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三国历史上孙权为什么酒后说话不算数?

揭秘:三国历史上孙权为什么酒后说话不算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75 更新时间:2024/1/20 2:27:59

导读:大凡古代帝王都爱饮酒,孙权也不例外,我在上一篇博文里也介绍了张昭多次犯颜直谏,孙权当面应承背地却依然故我的故事,历史上的孙权不仅嗜酒而且喜欢以酒令来助兴,称吴王时,孙权大宴群臣,喝的兴起,他站起来向大臣们开始行酒令,轮到虞翻时,虞翻却佯装醉倒,孙权以为他不胜酒力转身离去,哪知虞翻却翻身坐起,孙权大怒抽出宝剑就要杀他,大司农刘基赶忙抱住孙权劝谏说,大王躬行德义堪比舜,万不可因此小事毁了名声。孙权恍然大悟赦免了虞翻,并且宣布,从今以后凡是酒后说杀的,一概不算数。

我在读《三国志·虞翻传》的时候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虞翻本是好酒之人,为什么甘愿冒生命危险而失君臣之礼呢?从虞翻的人品、个性以及当时的情况分析,虞翻并不是怕喝酒,之所以如此,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对孙权实施劝谏而已。虞翻好酒而且常酒后失言,《三国志》多有记载。于禁被关羽所擒,关羽遭孙权暗算,关羽被杀,于禁滞留东吴,孙权常与于禁会饮,在一次楼船会饮时,歌妓奏乐让于禁闻而流涕,虞翻说,你想以此伪装来求得赦免吗?说的于禁顿显尴尬,孙权也怅然不平。

最让孙权怒火的是,孙权正与张昭谈论神仙的时候,酒后的虞翻手指张昭大声说道,什么神仙,都是死人,世上哪有什么神仙!孙权本来就不喜欢虞翻,并且对虞翻积怒已久,结果将他贬往靠近越南的交州,最终客死他乡。其实,虞翻是位全能的人才。最大的成就就是潜心研究《老子》《论语》《国语》《周易》等,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注释文献,这些成果的取得恰好都是在被放逐交州后完成的,正应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受贬交州时,虞翻还讲学不断,门徒常有数百人。说起虞翻对《周易》的研究,还需一个故事加以佐证。孙权攻击关羽时,让虞翻为关羽占卦,得兑下坎上,《节》。五爻变之《临》。”他说:“不出二日,必当断头。”结果应验,孙权称赞他说“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为比矣。”孔融曾称赞虞翻所注《周易》说:与神合契。

虞翻还是位智谋善辩之人。孙策打败王朗攻破黄祖准备进攻豫章,太守华歆做好了应战准备,结果虞翻三言两语便使华歆缴械投降。吕蒙偷袭关羽时,公安守将傅士仁(不是人)准备顽抗,虞翻求见,傅士仁深知他嘴上功夫厉害,索性闭门不见,可最终还是被虞翻的书信打动,背信弃义投降了吕蒙,落下千古骂名。虞翻更是位武林高手。一次,孙策讨山贼,左右均被派出,孙策单人独骑策马山中,虞翻问,你身边的人呢?曰,都去攻打山贼了。虞翻劝孙策下马,自己手持长矛在前开路,护卫孙策走出山涧,到了平地又扶孙策上马,孙策说,你没有马怎么行?虞翻说,我能步行,一天可走二百里。《吴书》曰:“翻善用矛”,“翻能步行,日可二百里,自征讨以来,吏卒无及翻者,明府试跃马,翻能疏步随之。”看来,虞翻不仅能使枪棒轻功也很了得。

虞翻的气节令曹丕佩服。于禁被孙权待若上宾,与孙权策马并行,虞翻大怒说,降虏怎敢与吾君齐头并进。拿起鞭子就要打于禁,被孙权喝止。孙权欲放于禁归魏,虞翻说,败军之将不能身死,回去了也像做贼一样,应该斩首以惩戒有二心的臣子。于禁回去后不久羞愧而死,曹丕佩服虞翻的气节,常在大殿之上为他设立席位。虞翻应该是东吴难得的人才,就因为太刚直且不愿与凡人俗气同流合污,才被放逐边疆终老至死,但他不顾个人安危劝止了孙权酒后杀人的恶习,不也令后人敬仰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胡佛简介:美国历史上最坑爹的总统 没有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大多数人相信,正当大萧条蹂躏这个国家的时候,胡佛袖手旁观,无所作为,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积极干预经济,最终才带来了生机。但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不真实的了。首先,在大萧条期间,说胡佛懒坐着,这不真实。他做得蛮多--比任何和平时期的总统做得更多。雷克斯·塔格维尔(Rexford Tugwell),罗斯福新政计

  • 刘邦项羽为何会是结拜兄弟:起家之初的一场相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楚虽三千,亡秦必楚。陈胜是楚国人,项梁、项羽也是楚国人。后来正是楚国人的前仆后继,才把腐朽的秦王朝彻底推翻。正在项梁开始筹备起义这个节骨眼上,会稽太守殷通主动把他请上府去了,把他的起义日期又大大向前推进了。如果殷通后来知道自己这一请是引狼入室的话,他一定会为自己粗率的行动而感到后悔。当时殷通以敏锐的

  • 鸿门宴的起因:项羽兵近函谷关被刘邦军阻拦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巨鹿之战后,令项羽始料未及的是,活埋掉那二十来万累赘的秦军后,他们前进的速度并没有因此而变快,相反变得更加裹足不前了。因为当时坑杀二十万秦军的事还处于瞒报阶段,关中一带的人还很少有人知道。面对这样一支威武雄壮之师,天下百姓无不翘首以待,项军所到之处,闻风来投的人络绎不绝。于是坑杀了二十多万人,很快在

  • 李鸿章与第一批留学幼童: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对新式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洋务派在国内大力兴办新式教育的同时,又开始创办出国留学事业。办新式教育都阻力重重,派学生出洋的困难更不难想象,所以派学生出洋留学的一些重要奏折、函件,均由曾国藩、李鸿章这两位重臣联名,足见其对此事的重视,亦可见此事的阻力之大,非曾、李联名而难成。曾、李或

  • 中国第一位驻外国公使郭嵩寿:因崇尚西学被免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876年,因滇案签定的中英《烟台条约》,其中一条是派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任驻英公使。派驻驻外大使,今人看来是最正常、平常的一件事,可能认为与《烟台条约》中赔款、通商等项相比,此条不值一提。然而,当年这可是有“天翻地覆”之感的大事。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互派大使,这是近代国际交往的惯例和常礼,但中国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体育皇帝:赵匡胤创立少林棍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围棋高手——梁武帝萧衍梁武帝萧衍是中国历史上为数极少的高寿皇帝之一,活了86岁,在今天也算是高寿(另见《梁武帝40年不近女色真相》一文)。萧衍能活那么大岁数,大概与其中年以后事佛戒色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自小重视体育煅炼。《梁书武帝本纪》(卷1)记载,梁武帝“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

  • 周厉王并不愚蠢:如果听召公的建议一天都过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封建帝王们在没有做皇帝的时候,是不怕天下大乱的,在他们眼里“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但是,一旦黄袍加身,登上皇帝宝座,便换了个人似的,没有不希望稳定的。不但起兵造反的要坚决镇压,就是胡说乱说,议论国家大事,容易造成思想混乱的人,也是要严加惩处的。这方面,古今帝王中,周厉王尤甚。周厉王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国王

  • 揭秘:古代历史上朋友圈中难以想象的毒辣手段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朋友有好坏之分,朋友不是越多越好,此乃社交常识,自古皆然。“管鲍之交”需推重,“高山流水”的知己更要珍惜,但是狐朋狗友切不可交,交之往往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古人云:“人心之险,胜于山川。”从古至今,因为交错了朋友而铸成大错悔恨终身的、甚至带来杀身之祸的例子数不胜数,“千金难买好朋友”也不是

  • 历史疑云:禅让制这样的交接真的是心甘情愿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咱就别去管这段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了,反正这是孔子推崇尧的话。孔子是圣人,圣人推崇的圣人,当然要用尽世界上最好最好的语言了。“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这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莎士比亚:为何迷恋贵族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就像“红学”在中国一样,莎士比亚学也是西方一个解不开的迷。这位伟大剧作家在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可动摇的至高地位,影响无处不在,但他在世时却没有留下任何信件、日记、手稿,同时代人对其也廖无记载,人们从不知晓他的真实身份,甚至“莎士比亚”这个名字是真名还是化名,都无从考证。而西方学术界泰斗级人物斯蒂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