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昭宣中兴是西汉权谋家霍光辅政的功劳吗?

昭宣中兴是西汉权谋家霍光辅政的功劳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41 更新时间:2024/2/12 0:29:38

霍光,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权谋家。根据史料可考,霍光是西汉马踏匈奴的大将军霍去病同母异父的弟弟。霍光一生共辅佐过三任皇帝,分别是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霍光出生在河东平阳,其父亲只是一个县中的小吏,但霍光的兄长却是时任骠骑将军的霍去病。在机缘巧合之下,当时才十多岁的霍光被大将军霍去病接去长安,与其一起生活。霍光在当时已经十分的聪慧,在霍去病的鼎力相助下,霍光很快便进入朝廷担任要职。

霍光为人谨慎,做事细心,在侍奉汉武帝的二十多年里没有犯过一次错误,因此汉武帝刘彻十分的信任他。汉武帝刘彻在临终之时,封霍光为大司马,命其辅佐汉昭帝刘弗陵。于是,霍光就这样成为了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登基为皇的汉昭帝一直很欣赏霍光的才能,认为他有治国的才能。于是,在汉昭帝期间,霍光独揽大权,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使西汉的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汉昭帝刘弗陵死后,由于没有留下子嗣,霍光便找来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继位。但因刘贺为人淫乱无道,无奈之下只得废黜。从这里可以看出,霍光当时的权力非常的大,有废黜不贤君主的权力。

后来,霍光迎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天子即汉宣帝。霍光当时大权在握,并没有还政于汉宣帝。汉宣帝表面十分的重视霍光,实际上已经对霍光有了忌惮之心。霍光于公元前68年去世,死后殊荣尤甚。

霍光辅政

汉武帝刘彻在临终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并让其辅佐新帝。汉武帝对他的信任,再加上霍光自己出色的才能使得霍光在当时的权势是无人可以媲美的。在新帝继位后,霍光一直遵循汉武帝刘彻对他的嘱咐,一直尽心辅佐汉昭帝刘弗陵。

图片来源于网络

霍光十余岁时,便在其同父异母的哥哥霍去病的安排下入朝为官。霍光在服侍汉武帝期间,一直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二十多年里没有出过一点错误。汉武帝因此十分的信任霍光,认为他的忠心无人可比。汉武帝驾崩后,其子刘弗陵继位,即汉昭帝。汉昭帝刘弗陵继位之时,年仅八岁。年幼的汉昭帝在朝廷上十分的弱势,许多大臣都不将他放在眼里。身为大司马的霍光,因为汉武帝临终前对他的嘱托,便毅然决然的担起了这个重担。

当时,上官一族十分的猖狂,毫不将汉昭帝放在心里。上官与霍光本是姻亲,霍光的长女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但因两人政见相左,导致决裂。上官桀想要废黜新帝,重新立燕王刘旦为皇帝。当上官桀的计划被霍光知道后,霍光十分的气愤,他认为上官桀有负于汉武帝的托付。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霍光决定在上官一族动手前先将其歼灭。霍光行动果断,将上官一族全灭,同时也震慑了其他有异心的大臣。

霍光用实际行动完成了汉武帝的嘱托,保住了汉昭帝刘弗陵的皇位。汉昭帝也因此十分的信任霍光,对他委以重任,霍光也因此独揽大权。

霍光是忠臣吗

霍光在其十多岁时便跟随同父异母的哥哥霍去病一起生活在长安城,在霍去病的安排下,霍光入朝为官。霍光在侍奉汉武帝期间,一直兢兢业业,二十多年没有出过一次错误,因此深得汉武帝的信任,最后霍光官至大司马。那么,霍光是忠臣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霍光,出生年月不详,只知道其出生在河东平阳,其生父是一个县中的小吏。虽父亲没有什么大出息,但却有一个时任骠骑将军的兄长霍去病。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霍去病改写了霍光的人生轨迹。在霍去病的精心安排下,霍光出任郎官,后逐步升迁。

霍光因其为人谨慎,被汉武帝所喜。在汉武帝临终前,他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嘱咐他辅佐新帝。于是,霍光便尽心辅佐汉昭帝刘弗陵。汉昭帝继位之时,年仅八岁,霍光为其除去有谋反之心的大臣,保他皇位的安稳。所以,汉昭帝十分的信任霍光,认为他有治国之能。后来,汉昭帝更是将朝政托付给大司马霍光,霍光大权在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汉昭帝于公元前74年驾崩,由于没有留下子嗣,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为新帝。但新帝刘贺淫乱无道,显然不是一个明君。大司马霍光在无奈之下,只得效法伊尹,将刘贺废黜,改立刘询为皇帝。刘询继位后,霍光的权利日益壮大。汉宣帝刘询表面上十分敬重霍光,其实心里一直很忌惮他,认为他手中的权力过大。

霍光一生经历了三代皇帝,一直没有谋反之心,反而尽心尽力的辅佐皇帝,为西汉王朝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这一角度来说,霍光是一个忠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杀害关羽的幕后凶手居然是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一代名将却突然惨遭不幸,威震华夏之后,突然陨落让人唏嘘,而其死的不明不白,史料又模棱两可,着实可疑。关羽受刘备取汉中胜利鼓舞,北

  • 揭秘:古印度人眼中的唐太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王曰:“尝闻……有秦王天子,少而灵鉴,长而神武。昔先代丧乱率土分崩,兵戈竞起,群生荼毒,而秦王天子早怀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殊方异域,慕化称臣,氓庶荷其亭育,咸歌《秦王破阵乐》。闻其雅颂,于兹久矣。盛德之誉,诚有之乎?大唐国者,岂此是耶?”对曰“然。……大唐者,我君

  • 牛背上的皇帝刘秀为何打仗非要带上阴丽华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政,一时间四海叛起,天下纷争不断。此时的刘秀虽是一介布衣但是却拥有着前朝的血统,凭借这一优势刘秀在家乡揭竿而起。历史上的刘秀反叛新政在公元25年,并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称帝,为了传承刘氏的皇室,建国“东汉”。图片来源于网络历史上的刘秀,虽是皇室但毕竟是很远的一支庶出,但是他处事极其

  • 大清官海瑞竟然赞美皇帝比秦皇汉武还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大清官海瑞,带着棺材冒死上书嘉靖皇帝。他的奏疏千多两千字,现代人读起来,真是费劲。何况,他说的那些事,对于不了解嘉靖朝历史的人来说,还真的边看注释边读。不过,其中的某些句子,那倒是人人都能懂的。网络配图比如:陛下天姿英断,过汉文远甚。这是在说,皇上您英明神武,做事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比汉文帝厉害得太

  • 三国刘备是找了什么样的借口发兵攻打刘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是一个战乱纷纷的年代,在这个年代群雄蜂起,汉王室已经没有了实权,各地诸侯割据,蜀汉的刘璋就是一个割据一方的诸侯,但是蜀汉的刘璋正像是诸葛亮所说的“刘璋暗弱”,而蜀汉又是一个“民殷国富”的地方,所以很多人都在盯着这样一块肥肉,特别是四处飘零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的刘备更是垂涎三尺。图片来源于网

  • 孝昭帝高演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而非自己的独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孝昭帝高演幼时便才智超群,聪敏过人,很小就有成大器之量,其生母武明皇后很小就宠爱看重他。孝昭帝身长八尺,其貌甚美,仪表出众,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物细节。图片来源于网络东魏元象元年高演获封常山郡公。天佑初年(550)年为常山王。天佑五年(554),除并省尚书令,做事决断,擅长文辞理仪,使省内人害怕并折

  • 明帝朱棣欲娶妻妹未果 放“狠话”禁其嫁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永乐五年(1407年),明朝第二位比较贤德的皇后、活了46岁的徐氏病逝了。《明史》载,永乐皇帝朱棣“悲恸,为荐大斋于灵谷、天禧二寺,听群臣致祭,光禄为具物。”而且朱棣和他的父亲一样,一直到死“不复立后”。其实,朱棣并不是不愿“复立后”,而是没能如愿,中间有一个小插曲,正史里不曾涉及。徐氏死后,可能是

  • 揭秘清朝圣主幼年生活 幼年极其不幸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清朝皇帝中的明君,大家第一个先到的,应该就是康熙皇帝,虽然他的儿子雍正也不差,但是毕竟在位时间只有十几年,所能做的还无法和老爹相比;至于乾隆,所建立的“功业”不过是承接了上两代人的运势罢了,要不然也不至于不久后,就开始走上不归路。话说回来,康熙的清朝第一帝王,但是看似辉煌的背后,却也有着自己的苦

  • 诸葛亮的两情结酿蜀国历史最大冤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洁于一身。但以我看来,诸葛亮有一个“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和“云长———文长移情”,并因此酿成了蜀国的一桩冤案!“荆州不该失”情结使诸葛亮惆怅万分“荆州不该失”情结是什么?这首先要看什么是情结。心理学对情结的定义是:由一系列被压抑的无意识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意念倾

  • 探秘清代规模最大的王府 曾是和珅的宅邸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恭王府位于前海西街17号,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据说恭王府总面积为一百多亩。相当于中山公园,这是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王府,曾是和珅的宅邸。网络配图1996年10月起开放的只是恭王府的后花园,占地9亩,但其规模已经是非常可观的。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过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