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文才武略第一人:同时进入文庙武庙儒将杜预

文才武略第一人:同时进入文庙武庙儒将杜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64 更新时间:2024/1/3 12:06:09

647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将历代先贤先儒22人配享孔子,是为文庙。782年唐德宗李适接受颜真卿的建议,下诏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为他们设庙享奠。1123年宋徽宗赵佶依照唐代惯例,为前代72位名将设庙,是为武庙。按理说文是文,武是武,其中差别很大,想要跨“专业”做事业简直比登天还难。但世上无难事,有一个人做到了,这个人同时进入文庙、武庙之中,可以说他是文庙中的名将,武庙中的大儒。

他就是叫杜预,很多人可能对他的名字感到陌生,但他就是这样的牛人。杜预字元凯,222年出生,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杜预的父祖一直在魏国担任官员,但由于与朝中皇亲国戚和权贵的矛盾而得不到重用,因而也影响了杜预的仕途。后来司马昭掌握魏国朝政,他为了延揽人才,将自己的妹妹高陆公主(西晋建立后追封的)嫁给了杜预,杜预的人生才发生转折。

杜预承袭了祖父丰乐亭侯的爵位,并成为司马昭相府中的重要幕僚。263年在平定蜀国的战争中,杜预以镇西长史的身份,随从钟会入蜀。平蜀后钟会谋反,僚佐大多遇害,唯有杜预以机智幸免于难。此后杜预又奉命与贾充制定律令,并为律令做注解。他所提出的“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的原则为后世所沿用。

司马炎称帝建晋后,担任河南尹的杜预针对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非常不满,上疏建议实行考课制度,按照官吏的实际情况评定优劣,但没有被采纳。270年杜预因得罪司隶校尉石鉴而被免官。同年6月鲜卑人入侵陇西地区,晋武帝派杜预为安西军司,“给兵三百人,骑百匹”。不料到任后,发现老对头石鉴担任安西将军。石鉴公报私仇让杜预出击,而杜预认为此时“虏乘胜马肥,而官军悬乏,宜并力大运”。石鉴非常恼火,找个借口,将杜预逮捕,用囚车押往京城治罪。

幸亏杜预娶了司马炎的姑姑,和皇室有姻亲关系,因此用爵位赎罪。但陇西的战事如同杜预所预料的一样,石鉴打了败仗。271年匈奴人在并州作乱,朝廷重新用杜预筹划,不久后杜预又担任度支尚书,在任期间向朝廷提出了五十多项治国治军的建议,如兴常平仓,定谷价,较盐运,制课调,立藉田,建安边等等。杜宇发现历法并不准确,于是经过自己的修订,制定出《二元乾度历》。此外他还主持修造富平津大桥、兖豫诸州救灾等事宜。

史书上记载“预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而杜预也终于等到了一个证明他军事才能的机会。当时晋武帝有意伐吴,而朝臣大多反对,只有张华羊祜、杜预三人支持。羊祜临终前,向晋武帝极力推荐杜预主持对吴征伐事宜。

278年11月杜预担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到任后他立即投入对吴作战的准备当中,同时对吴发动偷袭,并用反间计挑拨吴国诸将的关系。279年11月,在杜预的请求下,晋武帝调遣20余万大军,兵分数路征伐东吴,其中杜预为西线指挥,具体任务是取江陵、占荆州。

战争开始后,杜预派遣一部分将领循江西上,十多天里,就攻克了十多座城池。同时派遣部将周旨800人偷渡长江,偷袭乐乡城。他们先在山上放火,树立旗帜,搞的城内人心惶惶,连吴军都督孙歆都十分震恐,与吴将写信说“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而周旨埋伏在城外,趁吴军都督孙歆战败回城之机,将其一举擒获,攻克乐乡城,于是军中称赞道“以计代战一当万”。

于是杜预率军包围江陵,而吴将伍延还妄图挣扎,伪装请降而列兵城上。但杜预识破了他的计谋,率军最终将城攻克。至此各地吴军无不闻风丧胆,“沅湘以南,至于交广,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杜预所部“斩及生获吴都督、监军十四,牙门、郡守百二十余人”。其中还闹了笑话,灭吴的另一员将领王浚提前把吴将“孙歆”的“首级”献给朝廷,而之后杜预将活的孙歆送到洛阳,朝野传为笑谈。

吴国平定后,杜预因功被封为当阳县侯,赐绢八千匹,但他没有争功,因此时人对他非常推崇。此后他继续镇守襄阳,但同时多次上疏,表明自己家世代都是文职,希望辞退他的军职,但没有被朝廷允许。此时的晋武帝以为天下平定,于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解除军备。而杜预以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在任期间,勤于讲武,修立泮宫,错置屯营,分据要害之地。

同时杜预组织兴修水利,使万余顷农田受益;他还开凿了从扬口到巴陵的运河一万余里,使夏水和沅、湘两水直接沟通,解决了长江的排洪问题,同时改善了荆州南北间的漕运。当地百姓对杜预非常爱戴,称他为“杜父”,并歌颂道:“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但杜预吸取教训,为防止朝中有人陷害,不得不经常贿赂朝中权贵,有人问他缘故,他答道:“吾但恐为害,不求益也。”

285年1月杜预大宴宾客,一时高兴喝醉了,于是便卧在斋中。外人听见里面有呕吐声,便伏窗户观看,只见一大蛇垂头而吐,令观者十分惊骇。不久朝廷命杜预入京担任司隶校尉,杜预行至邓县时病死,时年63岁。晋武帝闻听非常悲伤,下令追封杜预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成。

杜预酷爱读书,有“《左传》癖”之称,他所撰写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中。此外他还著有《善文》50卷,《春秋左氏传音》三卷,《春秋左氏传评》二卷,《春秋释例》十五卷,《律本》二十卷,《杂律》七卷,《丧服要集》二卷,《女记》十卷以及他的文集十八卷,著作十分丰富。

有读者可能要说了,杜预只是个文人,顶多内文庙就不错,为何武庙里也有他呢?其实杜预“身不跨马,射不穿札”,骑射完全不行,但每次遇到大事,他全能位居将帅之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智将。史书上说他“结交接物,恭而有礼,问无所隐,诲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战争结束后,杜预读书撰书,最终成一家之学。

他也先后进入文庙、武庙,可见后世对杜预的评价极高。但为何现在的人对他的了解特别少呢,我想杜预是因为西晋这个短命王朝而被湮灭的。《晋书》的作者对杜预的评价言简意赅:“昔之誓旅,怀经罕素。元凯文场,称为武库。”杜预的后人很多,其中最为知名的要数一个叫杜甫的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铁骨忠臣铁铉:一介书生挫败朱棣惨死不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402年6月南京城金川门缓缓打开,燕王朱棣率“靖难”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入城中,与此同时皇宫中冒起滚滚浓烟,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至此这场历时三年之久的皇位争夺战,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战争有胜负,人们有喜悲,战争的烽火刚刚熄灭,朱棣就下达了大明第一号通缉令,目标是建文帝手下的五十多个“奸党”。时间

  • 令朝鲜膜拜千年直至今日的大唐名将竟是薛礼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朝鲜半岛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千百年来他们曾书写汉字,沿用中国中原王朝的纪年、礼仪,甚至是政治制度,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也曾在这里打下深深的烙印。但随着朝鲜半岛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开始逐步去“中国化”。但鲜为人知的是有一座唐朝名将的庙宇竟然在民族性极强的朝鲜境内屹

  • 张贞娘是乱世王妃却被公公霸湛 后助丈夫登基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张贞娘,五代时后梁第二位皇帝朱友珪的皇后。朱友珪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的第三子。朱温当年随黄巢起义,曾经扫荡中原,行至亳州时,劫掠了唐军大营,发现一个营妓貌美如花,朱温色中厉鬼,便将营妓收入帐中,于是便生下了朱友珪。这么来看,朱友珪的出身是十分差的。如果是在正常的显赫人家,仅凭母家的妓女出身,便注定朱友

  • 何欢是皇后却被迫吃人肉 后为救国不惜委身臣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何欢,唐朝时四川人。乾符三年被秦王李晔收入宫中。因为何欢天生丽质、且聪慧过人,很快就得到李晔的宠爱,并为其诞下两子。文德元年三月,唐僖宗驾崩,李晔登基是为唐昭宗。封何欢为淑妃。从侍女到淑妃,何欢看上去实现了人生的逆袭。但这时候的唐朝,已是日落西山,军阀横行,太监干政,皇帝毫无实权。 昭宗登基没多久,

  • 薛仁贵薛丁山薛刚!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薛家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长期以来民间流传下来许多掺杂着神话色彩的历史小说,既有气势磅礴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隋唐演义》等鸿篇巨著,也有以“家将”为特色的精彩作品,诸如叙述杨家将、薛家将、曹家将、呼家将等一些列类似于家族史的历史小说。其中以《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的薛家将系列,

  • 原来一直被世人低估丑化的苏定方才是大唐神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的通俗历史小说、评书、戏剧中历史人物通常会经过艺术加工,而被“包装”,特别是以隋唐时期为甚。有些原本在历史上并不太知名的人物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豪杰,如秦琼、程咬金、李元霸,而有些真正的名将却被丑化、歪曲,以至于面目全非,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唐朝初年的一代名将苏定方。在《隋唐演义》、《说唐全传》中,

  • “裴元庆”的兄弟李靖的徒孙裴行俭:是大唐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大唐王朝统治者李氏出身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以武立国,加之平和开放的态度,所以武将的地位比宋、明时期高的多,因此这个时期将星璀璨,名将如云。但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都埋没在故纸堆之中,其中有一位值得一提。他出身望族河东裴氏(中眷裴),是裴行俨(隋唐演义裴元庆的原型人物)的弟弟,李靖的徒孙,苏定方的徒弟,他

  • “风尘三侠”还是“托塔天王”?历史中真实的李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唐传奇以及民间文学作品中,将隋末唐初的名将李靖与红拂女张出尘、虬髯客并称为“风尘三侠”。故事概括是这样的,隋末时李靖长安拜见当朝宰相杨素,为杨素家的歌妓张出尘所倾慕,二人随之出奔,在途中结识“虬髯客”张仲坚,红拂女与他结为兄妹,三人同至太原,见到李世民。虬髯客本有争夺天下之志,但见李世民神气不凡,

  • 成也独孤败也独孤:隋朝第一名臣高颎悲喜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隋称帝,589年隋灭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3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战争结束后,隋文帝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对政治、经济制度上进行了大量改革,轻徭薄赋,发展经济。至隋炀帝即位时,当时全国人口达到8907536户,46019956人,从而创造出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

  • 巾帼红颜秦良玉 让男子汗颜的大明第一女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从古至今,充满血与火的战场都是男人们角逐的舞台,似乎从来没有女性掺杂进来,当时甚至认为军中有女人为不祥之兆。而花木兰、穆桂英以及杨门女将这些只是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在正史中不见丝毫的记载。一般来说,历朝的史书中女性人物大多是因为忠孝节烈,而被记载到列女传里,但有一个例外,她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