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第一救时宰相于谦:土木堡后成为大明支柱

明朝第一救时宰相于谦:土木堡后成为大明支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507 更新时间:2024/1/23 17:42:19

五百四十多年前的明代,北京发生了一场异常惨烈的北京保卫战。在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中,拯救国家于危难之时、力挽狂澜的人,却是一位书生——于谦。这场战争成为于谦人生中的一次壮举、一个巅峰。也成就了他“救时宰相”的美誉。

于谦,汉族。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与他最有名的事是“土木堡之变”。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诗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写出了他人生的追求。

正统十四年秋,明京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明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在此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剌军,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正月中旬,英宗借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谦遭诬陷被害。后沉冤昭雪,赠太傅,谥肃愍,又改谥忠肃。遗有《于忠肃集》。

于谦外出巡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僚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书提出。一年上书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吗?"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成为一时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抱着皇帝投河自尽者为什么还被称作是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每个朝代的亡国之君下场皆不一,有皇帝自杀、有皇帝被杀、有皇帝被俘,新朝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厚仁德,往往封俘虏皇帝个小官、有皇帝逃亡,最终去向不明……在众多的亡国之君结局中还有另外一种,便是被大臣抱着投海自尽,而这位大臣成了民族英雄,此事为何呢?这位民族英雄是南宋抗元名臣陆秀夫。南宋小朝廷的宰相

  • 试图雪耻却更受屈辱的宋宁宗:壮志难酬的北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的历史,一直被两种声音缠绕,一个是主战派收复故疆、一血靖康之耻的声音,另一个就是主和派偏安一隅,得过且过的声音。纵观南宋整个历史主和派的声音一直占据着主流,这固然与南宋多数统治者软柔且无大志有关,但更是南宋国家只富不强的现实条件所决定。在南宋为数不多的北伐战争中,宋宁宗赵扩支持的“开禧北伐”应该

  • 明武宗朱厚照乱政之谜:明武宗朱厚照的荒唐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朝的历史上,昏君屡见不鲜,几乎成了有明一代的特色,在明朝的众多昏君中,明武宗可称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了: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将自己任命为将军的皇帝,还年纪轻轻就把自己的命也玩掉了。明武宗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呢?明武宗是明朝历史上最著名的荒唐皇帝,其贪玩的程度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中无出其右

  • 北宋名相寇准冤狱之谜:寇准客死雷州的悲剧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寇准乃北宋名相,为人豪放而洒脱不拘,为官正直而气度不俗,敢于犯顔直谏,不畏强权,为世人敬仰。大家知道,北宋澶渊之盟前后,幸亏这位名相处变不惊,力挽狂澜,坚持真宗亲征,宋军得以略挫辽军锐气,最后签订城下之盟。百年后就有宋人说:“当年若无寇准,天下已分南北矣!”如此一位功臣,最终却落得贬死岭南的下场。那

  • 开创“历史之最”最多的太监是谁?太监也能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历代太监中,童贯堪称开创“历史之最”最多的人。他以太尉领枢密院事,掌全国军权,是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他前后统兵二十年,是史上掌军权最久的太监;他曾以副使身份出使辽国,是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太监;他因功被封为广阳郡王,是史上第一个被册封王爵的太监。而如果把“骂名”算上,童贯恐怕还是生前死后

  • 揭秘义成公主:被和亲连嫁四个突厥老公的隋朝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开皇十三年的一天,隋文帝正在听刚出使完突厥的使者汇报工作,不久前,隋文帝给突厥的可贺敦(相当于皇后)大义公主送了一件华丽的屏风,他很想知道大义公主看了以后是什么反应。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了,不就是一件外表光鲜的屏风嘛,这有什么。其实,此屏风的来历可不一般,它来自江南,是隋朝军队从陈朝的皇宫里缴获的,就在

  • 历史上生子最多的中山靖王:刘备先祖生子120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时代,多妻妾多子女者不足为奇。后宫佳丽无数的康熙皇帝,一生生育了55个子女,其中儿子35个,女儿20个(存活下来的儿子有24个,女儿有12个),其子女之多,为历代皇帝之最。但有一个人的生育能力远在康熙之上,康熙与之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个人,就是西汉时代的中山靖王刘胜。从正

  • 最孝顺的汉文帝刘恒:把以孝治国当成了汉朝国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自孔夫子倡导“仁孝治国”以来,后世的帝王无不以“孝道”做幌子,尊奉“圣朝以孝道治天下”的管理格言。然做秀的多,真孝的少,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上,也就有有限的几个孝顺皇帝值得一说,如《三国》中的孙权,对吴国太那是言听计从,因为“孝”把周瑜的“美人计”都破坏了,弄了个赔了夫人又折兵。若说真正的孝,汉文

  • 历史解密:谁是史上记载白手起家暴富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众多世界级的大富翁,他们或因贪致富,如和、刘瑾,或依靠皇权致富,如邓通、梁冀;或抢劫致富,如石崇、成吉思汗;或弃官从商致富,如陶朱公;或因祖上留下巨额遗产致富,如巴郡寡妇清。他们用较短的时间,积累的财富动辄百万乃至千万亿万,其致富积累速度之快、致富量之大于中外皆属罕见,在这些富翁

  • 史上最有效治国的周穆王是怎样教导下属为官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周穆王这个人,姓姬名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一是享寿105岁,可能是史上最长寿的帝王;二是最早造访西域,他去西域会见西王母,比有名的汉代张骞通西域早了近千年;三是制定了包括后代广泛使用的墨、劓、膑、宫、大辟等3000条刑罚,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系统的刑法文献;四是武功卓绝,曾西征犬戎,俘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