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晋灭吴两大名将:一是超级学霸 一个是回头浪子

西晋灭吴两大名将:一是超级学霸 一个是回头浪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000 更新时间:2024/2/5 12:28:36

导读:西晋的两位名将,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灭吴。而孙皓又中了晋军的反间计,调走了西陵的最后一个名将。至此,西晋双“车”驰骋,而东吴几乎只剩下“士”和“相”保护着可怜的老“帅”。

杜预是个文理工通才

杜预属于“官二代”,祖上曾任过尚书之类的部级干部。可惜的是,在曹魏时代,和曹家本来就不对眼,他父亲性格又直,所以基本上靠边站。

杜预从小就是令人恐怖的学霸,什么书都看,政治、经济、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工程等无所不通,笑傲文理工,类似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别人送他外号叫“杜武库”,意思就是他像个仓库,里面各种武器都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到司马昭执政,在曹魏时备受冷落的配角们走到了舞台中央。杜预迎来了命运的转机,担任司马昭相府的重要幕僚,也参加了灭蜀战争,是统帅钟会的长史。钟会叛变被杀时,同事大多遇害,他逃过一劫。后来羊祜看到他,大为惊叹,认定他必叱咤风云、纵横天下,临终前向晋武帝推举了他。

杜预本人,手无缚鸡之力,据说连骑马都不会。他如果向你射箭,你不用躲,因为肯定射不中。但是每次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朝廷都隆重地邀请他参加。278年,羊祜去世。11月,晋武帝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南下襄阳(今湖北襄樊),接替羊祜,成为荆州的最高军事长官。这一年,他57岁。

他和羊祜完全是两种风格,他打仗的特点是:很少正面交锋。好听一点,善于斗智斗勇。不好听一点,专门使阴谋诡计,让吴人吃尽了苦头。

所以,边境的吴军气得直骂:奶奶的,走了个君子,来了个小人。杜预有大脖子病,吴人就在狗脖子上戴了个水瓢,喊它“杜预”。有的树长了包,吴人在上面写“杜预颈”,然后疯狂地砍砍砍,发泄心中的愤怒。

杜预使出借刀反间计

陆抗曾在西陵大胜晋军,杜预到荆州后,决定先拔掉这个钉子,踢开东吴的西大门,让水师顺流而下。东吴并没有彻底完蛋,还有一个名将,叫张政,西陵的军事统帅。杜预没有气势汹汹地攻城拔寨,他躲在暗处,杀人于无形。

张政刚掌权不久,晋军一次突然进攻,张政仓促迎战,结果溃败。但奇怪的是,敌人来去如风,捉了一批士兵就跑了。张政气恼不已,第一仗就失败太没面子了。由于担心孙皓的疑神疑鬼,向建业写汇报材料时说得轻描淡写,生怕刺激到这个神经病。

张政以为能瞒天过海。几天后,传来了中央的一纸调令,让他回建业。原来杜预派了精锐部队奇袭张政后,猜到他不会上报,就把俘虏押到了建业,全部送给孙皓,吹嘘如何大获全胜。孙皓一听,真是丢人丢到家了,张政这个人不老实啊,盛怒之下撤了他的职。

扫清了最后一个障碍,279年,杜预上书晋武帝请求灭吴。

刺史女儿看中王濬

杜预是清道夫,真正的终结者是叫王濬。

王濬同样是“官二代”,祖上也是部级干部。喜欢读书,人长得相当帅,但比较邋遢,不修边幅。有点像古惑仔,邻居都认为他是小混混。

长大以后,不知道受到哪个高人指点,突然醒悟,浪子回头,发誓成就一番伟业。一天,乡里人看到他翻新老房,门前还修了一条路,本来只需双向两车道的,他开了八车道。别人都奇怪,问:开这么宽干吗啊?王濬说:我将来做了大官,迎接我的仪仗队会很庞大,这条路就是留给他们的。

大家哈哈大笑:你没发烧吧?不要白日做梦了。

王濬答:陈胜不是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魏河东刺史徐邈有个女儿,才貌双全,挑来挑去找不到合适的。徐邈也着急,眼看就要成剩女。他请一帮年轻的下属来吃饭,让女儿在里面偷偷观看,女儿看到王濬,心动神摇,一见钟情,告诉了母亲,徐邈就把女儿嫁给了王濬。

王濬造的船规模巨大

王濬做过羊祜的参军,实际他比羊祜要大15岁。在羊祜的推荐下,272年,王濬任益州(今成都一带)刺史。在益州期间,王濬立志完成不朽功业,满脑子想的都是灭吴。这一年,他67岁。

为了早点实现梦想,王濬原来只派了五六百人造船,后来增加到1万人,1年就造了大批战船。他造的船,每艘可装2000多人,船上能骑马奔驰,如履平地。大船周边围着木栅栏,中间修建城楼望台。在船头画上各种鸟首怪兽,用来恐吓江神,在当时规模类似于航空母舰。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前无古人。

建平的东吴太守吾彦一天巡视江边,看到大量的碎木片浮在江上,浩荡而下。吾彦大惊,赶紧派人带上木片,到建业向孙皓汇报,说:晋肯定在造大船,将进攻东吴,我们要增补力量,加强防备。

孙皓不听。

279年,王濬上疏晋武帝,说:灭吴,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我造船已经7年,船身慢慢腐朽损坏;我也70多岁了,离死期不远。诚恳希望陛下不要失去这样的好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夏朝开国君主夏启:中国第一个历史朝代的建立者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屈原的《天问》中说,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启后就死了。所以,启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是个苦孩子。禹死后,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

  • 刘宋大将薛安都:专门为刘宋守护叛乱的猛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薛安都(410年-469年),字休达,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南北朝时期宋朝名将。薛安都早年出仕北魏,以军功担任雍秦二州都统,后与同族薛永宗起兵叛变,失败后投奔刘宋,被任命为扬武将军、北弘农太守。元嘉北伐时,薛安都任建武将军,随柳元景攻克陕城,但因王玄谟兵败而退回。此后,薛安都先后平定刘劭、鲁爽

  • 灭蜀先锋康延孝:灭了前蜀却被后蜀主孟志祥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康延孝(?-926年),又名李绍琛,代北(今山西代县)人,一说为塞北部落胡人。五代时期将领。原为太原兵卒,因罪逃入后梁,在军中从队长累升为将校。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率百余骑投奔后唐,任捧日军使兼南面招讨指挥使,检校司空,守博州刺史。因有献计平梁之功,授检校太保、郑州防御使,赐名李绍琛,迁保

  • 后梁大将段凝:身处两朝却都被排挤最终被冤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段凝,开封人也。本名明远,少颖悟,多智数。初为渑池簿,脱荷衣以事梁祖,梁祖渐器之。开平三年十月,自东头供奉官授右威卫大将军,充左军巡使兼水北巡检使。凝妹为梁祖美人,故稍委心腹。四年五月,授怀州刺史。乾化元年十二月,梁祖北征回,过郡,凝贡献加等,梁祖大悦。梁祖复北,凝迎奉进贡,有加于前。段凝聪明机智,

  • 杨吴大将李神福:打遍江南无敌手的江南第一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李神福,唐末吴王杨行密属下名将。早年与刘威等人一起追随杨行密开创基业,南征北战,所向有功。884年,巨盗陈儒聚众攻舒州,刺史向当时任庐州刺史的杨行密求援,但杨行密没有足够兵力,于是问计于李福福。李神福只以少量兵力多带旗帜,从小道潜入舒州,指划地形,好像人多势众的样子,陈儒畏惧,于是趁夜逃跑,舒州之围

  • 闽国大将留从效:乱世中保有了泉州安宁十七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留从效,宋鄂国公晋江王,字元笵(906~962)。原籍泉州永春(今福建泉州永春县),但从小定居枫亭留宅。后投入割据福建的王审知所部。在五代王审知身后的福建动乱中,据有泉漳十七年,名义上隶属南唐,实为自治,采取息兵安民保土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和海运,使兴化、泉、漳三地在五代全国性的战乱中独得繁荣和发展,

  • 南唐大将边镐:灭福建王氏 湖南马氏的灭国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边镐,小名康乐,生卒年不详,江宁人。五代时南唐著名将领。初露锋芒南唐保大元年,边镐奉南唐中主李璟之命,镇压张遇贤起义,以行营招讨的名义兼任抚、信、袁、吉等州都虞侯,随齐王李景隆进攻割据福建的闽主王延政,历经激战,王延政出降,闽亡。削官为民此时,南唐诸将皆争功,唯边镐不发一言,得到南唐皇帝信任,此后以

  • 多尔衮为何不称帝?又为何反而拥立年仅6岁顺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43年八月十四日凌晨,皇太极已经去世五天,多尔衮在三官庙里会晤皇太极生前最为信任的内大臣索尼与图赖,推举大清皇帝的继承人。索尼告诉多尔衮:“先帝有儿子在,必立其一,其他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语气坚定,完全没有商量余地。前清时代大清帝国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时刻到来……本来多尔衮最应该被推举为最高

  • 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北魏皇帝大都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北魏,人们大都知道书法史的“魏碑”,佛教雕塑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以及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等等,在其他方面知道的恐怕不多。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政权。由鲜卑人拓跋圭所建立,定都平城(今大同市),早期国语为鲜卑语,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开始将汉语定为国语。439

  • 大明袁崇焕死亡之迷:哪些人该为袁督师的死负责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代被杀的边关守将中,袁崇焕的死大约是最冤屈的。他没有兵败失地之过,却生生被诬陷为叛敌,是引清兵破边墙进犯京都的罪魁祸首。袁崇焕当然不该死,袁崇焕本来也不会死。虽说他是因为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而被崇祯杀害,但细细检点,这个结果与袁崇焕的为人性格不无关系。宁远城位于山海关和锦州之间,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