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上24岁为大司马封侯——东汉之邓禹

古代历史上24岁为大司马封侯——东汉之邓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50 更新时间:2023/12/23 21:49:09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更始帝登基,而当时绿林军豪杰许多人都向更始帝推荐邓禹,但是邓禹不肯跟从。等听到光武帝刘秀在河北起事时,就策马北渡,追随光武帝到了邺。光武帝见到他很高兴,对他说:“我有封官的权力,先生远道而来,想做官吗?”邓禹说:“不愿意。”光武帝说:“既然这样,那先生想怎么样呢?”邓禹说:“但愿您的威德能够被四海所知,而我能够在其中效犬马之劳,这样我就能名垂青史了。”光武帝大笑,就留了邓禹夜谈。邓禹进一步说:“诸将都是起于草莽,他们只是想发财,图个快活而已,没有什么深谋远虑,也不会尊敬主上安定百姓。明公您素有美名,并且为更始帝立了大功,天下人都为之折服,而您的帐下军纪严明,赏罚也很公平。为今之计,不如延揽天下英雄,取悦民心,复立汉高祖的基业,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以您的资质,天下不难定”光武帝大悦,就和邓禹商定计策。

当时光武帝任用将领,都会咨询邓禹一下。凡是邓禹举荐的,光武帝都会认为他们是人才,并且光武帝认为邓禹是一个好的伯乐。而当时赤眉军向西入关,更使帝让王匡、成册、刘均等领兵抵抗。光武帝认为赤眉军一定会攻下长安,就想趁机背叛更始帝,此时山东地区有变,不知把西边的事情托付给谁。而光武帝认为邓禹素有大度,因此就让他负责西征的战略。光武帝拜邓禹为前将军,拿着符节,而其帐下有两万精兵,让他向西入关,并且让邓禹自己选择副将以下的人选。建武元年,邓禹从箕关领兵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城不出。邓禹攻打了十天,终于拿下,获得辎重千余乘。而进攻安邑,几个月不能攻下来。更始帝手下的大将军樊参领着数万人马,从大阳度过,想要攻打邓禹,邓禹就派几个手下的将军在解南迎敌,取得了胜利,并且斩杀了樊参的首级。而王匡、成册以及刘均等人合力攻打邓禹,其手下有十几万兵力。邓禹战事不利,等到黄昏时分,战事暂时停止,而邓禹手下感觉大势已去,就劝说邓禹干脆趁着夜色逃走吧,邓禹不听。

第二天癸亥时刻,王匡认为这是个不吉的时刻,就不出兵攻打了,邓禹因此得以停整兵器,重新调整部队。第二天早晨,匡全军出攻邓禹,邓禹下令军中不得妄动;王匡军既到营下,邓禹传令诸将鼓噪并进,大破王匡军。王匡等都弃军逃走,邓禹率轻骑急追,俘获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瞗,都杀了,收缴符节六个,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于是平定了河东郡。光武帝即位,让逝者拜邓禹为大司徒,封为酂侯。邓禹当年才二十四岁。

邓禹——24岁被封为大司徒,封侯

当时三辅的军队接连覆败,赤眉军所过之处残暴掠夺,百姓不知所归。听说邓禹每每乘胜独克而部队纪律严明,于是都望风携老扶幼迎接邓禹军队,归从的日以千数,人众号称百万。邓禹每到之处,常停车住节,慰劳问好,父老童稚,白发垂髻,挤满在他车下,莫不感激欢乐,于是邓禹名震关西。光武帝数次下诏褒奖邓禹。诸将豪杰都劝邓禹直接攻长安。邓禹说“:不然,现在我部众虽多,但能打仗的却少,前面没有可依赖的积蓄,后面也没有可供转运的资财。赤眉军刚刚攻取长安,财富充实,士气锐不可挡。然而盗贼群居,无整天的打算,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哪能坚守下去呢?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广人稀,谷米牲畜多,我们暂时整军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察赤眉军的弱点,才可以设法进攻他们哩!”于是引军北至縌邑县。邓禹所到之处,击破赤眉军别将诸营保,郡县都开门归附。

光武帝认为关中没有平定,而且邓禹很久没有进兵,下敕说:“司徒是;逆贼是。长安的老百姓惶惶不可终日,这时应该趁机进兵讨伐,抚慰长安百姓,这是百姓所希望的。”邓禹仍然执着于以前的想法,派冯音、宗歆守住询邑。二人争权互相攻打,冯音杀了宗歆,并反击邓禹,邓禹派使者报告光武帝。帝问使者“:音最亲爱的是谁?”使者说“:是护军黄防。”帝猜度冯音和黄防不能久和,势必发生对抗。因此告诉邓禹说:“逮捕冯音的,必是黄防。”于是派遣尚书宗广拿着符节招降黄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白斗酒诗百篇:李白只是爱喝酒并不算能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这得先从"斗"说起。现在已经没人用斗了,我们曾经见过的斗,一般是称量粮食的工具。一斗大约

  • 东林党人在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中与郑贵妃的斗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的历史到了万历年间,进入了一个转折点。万历前10年,张居政专政时期和万历亲政的头四年(万历11年到14年),朝政比较清明。士大夫的表现也没有什么可提的。但从万历15年开始,酒色财气都占了的明神宗开始怠政,开始20多年不理朝政了。而晚明的党争也从万历中叶开始了。万历后期开始的党争特点有三:一是

  • 亚父范增为什么叫亚父:是绰号并非是特殊尊称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鸿门宴》中的范增又称亚父,一般对亚父的注释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意思是尊敬他仅次于对待父亲。亚,次。"这个解释大约源自《史记集解》:"亚,次也。尊敬之次父,犹管仲为仲父。"但是,对这条注释可以提出许多疑问:一、范增当时是70岁的人了,而项羽只有24岁,如果项羽尊敬范增,依当时人辈分的岁差,应当称

  • 项羽乌江自刎考:项羽根本不具备江东立足的条件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一直被看成是英雄壮举。《史记·项羽本纪》写到项羽不肯过江时,倾注了无比激情,成为《史记》最精彩的片段。《项羽本纪》是这样写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 古代历史上无聊给宠物封官的史上第一混账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封建王朝每到亡国的关口时,总会冒出一两个特别混账的皇帝,大行亡国之道,搞出一些只有外星人才能想出的招数折腾老祖宗传给自己的江山。这些皇帝多半都是高智商、低素质的矛盾混合体,他们天资聪慧,或是国画圣手,或是诗坛巨匠,在业余爱好方面是博士后的水平,但在自己的主业-- 治国方面却是小学生的水平。譬如

  •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最厉害的“四杰”与“四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博尔忽:以智勇著称。原附属主儿乞部,南宋庆元三年主儿乞败亡后,被月伦收作养子,充当“那可儿”,随从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并与汪古儿等同典御膳,五年,受命与博尔术等援救克烈部王罕,战败乃蛮部曲薛吾军。嘉泰三年,在合兰真沙陀中,与克烈部对垒,只身营救汗子窝阔台于危难中。四年,以蔑儿乞首领带儿兀孙降后复叛。

  • 发人深省!盘点历史上巅峰级的4次君臣斗心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言,比如“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比如“天家无父子”,比如“狡兔死,走狗烹”,无不显示着皇帝们的寡恩薄情。但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皇帝的高压下虽历经千险却能够排除万难,给自己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这些君臣间的斗心,其中情志交织,精微玄妙,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萧何忍辱负重得善终萧何、张

  • 心慈手软?宋太祖为什么没有大肆屠戮开国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采用陈平“伪游云梦”的计策,将西汉开国功臣、楚王韩信逮捕。韩信言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之后韩信贬为淮阴侯,但他最终没能逃脱厄运。公元前196年吕后与萧何设计将韩信诓骗入宫,斩于长乐宫钟室。此后历代封建王朝都不

  • 天真的清朝官吏:两广总督叶名琛何以客死印度?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叶名琛(1809年~1859年),湖北汉阳人,清朝科举体制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26岁中进士,38岁任巡抚,43岁擢总督,46岁拜相国。我们认识他,是在中学历史课本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他以昏庸形象为人所熟知。1857年底、1858年初,英法联军攻打广州之势日益急迫,僚属“请调兵设防,不许;请招集团练

  • 刘邦杀掉那么多开国功臣 为何独独对萧何最放心 !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手下有很多大臣,这些开国功臣,有的是六国旧部,有的是以前在一起闹革命的穷哥们,还有的曾是刘邦早年的上司。刘邦杀韩信、屠彭越、斩英布,连那个足智多谋的张良也退避三舍,居然装神弄鬼,搞起了隐居。倒是有一个安安稳稳地做起了大汉丞相。此人是谁,就是萧何。萧何这个人早年是刘邦的上司,刘邦在泗水亭做亭长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