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由检是个文盲?文盲朱由检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朱由检是个文盲?文盲朱由检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811 更新时间:2023/12/20 10:43:43

导读:可怜的皇帝朱常洛仅仅当了一个月的皇帝,他不仅没来得及给他的皇帝老子、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棺材下葬,居然自己也就躺在棺材里了。宫廷中,一下子就停放了两个皇帝的棺材!谁会想到光宗会像一阵旋风一样,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呢?

朱由检是个文盲?文盲朱由检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按说,有前面的“神光”照着,朱由校再不济也差不到哪儿去,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或者说,朱由校失败的根源恰恰就在于他的祖父过于“神”。明神宗在位时只顾自己寻欢作乐,无暇顾及皇太孙的读书问题,而明光宗又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因此,明熹宗直到16岁的继位时,一天正规的学也没上过,文化程度很低,堪称“文盲皇帝”。

明万历、泰昌两朝,皇位的更迭,宫廷的谲变,这一切对于朱由校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场噩梦。特别是他的父亲泰昌皇帝即位一月即驾崩,举国上下,乱作一团,这年,他才十六岁。而他的生母孝和王太后和光宗的正宫孝元皇后郭氏已分别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和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死去。在明光宗朱常洛死后,皇帝朱由校已成孤儿,这在明代历史上还是从未有过的。

可怜的皇帝朱常洛仅仅当了一个月的皇帝,他不仅没来得及给他的皇帝老子、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棺材下葬,居然自己也就躺在棺材里了。宫廷中,一下子就停放了两个皇帝的棺材!谁会想到光宗会像一阵旋风一样,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呢?朱常洛的猝死,弄得内宫和朝廷都措手不及!这下又由谁来坐皇帝的宝座呢?内宫和朝廷上下,谁都没有思想准备!

朱常洛生下了五个儿子,除了长子朱由校,第五子朱由检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在幼年夭折了。在一片混乱之中,只好推出朱常洛的大儿子、十六岁的朱由校仓促即位。

朱由校当上皇帝的过程简直是一场闹剧!

原来,朱常洛还在当太子时,有一个正妃叫郭妃,她却早早就病死了,东宫中就没有了正妃。朱常洛身边嫔妃众多,但最宠爱的一个妃子叫做李选侍,由于她住在西宫,人称之为“西李”。西李和郑贵妃这两个女人辈分不同,但在梦想控制皇帝这一点上,目标相同。她们之间既相互争斗,又相互联手打击其他的嫔妃。因为她们俩的人生目标都非常清楚,郑贵妃想当皇太后,西李梦想当皇后,因此各怀鬼胎。郑贵妃争宠的手段是柔性进攻。她不断地奉献美女让朱常洛纵欲,满足皇帝的肉体之欢,以换得当皇太后的地位。李选侍当然也要施展自己的美色来迷惑朱常洛,同时,她又放长线、钓大鱼,这些年来,她先后当上了朱常洛两个儿子朱由校、朱由检的监护人,照料他们的生活。为了专权,甚至用打骂、羞辱的方法来折磨这两弟兄的生母王选侍和淑女刘氏,以至于她们早早就死去了。只是在李选侍自己生下公主后,朱常洛才把年幼的朱由检交给住在东宫中的、也名叫李选侍的女人看管。东宫中的这位李选侍人们称之为“东李”。

谁知朱常洛刚当上皇帝,还没有来得及册封皇太后、皇后,也没有来得及决定谁当太子就死了。现在,这郑贵妃和“西李”这两位女人都知道,皇帝死了,郑贵妃要想当皇太后是不可能的了;李侍选要当皇后也是不可能了,只能竞争当皇太后了!

李选侍当皇太后的心非常迫切。听说要让皇长子朱由校当皇帝,她就把皇长子朱由校挟持在手中,并要挟内宫和朝廷的大臣们:只有同意她当皇太后,才放出太子朱由校!

国家不能一日无君主啊!面对西李的要挟,朝廷的大臣们一时束手无策。这时,有一位名叫王安的太监心生一计。什么计策呢?很简单,就是把皇长子朱由校抢出来!大臣们出于无奈,只好同意了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九月一日,太监王安以太子伴读的身分,进入李侍选住的乾清宫中看望皇长子。在骗过李侍选之后,王安扛起皇长子就朝着乾清宫的大门外奔跑。大臣们一看王安抢出了皇长子,就蜂拥上前围住皇长子。乾清宫守门的太监们要抢回皇长子,却遭到了大臣们大声训斥,给震住了。大臣们连忙把皇长子塞进马车中拉走,然后把朱由校拥进文华殿中,立即让朱由校坐上了太子之位。紧接着,内阁大臣们把太子朱由校像“国宝”似的收藏起来。五天之后,即九月初六,内阁大臣硬是把生米煮成了熟饭,举行了新皇帝的登基大典,让朱由校登上了皇帝宝座,当上了皇帝。这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当了皇帝后,李选侍还不死心,自认为抚养熹宗有功,理所当然应成为太后。她死皮赖脸地依然同熹宗住在乾清宫,每天哭哭啼啼,纠缠着小皇帝熹宗册封她为太后。

大家知道,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李选侍却依仗着自己是先皇的宠妃,赖在乾清宫不走,这不成体统。熹宗心里面根本不想封李选侍为皇太后,不愿继续被她支配。但又想到李侍选曾经抚养过自己,是自己的保姆,碍于这个面子,又不好意思把她赶走。太监王安代表大臣请求熹宗下诏,逼迫李选侍搬出乾清宫。李选侍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自己亲生的公主,悲愤地离开了乾清宫,住进了普通宫女们所住的宫殿里,从此,她再也没有了出头之日了。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移宫案”。

李选侍为了当皇太后的而敢于挟持皇子,敢于对抗群臣,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了大明宫中纲纪废弛,皇权软弱,宫中各派力量都想争夺控制皇帝的权力。

李选侍的撒野仅仅是一个低水平的夺权表演而已,更危险的夺权活动则随着明熹宗的登基而展开!

朱由校从皇族中一个跑龙套的皇子,当上皇帝。当了皇帝后,他的表演就更有意思了。从当皇长子到当上皇帝,角色身分变了,但他的特点却一点也没变。他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贪玩。他从小在宫中,却没有上学读书,文化水平很低。有的学者称他为“文盲儿子”,“一字不识,不知国事”。他喜欢欣赏戏曲歌舞,喜欢骑马射箭,更是喜欢做木工活和油漆活,喜欢发明创造些小玩意取乐:例如,做一些小型的木工机械设备呀,造房屋的模型呀,做砚台盒呀、梳妆盒呀等等来赏玩。他制造这些玩意时求巧、求新,并且精益求精,一直做到非常满意时为止。在这方面,明熹宗可以说得上是心灵手巧,奇思妙想。

当上皇帝之后,朱由校对工艺制造的爱好有增无减。他对于要处理的朝政大事很不耐烦,总认为这些朝政杂事妨碍了他的木工活、油漆活。这位也是一个“干错了行”的皇帝,如果让他去干木工活,我相信,他绝对不比后来清代宫廷中的巧匠“样式雷”差!明熹宗干木工活、油漆活时精力非常投入,他有一个怪习惯,就是不让人偷看,就像他在偷偷地制造原子弹一样!他更不喜欢有人在身边影响他干活,除非是平日里特别亲近的大臣可以来简短汇报工作之外,其他任何人不得在他的工作间逗留。

他挖空心思做出许多精美的器物放在宫里又没啥用处,他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处里这些成果,只是一味地做。有时。他也叫宦官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市场上去卖。难道明熹宗还贪图这点钱吗?他并不是想赚钱,他不需要这点钱,他只是想知道自己的作品能否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能卖出高价钱就表明市场对自己作品的认可程度。有一次,他让小太监拿着刚做好的“护灯小屏八幅”和雕刻的“寒雀争梅戏”到市场上去卖,他还叮嘱小太监:“御制之物,价须一万。”第二天,小太监果然交上了一万两银子,熹宗非常高兴。至于这一万两银子真是这两件玩意的卖价,还是有人为了讨皇帝的高兴而做的手脚,那就不得而知了!

既然皇帝应该干的事他都不想干,那么,这些事谁来干呢?自然有人愿意帮忙干咯。这主动帮忙干皇帝活的人是谁呢?就是独揽大权、权倾一时的宫中总管太监、兼东厂太监魏忠贤!崇祯进宫的第一夜,防备的就是这个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最悲壮的布列斯特要塞防御战:一华里的坚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布列斯特位于白俄罗斯和波兰交界的布格河东岸,是连接华沙-莫斯科以及立陶宛-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的交通要道,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它的名字最早出现在欧洲历史书籍中是在一○一七年,当时的名称是别列斯季耶。由于布列斯特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成为兵家争夺的要地。十一世纪,基辅罗斯占领了此地,一三一九年被

  • 二战苏军飞行员驾伊尔2冰原智斗:抢走德军战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1942年1月24日,苏联空军飞行员库兹涅佐夫驾驶全新研制的伊尔-2强击机,从白雪皑皑的莫斯科中央机场(原霍登兵营操场)起飞,单独执行侦察飞行任务,目的是确认遭受苏联红军反击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到底收缩到什么位置。当飞机进入德军占领区的上空时,库兹涅佐夫发现左前方出现多架有“铁十字”标记的纳粹德军战机

  • 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女子的抗争引发的一场法律变革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历朝历代,法律都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也由严酷逐步走向宽缓。然而,中国古代的法律修订和变革,往往是伴随着社会的大变革和朝代更替进行的,因为一个女子的抗争从而引发一场法律的变革,却不能不说是一个特例。在汉文帝时代,这样的事情还真就实实在在地发生了。引发这场变革的女子叫做缇萦,她

  • 揭秘:春秋时期的那些纳儿媳为妻的荒唐国君们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当中有个杨玉环,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妃子,因为她美冠当时,受到了唐玄宗的特别宠爱,被封为贵妃。她本来是李隆基的儿媳妇,是唐玄宗用了心机费了手段将她霸占。春秋时期,也有几个这样的国君,本来是给自己的儿子娶妻,当得知这个女子美丽无比时,就把儿子晾在一边,自己纳为妻子。由于时代的因素,

  • 揭秘: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自我推销最成功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战国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各类人才或者写文章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或者游走天下说服国君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使得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那些游走之士中,更多的是借游说之机谋取高官厚禄,在显名的同时也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但是这些人在获得利益之前,要么是经受了常

  • 晚清慈禧擅权的开始:皇室立嗣违规立了光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1875年1月初,同治皇帝病死。由于同治帝没有子嗣,皇位继承便成了问题。按照清代的祖宗家法,皇帝死后无子,应从皇族近支中选出一男性晚辈继承帝位。同治皇帝载淳是“载”字辈,其下是“溥”字辈,按祖制,应从“溥”字辈中选一人继承帝位。但立“溥”字辈的人继承帝位,慈禧将因其孙辈为帝而被晋尊为太皇太后,位虽尊

  • 汉献帝因何而死:历史上最没有尊严的末代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东汉末年,宦官杀何进引起土族豪强的不满,起兵诛杀宦官,汉少帝与陈留王刘协被宦官挟持逃出京城,路上遇到董卓,少帝见董卓粗俗吓得面如土色,9岁的陈留王刘协却镇定自若呵斥董卓:“既然你前来勤王救驾,见了皇帝为何不跪?”因此获得董卓好感,被立为帝,是为汉献帝。董卓当权后大权独揽暴敛凶残,想杀谁杀谁,想

  • 揭秘:三国史上奸雄曹操最佩服的两个文人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奸雄曹操最佩服两个文人,一是荀彧,一是王俊。荀彧,我们都比较熟知,他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为曹操出谋划策21年,多次挽救曹操于危难之中,可谓曹氏第一功臣,曹操经常称赞荀彧、荀攸叔侄俩是天下最大的贤人君子。荀彧很小的时候,南阳名士柯颐就说他将来是“王佐才也”。但荀彧早年仕途坎坷,先在董卓手下做官,

  • 天启六君子案:魏忠贤铲除杨涟为解决东林党首战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天启五年(1625)四月的某一天,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将大理寺丞徐大化找到自己的值房面授机宜。要他借熊廷弼案,对杨涟、左光斗等六人实行栽赃。当天晚上,徐大化就写出弹劾杨涟等六人的奏章,第二天送至御前。魏忠贤本是河北肃宁县一个混混,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因赌博输得精光,竟到了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地步。万般

  • 杨慎家族缘何离开了大明的权力中心不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杨慎,字用修,别号升庵,出生于四川新都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杨春,成化十七年进士,官至湖广提学佥事;父亲杨廷和,成化十四年进士,先于其父一届,时年十九岁。杨慎是杨家入仕的第三代,正德六年二十四岁时参加会试,殿试第一成为本科状元。一门三代进士,还出了一个状元。这样的家族不仅仅在新都,就是在全国,亦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