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箭双雕:将突厥帝国毁灭的人竟是李世民的岳父!

一箭双雕:将突厥帝国毁灭的人竟是李世民的岳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414 更新时间:2024/1/14 19:02:08

受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中国北方一直是游牧民族的活跃地。540年突厥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史官的记载中,它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就占领了整个漠北地区,控制着从大兴安岭到咸海之间广阔的土地,北周、北齐等政权纷纷向其纳贡、和亲。

581年隋朝建立后,被迫在北部边疆修筑长城,布置重兵,以防止突厥入侵。然而在583年突厥帝国如日中天时,庞大的帝国却轰然倒塌,分崩离析,突厥正式分裂为东、西突厥,并引发内战。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将突厥帝国毁灭的人竟然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岳父。

相比之下人们更为熟悉的是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他的妻兄长孙无忌,对于他的这位岳父大人似乎没什么印象。其实这是因为他的这位岳父早在隋朝灭亡前就故去了,但这个人确是一位非常值得一提的人物它不仅搞垮了突厥,成语“一箭双雕”也源自于他。

李世民的岳父名叫长孙晟,字季晟,551年出生,河南洛阳人。长孙家族来源于北魏的拓拔鲜卑,一直是南北朝时期的名门望族,父子兄弟均担任显官要职。长孙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矫捷过人”。当时北周的尚武,闲来无事的贵族子弟们经常在一起比试骑射,当时的那些人都不是长孙晟的对手。

568年18岁的长孙晟担任司卫上士。起初长孙晟在朝野中没什么名气,别人也不了解他的才能,唯有杨坚第一次见到他后,就深赞其异才,拉着长孙晟的手,对旁人说:“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580年突厥可汗摄图(沙钵略可汗)向北周求婚,北周宣帝将宗室之女嫁给他。当时北周与突厥为彰显自身国力,便挑选一些骁勇之士充当使者。因此这次长孙晟作任命为副使,护送送千金公主至突厥可汗牙帐。北周曾先后派数十名使者前往,但突厥可汗摄图多轻视不礼,却唯独喜爱长孙晟,并经常与他游猎,以至于长孙晟留住其处长达一年之久。

一次两人出猎,见到两只雕争夺一块肉,摄图给了长孙晟两支箭,并说:“请射取之。”长孙晟弯弓搭箭,驰马而奔,见双雕相攫,于是瞄准目标,发一箭而贯射双雕。因此后世有了“一箭双雕”的成语。摄图因此更是对长孙晟刮目相看,让突厥的贵族子弟和他亲近结交,向他学习射箭。游牧民族子弟要向一个中原人学射箭,这真的不多见!

此时可汗的弟弟处罗侯,与兄长关系不好,于是暗中派人与长孙晟结盟。而长孙晟也趁着在突厥游猎之机,察看突厥山川形势及部众强弱。当长孙晟结束突厥之行时,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杨坚即将坐上皇位,于是他便将突厥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杨坚,杨坚闻后大喜,将他升为奉车都尉。

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后,突厥可汗摄图非常不满,“我周家亲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复何面目见可贺敦(突厥人对妻子称呼)乎?”遂借口为其妻北周千金公主的宗室复仇,进兵攻陷临渝镇,并约同各部落准备大举攻隋。隋文帝闻之大惊,急忙下令在北方修筑长城,派遣重兵防守。

“突厥通”长孙晟深知突厥各部首领各统强兵、分居四面,内怀猜忌、外示和同,他认为对付突厥难以力征,易可离间,便向隋文帝上书献策,“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通使玷厥,说合阿波,则摄图回兵,自防右地。又引处罗,遣连奚,则摄图分众,还备左方。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

隋文帝览奏大喜,召见长孙晟商议。长孙晟“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写其虚实”,隋文帝深为赞叹,全部采纳,派遣使者拉拢玷厥(达头可汗)。玷厥使者到隋后,令居于摄图使者之上,果然摄图与玷厥开始相互猜忌。同时授予长孙晟车骑将军,命他带着金钱,结好契丹、奚等部族,并在处罗侯处,广布心腹,诱其内附。

582年突厥可汗摄图率领各部40万骑兵自兰州攻入,一路上打败隋军,进至周盘(今甘肃庆阳境内)。摄图意欲南下,玷厥不从,率领所部撤退。长孙晟又让摄图的侄子染干告诉沙钵略:“铁勒等反,欲袭其牙。”摄图恐老营有失,于是撤兵出塞。此战若无长孙晟的谋划,立国尚浅的隋朝很可能会损失惨重。

583年隋文帝派窦荣定为帅,统帅3万人与突厥阿波部在凉州一带交战,阿波军屡战屡败。在军中任偏将的长孙晟趁机建议利用阿波与摄图的矛盾,再用反间计。于是当阿波使者到来时,长孙晟对他说:“今达头与隋连和,而摄图不能制。可汗何不依附天子,连结达头,相合为强,此万全之计。岂若丧兵负罪,归就摄图,受其戮辱邪?” 阿波可汗接受长孙晟的建议,留在塞上,派人随长孙晟入朝。

摄图得知阿波使者入朝后,非常愤怒,率军一举攻破阿波的老营,“尽获其众而杀其母”。走投无路的阿波投靠西边的玷厥,“乞师十余万,东击摄图”,至此突厥正式分裂为东突厥(摄图)、西突厥(玷厥)两部。双方不断交战,摄图屡败,于是被迫向隋朝入贡。他的妻子北周公主也申请改姓杨,认杨坚为父。

584年隋文帝派遣虞庆则、长孙晟出使摄图,“赐公主姓为杨氏,改封大义公主”。摄图奉诏时不肯下拜,长孙晟上前说道:“可贺敦为帝女,则可汗是大隋女婿,奈何无礼,不敬妇公乎?”听了这话,摄图笑着对手下说:“须拜妇公,我从之耳。”方肯下拜。从此北部边患基本消除,隋朝可以南下灭陈。

585年摄图病死,其子雍闾继任为可汗。592年流民杨钦逃到突厥,煽动雍闾以及大义公主反隋,于是突厥不再入贡。此后长孙晟出使突厥,公主言辞不逊,便发觉此事。回京后,长孙晟将此事俱奏。隋文帝再次派他出使突厥,向索要雍闾杨钦。雍闾谎称无有此人,长孙晟收买可汗手下,趁夜将其抓获,并带到雍闾面前质问。最终雍闾理屈,将公主杀死,遣使入贡。

此后在长孙晟的建议下,隋文帝拒绝了雍闾的请婚,而是与处罗侯之子染干和亲。并将在突厥内战中失败的染干封为民可汗,予以妥善安置,成为隋朝的屏障。599年雍闾被杀,部众大乱,长孙晟建议让启民可汗派人招抚,引起了西突厥可汗的不满,双方爆发战争,长孙晟担任行军总管跟随杨广出兵。

两军对持,长孙晟建议“突厥饮泉,易可行毒。”于是命人在水泉中下毒,结果西突厥人畜伤亡惨重,并认为“天雨恶水,其亡我乎?”,纷纷逃窜,长孙晟率军追击,“斩首千馀级,俘百馀口,六畜数千头”杨广大喜,设宴庆祝,席间有一个突厥降将在列,他说突厥人非常害怕长孙晟,“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

601年长孙晟上疏“臣夜登城楼,望见碛北有赤气,长百余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谨验兵书,此名洒血,其下之国必且破亡。欲灭突厥,宜在今日。”于是隋文帝派遣杨素、长孙晟率兵,护送启民可汗北归。经过几场战争,突厥部众纷纷向启民可汗归降,身受重伤的玷厥率残部逃亡吐谷浑。顺便说一下,同年长孙晟的小女儿出生,她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604年当长孙晟回到京城时,正赶上隋文帝病死。杨广秘不发丧,并任命长孙晟为内衙宿卫,知门禁事、左领军将军等职。此后长孙晟又奉命领兵参与平定汉王杨谅的叛乱,因功被封为武卫将军。

607年隋炀帝准备北巡塞外,陈兵耀武,怕启民可汗误会,就派遣长孙晟前去宣喻。启民可汗染干了解后,率领契丹、奚等十几个部族的酋长齐来迎接隋炀帝。长孙晟见到招待隋炀帝的牙帐内杂草丛生,想让启民可汗亲自剪除,借此向各部族宣示天子的威严。便指着帐内的草,言道:“此根大香”。启民可汗闻后说:“殊不香也。”

长孙晟说:“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启民可汗这才明白,赶紧说:“奴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于是拔出佩刀,亲自除草,其余各部族长见后,争相剪草。此外启民可汗还举国开御道,西起榆林,东达于蓟,长3000里,宽百步。隋炀帝听闻后,对长孙晟的大加赞赏,加封其为右骁卫将军。

609年这位让突厥视如雷霆的长孙晟病死,时年58岁。同年诚心归顺隋朝的启民可汗也离世,隋朝与突厥的关系开始变得非常微妙。615年8月,隋炀帝出塞北巡,于雁门为突厥始毕可汗所围,隋炀帝慨叹道:“向使长孙晟在,不令突厥至此”

长孙晟一生共有五子一女,分别为长孙无乃、长孙无傲、长孙无宪、长孙无忌、长孙无逸以及长孙皇后。特别是长孙无忌、长孙皇后,他们在隋末唐初的历史上影响颇深。而他们的父亲,曾经一箭射双雕、用计谋搞垮突厥的长孙晟,却淹没在隋朝短暂的历史尘埃当中。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长孙晟虽然一生从未指挥过大规模作战,但他凭借自己的出众的谋略,将偌大的突厥帝国为分化瓦解,这不正是战争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太子扶苏:秦朝准太子扶苏为何没能顺利登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公子扶苏为什么没继承皇位,顺利登基的太子,扶苏即位后会怎么样

    太子扶苏:儒与法的缠绵倘若扶苏不死,而顺利地登上皇帝位,秦朝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史料未记载任何关于扶苏理政的才能,可在当时的大秦帝国,宽厚仁义就是最大的治国方法。而扶苏,骨子里就有这种方法!其实,他的名字就注定了他的结局,那么悲伤而零落,让人还没有品赏完他的名字就开始对他的结局伤感了。秦朝之灭,无数

  • 让大唐畏惧三十年的吐蕃名将:曾击败战胜薛仁贵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和吐蕃谁更强大,唐朝时吐蕃归大唐管辖吗,突厥名将

    提到吐蕃,人们最先想到可能是金庸小说中的吐蕃国师鸠摩智,历史上曾经入藏和亲的文成公主,以及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等人。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以及吐蕃偏居一隅,远离中原王朝,使得现代的人们对这个在神秘雪域上的帝国知之甚少。根据西藏传说,大约在前127年的时候,吐蕃各部迎立聂赤赞布为赞普(王),到唐太宗时期,松

  • 史上最悲惨的和亲公主:家国被灭还要认贼作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女主是异国和亲公主,唐朝和亲公主被杀,和亲公主

    历史上为了家国和平而去和亲的公主不少,绝大多数的公主婚姻生活是很不幸的。但是再不幸,也有国家支撑,也许这国家不够强大,但好歹也有个摆着,可是,历史上有一个千金公主,她失去了自己的国家,为了生存,不得不认贼作父,被封为大义公主,最后就死在这位父亲的计下。公元579年,突厥他钵可汗向北周求婚。周宣帝派堂

  • 废太子允礽的悲剧:允礽为何没能成功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慈禧怎么没直接立载沣为帝,为何雍正之后无太子,茂则为什么害死皇子

    太子允礽——浮沉谁做主满族人进关后,一切都效法汉人,在立太子上也效仿了三代帝王,直到允礽的出现。他不但在清史上,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奇迹。两立两废,害得活了那么多年的康熙都有些烦躁不安了,但这位明君却不死,还活着。而他在活着的同时还“培养”了无数个儿子来充当无耻的小人,允礽无法抵挡,也无处躲藏,

  • 汉景帝后宫有个女人胸大无脑:揭汉景帝妃子栗姬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武大帝王美人,汉朝栗姬,汉武帝宫女

    有一个细节不能不提。公元前153年,景帝长子、栗姬所生的二十岁的刘荣被立为太子,两年后,薄皇后才被废。在这两年中,栗姬与薄皇后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很微妙呢?按照当时礼仪,刘荣见薄皇后,得叫母后,而见到生母栗姬,却只能称呼封号。儿子不能认妈,这种情形,是个母亲都会妒忌的,人之常情嘛。栗姬心中憋屈,多半难

  • 太子李建成为什么没能当上皇帝?李建成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建成的子女下场,李建成是太子吗,古代有多少太子当皇帝的

    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扭曲的准皇帝血洒玄武门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大唐太子李建成与其弟齐王李元吉正欲上朝,唐高祖的爱妃张婕妤慌张而来。她告诉建成,秦王李世民昨日在高祖面前诬陷他和元吉淫乱后宫,今日又带了诸多兵将前往玄武门。李元吉明白,欲进宫就必须走玄武门。他所认识的李世民阴险狠毒,什么事都做得出

  • 蔡伦与他的龙亭侯国:东汉发明家蔡伦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蔡伦是科学家还是发明家,蔡伦是东汉的宦官吗,介绍蔡伦

    东汉安帝元初元年( 114),发明家蔡伦被封为龙亭候,置龙亭侯国。水宁二年(121年),蔡伦因遭诬陷,为帝所逼,服毒白尽,龙亭侯国撤销。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

  • 揭秘:才智过人的周培公为何被康熙发配盛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皇舆全览图,小鬼当家才智过人,康熙为什么把周培公放到盛京

    导读:清朝康熙皇帝时期,朝廷上由这么一个人: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旁重要的谋士。然而这样的的一个人,在官场上如此知进退,如此为自己保身,但还是落得了贬谪的下场。而这个人,就是周培公。周培公是一个政治家,不妨看看他的经历,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官场。学

  • 揭秘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周培公:周培公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培公简介,周培公的墓,李光地

    周培公(1632年—1701年),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早年经历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

  • 震惊:为战国时代画上句号的竟然是位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说女人祸国,婆媳的战国时代评价,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

    长平之战,不啻为战国历史的拐点,亦使得一代名将白起的身后名稍稍蒙尘。在这之前,他运筹伊阙会战,击溃韩、魏联军,歼敌24万,又成功将楚国势力驱逐至徐、淮。长平之战后直至嬴政称帝,大规模的战略决战再未出现过。从纯军事角度而言,白起无疑是战国的终结者。但是,用枪杆子逻辑推导出的结果,往往不靠谱;论及政治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