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做为魏国继承人?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做为魏国继承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163 更新时间:2023/12/18 23:05:28

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崔琰引用《春秋》,标榜一定要册立曹丕来继承魏国大统,并高调表示自己会以生命来扞卫曹丕。曹植是曹操看好的热门人选,更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违反人情的事情呢?

首先是性格使然。崔琰此人身材高大,仪表出众,胡须长达四尺,就算是闲居家中也是正襟危坐,极有威严。能够留四尺长的胡须那是要何等细心。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有匈奴使者来访,曹操觉得自己身材矮小,不够体面,于是让崔琰代替自己坐在王位上,自己则拿着一把刀站在旁边。

等待使者拜见之后,曹操派人去询问使者有和评价,使者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这个故事当然是为了衬托曹操,不过也证明崔琰长相不凡,气度高雅。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崔琰就是一个处世严谨,脚踏实地的人。可是曹植呢?

《三国志》记载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曹植是个才子,生活中一点架子没有,做事情不拘小节,经常和丁仪杨修等好友喝酒高歌,不知道节制,有时候甚至不注意场合。曹植的生活中,喜欢的是随着感觉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和崔琰的严谨完全不同。

其次是崔琰的价值观念使然。崔琰是一个标准的儒家士子,心中常常想着的是天下,是百姓。当曹操大败袁绍之后,查看冀州的户口,非常高兴的对臣下们感叹,哎呀呀冀州果然很大啊,可以征召三十万士兵呢!崔琰听了,迎头给曹操泼了一瓢冷水,崔琰说:“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

现在天下分崩离析,百姓痛苦,冀州刚刚平定,你曹操不去关心百姓,了解风俗,却关心什么军队,实在是让冀州百姓失望啊!当时所有的臣子吓得半死,谁敢这么触曹操的霉头啊。还好曹操大度,反倒自己认错了。

崔琰在批评曹操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想到的只是百姓和天下。而在选择太子的时候,崔琰也没有计较什么曹植是不是自己的侄女婿。崔琰一腔忠义,正直无私,让百官震撼。连曹操也感叹崔琰“公亮”,这样正直无私的人太少啦!而最重要的还是崔琰的政治倾向使然。

曹植有才,可是曹植在写诗歌的时候很厉害,在处理政事的时候怎么样呢?曹植为人任性而行,把自己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写诗词歌赋和喝酒上,不务实事,甚至做出一些越轨不合礼法的事情。像曹植就曾经乘车在只有皇帝可以通行的驰道上奔走,让曹操大怒,并表示从此之后再也不会相信曹植,相信任何儿子了。可是曹丕呢?

曹丕年轻时也曾经出外打猎,生活细节上有些缺点。可是当崔琰义正词严的告诉曹丕不能如此的时候,曹丕非常谦卑的回复说:“昨奉嘉命,惠示雅数,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坏矣,褶亦去焉。后有此比,蒙复诲诸。”曹丕表示,以后我一定会痛改前非,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由此可见,曹丕心中有政务,并且听得进他人的建议,对于礼法是非常看重的。

当然,曹丕这个人很虚伪,很多事情都是做出来给世人看,给曹操看的,可是,当虚伪可以给国家给百姓带来好处的时候,那也未尝不可。于是崔琰毅然选择了处世严谨,善于纳谏,有心国事的曹丕,而放弃了好酒轻狂,放诞任性的侄女婿曹植。

由此可见,人品决定了谁是下一任继承人。虽然曹操一直比较喜欢曹植,但是奈何曹植身上有很多缺点,难以治理江山。所以曹操最后听从劝告,选曹丕为继承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郑皇后:北宋最悲惨的皇后 亡国后沦为妓女客死异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郑氏,宋徽宗赵佶的皇后,是北宋历史上升迁最快的一位皇后,也是命运最悲惨的皇后。郑氏的出身并不好,他的父亲郑绅只是一个直省官,后来郑氏做了皇后,他才被封为太师、乐平郡王。郑氏年少入宫,最初只是向太后身边的一个侍女。作为太后身边的侍女,本来是很难有机会见到皇帝的,而有一天她见到了当时还是端王的宋徽宗,从

  • 汉惠帝为何会踩在老爹刘邦头上?因亲娘是吕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汉惠帝刘盈住在未央宫,而他的亲娘吕雉则住在长乐宫。两宫之间过了武库,隔着好长一段路呢。汉惠帝是个孝顺孩子,平常没什么大事时,他就跑去长乐宫看看老妈聊聊天。但是令他苦恼的是,他不是平常人家的阿三阿四,他是皇帝,他上个街出行时,都得有威风凛凛的仪仗队,而且老百姓得回避,禁止通行,就是史书上说的“出警入跸

  • 隋炀帝是明君还是昏君?一个诗人告诉了我们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统治的前几年时间里,他一直忙于宣扬大隋的威武,东南西北地奔忙着。当时也的确给了周边小国强有力的震撼,加上大隋军队对西域强有力的控制,使得吐谷浑,高昌等国根本不敢乱动,哪怕是突厥都服服贴贴,听话得很,当然有朋友会说,那不得听话吗,每次都是牛羊送来,金银回去,当然这也是实情。在隋炀帝终于消停一些,

  • 解密:大将窦建德手握十万重兵为何却从不屠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时代,好汉英雄辈出。男女老少,彪悍的人特别多,都有血性。当然,这些所谓的好汉,喊着解救万千百姓的口号,扯起旗帜来造隋炀帝的反,拉起一支人马就敢称王称霸。杀人放火的,欺男霸女的,抢人财产的,多到数不清,尤其是张金称和朱粲两个最可怕。张金称杀人不眨眼,一早上杀平恩一万多,朱粲吃人不吐骨头,所过之处,

  • 史上哪位皇帝拱手让江山 皇帝李煜为何要这样做?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才子,是词人,亦是帝王。这位帝王的失败成就了他的喜与悲。如果没有作为帝王,作为亡国之君的历程也许只是金子中的一粒,就不再是我们所熟知的“词中之帝”。李煜,本名从嘉,其父祖为显宦。他出生于七月七日,是为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文采斐然,却无意争权,但历史的戏剧性令他由老六转为老大,也是如此造就了他非凡的

  • 处女皇后张嫣嫁给亲舅舅 张嫣皇后有何难言之语?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作为西汉的第二位皇帝,因为母亲吕后的飞扬跋扈,他虽贵为天子却过得很窝囊,不但不能执掌治理国家的大权,就连经营自己的小家,他也不能完全做主,尤其是他的婚姻大事上,他更说得不算。迎娶自己的亲外甥女张嫣作为自己的皇后,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位张嫣(公元前202年―前163年),是鲁元公主与

  • 昏君朱瞻基误国告诉我们:有文化的太监最可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早些年初中语文课本中曾有一篇很有趣的文言文《促织》,文中提到了一位爱斗蛐蛐的皇帝,当年学习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位皇帝是谁,只觉得他是一个不务正业、不靠谱的坏皇帝。但随着知识地不断增长,后来知道,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年少时很优秀,不但聪明伶俐,还被朱棣认为“类己”,应该说他的残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有名的10位“垂帘听政”的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垂帘听政,大多数人会立刻想到慈禧太后,没错,她把持朝政长达四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时间最长的人。但是,垂帘听政从何而来的呢?“垂帘听政”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战国时期。垂帘是指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是指治理,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今天列举10位历代影响中国历史

  • ​唐顺宗:少有的病夫皇帝 在位几个月就被迫禅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第十四代皇帝,四十三岁才登基,当年禅位,在位八个月,名副其实的短命皇帝。李诵是李诵是唐高宗李治的六世孙,李治是李诵的三世祖。两人中间经历了180年,隔了五代人,但这并未妨碍他们形成共同点,即同为“病夫”皇帝。一、病夫皇帝的登基风波李诵是唐德宗李适的长子,十七岁便被立为太子,可他在这个

  • 东汉忠烈耿恭简介 耿恭与惨烈的西域攻防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人,东汉著名开国将领耿弇之侄(弇弟耿广之子)。史载慷慨多大略,有将帅之才。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奏请耿恭为司马,从军出征。与奉车都尉窦固及驸马都尉耿秉等击破车师。由是汉重设西域都护,以陈睦为都护,耿恭为戊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扼守由天山通往北匈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