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靖南王耿精忠为了活下去而吃人心肝是真的吗?

靖南王耿精忠为了活下去而吃人心肝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584 更新时间:2024/2/7 22:47:31

耿精忠和耿仲明都是清朝的三藩之一,而耿精忠是耿仲明的孙子耿继茂的儿子,耿仲明在早期投降与清王朝,并且在顺治年间多次与孔有德两人出征,后来因为手下有人私自带人逃走,而自己被顺治皇帝询问,虽然耿仲明被顺治皇帝免死,但可惜的是耿仲明并没有得到这个消息,在他到达江西的时候就自杀了;在军事方面耿仲明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耿仲明在死后,有耿仲明的儿子耿继茂继承了靖南王的爵位,耿继茂在继承了靖南王的爵位后就开始稳定巩固自己的势力,他在福建扩大自己的住宅,又建起了耿王府,此王府非常的大,为了加大王府的面积,耿继茂还不惜用钱将当地住所的老百姓赶走,其府上的装橫也是非常的奢侈;耿继茂死后就由耿精忠继承了爵位。

耿精忠即位后不久,清王朝开始下令撤除三藩,这时吴三桂开始造反,而耿精忠也在福建响应吴三桂,这也成了历史上的三藩之乱,耿精忠为了响应吴三桂的叛乱,于是在福建杀总督,该神像来表示自己已经叛变清王朝,不仅如此,耿精忠还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自称总兵统。

不过在后来的三藩中又有了内乱,势力被消弱的耿精忠没办法只好投降,而且还请求留住靖南王的爵位,并且想要以功赎罪,但是最后战败。耿精忠在投降于清王府后心里还是计划着叛变被自己的手下告发后,彻底走入了人生的低谷,最后在康熙年间,耿精忠被判为逆贼而被杀。

耿精忠后人

耿精忠是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一,后来因为朝廷削三藩所以造反,被平叛后被除以凌迟。而耿精忠后人有记载的不多,其中能找到比较详细资料的是他的两个儿子——耿昭忠和耿聚忠。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来应该受耿精忠谋反波及的兄弟二人,因为应对及时,反而没有受到康熙的责罚。当时耿精忠一谋反,兄弟二人就携着全家请死,这个动作打消了康熙的怀疑,并没有对他们做什么,反而是给他们如一的荣宠。但是他们二人并没有因为康熙的宽容就恃宠而骄,全家人几乎都是低调的让人忽略掉耿精忠后人还留在京城。

康熙十五年,康熙希望招降耿精忠,更是封耿昭忠为镇平将军,进驻福州,代替耿精忠治理当地的政治。

而耿精忠的另一个儿子耿聚忠更是深得康熙的信任。耿聚忠的妻子是郡主,他自己又是太子太师,更是在康熙十五年的时候被封为太子少保,从头到尾都没有受到耿精忠叛乱的影响。

耿精忠后人比耿精忠更为明智,康熙年间本就是盛世,耿精忠谋反无论打着什么旗号都不得民心,而康熙本就是马背上的皇帝,杀伐果断,他的谋反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而耿精忠的后人能在耿精忠谋反的情况下活下来并且尊荣不变,可见他们的聪明之处。

不过关于耿精忠后人,截止到他的两个儿子之后便没有多少记载了,不过从耿昭忠兄弟的行为看来,想必也只是低调的生活下去,没有再在政治上崭露头角罢了。

耿精忠吃人

耿精忠吃人讲的是耿精忠在造反失败之后,为了活下去所以吃人心肝的事。耿精忠是清朝初期的汉人三大藩王之一,本来位高权重,但是康熙十二年年,朝廷下令撤三藩,这直接影响到了耿精忠的利益,于是他自封为大将军,统领兵马造反,并且伙同吴三桂进入江西地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朝廷响应速度非常快,几乎在他们刚入江西的时候就开始镇压。本就是临时起兵,三藩之间的合作也不够密切,各有各的想法,甚至不用清朝廷怎么镇压,他们内部就已经不和,而首领的不和自然导致士兵们士气不足,再加上粮草不足,内部矛盾重重。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乱便被彻底镇压。

虽然康熙没有下令处死耿精忠,但是耿精忠本是高高在上的人物,现在造反失败,处境可想而知,甚至连保暖都成问题。但是他并没有收敛自己的野心,甚至为了活下去,继续造反,开始吃人。

耿精忠吃人本来就是丧尽天良的做法,再加上他的目的是为了造反,自然不能容于清朝廷。当有人将耿精忠吃人的事情上达天听的时候,康熙自然不会放过他。可以说,耿精忠如果不吃人,偏安一隅冷静的看待局势,说不定也不会落得个被处死的下场,别人之所以告发他,一则是因为他的野心,二则更是因为他吃人的做法实在是丧心病狂。为了自己的野心不顾他人的生命实在不是一个值得跟随的人,所以他的失败看起来也正常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知恩图报终得善终的初唐名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李绩,初唐名将,原名叫做徐世绩,字懋功,在《隋唐演义》和民间话本里又被唤做徐茂公,且被后世说书艺人严重歪曲成了一名羽扇纶巾,足智多谋的牛鼻子老道。其实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李绩文韬武略,威名赫赫,历事唐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为凌烟阁二十四名功臣之一,一生战功无数,曾为李唐夺天下打败了无数竞争对手,后又为大

  • 刘备的一生:如何一步一步从草根走到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蜀汉王朝的建立者。刘备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论辈分是汉献帝的族叔。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刘备集团的力量相对较弱,又无稳定的根据地,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曾经一度

  • 刘备城府背后的真实性情:自视甚高小视天下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实际上刘备从来都没有把天下诸侯放在眼里。这可以从他在荆州和刘表喝酒失言中可以看出来。“备若有基业,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惧也!”这句话可以看出刘备心里是多么的不甘心。凡是读过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东汉未年,政治黑暗。军阀混战。魏晋时期更是如此。所以才会出现竹林七贤这样的行为怪诞之人。他们表面上潇洒自如,

  • 为什么说李夫人 是汉武帝付出昂贵代价的艳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大都好色,究其原因是他们可以利用职务之便随意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女人(不一定是美女),而且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用个现代词来说这叫以权谋私,不用白不用。作为西汉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汉武帝的风流倜傥绝对配得上“神童”二字,想他在青春期还未到之时,就已说出“金屋藏娇”的高级情场词汇,其“情商”水平之高

  • 赵楷:皇子偷偷参加科举考试竟然得了状元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科举制是我国的创举,此制度让寒门学子有了进阶之路,有了翻身的余地。在科举制度历史上还曾有过一段很有意思的小插曲,那就是宋朝曾有位皇子偷偷参加科举,竟然还得了状元,这个人是谁呢?网络配图赵楷(1101年-1130年),宋徽宗第三子,跟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是个琴棋书画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聪明伶俐,深得徽宗宠

  • 揭秘:斩将夺旗史上第一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但俗语讲乱世出枭雄。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位南北朝时期的第一勇猛大将。萧摩诃,字元胤,兰陵(今山东峄县)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网络配图萧摩诃自幼随父亲在始兴郡生活,后被姑夫蔡路养抚养长大。侯景之乱后,追随侯安都征战,屡立战功,被封为巴山太守。此后,萧摩诃跟随吴明彻,屡破北齐军,

  • 司马迁是如何为李陵辩护的使汉武帝大怒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迁一生的转折点就应该是为李陵说话这件事情了。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李陵自请五千兵马前去阻击匈奴,但是在浚稽山的时候李陵遭遇了单于军队的伏击。李陵以五千兵马,杀敌上万,最后单于的兵马集结的越来越多,而汉军的援军却久久都没有到,李陵被匈奴耗到弹尽粮绝,最后被迫投降匈奴,成为战俘。汉武帝希望李陵战死,李陵

  • 因迷信被忽悠的皇帝—宋真宗赵桓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据传宋真宗赵恒据说非常迷信神仙之说,还因此一直被忽悠,甚至还把神仙灭蝗灾的传说信以为真。好啦,各位看官跟着小编来一起揶揄一下这位帝王吧。网络配图1016年夏天,北宋皇帝宋真宗在京城开封的皇宫里接到许多关于蝗灾的奏折,称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严重蝗灾,来势凶猛,危害极大。当时,宋真宗正在迷信神仙之说,他相信

  • 司马迁为什么要在史记中给予李广很高的赞誉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叙了飞将军李广的生平,并对李广做了非常高的评价,这段评价可以说是史学评论中的经典。图片来源于网络李广一生谦逊恭敬,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屡立奇功,但是最奇怪的是“李广难封”的时候,到死李广也没有一个爵位,而且李广的死也并非是自然而死,是因为受到了诬陷而受到处置被迫自杀的。

  • 西汉著名的军事将领卫青和李广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卫青李广都是西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俩人在征讨匈奴时,都立下很大的战功,后人在提到卫青李广时,免不了一番对比。从官爵来说,李广没有卫青的显赫。李广曾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年间担任将领,李广的最高职位为骁骑将军。图片来源于网络卫青在汉武帝年间,被任命为大将军和大司马,并被封为长平侯。所以,从功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