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高滔滔,缔造“元祐之治”,历经四朝垂帘听政

历史上真实的高滔滔,缔造“元祐之治”,历经四朝垂帘听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240 更新时间:2023/12/26 13:10:12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真实的高滔滔真实形象如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清平乐》里面的高滔滔,历史上确有其人,她便是北宋宣仁皇后高氏,在儿子宋神宗去世后,因孙子赵煦继位时年仅八岁,身为太皇太后的高氏得以垂帘听政,执政期间清正廉明、勤俭节约,一手缔造了“元祐之治”,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同样导致了对北宋末期影响巨大的“元祐党争”。

高滔滔出身官宦之家,历经四朝也曾垂帘听政

高滔滔乃是建雄军节度使高继勋的孙女,其父高遵甫曾任北作坊副使,因而也算是出身官宦之家。庆历七年(1047年)三月,年仅十五岁的高滔滔,便嫁给了时任岳州团练使的赵宗实(后改名赵曙),被封为京兆郡君,并在次年就生下了长子赵顼(后来的宋神宗)。

赵宗实虽然不是宋仁宗赵祯的亲生儿子,但宋仁宗因早年无子,赵宗实自幼便被接入宫中,交由曹皇后抚养。虽然后来因宋仁宗亲生儿子豫王赵昕出生而返回父亲身边,但由于赵昕最终夭折,赵宗实还是于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为了皇子,并改名赵曙。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宋仁宗驾崩,赵曙继位为帝,是为宋英宗,而高滔滔则于一个月后被立为皇后。宋英宗在位仅四年,便于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驾崩,太子赵顼继位,是为宋神宗,高滔滔随之被尊为皇太后。

然而,任用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却再度英年早逝,元丰八年(1086年)三月,年仅三十八岁的宋神宗驾崩,其年仅九岁的儿子赵煦继位,是为宋哲宗。因天子年幼,被尊为太皇太后的高滔滔,开始垂帘听政,直到元祐八年(1093年)去世,终年61岁。

个人品德毫无问题,一手缔造“元祐之治”

高太后垂帘听政之后,在执政方面“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尽行仁宗之政”,其执政的九年间,被认为是宋朝最为太平、百姓最为安乐的时代,史称“元祐之治”,甚至被誉为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而这些与她的个人品德可以说息息相关。

高太后本人极为崇尚节俭,被称为““恭勤俭度越前古”,并教导皇帝“一瓮酒,醉一宵;一斗米,活十口。在上者要尽量减少浪费,提倡节俭”。高太后本人节俭到了什么程度?作为太后的她除了参加朝会典礼之外,在宫中甚至穿着布衣而不用丝锦,又因羔羊幼小食之有伤天和,而下令不得宰羊羔为膳。

与此同时,高太后对于外戚的限制同样极为严格,早在宋英宗和宋神宗在位之时,高太后就拒绝给弟弟高士林升官,给高家修建宅第,而在临朝听政之后,不仅拒绝了官员“加恩高氏”的请求,甚至连之前的私恩赏赐都减去了四分之一。而其两个侄子本应升官,还被高太后强行压住,直到宋哲宗一再请求,这才勉强升了一级。

作为一名女子,高太后毫无疑问有着极为出色的执政才能,再加上其自身品德极为高尚,这才使得她执政期间,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宋史》评价道,“临政九年,朝廷清明,结夏绥安,杜绝内降侥幸;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舜”。

由于自身局限性,又一手酿成了元祐党争

高太后的执政才能虽然较为出色,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其对王安石变法持全盘否定态度,导致在其执政期间新法派惨遭打击,再加上其与孙子宋哲宗之间的矛盾,使得北宋朝廷迅速陷入严重的党争之中。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之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政策缺陷、用人不当等原因,在后期却也闹得朝野内外动荡不安,或许正因如此,高太后对于王安石变法一直持反对态度,执政之后便立即将司马光再度拜相,而曾经因反对新法而被下放贬谪的吕公著文彦博等官员也开始再度受到重用。

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守旧派再度声威高涨,司马光更是使用“以母改子”的政治手段,直接上了一道《请更张新法》,将新法比成毒药,导致新法被全面废止。而曾经的变法派,也开始惨遭报复打击,蔡确吕惠卿等大量变法派被贬谪,蔡确、章惇韩缜更是被斥为“三奸”,这使得王安石变法以来的党争开始加剧。

在高太后临朝听政时,由于军国大事都由其与几位大臣处理,赵煦对朝政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而大臣们也认为赵煦过于年幼,也根本不予请示。朝堂上,赵煦的御座与高太后座位相对,大臣们向高太后奏事时,恰好背对赵煦,以至于赵煦亲政后在谈及垂帘时说,他只能看朝中官员的臀部和背部,这自然使得赵煦对于高太后和大臣们有所不满。而到了赵煦十七岁时,高太后本应还政,但却仍然保持着垂帘听政的习惯,而大臣们依旧没有重视已经逐渐长大的皇帝,甚至也不劝太后撤帘还政。

高太后和大臣们的这种态度对赵煦影响极大,此时的他虽然无法直接与之对抗,但内心已经极为抵触,例如有次高太后问赵煦为何不对大臣的奏对表达自己的看法,赵煦直接回道,“娘娘已处分,还要我说什么?”被彻底惹恼的赵煦,在高太后病逝,自己亲政之后,开始对朝中的守旧派再度展开清算,绝大部分的旧党党人都被放逐,同时对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政策,也进行了恢复。

绍圣初年举行郊祀大礼之时,按理朝廷要颁布大赦诏令,甚至连死囚都可以减轻惩罚,然而当有大臣请示是否可以赦免被贬谪的旧党官员时,却被赵煦立即拒绝。后来,又有人建议是否可以让谪居岭南的刘挚等“稍徙善地”,赵煦却说“刘挚等安可徙” ,由此可见赵煦对高太后和元祐党人的痛恨。

如上所述,高滔滔虽然具备一定执政能力,个人品德也丝毫没有问题,甚至还缔造了“元祐之治”,但由于个人的局限性,却也导致自王安石变法以来初现端倪的党争开始加剧,可以说北宋末年陷入不可收拾的党争,正是自高太后执政时期而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娥连龙袍都已经穿上了 刘娥为何没有直接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娥不做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皇后和武则天完全不是一回事。武则天之所以后来能够真的当皇帝,也是经过了长期准备的。首先是在高宗晚期多病的情况下,她就已经和高宗一起,“二圣临朝”了,对朝廷的情况非常熟悉。到高宗去世之后,她立了再废的游戏搞了两次,把两个儿子都

  • 此人最早提出马邑之谋,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汉匈关系发展史上,马邑之谋无疑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马邑之谋前,西汉王朝对匈奴采取的基本是和亲政策;而马邑之谋后,西汉王朝开始转守为攻,揭开了在军事上同匈奴较量的序幕。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本文的主人公,便是马邑之谋的最早提出者。此人提出马邑之谋后,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出三十万

  • 高顺不负吕布,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高顺是吕布帐下的著名将领之一。纵观高顺一生,对吕布忠心耿耿,至死都没有背叛吕布;而吕布对高顺,则总是信任不足。可以说,二人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那么,既然高顺不负吕布,为何吕布要辜负高顺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顺——甘愿陪吕布共赴黄泉高顺是较早跟随吕布的武将之一,他所

  • 李煜的人生分为哪两个阶段?他是如何亡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煜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温庭筠。他是大唐第一“枪手”,得罪人无数,却成了振兴词坛第一人。花间词派的词人们,大多会写一些闺中之事,用缠绵隐晦的情意来冲淡宴会上那令人不悦的无病呻吟。但是今天这位词人,不再只拘泥于闺中之事,还写了很多怀念家

  • 秦观的人生分为了哪两个阶段?考中进士为他带来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观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宋代文坛扛把子——苏东坡,苏东坡死后,自己的学生扛起了文坛大旗,继续为宋代文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苏东坡的学生之一——一代词宗:秦观。说起秦观,估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相信

  • 刘邦翻脸无情欲置萧何与死地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萧何的故事,为之奈何刘邦,萧何对刘邦的作用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刘邦的故事。刘邦联合诸侯王耗子戏猫般与项羽征战期间,萧何留守关中,肩负起“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以及补充兵源军粮等后勤工作重任,使刘邦心无旁骛,专心与项羽争夺天下。萧何

  • 陆游的人生可以分为哪四个阶段?他有多爱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人生大致分为几个阶段,人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陆游的一生的几个阶段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陆游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一说起诗人,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唐代诗人,但是其实宋代能写诗,还写得很好的诗人也不少,就比如今天的主人公——超·爱国诗人·陆游。传说南宋的孝宗皇帝有一次问手下的官员:我大宋可有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吗?手下人纷纷答

  • 昌平君芈启背叛嬴政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芈启为何叛秦历史,芈月几个儿子结局,历史上芈启叛秦了吗

    昌平君芈启背叛嬴政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大秦赋》中,嫪毐叛乱的戏份受到了观众的关注,并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在这场叛乱中,嫪毐指挥叛军撞开相府大门,吕不韦率众杀出,双方激战。嬴政在雍城举行加冠大礼,王翦在叛军经过的路上设伏。嫪毐退守章台,咸阳百姓、相府门

  • 端平入洛指的是什么?宋理宗不顾群臣劝阻也要坚持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端平入洛南宋战斗力,阿房宫赋最终要说明的道理是哪句,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有什么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端平入洛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1233年九月,蒙古大军兵围金国小朝廷最后的驻地——蔡州,蒙古军统帅塔察尔率军亲自进攻,却被金军挫败,蒙古军士气大损。无奈之下,塔察尔只能率军将蔡州城团团围困,企图将金哀宗君臣困死于蔡

  • 霍去病在军队是如何对士兵的?为何没引起哗变?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霍去病在军队是如何对士兵的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喜欢汉朝历史的人,一定都听说过霍去病和卫青的大名,这两人是历史上少有的能将,也是北方匈奴人的噩梦。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的为人与卫青完全是相反的。卫青体恤士兵,待人谦虚有礼,而霍去病则完全不体恤士兵,为人十分傲慢。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