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善祥因贤而得颂,为什么会被废黜?

胡善祥因贤而得颂,为什么会被废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480 更新时间:2023/12/16 11:33:04

明朝是个盛产奇葩帝王的时代,也是个拥有四位废后的时代。明宣宗的原配皇后胡善祥就是明代一位废后,她曾多次引得天下哗然。那么,这样一位因贤而得颂的皇后,为何成为了这样的一位“不幸者”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 、以贤闻名的一代皇后

永乐十五年(1417),皇太孙朱瞻基达到了适婚之龄。婚姻本就是人生大事,更别说将来还极有可能成为帝王的皇太孙之婚。故而在一番精挑细选之后,摆在朱瞻基面前的选项还是有两个:一个是年纪轻轻就以贤闻名的济宁胡荣之女胡善祥,一个是早就被接到仁宗张皇后身边并由其亲自教养的河南永城孙忠之女孙氏。且相比于胡善祥,孙氏还有过人的美貌。

因为张皇后十分喜爱孙氏,且孙氏又有令朱瞻基心动的容颜,一开始不少人都更看好孙氏。但皇太孙之妃的位置最终落到了胡氏头上。对此,不仅孙氏的家人哼哼唧唧地表达不满,民间也颇有不解。因而后来为解释胡氏的当选,民间还有了类似“胡氏所居的小楼每早上都有红白气烟的缭绕”,“司天奏星气见奎娄,当在济河间求之”等带有神秘色彩的说法。

这些奇妙的说法大抵不太靠谱。但纵观明代择后,我们不难发现“贤”这一点是被放在“艳”之上的。譬如《明史》称颂马皇后其“贤,同于唐长孙皇后”,徐皇后“贤德”,吴皇后“贤淑”。因而以贤闻名的胡氏成了皇太孙妃,孙氏成了皇太孙嫔,应当并非源于什么神异,而是明代有“选贤不选艳”的传统。

永乐二十二年(1424),明仁宗朱高炽继位,胡氏成为皇太子妃。次年,即洪熙元年(1425),明宣宗即位,胡氏即升为皇后。但胡氏身份地位的上升也伴随着她与朱瞻基感情的淡化。这为后来她成为明代第一位废后埋下了伏笔。

二、胡氏被废与孙氏新立

前文提到,相比于胡氏,孙氏是美艳之人。且她为人还非常圆滑,擅长逢迎,十分讨朱瞻基喜欢。因而当风流成性的朱瞻基对结发妻子胡氏逐渐失去兴趣之后,在孙氏的挑拨下,毫不知情亦毫无过错的胡氏一下子就走到了被废的边缘。

朱瞻基也清楚要废除并无过错的贤后胡氏不容易。所以在废后前,他先向太后提出要给已为贵妃的孙氏破例授予本属于皇后的金宝。念在是儿子亲自求情,孙氏又颇如自己心意,张太后欣然同意授予金宝。孙氏遂成为明代第一个拥有金宝的贵妃。

随后,觉得时机差不多的孙氏再给废后一事添上一把火 ,撺掇明宣宗以胡氏“未有子,又善病”为由将其废黜。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例证,这个废后的理由乍一看好像没问题。可实际上,胡氏并非没有生育能力。在被废黜前,她已为皇家添了两位后代,只不过都是公主。反观孙氏,她在胡氏被废前也只生下了一位公主。但为了彻底扳倒胡氏,孙氏暗中抱走了一位宫人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

所以当明宣宗决意以此理由废黜胡氏后,不仅张辅、蹇义 、杨荣杨士奇等朝臣力争不可,民间也再次爆发如当年胡氏被立为正妻时的疑惑,“天下闻而怜之”。可宣宗心意已决,胡氏又是个无欲无求的大度性格。因而胡氏最终无奈自请逊位,成为明代第一位废后。而孙氏在不久后就成为新后,并稳坐此位直至去世。

三、被废之后的青灯生涯

在孙氏以新后身份耀武扬威之时,孤身一人的胡氏显然是无法自保的。但她意外地得到了张太后的保护。对此我们也难以定性张太后到底是真心疼毫无过错却被废的贤惠胡氏 ,还是在为自己向来偏爱的孙氏弥补过错。总之,胡氏得到了张太后的保护。甚至每逢朝廷宴席,胡氏的座位都被张太后安排在已为皇后的孙氏之上。

对于废后胡氏的地位,孙氏自然是十分恼怒的。可保护胡氏的又是张太后,孙氏也是敢怒不敢言。直到正统七年(1442)张太后去世,胡氏亦于次年去世后,孙氏才“报了仇”:胁迫群臣以嫔礼安葬胡氏,而非后礼,并谥“静慈仙师”。直到明英宗在得知孙氏并非自己的生母,且胡氏是被孙氏算计而无辜被废后,胡氏才恢复了该有的皇后位份,并被追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

从远近闻名的一代贤后,到无辜被废,枯守青灯的静慈仙师,即便最后平冤昭雪,顶着“明代第一废后”之头衔的胡氏恐怕心里也还是有着郁结。但淡然如她,不为皇后或许也是一个好选择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嫫母是什么人?为何被称为古代“四大丑女”之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黄帝妻子嫫母,嫫母真实图片,嫫母长什么样

    嫫母,又称丑女,中国古代传说中黄帝的次妃,貌丑而贤德。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其实还有“四大丑女”,嫫母便位列其首,且是黄帝的妻子。如果说“四大美女”代表的是自然美,那么“四大丑女”代表的便是心灵美,这四位女子虽然容貌丑陋,但却均是

  • 虎父无犬子:那些老子英雄儿好汉的风流人物们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梁山好汉哪些得以善终,老子英雄儿好汉出处,老子好汉下一句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世事浮沉,每朝每代都不乏英雄的出现,他们或挽狂澜于既倒,或醉卧疆场,开疆拓土,在波澜诡谲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我们下面就来聊聊那些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那些老子英雄儿好汉前后相承代代进化的风流人物。第一对:李冰、李二郎。李冰,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秦昭襄王末年为蜀郡

  • 揭秘:为何李广难封?李广数奇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广难封的启示,李广难封的主要原因,李广难封的原因

    李广是汉朝最出色的将军,作为一名驻守边关的武将,李广通过自己的实力让北方匈奴闻之变色,即使是对手,游牧民族也称其为飞将军”;汉朝是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完成统一的时刻,汉武帝时期,北方匈奴多次侵犯大汉王朝领土,李广一生与匈奴交手七十多次,屡次边关告捷,李广先后成为御林军总管、先锋将军和边关太守,但是作为

  • 汉武帝与卫青除君臣关系外 他们真实关系是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彻与卫青历史上的关系,卫青霍去病霍光的关系,刘彻和卫青的关系考证

    汉武帝刘彻是为汉族人民成为中国主要民族打下基础的西汉时期的皇帝,他所统治的西汉是中国历史上封建时期第一个繁华鼎盛朝代。卫青是为汉武帝巩固江山,打击匈奴的大司马大将军。汉武帝与卫青是相辅相成的君臣关系。刘彻成为汉武帝是因为靠着迎娶长公主的女儿陈娇,在长公主的帮助下登基成为汉武帝的。汉武帝刘彻的童年被淹

  • 揭秘:李敢是哪个朝代的人?李敢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李敢涛,霍去病为何杀李敢

    李敢是西汉著名的将领,飞将军李广的幼子。曾多次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后来由校尉渐升至郎中令一职,并封关内侯。后因击伤卫青而被霍去病射杀。李敢以英勇着称,也是霍去病的部属。元狩二年,李敢随着父亲一起出征。这场战事由于张骞延误战机,导致匈奴左贤王率领了四万骑兵包围了父亲李广。看见这样的情况,李广的士兵又

  • 揭秘:彭越是谁?有关彭越的传奇事迹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彭士禄的伟大事迹,楚汉传奇人物分析,辛弃疾传奇事迹简短

    西汉大将。拜魏相国,又被封为梁王。彭越少年时代在巨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县北)以捕鱼为生。他很有号召力,许多少年追随于他。也曾集聚一伙人为强盗。当陈胜,项梁起义反秦时,一些青年人鼓动彭越仿效他们的做法。彭越却认为"两龙方斗,且待之。"(《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过了一年多,泽中的一百多青年人相聚有,他们共

  • 九江王英布为何两度叛乱?英布为何背叛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季布背叛项羽了吗,英布为什么叫黥布,英布项羽的功谁厉害

    英布的一生,并非一心一意伺奉一位主公,他朝秦暮楚,左右摇摆,最后他的结局确实是不得善终,可谓种恶因得恶果,也是怪不得他人的,算是咎由自取的。那么英布究竟效忠了哪几位主公,又因为何时而背叛了主公,在他的一生中,究竟发生了几次叛乱,最后叛乱是否以成功作为结局?在叛乱的过程中,英布究竟又是怎样去思量和考虑

  • 萧何为何帮助吕后杀韩信? 萧何的结局是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信与吕后的关系,吕后为什么不杀萧何,吕后杀韩信

    萧何,其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是沛丰人,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萧何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慧,才思敏捷,喜好研究历代的律令,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年轻之时便做了沛县的主吏掾,任职期间认识了许多朋友。萧何虽年纪轻轻,但性格和善,善于识人。当萧何初见刘邦时,便认为此人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萧何、韩信、张良是

  • 作为第一谋士的刘伯温 为何却斗不过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的第一个谋士是谁,刘伯温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朱元璋对刘伯温真的无情吗

    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的那些事,鉴于之前说了那么多的明朝皇帝了,这次就不讲他们了。还是把露脸的机会交给明朝的那些大臣们吧,当然这次露脸的大臣可不一般,他可是号称朱元璋第一谋士的刘伯温。说刘伯温是朱元璋身边的第一谋士一点也不夸张。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常常拿来和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