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杜审言:他的性格不受人待见,但他的诗歌却受人喜爱

杜审言:他的性格不受人待见,但他的诗歌却受人喜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60 更新时间:2023/12/11 16:50:38

王勃所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蕴含着四海之内皆朋友的豁达之情,王勃送别的友人便是杜审言。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审言的故事吧。

提及杜审言,想到的自然是他的孙儿杜甫,诗圣诗史的美誉在唐朝诗词中熠熠生辉,自是掩盖了他本身的光华,他光芒虽小经久不息,却也令人难以忽视。

他出身于世代书香世家,钟鸣鼎食,珠环翠绕,清高孤傲,生性爱讥讽又有些恃才傲物,因而即便在武后执政的繁盛时期,友人崭头露角,他也不过尔尔。

他才华横溢,首创近体诗之先河,破了一代奢靡旖旎的风气,却难逃官场尔我诈,郁郁不得志,却因性格高傲之故,受诬陷遭受贬谪,更赔上了次子的性命。

他往日是功名利禄如浮云,诗词歌赋为本心,如今改头换面与张易之勾结,与人为伍,放下斯文与身段,趋炎附势,辗转朋党之间,不仅未受重用,反被罚得最重。

他一生欠安,一生动荡,时至暮年,他有幸得以升迁,可垂垂老矣,有心无力,无可奈何,摇摇晃晃的一生,毁誉参半。

性格他是不受人待见的,孤傲刻薄,幼年随父亲杜依艺什迁巩县县令全家迁往巩义,偶遇晋征南将军杜预的远裔中了进士,却对人家说见了他肯定要羞愧而死,因为才华肯定不如他。

友人问他自己才华如何,他回答说屈原宋玉的诗词不如他,王羲之的书法不及他。生性如此狂妄,名字虽有谨言慎行之意,他却是半分未及,而后因逞一时之快满足口舌之欲,其人受了刑法,长子遭受贬谪,次子为其闯怒府衙而血溅当场,而其仍旧不知悔改。

人生际遇他是模棱两可的,不算坎坷不平,不算平步青云,少年时家中世代为官,书香门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门前车马喧,亲友是捧着的,仆人是宠着的,年少轻狂不知岁月愁,恃才傲物,自是一派文人秉性,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十而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许是悟了官场之道,许是友人境遇相激,许是家中俗事相迫,淤泥不染的白玉终是蒙了尘埃,为功名,为利禄,为前程,与人勾结,卷入牢狱之灾,未能飞黄腾达,反到受了刑罚。

友人二三个于他是足够的,听闻他远遭贬谪,尚在病中的友人宋之问为他赋诗赠别:“卧病人事绝, 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来表达送别与叹息之情。他生病之时,宋之问、武平一曾去看望他,他对二人却说他们应该为他的病重而感到开心,因为他终于不会再压制他们的才华了,他们终于有显现才华的机会了。话虽如此刻薄,但二人与他却多年交好,情深意厚,一生有两三知己,已然足矣。

他毁誉难评,为人不大喜欢,对其诗词倒颇有偏爱,清新而明丽,宁静而平淡。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 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年少时外出游学的旅人,遍游各地却唯独不见故乡,月是故乡明,景是故乡情,举头是可见的明月,低头却是望不到的归期,功名未取不可衣锦还乡,沉迷于寒窗苦读,偶然抬头却见景色清新明丽,焕然一新,畅快通透的心情却因听闻故乡之音,悲从中来,涕泗横流,沾湿衣裳。

《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 》唐 · 杜审言行止皆无地,招寻独有君。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露白宵钟彻,风清晓漏闻。坐携馀兴往,还似未离群。

言行举止受到拘束而不得施展,仕途上进退维谷处境困厄,寻寻觅觅唯有一人能够倾述衷情,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当以慷,忧思难忘,醉中岁月易消逝,荣名利禄不足惜,月朗风清,饮酒赋诗,钟声催人,筵席散尽,兴致仍在,仿若未明。

诗词之中显露其心绪,宁静而平淡,《儒林外史》里的开篇词“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倒可作了其人一生的概括,人生歧路,功名富贵,总把流光误,疏狂图一醉,衣带终不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吕不韦阅人无数真的看走眼嫪毐吗 吕不韦和嫪毐之间是不是对手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不韦为啥送嫪毐,嫪毐是吕不韦故意送给太后的吗,吕不韦为什么要把嫪毐

    很多人都不了解嫪毐和吕不韦关系,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吕不韦一生阅人无数,吕不韦真的看走眼嫪毐了吗?嫪毐和吕不韦之间是什么关系?两人之间真的是政治对手吗?因为从某些程度上来说,嫪毐可以说是吕不韦亲手给自己挖的一个坑,如果他当初没有把这个人献给赵姬,那么对方也就没有机会成长为自己在政治上的

  • 蒋琬为何在诸葛亮死后能成为百官之首?有何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在蜀国的官位,诸葛亮什么官职,蒋琬的主要成就

    提起诸葛亮,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他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是神一样的存在,在大家眼中也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功勋令后人敬佩。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正所谓最了解你的人很可能不是自己,而是敌人,司马懿一句话就道破了诸葛亮过于谨慎的缺点

  • 嬴政当初没有下令杀吕不韦 吕不韦为什么还会想不开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吕不韦自杀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嬴政当初只是将吕不韦流放,并没有下令赐死吕不韦,吕不韦为什么还要自杀?自己活着不好吗?《吕不韦列传》中记载,秦王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这封敕令发生在嫪

  • 有关朱高炽的死说法有两种 究竟哪一种更死法更具有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烧死和死后焚尸的区别,你认为谭嗣同死得其所吗,生死的根本是什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高炽之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朱高炽20年太子,一朝登基上位,最后十个月之后就一命呜呼了,明代皇帝朱高炽到底是怎么死的?朱高炽的死因又是什么?洪熙元年(1425)五月,明仁宗朱高炽驾崩,享年47岁,这位“仁宣之治”的缔造者,战战兢兢地做了20年的太子,好不容

  • 刘琦手里真的有六万大军吗 刘琦临死前为何不交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老人临死前手到处乱抓,刘琦是刘备害死的吗,人临死前手乱抓东西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琦和刘备,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刘琦临死前手里有六万大军,同样都是刘氏中人,刘琦为什么不把大军交给刘备?刘琦到底是怎么想的?刘琦是荆州刘表的长子,当时害怕刘表后妻蔡氏的陷害,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趁着江夏太守黄祖战死,远去江夏避祸。刘琦到了江夏之后,手上大概有2万

  • 东吴偷袭荆州已经达到目的了 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吴为什么要杀关羽,东吴杀关羽的后果,孙权为什么偷袭荆州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吴和关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关羽兵败之后,孙权都已经拿到荆州三郡了,东吴既然已经达到了目的,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孙权就不怕蜀汉报复吗?建安二十四年,孙吴吕蒙利用关羽北攻曹操之际,利用巧计偷袭,成功夺取了本由关羽镇守,属于蜀汉的荆州三郡(即南郡、武陵郡和零

  • 王皇后:助李隆基完成大业的原配妻子,结局却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隆基和王皇后的孩子,李隆基为何不再立皇后,李隆基为什么废了王皇后

    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出身将门有胆有识,却因无子被废,她就是王皇后。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王菱王皇后,祁国公王仁皎之女,她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发妻、第一任皇后以及废后。史料记载她“姿容秀丽,聪明好学”,王皇后是真正的虎门将女,有勇有谋,她不仅仅是李隆基的妻子,

  • 马超临死前让刘备重用马岱 马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后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临死前和诸葛亮的对话,马超归降刘备后得到重用了吗,马超在刘备底下干了些啥

    对马岱和马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马超临死前为什么会让刘备重用马岱?马超临死前为什么要这么做?马超让刘备照顾马岱不是更好吗?马超此举有什么目的?马超是五虎上将里最惋惜的人,他年少成名,二十岁跟随父亲马腾一起大破匈奴军,亲手斩杀匈奴头号猛将阿莫。几年后在羌人的叛乱

  • 诸葛亮真的不臣之心吗 诸葛亮不还政,上朝为何还要带着兵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为什么不让姜维守街亭,诸葛亮想过谋反吗,诸葛亮为何看错马谡

    对刘禅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都已经登基称帝,诸葛亮为什么不还政给刘禅?诸葛亮上朝时为什么还要带着兵?诸葛亮有什么不轨之心吗?带甲仗和带甲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诸葛亮带甲士百人这一个说法在《三国志》中没有出现,但在《晋书》中出现。诏温依诸葛亮故事,甲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派陈平去杀自己的妹夫 陈平又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樊哙是刘邦的什么人,陈平和谁一起去杀樊哙,刘邦妹妹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邦和樊哙,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刘邦到底是怎么想的?刘邦为什么会派陈平去杀自己的妹夫?陈平面对这个难题,陈平最后是怎么化解的?刘邦要杀樊哙,是不是老糊涂了?可能有一部分人首先要这么问。这样的质疑可以理解,因为从他俩关系的特殊性来看,刘邦这样做显得很突兀。早在沛县起兵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