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以诸葛亮的才华和智慧为何不愿意投靠曹操?

以诸葛亮的才华和智慧为何不愿意投靠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541 更新时间:2023/12/12 20:51:46

导读: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以诸葛亮的才华和曹操的识人用人之长,如果诸葛亮投曹操必然可以得到重用,可是诸葛亮却是宁可抱膝长吟也不投曹。后来遇到了曹操的对手刘备,诸葛亮才出山相助。当时诸葛亮有很多选择,他为什么选择了刘备?

东汉成规,征辟本州本郡的大族做掾属。这种地方政权和世家大族的合作秩序,在东汉末年的纷乱后遭到扰坏。琅琊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堂兄弟)分仕于三家,便因乱世而宗族子弟流离。还有一例,颍川荀氏避乱冀州,仕于袁绍。

荀彧、孔融这样的名士投靠一方诸侯时,从不是形单影只,而是携家带口,与宗族、部曲相伴而行。像李典、许褚投奔曹操时,部曲皆有几千人。论及当时的谋士、将领们,不可忽视其身后的宗族背景。

然则,其时世家豪强与军阀的合作纽带,却也因乱世而愈加坚固,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如袁绍与河北豪族(逢纪、田丰沮授)、刘表与荆州豪族(蔡瑁、张允)、孙氏与淮泗、江左豪族等。

曹操起兵,同族的曹仁、夏侯惇等人相随,纠集沛国谯县乡里少年几千人。初时无多少地盘势力,靠镇压黑山起义军,封东郡,以东郡程昱、陈宫为幕僚;191年,荀彧转投曹操。后曹操又靠镇压青州黄巾,升为兖州牧,掌控黄巾三十万众。此为后来曹统一北方的奠定基石。曹的崛起因素中,与荀彧为代表的颍川郡望合流至为关键。荀彧先后为曹举荐了荀攸、钟繇、郭嘉、陈群、杜袭、戏志才等颍川名士,后始称雄一方。

曹与世家大族的合作,因其个性与具体政策,其间也有波折。曹因杀边让,而引同为兖州名士的陈宫、张邈怨恨,二人趁曹征讨陶谦,引吕布入主兖州。

刘备一世枭雄,早期各处辗转流离,虽称汉室宗亲,但几无世家大族青睐,追随者如关羽、张飞、糜竺、孙乾等人,都没有显赫背景。后刘占据荆益,始与地方豪强靠拢。其中,以马超分量最重,刘备陈表献帝封汉中王时,马超位列举荐者第一位。马超,扶风人士,马援之后。东汉末与曹操相争于潼关,割据一方,投奔刘备之时,也是撼动时局。

诸葛亮、庞统人称“卧龙”、“凤雏”,事实上也仅是限于南阳、襄阳名士圈子(庞德公、司马徽、黄承彦、徐庶等人)中的雅号。刘备寄居荆州,往南阳三顾茅庐或许是顺道求贤,若刘不奔荆州,两人几无交集的可能。

诸葛氏是琅琊望族,然诸葛亮父母早逝,幼时与弟均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后诸葛玄过世,失去依靠,便隐居于隆中,已是没落士族。

曹操在选才方面虽不拘一格,但仍依赖与世家大族的合作。人杰如郭嘉者,也难以企望得到荀彧、司马懿那般政治地位。曹操当时已统一北方,在曹营中,没有多少没落士族的政治上升空间。也因此,诸葛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但若要有更广阔的政治舞台以施展才能,仕于刘备这样的新兴军阀当是更好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做为魏国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崔琰引用《春秋》,标榜一定要册立曹丕来继承魏国大统,并高调表示自己会以生命来扞卫曹丕。曹植是曹操看好的热门人选,更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违反人情的事情

  • 郑皇后:北宋最悲惨的皇后 亡国后沦为妓女客死异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郑氏,宋徽宗赵佶的皇后,是北宋历史上升迁最快的一位皇后,也是命运最悲惨的皇后。郑氏的出身并不好,他的父亲郑绅只是一个直省官,后来郑氏做了皇后,他才被封为太师、乐平郡王。郑氏年少入宫,最初只是向太后身边的一个侍女。作为太后身边的侍女,本来是很难有机会见到皇帝的,而有一天她见到了当时还是端王的宋徽宗,从

  • 汉惠帝为何会踩在老爹刘邦头上?因亲娘是吕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惠帝刘盈住在未央宫,而他的亲娘吕雉则住在长乐宫。两宫之间过了武库,隔着好长一段路呢。汉惠帝是个孝顺孩子,平常没什么大事时,他就跑去长乐宫看看老妈聊聊天。但是令他苦恼的是,他不是平常人家的阿三阿四,他是皇帝,他上个街出行时,都得有威风凛凛的仪仗队,而且老百姓得回避,禁止通行,就是史书上说的“出警入跸

  • 隋炀帝是明君还是昏君?一个诗人告诉了我们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统治的前几年时间里,他一直忙于宣扬大隋的威武,东南西北地奔忙着。当时也的确给了周边小国强有力的震撼,加上大隋军队对西域强有力的控制,使得吐谷浑,高昌等国根本不敢乱动,哪怕是突厥都服服贴贴,听话得很,当然有朋友会说,那不得听话吗,每次都是牛羊送来,金银回去,当然这也是实情。在隋炀帝终于消停一些,

  • 解密:大将窦建德手握十万重兵为何却从不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时代,好汉英雄辈出。男女老少,彪悍的人特别多,都有血性。当然,这些所谓的好汉,喊着解救万千百姓的口号,扯起旗帜来造隋炀帝的反,拉起一支人马就敢称王称霸。杀人放火的,欺男霸女的,抢人财产的,多到数不清,尤其是张金称和朱粲两个最可怕。张金称杀人不眨眼,一早上杀平恩一万多,朱粲吃人不吐骨头,所过之处,

  • 史上哪位皇帝拱手让江山 皇帝李煜为何要这样做?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才子,是词人,亦是帝王。这位帝王的失败成就了他的喜与悲。如果没有作为帝王,作为亡国之君的历程也许只是金子中的一粒,就不再是我们所熟知的“词中之帝”。李煜,本名从嘉,其父祖为显宦。他出生于七月七日,是为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文采斐然,却无意争权,但历史的戏剧性令他由老六转为老大,也是如此造就了他非凡的

  • 处女皇后张嫣嫁给亲舅舅 张嫣皇后有何难言之语?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作为西汉的第二位皇帝,因为母亲吕后的飞扬跋扈,他虽贵为天子却过得很窝囊,不但不能执掌治理国家的大权,就连经营自己的小家,他也不能完全做主,尤其是他的婚姻大事上,他更说得不算。迎娶自己的亲外甥女张嫣作为自己的皇后,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位张嫣(公元前202年―前163年),是鲁元公主与

  • 昏君朱瞻基误国告诉我们:有文化的太监最可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早些年初中语文课本中曾有一篇很有趣的文言文《促织》,文中提到了一位爱斗蛐蛐的皇帝,当年学习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位皇帝是谁,只觉得他是一个不务正业、不靠谱的坏皇帝。但随着知识地不断增长,后来知道,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年少时很优秀,不但聪明伶俐,还被朱棣认为“类己”,应该说他的残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有名的10位“垂帘听政”的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垂帘听政,大多数人会立刻想到慈禧太后,没错,她把持朝政长达四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人。但是,垂帘听政从何而来的呢?“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垂帘是指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是指治理,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今天列举10位历代影响中国历史

  • ​唐顺宗:少有的病夫皇帝 在位几个月就被迫禅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第十四代皇帝,四十三岁才登基,当年禅位,在位八个月,名副其实的短命皇帝。李诵是李诵是唐高宗李治的六世孙,李治是李诵的三世祖。两人中间经历了180年,隔了五代人,但这并未妨碍他们形成共同点,即同为“病夫”皇帝。一、病夫皇帝的登基风波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十七岁便被立为太子,可他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