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田承嗣拥兵自重,开启藩镇世袭的先例

田承嗣拥兵自重,开启藩镇世袭的先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731 更新时间:2024/2/4 23:48:21

最初,在田承嗣刚开始兼并昭义的时候,立刻被大唐中央政府盯上了,那时候真是危机四伏,老田丝毫看不到胜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四面都是敌人,田承嗣顾了头,顾不了屁股;顾了左边、顾不了右边。但是这种困境很快过去了,因为围剿魏博的各大军区很快就全掉链子了。

最先掉链子的是淄青军区。淄青军区掉链子的原因,说起来也比较奇葩。

话说,皇帝让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联手围剿田承嗣。开始,行动比较顺利;但是淄清军区的将士们突然得知,成德军区发的奖金比自己军区多,当时就火了。因为大家干着一样的活儿,奖金发的不一样,这叫什么事呢?

虽然淄青节度使一个劲儿的说,我们军区现在财政比较困难,希望大家以国事为重,不要和成德军区攀比奖金的问题。问题是,淄青将士的觉悟实在没有这么高,于是这事就比较麻烦。

一切是显然的,还未正式开战,将士们就因为资金问题,闹得惊天动地;这真打开了仗,那还了得?于是,淄青节度使只能赶紧率军退回了自己的军区。

成德节度使一看淄青节度使撤军了,跟着也撤军了。因为两大军区联手行动,一个军区擅自撤军了,剩下一个军区还怎么打仗呢?

淮西节节度使一看成德、淄青两大节度使都撤军了,也赶紧跟着撤退了。因为三大军区配合作战,两个军区突然中止了行动,剩下一人个军区,还怎么打仗呢?

李宝臣、正己会于枣强,进围贝州,田承嗣出兵救之。两军各飨士卒,成德赏厚,平卢赏薄;既罢,平卢士卒有怨言,正己恐其为变,引兵退,宝臣亦退。李忠臣闻之,释卫州,南渡河,屯阳武。

淄青节度使这一招玩的比较高明。

第一、这似乎可以证明,不是他不想打仗,实在是手下将士因为奖金的问题闹情绪。

第二、手下将士因为奖金问题闹情绪,也不能怪手下将士,实在是因为我们军区财政紧张。

这一招,是藩镇拒绝中央政府命令时,经常使用的招数。因为说一千道一万,那就是皇帝想让我们打仗,先给我们卡上打点钱啊!问题是,皇帝哪敢随便给他们卡打钱呢?因为这种坑,就是一个没有深浅的坑,因为你说打多少钱,是个够啊?这个可真一点谱也没有。

如果中央政府权力足够强大,看到军区敢和自己这样玩,当时就可以派政治委员、或是太监带点儿慰问品下去,软硬兼施的逼他们继续打仗。

问题是,中央政府的权力不够强大,看到军区这样玩,就只能干瞪眼了。

后来,有一个军方大佬,率军出战时,不向中央政府要一分钱,全走自己军区的财政。他的小弟,当时就都火了。

说得好听点,这是你考虑国家财政紧张,所以不向中央政府要一分钱,我们很佩服,问题是,我们军区的将士,我们辖区的百姓招谁惹谁了,就要替中央政府背这种锅?

说得难听点,你为了讨好皇帝,就不顾我们军区将士的死活、辖区老百姓的死活,你他X的还叫东西呢?

这种帽子扣在头上,哪个节度使能扛得住?因为兵骄逐将、将骄逐帅,那可不是说着玩的。所以,这个节度使当时就玩完了。

布发六州租赋以供军,将士不悦,曰:“故事,军出境,皆给朝廷。今尚书刮六州肌肉以奉军,虽尚书瘠已肥国,六州之人何罪乎!”宪诚阴蓄异志,因众心不悦,离间鼓扇之……布无如之何,叹曰:“功不成矣!”……奉表号哭,拜授幕僚李石,乃人父灵,抽刀而言曰:“上以谢君父,下以示三军。”遂刺心而死。

当时,淄青节度使的态度很简单,那就是中央政府不给下拨大量的奖金,我也指挥不动我手下的将士。

当然了,千万不要和我说,我们辖区的各州县,从来不向中央政府交赋税,所以中央政府没有义务给我们军区拨款。问题是,我们的辖区才多大点地方?就这里的赋税,也就够维持日常军队的吃喝训练;您现在让我们出军区打仗,不给我们拨大量的款子,那是绝对不行的。

事实上,各大军区出境打仗,中央政府负责后勤,就是一种比较通行的惯例。

所以,各大军区在配合中央军出工不出力时,常用的手段就是和叛军达成默契。总而言之,我们并不想和你们打仗,但是不打你们,我们也无法向皇帝交账。这样吧,我们来了,你们就让我们先占几座城池再说,你放心,我们不会趁胜深入的,我们就驻扎在这里。这样一来,我们向皇帝打报告时,就可以自豪的,我们取得XX大捷,还攻占了几座城池;而这样一来,我们以后的各种开销,就都可以向中央政府报销了。

这样折腾上几个月,只要皇帝感觉国库里的钱不够用了,自然就只能让相关军队退回自己的军区。

围剿田承嗣的军事行动,让淄青节度使这样摆了一道,多少有些开局不利。

但是不久后,成德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联军行动,总算取得了一点胜利。面对这种胜利,皇帝就让一个死太监代表中央政府慰问成德节度使。

虽说成德节度使看到死太监就来气,但是死太监是代表皇帝来的,所以成德节度使就亲自带着一些礼物拜会这个死太监。结果呢?这个死太监,直接就把他的礼物全扔在街上,更破口大骂成德节度使!

在这种背景下,成德节度使的小弟就说了,现在,田承嗣还没有被灭掉,中央政府削藩的路还很漫长,死太监就敢这样对您,明天皇帝把田承嗣灭了,您还有活路吗?

面对此情此景,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自然不再卖力围剿田承嗣了。

代宗嘉其功,使中贵人马承倩赍诏宣劳。承倩将归,止传舍,宝臣亲遗百缣。承倩诟詈,掷出道中;宝臣顾左右有愧色。还休府中,诸将散归,宝臣潜伺屏间,独武俊佩刀立于门下。召入,解刀与语曰:“见向者顽竖乎?”武俊曰:“今阁下有功尚尔,寇平后,天子以幅纸之诏召置京下,一匹夫耳,可乎?”宝臣曰:“为之若何?”武俊曰:“不如玩养承嗣,以为己资。”

看着这种历史,我们难免会觉得,如果没有这个死太监,这段历史有可能就改写了。

其实,这是因为成德李宝臣清晰的看到,如果帮助皇帝灭了魏博田承嗣,皇帝下一个要解决的目标,肯定就是他了。

从这层意义上,不论有没有那个死太监,成德军区也不会热心围剿魏博军区的。除非成德军区愿意取消自己藩镇的地位。

成德军区这一招玩的其实更高明。

拿太监说事,比拿经济问题说事,更容易让中央政府陷入被动;更容易让自己占据舆论的制高点。一切是显然的,这似乎证明,不是大家不愿意听皇帝的命令,而是皇帝的脑袋让驴踢过啊。一个皇帝的智商正常,怎么会这样任由邪恶的太监胡折腾呢?

成德军区拿这种理由拒绝听令中央政府,皇帝还能怎么办呢?

要知道,在军方大佬口中,在文职官员口中,太监就是邪恶的化身;但是在皇帝眼中,太监就是自己嫡系啊。皇帝绝不可能因为这种原因,就打击太监。

关键是,军方大佬说了,邪恶的太监进入军区,那是无法无天的胡折腾;太监回去,会怎么说呢?肯定会把自己说得如同白莲花一样。

现在的问题是,他们谁说的话可信呢?从史书上看,自然是军方大佬的话可信,因为太监就是邪恶的化身、而且极度贪婪。但是,基于皇帝的角度,显然不会这样认为。

但是让皇帝最无奈的问题在于,他重用太监这种事,搬到台面上,永远也不占理。

淄青军区退出战争,是拿奖金说事的。总而言之,中央政府想让我们打仗,又不给下发大批资金,这是不行的!

成德军区退出战争,是拿太监说事的。总而言之,皇帝竟然放任邪恶变态的太监破坏国防,这仗实在没法打了。

幽州军退出战争的原因,就更是奇葩了。因为这是成德节度使脑袋一短路弄出来的!

话说,成德节度使被死太监气得,本来就不想继续围剿田承嗣了。而有一天,有一个风水大师又告诉他,我在你的管辖境内某个地方发现一股神秘的气息。成德节度使顺着这个神秘的气息一查找,当时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因为据天意显示,他有机会占据幽州。

就在成德节度使想着如何占据幽州时,田承嗣派人过来游说他说。总而言之,你帮中央政府打田承嗣,那不是帮着皇帝挖坑活埋自己罢了。如果政府灭了田承嗣,下一个要灭的目标肯定就是你。

总而言之,你帮皇帝进攻魏博,不过是帮助皇帝挖坑活埋自己罢了。所以,你不如和田承嗣联手攻打幽州。

成德节度使一听这话,当时就惊呆了:看来自己可以占据幽州,真是天意啊。否则,哪来这么巧的事呢?

于是,成德节度使马上就率军进攻幽州!

当然了,战争刚刚开始就结束了。因为,随后田承嗣就告诉他,那个风水大师是我找的,他所说的一切,都是狼吃鬼的故事;我现在四面楚歌,哪有精力帮你打幽州呢?所以,你如果想占幽州,就自己去打吧。恕我不能奉陪!

这场闹剧结束后,成德节度使那是哭天喊地的说,自己此前就是鬼迷了心窍,所以才会干出这种糊涂事,所以希望皇帝会原谅自己。

问题是,这样一折腾,皇帝再想调动他打田承嗣,肯定是不能了。因为成德节度使说,我把幽州彻底得罪了,所以我只能把军队驻扎在幽州的边界上,否则,我率军打田承嗣,幽州在背后捅我一刀,我该怎么办啊?

关键是,皇帝再调动幽州节度使打田承嗣,也是不可能了。因为幽州节度使说了,成德军区一心兼并我们幽州,现在还有大批军队驻扎在我们边界,你叫我怎么分兵打田承嗣啊!

这一折腾,成德退出了战争,淄青退出了战争,幽州也退出战争。

在这种背景下,其它军区想拒绝中央政府调动,理由更是现成的了,因为三大强藩都退出战争,这仗还怎么打?

到此为止,中央政府知道再强行围剿田承嗣,也是不会有结果的。

在这种背景下,田承嗣又给中央政府一个台阶。总而言之,上书向中央政府认错,并且希望皇帝原谅他。

田承嗣请入朝,李正己屡为之上表,乞许其自新。

面对此情此景,皇帝自然只能顺坡下驴,表示愿意原谅田承嗣。到此为止,幽州依附中央政府,给中央政府带来的战略主动权,因为田承嗣这样一折腾,就完全抵消了。

史书在写这段历史时,那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内容。总而言之,田承嗣一个套子接一个套子的忽悠,把各大军区都忽悠瘸了。

如果我们看历史时,过多的关注这种充满戏剧性的内容,自然会形成英雄史观。因为在这种历史书中,历史的大背景,常常是一片空白;于是所有的历史变迁,好像就是某个历史当事人抖了个小机灵;或是某个历史当事人脑子一短路,于是就发生了巨变。

问题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历史背景,自然会发现,更真实的情形应该是这样的。总而言之,围剿田承嗣的战争进行到一定阶段,各大藩镇很快达成共识,于是,他们都找出各种理由,不再积极参与战争了。

如果失去这种背景,就田承嗣那几个小花招,玩弄个幼儿园小朋友应该是可以的;想玩弄各种尸山血海中爬过来的老狐狸,肯定是不可想象的。

看到田承嗣的成功,其它军区难免也是蠢蠢欲动;甚至那些地缘并不是多好的军区,也难免蠢欲动。但是残酷的事实很快让大家看到,你在挑战中央政府权威时,得先看看你的地缘是什么情况,否则,你真是死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灵曜短时间内迅速败亡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田承嗣兼并昭义军区后不久,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去世。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按理说,汴宋这种地区实在不是个适合割据的好地方,但是因为有田承嗣的成功先例,都虞侯李灵曜一时有点认不清自己了。田神玉去世后,李灵曜马上用武力接管汴宋军区,并希望田承嗣能帮自己。而田承嗣再显大哥本色,明确表示支持

  • 西楚霸王项羽真的是有勇无谋之人吗 项羽最后为什么会输给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项羽为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提到西楚霸王项羽这个人,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勇无谋,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其实历史上的项羽并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否则也不会更没有能力推翻秦朝的统治。很多人只看到他跟刘邦打仗的时候,依靠匹夫之勇将刘邦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却没逃过韩信的用

  • 揭秘:大唐功臣郭子仪的家族兴衰史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代宗在位时,就一直猜忌郭子仪,只是他们的矛盾并没有完全公开。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德宗上位后,就开始全面肢解郭子仪一系。对于唐德宗这种选择,大家都能理解,郭子仪也能理解。毕竟新皇帝刚上位,面对郭子仪那种巨无霸,心中缺乏安全感,这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唐德宗一上位,就是按教书操作

  • 秦始皇执政后都做了哪些利国利民的丰功伟绩?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千古一帝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华夏,功高至伟,举世无双。但秦始皇也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尤其是后世撰写史料的汉朝史官。记录了很多秦始皇残暴,挥霍无度的事件。但拨开云雾,分析秦始皇那段历史,他也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为后世留下宝贵经验,及巨

  • 鸿门宴上到底经历了什么 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鸿门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鸿门宴如果当时项羽杀了刘邦,也就没有后来的楚汉之争了,项羽很可能雄霸天下。很多人都说项羽有勇无谋、妇人之仁。也有人说当时项羽之所以不杀刘邦,是因为他不敢,有太多自己的顾虑。为什么会说项羽有所顾虑?因为就当时的形势而言,项羽如果在鸿门

  • 一直被慈禧控制,光绪为何不反抗?他是害怕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光绪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1861年,在经历了英法战争之后的大败之后,身心俱疲的咸丰皇帝终于去世了,而伴随着咸丰皇帝的死有一个女人最终成功上位,那就是之后长达五十多年朝政的慈禧。在咸丰帝即位之后,慈禧可以说将整个清朝玩弄于鼓掌之中,先后拥立同治、慈禧以及宣统

  • 揭秘:大唐将领朱泚为什么会造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泚曾是幽州节度使,在关东各大藩镇都谋求自治的背景下,朱泚却选择了亲自到长安城报道。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眼见朱泚有如此忠心,唐德宗自然也没有亏待他,朱泚的弟弟接替他成为新任幽州节度使,朱泚本人则在大唐中央政府担任宰相。相关事件我们前文分析过,不再赘述。当泾原兵变发生之后,唐德宗

  • 李斯作为宰相,为什么要帮胡亥继位?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朝宰相李斯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单论结果,李斯选胡亥无疑是大错特错了,不但害了自己,也坑了大秦。但是在当时,无论是李斯的内心,还是赵高无与伦比的话术技巧,最终只能促成一个结果,选胡亥,放弃扶苏。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还是先回到“三人合谋”的那个片段吧。一、三

  • 齐国已经投降刘邦了 韩信为什么还要灭掉齐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韩信攻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楚汉战争中,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乌龙事件”,就是韩信攻齐。事情是这样的,韩信与张耳等人平定赵国之后,刘邦在荥阳、成皋与项羽对峙,因为项羽实在太虎了,汉军兵力吃紧。刘邦转头一看,韩信和张耳带着援军来了,刘邦就独自带着夏侯婴,渡过黄河来

  • 生忠于汉室的荀彧为什么没有选择刘备?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荀彧一生忠于汉室为什么不选择跟随刘备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东汉末年的历史上,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危如累卵,随时倾覆,而在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号称是王佐之才的荀彧,也是大汉王朝的最后的忠臣,一心想要兴复汉室,不惜与曹操分道扬镳,最后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