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的阳光拆迁:将来被水淹了责任自负

乾隆的阳光拆迁:将来被水淹了责任自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940 更新时间:2023/12/27 6:06:52

当年旗人刚进北京,没地方住,顺治皇帝想搞一场大拆迁,让内城市民搬出去,给旗人腾房。内城市民当然不愿意搬,于是朝廷制定了三条政策:老房子还想再住的,可以连砖瓦带木料一块儿拆掉运走,自己换个地方重建;如果觉得运砖运瓦太麻烦,愿意空手出门,可以领一些补偿款;要是既不想拆房又不愿领钱,赖着死活不走,那就等着挨刀。这三条政策其实都是要拆你的房子。

网络配图

强制拆迁,清政府搞过很多次,进入乾隆朝以后,清政府虽然仍在继续搞拆迁,但比清初明得多。

乾隆十六年,兼管永定河治理工作的直隶总督方观承乾隆汇报说,河北省永清县(今属廊坊市)有十几个村的村民在永定河故道上盖房子,哪天河流泛滥,这些村民会被淹死的,地方政府多次劝他们搬走,他们就是不听。乾隆批示道:“查实愿迁,即给与房价,其不愿者俱令出具甘结。”

网络配图

(《乾隆实录》)愿意搬的话就给他们补偿款,如果不愿意搬,让他们在协议书上签字,将来被水淹了责任自负。方观承按乾隆的批示去做工作,多数村民都表示接受,只剩董家务(今永清县韩村镇)惠元庄(今澜城镇)两村的村民不想搬。三年之后永定河果然泛滥,“董家务、惠元庄居民瓦土草房悉被淹淤”(《乾隆实录》)。乾隆倒不幸灾乐祸,他说这两个村子的百姓现在应该想通了吧?“宜乘此时给搬移之资,务令迁徙堤外。”

乾隆的拆迁政策真是人性化,算得上是阳光拆迁了。也许有人会把这次阳光拆迁归结于乾隆的人品,夸他是仁德之君。

网络配图

但我不这么想,两次拆迁的动机不一样,以前顺治拆迁是为了给旗人腾地方,对他们旗人有利,所以拆迁起来特别有激情,宁可逼死钉子户也要将拆迁工作进行到底;而乾隆这回拆迁是为了不让老百姓淹死,是纯粹从公益角度出发的,所以拆迁就不那么冒进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锦衣卫的设立:朱元璋为何设特务机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朱元璋建朝初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设立了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不但对付大臣,还会按照皇帝的意思私下打探军情民意,凡是有一点对皇帝不利的言论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封建社会自秦朝立国以来,历朝历代都在用着各种手法维护着统治者的利益,他们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方法不同而已。秦朝以暴治国,信奉武力至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方腊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末年民间爆发了多场农民起义,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从这两次起义结果来看,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那么方腊起义为何失败呢?从性质上来说,方腊起义是一场农民起义,它代表的是下层农民对政治、经济的不满。图片来源于网络纵观历史上无数次农民起义,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而导致农民起

  • 成吉思汗为何不攻打印度:被怪物吓回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攻下大半个欧亚大陆,惟独不取印度。据《元史》和《耶律楚材传》记载,促使成吉思汗回马班师的原因与成吉思汗在印度河遇到了一种叫角端的怪兽有关。蒙古人西征100年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所建立的四大汗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网络配图14世纪末,成吉思汗的后裔帖木儿横空出世,重建起成吉思汗时期的大蒙古帝国

  • 揭秘:道光皇帝搞“文字狱”的妙招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可以使文字成狱,却不能让文人成名,不但不能让文人成名,而且可使之无比羞愧,使之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可以搞文字狱,却不能让文人在书上记录皇上搞文字狱。要达到这双赢效果,有什么办法吗?大臣们纷纷上谏疏举报,左右非君,动辄得咎,弄得道光很闹心。道光想做个好皇帝,既不想在竹帛上留下他以文字构狱滥杀文人的记

  • 揭秘关羽是怎样成为民间“武财神”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一种持续已久的文化现象,关羽崇拜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关羽崇拜离不开关羽形象的塑造。关羽形象的塑造有文学、戏剧、曲艺、图像等多种形式,其中图像最方便易得、最流行普及,因而对关羽形象的建构也最复杂多元。尤其是,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家的

  • 揭秘:项羽真的不肯过江东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而关于项羽面对敌军压阵,不肯过江东,而选择自杀,人们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网络配图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认为项羽之所以自杀而不肯过江东,是“羞见江东父老”。《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王感叹:“天

  • 苏东坡的养生之道:早晚盘腿坐床上 饮食严格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苏东坡是宋代重要的文学家,活了64岁,这个岁数在那个时代还挺长寿的。其实,苏东坡一生精通养生之道,著有《上张安道养生诀论》《问养生》等。尽管苏东坡的人生道路坎坷曲折,饱尝艰辛,养生之道是其在年过花甲之后,仍然精力旺盛的重要原因。网络配图对养生颇有研究的苏东坡,对茶叶养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论茶

  • 揭秘:曹操为什么终生未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曹操这个人物,有人喜爱有人憎恶。有人说他奸诈狡猾,生性多疑;还有人说他是个出色的谋略家。纵观曹操一生,最让人不解的是,曹操终生未称帝,这是为什么呢?在曹操取得北方后,政治地位日益增加。在接献帝都许后,借皇帝之名,自封丞相,行使治理国家的权利。平定中原后,接着被封为司空,做了“三公”。有趣的是,

  • 历史上的人物清朝开国功臣遏必隆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遏必隆怎么死的?倒不如先了解一下遏必隆。遏必隆是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的父亲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因此他便承父荫进入仕途。但是后来他确实凭着自己的战功一步步登上辅政大臣的位置。图片来源于网络在顺治十八年,索尼、鳌拜、遏必隆以及苏克萨哈四位臣子并受顺治帝遗诏为辅政大臣。到了康熙继位后,鳌拜倚仗位高

  • 曹操评赤壁之战:孤烧船自退 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赤壁水战的结束,不在乌林(长江北岸),而在湖南的巴丘湖。《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说:“曹公与孙权书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网络配图《三国志·郭嘉传》:“太祖(曹操)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武纪》:“建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