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文:明朝东阁大学士,和于谦一起被冤杀

王文:明朝东阁大学士,和于谦一起被冤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63 更新时间:2023/12/23 10:34:02

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明代将领石亨、文臣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兵变。对于夺门之变来说,是一场围绕着明朝皇帝之位的兵变,最终的结果是朱祁镇从朱祁钰手中夺回了皇位。在夺门之变后,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立即把于谦逮捕入狱。诬陷于谦这位朝廷大臣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之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奏疏上呈后,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谦实有功)。”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明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夺门之变后,还有一位大臣,也被朱祁镇下令斩杀了,只是因为于谦的名气实在太大了,这导致其容易被人忽略。那么,问题来了,夺门之变后,除了于谦,朱祁镇还杀了一位大臣,此人是谁呢?

首先,此人就是谨身殿大学士兼东阁大学士——王文。王文(1393-1457年),原名王强,字千之,号简斋,北直隶束鹿人彭家庄(今河北省辛集市旧城镇)人。明朝大臣。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王文原籍凤阳府霍邱县(今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一带),后入赘束鹿彭家庄(今属河北省辛集市旧城镇),在村中开办私塾,并行医济人。王文为家中第三子。

永乐十九年(1421年),王文中进士,授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御史台分为三院,监察御史属察院,品秩不高而权限广。宋元明清因之。

宣德十年(1435年),王强受命审理“张普祥案”。结案后,宣德皇帝朱瞻基非常满意,钦赐王强更名为“王文”。由此,非常明显的是,王文这一姓名,是明宣宗朱瞻基改的,这在明朝历史上,无疑是比较罕见的情况了。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去世,终年三十八岁,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景陵。同年,明英宗(年号“正统”)即位后,王文历任陕西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兼宁夏巡抚、大理寺卿、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其中,在明朝时期,右都御史、左都御史都是正三品的官职。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王文已经成为正统年间的朝廷大臣了。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在此背景下,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在于谦、孙太后等人的支持下,明英宗之弟郕王即帝位,后世称为明景帝(年号景泰)。景泰年间,王文被征召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务。景泰三年,加太子太保。不久,由高谷上疏推荐,并得到宦官王诚的帮助,皇帝下诏招王文入内阁,并任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执掌文渊阁。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二品大臣进入内阁,正是从王文开始的。不久之后,王文又升任少保兼东阁大学士。而后,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大学士。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此时的王文,已经是能够和于谦平起平坐的大臣了。从这一角度来看,王文很可能会被视为景泰皇帝的心腹。而这,应该是夺门之变后,朱祁镇没有放过王文的原因之一。

景泰皇帝在位时,瓦剌要释放明英宗回京,得知这一消息后,群臣商议奉迎还朝的礼仪。王文时任都御史,他厉声说道:“你们认为太上皇(指明英宗)真能回来吗?也先不要求土地和金帛而就送太上皇来吗?”众人一向畏惧王文,都因惊愕而不再商议。对此,在笔者看来,王文的这番表态,更加坐实了他的立场。正是因为他更加偏向于明代宗朱祁钰,所以,对于明英宗朱祁镇的回归,王文自然秉承消极甚至否定的态度了。

景泰八年(1457年),景泰皇帝因为自己的儿子夭折等原因,逐渐病重了。于是,群臣想复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对此,王文说:哪能知道皇上的意见到底要立谁呢?于是上疏请求早立太子。朝廷内外纷纷传闻王文和宦官王诚计划迎立襄王之世子为皇储。对此,在笔者看来,王文想要立襄王之世子为太子,也成为朱祁镇斩杀他的理由之一。

同年,多门之变正式爆发。彼时,大臣徐有贞、将军石亨、宦官曹吉祥等,趁景帝卧疾南郊,发兵拥立明英宗再次登基。明英宗复位后,石亨和曹吉祥等唆使言官弹劾王文伙同于谦等人谋立外籓。

最后,面对石亨和曹吉祥等人的指责,王文据理有力地辩驳道:“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言辞激昂壮烈。于是逮捕了车驾主事沈敬进行讯问,确实没有动用牌、符的证据。但是,明英宗朱祁镇仍判于谦和王文阴谋未遂,因此把王文和于谦一起斩于市上。王文的儿子都被充军到边境。对此,在笔者看来,在王文据理力争的时候,于谦几乎是一言不发。换而言之,于谦明白朱祁镇是一定要除掉自己的,所以他选择沉默不语。

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王文之死,人们皆知道他冤枉。但因为他一向刻薄固执,并在奉迎明英宗还朝及景泰帝复储等事上有违众人,所以,虽然王文含冤死去而众人并不同情。与此相对应的是,于谦之死,则让明朝上下为之同情不已。

此外,到了成化五年(1469年),明宪宗朱见深这位皇帝在位时,王文的儿子王宗彝(原名王伦),伏阙替父陈冤,明宪宗朱见深也认为王文被杀是一场冤案,于是为其平冤昭雪,谥号“毅愍”。对于王文的儿子王宗彝,后来在明朝担任户部郎中,擢太仆少卿,累官南京礼部尚书。卒,谥号安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董卓被杀后,他手下那些大将们最后都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董卓被授为羽林郎,跟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讨伐汉阳羌人,粗猛有谋,力建战功,拜郎中,历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事免职。得到司徒袁隗征辟,出任并州刺史。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

  • 吴三桂去世后,他的孙子吴世璠竟登基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

  • 隋朝名将杨素在行军打仗时,时如何让士兵慷慨赴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古代打仗,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古代行军打仗时,如果统帅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需要几个士兵羊入虎口前去送死,一般是怎么跟不下沟通的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过显然是以现代眼光看待古时的军队。在古代的绝大部分时期,当军队体制还维持正常的情况下,统帅即使让士兵去送死,既不需要沟通,更不需要解释,下命令即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揭秘唐俭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唐俭,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经历三朝五帝,他的父亲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为世交,所以唐俭也就有机会和李世民往来,而且唐俭这个人,出身名门望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养成了落拓不羁、豪爽无忌的性格,所以正好对了李世民的胃口。经常和李世民一起讨论天下政局形势,并且

  • 与辛弃疾是莫逆之交的陈亮,为何要讹诈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辛弃疾三次营救好友陈亮,为何要讹诈辛弃疾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1165年,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正担任江阴签判,一日,辛弃疾站在自家阁楼上眺望远方,他看到了惊人的一幕:一位白衣男子策马过小桥,马儿好像中了邪一样,就是不肯过桥。男子连续三次驱赶,马儿到桥头边退了回来。男

  • 三国时期的“伏波将军”分别是谁?有几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伏波将军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汉朝时期,武将之中名位最高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其次是前、后、左、右及众多的杂号将军,如强弩将军、拔胡将军、浚稽将军、贰师将军、横海将军、楼船将军、将屯将军、护军将军等。伏波将军即是这众多杂号将军中之一。伏波将军

  • 毕沅做了什么事情,死后被皇帝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代学者毕沅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古时,十年寒窗苦,都未必能中个举人。不过,对于毕沅来说,他却是比其他人多了些侥幸,居然事先看过殿试的“考题”。难道是他事先买通了皇帝,还是皇帝对他青睐有加?这全因一次巧合。话说,毕沅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虽然,年幼丧父,但其母

  • 历史上的东方朔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的东方朔是什么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弄臣”是中西方封建时期宫廷当中一种特殊的人物,他们靠着滑稽的姿态、诙谐的语言或独特的才能伴随在君王左右,博取宠幸和赏赐。在我国西汉武帝时,也有着这么一位著名的“弄臣”,那便是以机智幽默、博学多闻著称的东方朔。因为口才了得,

  • 曹魏一统三国大好时机,曹操曹丕为何没把握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不管是为了一统汉室江山,还是为了让曹家独霸天下,曹家父子都是必须消灭刘备和孙权的。但是我们细看《后汉书》和《三国志》等史料,就会发现曹家父子至少错过了两次用卞庄刺虎的方式一统三国的机会。于是有人说:曹丕猴急是因为年纪太轻经验不足,至于曹操为什么也沉不住气,

  • 诸葛亮上书《出师表》后,刘禅是何态度?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上书给刘禅的《出师表》,是否让刘禅感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28年春,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他决定出兵北伐,在出征前,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追忆了当初先帝创业艰辛的历程,同时阐明了北伐的重要性,并希望他离开刘禅身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