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为什么没有子嗣出身?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为什么没有子嗣出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0 更新时间:2024/2/5 0:33:19

朱棣,即明成祖,朱元璋第四子,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说起古代的皇帝,我们就很容易想到他们后宫佳丽三千,膝下子孙成群。确实,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就连寻常人家都为了传宗接代而焦头烂额,帝王之家又怎会容忍自己败在这一步呢。可在奇葩帝王扎堆的明代,还真有位“不落窠臼”的好汉,在位二十二年却没留下一男半女。这位奇葩帝王,便是明代第三代君主明成祖朱棣。

一、弱水三千只饮一瓢?

朱棣一辈子活了六十四年,其中有二十二年还是在做皇帝。但他一生却只有一位正妻,且这位正妻还是整个明代出身最显赫的皇后——仁孝文皇后徐氏。徐氏的父亲是大明第一功臣徐达。朱元璋还在世时,鉴于徐达的功劳和徐氏的“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他就亲自做主为朱棣求娶了徐氏。

洪武九年(1376),时年十七的朱棣与时年十五的徐氏结为夫妻,徐氏即始为燕王妃。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这对夫妻十分恩爱,对彼此分外忠诚:在朱棣韬光养晦期间,徐氏将燕王府管理得井井有条,“后理王宫政甚治”,为朱棣提供了稳固的支持;靖难之役期间,李景隆围攻北平,留守的徐氏亲自上阵守城;朱棣在称帝前有四子五女,其中有六人都可以确认是徐氏所出……

就明确的史料来看,徐氏诞下的最后一个儿子即为生于洪武十六年(1383)的朱高燧,最后一个女儿即为生于洪武十八年(1385)的咸宁公主。彼时徐氏不过二十出头,朱棣距离称帝也还有十余年。因而若是朱棣只爱徐氏,那么两人为何之后再未孕有一男半女?

这一时段的原因我们或许还是得从徐氏身上去寻找。因为在咸宁公主出生后,燕王府还迎来了幼子朱高爔和幼女常宁公主。这一子一女的生母皆不详,但基本都与徐氏无关。因而在诞下咸宁公主后,徐氏很有可能落下了毛病,以至于后来十余年间都不能再与朱棣孕育后代。

不过话说回来,在十几年间朱棣只与他人诞下两个孩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还是能说明这位刚果善断的帝王对结发之妻徐氏的深爱。不然依凭朱棣的地位,别说是开枝散叶了,就是他想再废立三五个皇后、贵妃,大臣们也拦不住。

二、外族女子不得生育?

在徐氏去世后 ,朱棣其实也宠爱过其他妃嫔,诸如王贵妃、权贤妃、张贵妃、任顺妃、陈丽妃等人。

张氏与徐氏出身类似,其父堪称朱棣夺位的第一功臣 。故而在徐氏死后至王氏被册立为贵妃期间,极有可能是张氏在接替徐氏以执掌后宫。而王氏虽是在朱棣称帝后才入宫的良家子,却也是继徐氏之后的又一能理解朱棣之人,故而亦深得恩宠。

可彼时与其说朱棣爱张贵妃或王贵妃,倒不如说他是把他们当朋友和下属。真正讨朱棣之欢心,让朱棣重得鱼水之欢的,是来自朝鲜的权贤妃、任顺妃、崔惠妃等人。这几位外族妃嫔都是在朱棣称帝后由朝鲜进贡而来的美人。尤其是权贤妃,青春靓丽、多才多艺,极得朱棣喜爱。

只可惜权贤妃红颜薄命,于永乐八年(1410)秋即亡故。多年后,有一吕姓宫人举报是另一吕姓宫人投毒害死了权贤妃,朱棣即将整个宫中的吕姓宫人赶尽杀绝。结果投毒一事被查明是吕姓宫人和与其私通的鱼姓宦官对另一宫人的陷害,以至于最终惹得朱棣斩杀宫人近三千,史称“吕鱼之乱”。

由此来看,朱棣对权贤妃的爱和对徐氏的爱恐怕是难分高下的。那么权贤妃为何也没能为皇室诞下一男半女呢?在权贤妃死后,其他数位受宠妃嫔为何也未能为皇室开枝散叶呢?这或许与她们的外族身份有关。

在古代,“混血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受欢迎。即便是开明如盛唐,唐太宗的混血女儿也会因血统而不受重视。到了理学严明的明代,帝王之家就更不能接受后代身上融入异族之血。再加上朱棣称帝时,出于正妻徐氏的嫡子、嫡女都已经长大成人,权贤妃等人也就更没有诞下子嗣的必要了。

三、明成祖朱棣自己的问题?

不过在《朝鲜王朝实录》中,朝鲜人还记载了另一种关于朱棣在称帝后再无新子女的说法——问题出在朱棣自己身上。这一说法未见于我国史料,亦无其他有力证据,故而可信度有些堪忧 。不过它好歹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以另一种视角为我们勾勒了明成祖的形象。

归根结底,我们对皇子皇女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有关 。而像朱棣这样早就有靠谱嫡长子的人物,称帝后不再有其他子嗣反倒能避免许多困扰。至于这背后还有多少深情厚意和不可言说,那恐怕还是朱棣本人最清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胡善祥因贤而得颂,为什么会被废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颂贤里,天津颂贤里规划,废黜和罢黜

    明朝是个盛产奇葩帝王的时代,也是个拥有四位废后的时代。明宣宗的原配皇后胡善祥就是明代一位废后,她曾多次引得天下哗然。那么,这样一位因贤而得颂的皇后,为何成为了这样的一位“不幸者”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一 、以贤闻名的一代皇后永乐十五年(1417),皇太孙朱瞻基达到了适婚之龄

  • 嫫母是什么人?为何被称为古代“四大丑女”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黄帝妻子嫫母,嫫母真实图片,嫫母长什么样

    嫫母,又称丑女,中国古代传说中黄帝的次妃,貌丑而贤德。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其实还有“四大丑女”,嫫母便位列其首,且是黄帝的妻子。如果说“四大美女”代表的是自然美,那么“四大丑女”代表的便是心灵美,这四位女子虽然容貌丑陋,但却均是

  • 虎父无犬子:那些老子英雄儿好汉的风流人物们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梁山好汉哪些得以善终,老子英雄儿好汉出处,老子好汉下一句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世事浮沉,每朝每代都不乏英雄的出现,他们或挽狂澜于既倒,或醉卧疆场,开疆拓土,在波澜诡谲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我们下面就来聊聊那些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那些老子英雄儿好汉前后相承代代进化的风流人物。第一对:李冰、李二郎。李冰,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秦昭襄王末年为蜀郡

  • 揭秘:为何李广难封?李广数奇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广难封的启示,李广难封的主要原因,李广难封的原因

    李广是汉朝最出色的将军,作为一名驻守边关的武将,李广通过自己的实力让北方匈奴闻之变色,即使是对手,游牧民族也称其为飞将军”;汉朝是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完成统一的时刻,汉武帝时期,北方匈奴多次侵犯大汉王朝领土,李广一生与匈奴交手七十多次,屡次边关告捷,李广先后成为御林军总管、先锋将军和边关太守,但是作为

  • 汉武帝与卫青除君臣关系外 他们真实关系是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彻与卫青历史上的关系,卫青霍去病霍光的关系,刘彻和卫青的关系考证

    汉武帝刘彻是为汉族人民成为中国主要民族打下基础的西汉时期的皇帝,他所统治的西汉是中国历史上封建时期第一个繁华鼎盛朝代。卫青是为汉武帝巩固江山,打击匈奴的大司马大将军。汉武帝与卫青是相辅相成的君臣关系。刘彻成为汉武帝是因为靠着迎娶长公主的女儿陈娇,在长公主的帮助下登基成为汉武帝的。汉武帝刘彻的童年被淹

  • 揭秘:李敢是哪个朝代的人?李敢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李敢涛,霍去病为何杀李敢

    李敢是西汉著名的将领,飞将军李广的幼子。曾多次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后来由校尉渐升至郎中令一职,并封关内侯。后因击伤卫青而被霍去病射杀。李敢以英勇着称,也是霍去病的部属。元狩二年,李敢随着父亲一起出征。这场战事由于张骞延误战机,导致匈奴左贤王率领了四万骑兵包围了父亲李广。看见这样的情况,李广的士兵又

  • 揭秘:彭越是谁?有关彭越的传奇事迹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彭士禄的伟大事迹,楚汉传奇人物分析,辛弃疾传奇事迹简短

    西汉大将。拜魏相国,又被封为梁王。彭越少年时代在巨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县北)以捕鱼为生。他很有号召力,许多少年追随于他。也曾集聚一伙人为强盗。当陈胜,项梁起义反秦时,一些青年人鼓动彭越仿效他们的做法。彭越却认为"两龙方斗,且待之。"(《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过了一年多,泽中的一百多青年人相聚有,他们共

  • 九江王英布为何两度叛乱?英布为何背叛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季布背叛项羽了吗,英布为什么叫黥布,英布项羽的功谁厉害

    英布的一生,并非一心一意伺奉一位主公,他朝秦暮楚,左右摇摆,最后他的结局确实是不得善终,可谓种恶因得恶果,也是怪不得他人的,算是咎由自取的。那么英布究竟效忠了哪几位主公,又因为何时而背叛了主公,在他的一生中,究竟发生了几次叛乱,最后叛乱是否以成功作为结局?在叛乱的过程中,英布究竟又是怎样去思量和考虑

  • 萧何为何帮助吕后杀韩信? 萧何的结局是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信与吕后的关系,吕后为什么不杀萧何,吕后杀韩信

    萧何,其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是沛丰人,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萧何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慧,才思敏捷,喜好研究历代的律令,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年轻之时便做了沛县的主吏掾,任职期间认识了许多朋友。萧何虽年纪轻轻,但性格和善,善于识人。当萧何初见刘邦时,便认为此人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萧何、韩信、张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