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忠诚与背叛:揭开大明朝终极战神走上的不归路

忠诚与背叛:揭开大明朝终极战神走上的不归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745 更新时间:2024/1/25 8:52:20

洪承畴,福建泉州人,为明末重要大臣,并深受崇祯皇帝宠幸,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厅堂挂出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他在松山战役失败后降清,于是有人将他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洪承畴出仕之道,相当艰辛。虽说出身望族,待到洪承畴出生之时,已是家境贫寒了。他11岁时不得已而辍学,在家帮母亲做豆腐干,也曾走街串巷叫卖。不过,洪承畴自幼聪慧,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其族亲洪胤所办学馆外听课,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有抱负,便免费收洪承畴为徒。洪启胤先生曾经在他的文章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

明末政治腐败,农民纷纷造反。洪承畴在镇压农民义军的过程中,逐渐显露其政治与军事才华。他从参政、巡抚,一直做到了陕西三边总督,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洪承畴最大功劳,就是俘杀高迎祥、大败李自成。一时间,洪承畴名声大噪。他的军队亦为称为“洪军”。

自此,崇祯皇帝对洪承畴甚为赏识、且屡有嘉奖。崇祯11年,皇太极攻占义州,围攻锦州,关外军情甚急。崇祯不得已,下令将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统领关外军务,希望洪承畴当之大任,挽大明于既倒。然而,松山兵败,洪承畴被俘。起初,洪承畴亦临死不惧,于是,便发生了皇太极招降洪承畴的故事。清宫戏中,多有提及,亦有演绎。比如,令庄妃亲近洪承畴,亲喂人参汤等等。

此时此刻,北京城里的崇祯皇帝在做什么呢?朱由检自以为,洪承畴此番必死。他根本不会想到,洪承畴也会变节。消息传来:洪承畴降清了。崇祯震谔不已。洪承畴的德行操守,在崇祯一朝是颇有名声的。洪承畴讲忠义,也是普遍的评价。如此忠义之人,怎么会变节呢?以崇祯之心胸,自然是最最想不通的一件事。因此,这个祭悼仪式草草收场了,多年之后,当满清入主北京之时,老百姓才知道,这个“忠义之人”洪承畴居然还活着。错谔之者甚众。

然而可悲的是,满清的主子,对洪承畴仍有戒心。他接替多铎任职南京之时,就经历了告密事件,几乎断送了他的前途。一次是南明鲁王部下的诱降信事件,另一次是僧人函可事件,幸亏多尔衮仍要用洪承畴,才没有多加追究。洪承畴对满清开国居功至伟,但一直没有受到封赏。直到顺治死,康熙嗣位。才授以一个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世袭位,应付了事。还有一件事,也是洪承畴万万想不到的。乾隆以忠君为标准,在上谕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于是,洪承畴被打入了《贰臣传》。虽说是甲等,也是瑕瑜可知了。洪承畴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解密:崇祯帝为中兴大明如何躲过色情致命诱惑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登基之时,正值大明王朝内忧外患之际:内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烽火四起;外有满清八旗劲旅,虎视眈眈。历经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此时社稷零落,山河破碎。作为希望成为中兴大明王朝一代明主的崇祯皇帝,虽然决事果断,雷厉风行,但却有心细多疑,优柔寡断;他也经常征求左右的意见,但刚愎自用,不

  • 张居正57岁病死终结大明气数 原因竟是痔疮发作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张居正简介,赵志红为啥多活了14年,张居正改革灭亡了明朝

    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皇帝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使得吏治肃然。他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大大增加财政收入,一举扭转长期的财政赤字。他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

  • 为了自己的欲望她亲手葬送了大明最后60年国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深宫大内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在内心中都有一个做老大的励志梦,而且皇贵妃这样一个地位也很微妙,次于皇后,但高于后宫其他妃嫔。其实皇贵妃一般都是皇帝对自己宠幸的妃子不能册立为皇后的最大补偿。而大明朝的最后一位被册封为皇贵妃的就是万历皇帝最宠幸的郑氏,而郑氏也确实是一个能邀宠、有理想、敢折腾、活得长的

  • 胡雪岩:他是大清朝的财富代言人也敌不过宫廷内斗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雪岩被谁害,胡雪岩家产,胡雪岩贵人是谁

    作为大清国的首富与首善,胡雪岩的崛起与失败都十分迅速。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终却因为被绑到政治的战车上而成为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息。与胡雪岩个人的宿命相比,我们这个民族似乎也在承受一种宿命:舆论和媒体哄抬“大善人”们时,很少质疑他们

  • 开国大臣刘伯温:通晓生前生后千年事 通晓天地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108岁国学大师离世,刘伯温临死前给儿子留下包,历史上得善终的开国大臣

    刘伯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这个人经常出现在一些盗墓的小说中,或者是关于风水的书中,很多书中,作者都将他描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他精通占卦术,常常能算出一个人的运势,而且对于地形的勘探也是十分地准确,对于风水的观测,更是达到了通天的地步。古代的很多百姓都认为刘伯温能够知晓前后一千年的事情,是一个通晓

  • 乾隆皇帝语言能力超群 精通满语汉语及蒙古语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元朝说汉语还是蒙古语,满语和蒙语的关系,满族为什么用蒙古语

    很多人游故宫,都惊诧于导游讲的所谓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子,却忽略了位于故宫博物院养心殿西暖阁的一间小小书斋。它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的书房。透过窗户,窥探这仅八平方米的小小书斋,驻足于此,也总能令人付思联翩。乾隆皇帝作为“文奋武钦”的一代帝王,其书房虽小却极为雅致。楠木雕

  • "闯关东"非自近代始 东吴大将太史慈曾渡海北上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在这方面,有据可查的一位名人就是后来做了东吴大将的东汉末年的太史慈。此人乃东莱黄县人(与笔者是真正的同县老乡),早年渡海北上辽东,“求职”均不顺遂。当时辽东那边除了有少数民族占山为王,东汉政权也早已渗进。东吴大将太史慈作为当时真正的“北漂”,在那边始终未定下来;加之此人事母至孝,不久又乘船回乡。但其

  • 孝静成皇后提出一个过份要求却至死都未能如愿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孝庄死后37年康熙为何不安葬,孝庄为何要给容妃下一道遗旨,宣宗孝静成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妃嫔,咸丰帝的养母,恭亲王奕訢的生母。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十三岁的博尔济吉特氏参加宫廷选秀,被道光帝看中,赐封号为静贵人。次年,十四岁的静贵人生下皇次子奕钢。此时的道光帝已是不惑之年,道光帝子女甚少,对道光帝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静贵妃也因此母凭子贵,被升为静嫔。但好景不长

  • 李凤娘美艳而残忍霸道又任性 逼疯皇帝害死贵妃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南宋皇后李凤娘,宋光宗皇后垂帘,李凤娘权势

    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历任皇帝皆昏庸懦弱、不思进取,整日生活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温柔乡中苟且偷安。这其中宋光宗赵惇更是 “奇葩”, 他性格软弱, 执政五年碌碌无为,又畏妻如虎,“内不能制,惊忧致疾” 《宋史光宗本纪》,整日生活在皇后李氏的高压专制之下竟罹患“心疾”(精神障碍),成就

  • 明朝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竟被文官活活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锦衣卫马顺被打死是哪一集,锦衣卫指挥使腰牌,锦衣卫指挥使陆炳

    对于锦衣卫,很多人对于他们的认识是一群无孔不入,武功高强但又心狠手辣的特务。大家会产生这种认识恐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影响。早期的锦衣卫确实是这样,毕竟,它是由明太祖朱元璋的侍卫队改编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锦衣卫的战斗力水分越来越大。直至发生指挥使被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打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