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孝公嬴渠梁:他为什么选择信任商鞅推行变法

秦孝公嬴渠梁:他为什么选择信任商鞅推行变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343 更新时间:2024/1/21 22:19:18

秦孝公,出生于公元前381年,在东汉地方志《越绝书》中被称为秦平。嬴姓,赵氏,唐代的《史记索隐》中记载道他的名字为渠梁。是战国时期秦国一位十分杰出的君王,他的父亲是秦献公嬴师隰。他在君王之位上一共待了24年,是在位时间较长的一位君王。秦孝公为秦国做出了非常多的功绩,无论是在政治体制还是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都有很多的建树。但是他在位期间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重用商鞅,推行变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正处于十分动乱的时期,国力已经大为削弱,又因为秦国处在偏僻的西北地区,不参加中原和各诸侯国的盟会,因此被处在中原的国家嫌弃和鄙夷。但是秦孝公有着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要把秦国建设成为令人刮目相看的强大国家。他广布恩德,招贤济士,在国内颁布了求贤令,广泛招募天下的能人志士为自己所用。在这种情况下,吸引了商鞅的目光和注意。

商鞅是卫国人,当他听闻秦孝公的求贤令之后,便慕名来到秦国觐见秦孝公。商鞅一开始谈论王道之术,但是秦孝公并不感兴趣,商鞅随后又讲了霸道之术,秦孝公还是一副索然无味的样子,最后商鞅讲了富国强兵的计策之后,秦孝公才终于露出了笑容,一直与他谈论了几天几夜。之后,他便对外宣布重用商鞅,施行他的政策主张。商鞅的变法一共施行了两次,主要的内容是大力鼓励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允许土地买卖和统一度量衡等措施,这些措施很快取得了成效,秦国的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百姓生活富足,社会稳定和谐,一派繁荣的景象。

秦孝公变法

在秦国的历史上,除了大名鼎鼎的“千古第一帝”秦始皇之外,还有几位秦国国君的贡献也丝毫不亚于秦始皇,那就是和秦始并称为“秦国四雄主”的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以及秦孝公。其中,尤以秦孝公所做出的功绩最为突出。历史上著名的变革“商鞅变法”便是在他的统治期间施行的。“商鞅变法”的成功推行,除了主要负责人商鞅之外,秦孝公对他的支持和信任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孝公是一位极具雄心和谋略的君王,虽然当时的秦国经过他的父亲秦献公的努力已经止住了衰退的趋势,正在逐渐恢复中。但是秦孝公的目标是把秦国变成所有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为此,他广泛招纳天下的能人异士,希望可以得一位治国之才来辅佐他。来自卫国的商鞅知道之后,便慕名赶来投奔秦孝公。从此便拉开了一场前所未有和轰轰烈烈的变法的序幕。

商鞅一共实行了两次变法。第一次变法的开端是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在商鞅建议下颁布的《垦草令》,主要内容为:大力鼓励发展农业、抑制商业的发展、削弱贵族和官吏的特权等。这些举措在秦国的实施使得秦国的国力开始强大起来。之后又在前350年命商鞅开始第二次变法,主要措施有: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和制辕田等举措。经过了这两次自上而下全面的变法之后,秦国社会稳定繁荣,百姓生活富足安稳,经军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秦国自此真正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秦孝公求贤若渴,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最终带领秦国走向了战国霸主之位,他的杰出功绩和卓越才能将永远被后世所铭记在心。

秦孝公之死

秦孝公是秦国历史上英明神武的一代名君,在他的治理下,秦国可谓是一日更进一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便把秦国从一个实力一般的诸侯国变成一个国力强盛,经济富庶的强大诸侯国。正因他的功绩如此突出,他和其他三位秦国国君秦惠文王、秦昭襄王和秦始皇并称为“秦国四雄主”。秦孝公的一生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扩张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治理朝政上,秦孝公的做法是广纳良才。他特地颁布了一道求贤令,面向全天下招募有才之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都可以来秦国做官。这道命令一出,顿时许多贤能之人来到秦国拜见秦孝公。这其中,就有一个来自卫国叫商鞅的人来觐见秦孝公。商鞅是因为在魏国不受重用才来秦国寻找施展才能的机会的,为了试探秦孝公是否值得自己效忠,他一开始跟秦孝公讲的是王道之术,秦孝公不为所动,然后他讲的是霸道之术,秦孝公还是没有反应,最后他跟秦孝公讲了治国强兵之道,秦孝公终于被打动了,就这样跟商鞅聊了几天几夜。之后,秦孝公就重用商鞅,让他在秦国施行自己的变法主张,终于使秦国的国力显著增强,让其他诸侯国从此不敢再小瞧秦国。

到了公元前338年的时候,秦孝公自知自己的生命已经所剩不多,便想将君位传给商鞅,商鞅却坚持拒绝了。秦孝公不久之后便因病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等到秦孝公因病去世他的儿子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商鞅因为被秦孝公的大哥公子虔诬陷而被惠文王以谋反之罪处死,一代功臣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慈禧挪用军费来打造自己:致军舰无御敌之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这个清朝中后期真正的掌权人真是把这个国家弄得乌烟瘴气的。同治,光绪皇帝不过是他的政治玩偶,她才是手握实权,垂帘听政,掌握着大清朝的命运!网络配图最后他把清末代皇帝溥仪抬上了皇位,妄图再继续挟持皇帝控制天下,然而不久就死了,死了几十年被孙殿英“开棺弃尸”可以说是天道轮回,叫你好看。而慈禧这个人一生

  • 悲催的宋仁宗:挨了皇后的打后竟然向宰相去告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皇帝的地位时不用说的,谁敢打皇帝那就是不想活了。但是在宋朝有这么一位皇帝,挨了皇后的打后竟然向宰相去告状!网络配图宋仁宗时,尚美人、杨美人和郭皇后争宠。某日,尚美人当着皇帝的面八卦皇后的不是,皇后气得不行,抬手就是一巴掌。皇帝心疼小老婆的脸蛋,亲自站起来劝架,一不小心,脖子上也挨了一下。皇帝很生

  • 绝代智谋!后来的事都被诸葛亮算准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发明家,在蜀汉后期,他发明了很多东西,如: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孔明灯等……但是最让后人对其叹为观止的是他那神秘而又精准的占卜之术。诸葛亮每遇难题,必暗自用一种独到的占卜法。而他利用占卜术,预测的一些事情,好像无一例外都验证了。网络配图1.阴阳阴阳阴阴在卦为蹇解曰

  • 周王朱橚要造建文帝的反却被儿子先造了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建文帝即位后不久,他与其所信任的黄子澄、齐泰等人即定下武力削藩的密谋,并决定先拿周王朱橚下手。正在他们等待合适的机会时,这机会说来就来了。原来,周王府里有人出来告密,说周王朱橚正在密谋造反。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告密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周王朱橚的亲生儿子次子朱有爋。密谋造反罪可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 明朝崇祯皇帝为何是亡于李自成的农民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众所周知明朝是被清朝所替代的。但明朝却不是毁在满人的手里,而是被汉人农民起义军拉下马的。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无路可逃,自缢而亡,屹立了两百多年的明王朝灭亡了。网络配图一个帝王、一大票“忠臣良将”,忙活了半天结果还是亡了,

  • 德才兼备的察必皇后以淡泊之姿赢得众多民心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察必皇后是济宁忠武王的女儿,聪慧机敏,容貌美丽。但是后人提及察必皇后最多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的审时度势。那时,南宋的太后被俘虏至大都,水土不服。察必皇后一时善心大发,请求丈夫将太后送回江南。图片来源于网络忽必烈不肯答应,但是察必皇后不肯放弃,一连求了三次。这时忽必烈才对察必皇后说了他的真实意图,如

  • 隋唐大臣宇文化及想当皇帝是因为看上了萧皇后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人固有一死,假如能当上一天皇帝岂不快哉!”说过这句话的,那就是宇文化及,其实他也是一代豪杰,至少因为这句话,而被世人皆知。图片来源于网络宇文化及,是隋唐时期的人,老家在群武川,就是如今的内蒙古武川西,并且他是隋朝大将宇文述的儿子。年轻的时候,常常做一些犯法的事情,就被居住在长安的人称其为“轻薄公子

  • 揭秘远支宗室隆武帝朱聿键能当皇帝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隆武帝朱聿键是历史上南明时期的第二个皇帝。1644年,崇祯帝离开了人世,弘光帝创建了南明王朝。弘光帝作为第一个皇帝却很快就被清军杀死了,南明朝堂震荡,许多大臣开始拥护朱聿键,在大臣的辅佐下,朱聿键登基为帝。隆武帝朱聿键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不能和整个局势对抗的。图片来源于

  • 皇帝不当偏偏出家当和尚 结果却是如此荒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说满清初年的时候有清宫“四大疑案”,其中有一个就叫“顺治出家之谜”,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是满清王朝入关后第一代皇帝,死的时候才二十多岁,很多野史笔记里面都说这顺治皇帝并没有死,其实他是到五台山清凉寺出家了,而且他之所以出家是因为他心爱的妃子病死了,这就可有意思了,好好的皇帝不当,非要跑去当和

  • 朱元璋第八子为啥自焚而死?疑似陈友谅的遗腹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得到了一个令他痛心疾首的消息,他的第八子潭王朱梓在长沙的王府与其王妃自焚而死。关于朱梓自焚的原因,坊间一直流传这一种说法,甚至连明朝中期的内阁大学士王鏊都对此深信不疑!究竟是什么样说法呢?其实朱梓是朱元璋的死对头陈友谅的遗腹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王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