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病已身为皇亲国戚,为何会流落民间?

刘病已身为皇亲国戚,为何会流落民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726 更新时间:2024/1/21 23:25:25

刘询,即汉宣帝,原名刘病已,西汉第十位皇帝,他虽然是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但从小生活在民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前66年,一辆豪华的黄牛大车驶入长安大街,在车上坐着一位老奶奶和他的两个衣衫褴褛的穷儿子。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人们纷纷出来观看皇帝失散多年的外祖母和他的两个舅舅。

身为皇亲国戚,这位老奶奶和他的两个儿子为何会沦落到如此贫穷,为何他们一直到现在才来皇城认亲呢?原来,这背后有一段辛酸的往事。

故事要从汉宣帝刘病已的幼年开始讲起。当刘病已刚刚呱呱坠地不久,他的父母、祖父母、曾祖母尽数死于巫蛊之祸,作为罪臣的后代,襁褓中的刘病已被送入了郡邸狱关了起来。

对于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无论是滥杀无辜的士兵,还是陷害太子的官吏,谁都不忍心伤害他。他的悲惨遭遇让廷尉丙吉深表同情,他决定拼死也要将皇曾孙保护起来。

丙吉从监狱中找了两个人品可靠女囚充当孩子的奶娘,一个叫胡组,一个叫郭征卿,并且嘱咐她们要把孩子放在通风的地方,小心喂养。

后来,有人对武帝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闻之大怒,下令将长安监狱关押的犯人一律斩杀。内谒者令郭襄奉命来到刘病已所在的郡邸狱,要求丙吉交出皇曾孙,丙吉闭门不纳。

郭襄向武帝如实报告了丙吉抗旨不遵的实情,武帝忽然有所醒悟,叹了口气说:“天意如此。”于是大赦天下,刘病已逃过一劫。

不久,胡组刑满释放,马上离开监狱,当时,刘病已正在胡组怀里吃奶,哭闹不止。丙吉心疼不已,只得让胡组留下来,继续喂养皇曾孙,所有的开销都由丙吉私人承担。

后来,丙吉将刘病已送到了他的外家,也就是祖母史良娣家,交给史良娣的兄长史恭抚养,刘病已在那里得到妥善的安置,逐渐长大成人。

巫蛊事件终于平息后,刘病已又回到掖庭,属籍也划到了皇族名籍中,宗室地位正式得到法律上的承认。

刘病已相继得到掖廷令张贺和“暴室啬夫”许广汉的照顾。许广汉顶着夫人的压力,将女儿许平君许配给刘病已。刘病已从一个无依无靠,四处漂泊的野孩子,忽然有了一个温暖的家,这让他十分满足。小夫妻非常恩爱,次年就生下了一个儿子。

正当刘病已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中时,又一个天大的喜讯从天而降,他被大臣们拥立为大汉的第十位皇帝。

从野小子变成皇帝,刘病已完成华丽转身,他要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首先要报答的人当然是他的岳父许广汉,他原本要封许广汉为列侯,却遭到霍光的反对。刘病已退而求其次,封许广汉为“昌成君”。后来,又以寻故剑的名义立自己的结发妻子许平君为皇后。

刘病已最大的恩人是丙吉,可是丙吉却是一个低调的人,他绝口不提当年的往事。后来,有个宫婢要奖赏,说她年轻时曾在掖庭服役过,还抚养过皇上,为了找人证明,她提到了丙吉。

宣帝把丙吉喊来对证,丙吉却说:“你确实抚养过皇上,但因为疏于照顾,曾被我责罚。抚育皇帝的另有其人,一个是郭征卿,一个是胡组,他们才是皇上的救命恩人。”

然后,丙吉将当年的往事详细地向宣帝讲述。感动之余,宣帝下诏,寻访两位乳母的下落。经过查访,得知二人均已过世,皇帝只得重赏了她们的后人。至于那个宫婢,宣帝也赐给了她十万钱养老。

至此,宣帝才得知丙吉才是自己最大的恩人,他决定封丙吉为博阳侯,赐给他一千三百户食邑,五年之后,宣帝还委任丙已为丞相。

可是,丙吉却养了一个不成器的儿子,在汉元帝时期,其长子丙显因为贪污受贿将要问斩。

关键的时刻,有个叫伍尊的人及时站了出来,他曾在郡邸狱服役过,他了解当年的详情,他向皇帝介绍了当年丙吉照顾先帝的情形。汉元帝听了后,感动得眼泪汪汪,就没有追究丙显的罪行。

刘病下令寻找生母王翁须的家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就找到了他的亲姥姥,可是,老人家年纪大了,有些老年痴呆,想了很久,才说自己嫁给了王迺,生下了女儿王翁须和两个儿子。

为此,宣帝追封外公王迺为“广望侯”,封外祖母为“博平君”,两个舅舅也分别封为“平昌侯”和“乐昌侯”,每个人食邑六千户。

刘病已的早年经历是悲惨的,刚出生即遭横祸,几次都要病死。而他又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丙吉、张贺、许广汉等人的无私照顾。看来人性都是相通的,面对无辜弱小的生命,每个人都力所能及地伸出援助之手,使得刘病已茁壮成长。

而刘病已是一个知恩必报的好皇帝,当年的救命恩人,他一一报答。这是人间最朴素的真情:生育之恩,养育之情,患难之情,朋友之情,夫妻之情,在他报恩时,都化作点点泪水。

寻亲的过程更为感人,刘病已的寻根,更像是对死去亲人的一种追忆。当那些落魄的亲属们一个个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时,那些在巫蛊之祸中枉死的亲人们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后宫的嫔妃为何会穿花盆底?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清代花盆底鞋,又称旗鞋,是清朝时满族妇女穿的一种鞋子。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提到后宫美人,大家可能会想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杨贵妃;或者脑海里浮现出白居易笔下的“美人挟银摘,一发叠双飞”;又或者是如宋宁宗般“花似醺容上玉肌,方论时事却嫔妃。”后宫

  •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皇后?与他幼年的经历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随着影视剧《大秦赋》的热播,剧中的秦始皇、赵姬、吕不韦等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件事令人疑惑,那就是秦始皇始终没有立皇后,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是绝无仅有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人说,因为秦始皇对女人有阴影;也有人说,是因为秦始皇

  • 历史上周瑜死后,接替统领部队的人是谁?为何事鲁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鲁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他出身士族,家产丰厚。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在周瑜死后,孙权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部队。周瑜

  • 徐达:怎样从放牛娃到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诏建立功臣庙,并亲自确定功臣的位次,以徐达为第一,下面依次是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等人。徐达能够成为明王朝的开国第一功臣,不只是因为他是朱元璋的老乡、少年时代的好伙伴,更重要的是他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赫赫战功。从放牛娃到朱元璋的得力干将徐达

  • 跟讨饭帝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是怎样一种体验?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不管穿越到哪个朝代,在穿越内容的选择上,永远都有一个既充满诱惑力,却同样有充满高风险的选项——穿越成一个军人,成为战无不胜,横扫沙场的将军。这个选项的诱惑力,从来都是不分朝代的。无论对于普通的历史爱好者,还是热度极高的军事发烧友,历代王朝的内外战争,从来都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开疆拓土的荣光,铁马金

  • 朱元璋做过什么事 真的曾试点推行“保障房”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代封建社会中,明朝是一个社会福利比较高的朝代。这个功劳,首先当感谢朱元璋,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格外重视民间疾苦,从小吃够了苦的他,也出台了各种政策,让老百姓不再吃苦,他的三大福利政策分别是“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所谓“养济院”,就是负责收留城市中鳏寡孤独的福利院;漏泽园,就是国家

  • 让人闻风丧胆的大秦杀神白起为何会选择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白起是秦昭王时期的将领,善于用兵,曾领兵进攻韩、魏联军,在洛阳一带创下了斩敌二十四万、夺城五座的骄人战绩。 白起不知疲倦,最大的爱好就是打仗,以至到了使韩国、魏国、楚国、赵国的士兵闻风丧胆的程度。真正让白起名扬天下的是长平之战。昭王四十七年(前260),秦国攻韩国,夺取上党。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

  • 李陵与苏武有什么故事?李陵的后人有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李陵后裔虽然李陵投降于匈奴,之后生活了20多年,至死都生活在匈奴土地上。不经会让人有个疑惑,这位将军到底有没有后裔,倘若有的话,这些人又是生活在何方,是在匈奴境内?还是祖国大好河山?李穆就是他的后代,出于生公元510年,卒于586年。本来在李陵投降之后,他的后代世代都居住在北狄,直到日后鲜卑族建立

  • 李陵碑位于哪里 李陵碑遗址有什么典故和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李陵碑在《杨家府演义》中有一段记载,其记载在吴家窑镇那一带,曾有两个建筑物,一个是苏武庙,而有些人又称它为李陵庙,另一个是李陵碑,都认为这些都是位于如今的山西省境内。但是关于这些遗址的建造年代依旧是个迷,史书上根本没有任何的记载,只能靠考古学家们进行推测。关于李陵碑还有一个典故,在宋代的时候,咋们

  • 唐朝浪漫诗人李贺七岁能辞章 天才神童李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李贺七岁能辞章李贺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之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佛”王维齐名。他在诗歌方面的杰出造诣,与他个人的天赋有关,可见《新唐书》对他的描写。李贺在诗歌领域可谓天才神童,最直接的描述是“七岁能辞章”。他的诗才已经开始传播,当时著名的大文豪韩愈和皇甫湜听说后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