遇事善于思考,肯动脑筋。青少年时期喜武但不

  • 朱元璋自卑变态:为何让文人成为了“冤死鬼”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变态心理,朱元璋为什么让朱允炆继位,朱元璋为什么不让燕王当太子

    朱元璋在取得帝位以后,不断加强皇帝的权力。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除中书省,罢置丞相,政事归于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权力集于皇帝一身。又相继制造胡惟庸、蓝玉之狱,株引牵连,杀戮达五六万人,把和他共同打天下的功臣宿将诛杀殆尽,从而解除了武臣对皇权的威胁。与此同时,朱元璋也向文人开刀。明王朝刚刚

  • 古代最牛女讼师:20个字打赢官司赚了3000两银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斗牛牛赢钱的软件,古代第一女讼师,女讼师摊上废系统

    律师在中国的古代,叫做讼师。讼师是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以写状纸为职业的人,相当于履行现在律师的部分职能。在中国古代,诉讼本身就被圣人认定是件不该发生的事。孔夫子说过:“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主持审判,我和其他人差不多,应该做的是让诉讼无从发生。这句话后来成了儒家有关诉讼问题的宗旨,后

  • 赵匡胤开启殿试:借科场舞弊案夺文官选拔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50年科场舞弊案,雍正王朝考场作弊,雍正科举舞弊案是谁泄露

    开宝六年(973年)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在朝堂之上按照惯例会见当年新考上的进士。新录取的进士有十一人,诸科二十八人。这些未来官场的后备干部们来到皇帝日常主持重要会议和政务活动的讲武殿,接受国家最高权力者的接见。在简单的试探之下,赵匡胤居然从中间揪出了两个滥竽充数的人,认为他们在这些人中间“材质最陋”

  • 隋炀帝因遗惠后世的“大手笔”落下了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意思,以遗后世,遗之其人的遗的读音

    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恰恰是因为太聪明了,结果倒成了昏君,而且是比上面提

  • 揭秘:历史上张廷玉靠什么做到清朝最高官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廷玉是忠臣吗,张廷玉相当现在什么官,张廷玉谥号

    重满轻汉,一直是清朝惯用的统治策略。但即便如此,在汉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权高位重的佼佼者,比如,周培公、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些人都曾在清朝官居高位,要说在清朝做官最大的,却另有其人。在清朝,官位最大的汉人,应属张廷玉。张廷玉辅佐了清朝的三代君王。在雍正年间得到了重用。雍正当政的时候,张廷玉官职做到了

  • 李光地家训传出国门:后世现四世十进士七翰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读王阳明家训有感,揭秘史上真正的李光地,李光地家训家风家规

    福建泉州市安溪湖头镇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的故乡,李光地曾以家训约束后人,受其影响的后世曾出现“四世十进士七翰林”的盛况,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李光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叶茂樟介绍,其家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他根据数十载从官经验和自己的求学经历写就,并身体力行,其子孙后代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