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太极夺取中原的引路者:出招直指残明“死穴”

皇太极夺取中原的引路者:出招直指残明“死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96 更新时间:2023/12/15 4:32:21

洪承畴降清后隶属镶黄旗汉军,皇太极将他视为入关夺取中原的“引路者”,对其“恩养有加”。据《清史稿》记载:“凡值大祭祀、宴会,必令亲随,赐房屋庄田男女有差,服食无虚日。”但皇太极生前,洪承畴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突然病逝,年仅6岁的福临继位。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占领北京,崇祯帝上吊自杀。消息尚未传至沈阳,四月四日,大学士范文程根据明军、大顺军、清军三股势力博弈的情形,认为明朝衰朽不堪,“四面受敌”,得出“我国虽与明争天下,实与流寇角也”的结论,建议清军把握时机,入取中原。四月九日,清军在摄政王多尔衮的率领下大举南伐。

此次出兵,规模空前,满洲、蒙古八旗出动三分之二,汉人八旗倾巢出动,其中就有降清两年但一直没有委任官职的洪承畴。十余万之众的大军向山海关进发,北京被李自成所率大顺军攻克的消息很快被探马报知。对手由不堪一击的明军,变成从未交战的大顺军,本来信心满满的多尔衮顿时疑虑重重,队伍前行的速度因而变得十分缓慢,十三日抵达辽河,四天时间只走了一百多里。

直到驻军辽河,多尔衮才想起随军而行的洪承畴:李自成曾是他手下败将,请他出谋献策,大顺军当不在话下。

洪承畴降清两年“悄无声息”,一则明清处于相持和谈之际,难有“抛头露面”之机;二则可能还有一定的心理障碍,毕竟,要从明朝、汉人的角度转向清廷、满族,尚需一定时间与过程。报效“恩养”的机会终于来临,洪承畴自然不肯放过,他向多尔衮建言:“流寇”有着十多年的作战经验,不可轻敌,不要轻易攻打山海关,应像过去那样绕道长城,突入关内;严明纪律,“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招降纳叛,“有开门归降者,官则加升,军民秋毫无犯”;并在具体战术方面对清军予以“指导”,如何利用精兵出其不意,步兵、骑兵如何配合作战等。

就在这时,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致信多尔衮,向清军求援。原来,吴三桂本欲投降李自成,率部众进京途中,得知父亲被拘,爱妾陈圆圆被大顺军将领刘宗敏抢夺,他“冲冠一怒为红颜”,重新夺回山海关。李自成亲率大军前往征讨,吴三桂抵挡不住,迫不得已向清军求助。清朝曾多次招降吴三桂没有成功,此次来信,也非降清,而是请求多尔衮出兵,共同对付大顺军。面对吴三桂的“送货上门”,多尔衮犹疑不决。洪承畴建议清军改变方向,即刻向山海关进发。多尔衮予以采纳,下令清军日夜兼程,迅速赶至山海关。吴三桂曾为洪承畴旧部,在洪的引见下,吴三桂与多尔衮祭天盟誓,两军联手对付李自成。

山海关之战以清军完胜、李自成大败告终。洪承畴建议清军不得停留,应抓住时机,加速前进,目标北京。吴三桂受多尔衮胁迫,剃发投降,成为清军的急先锋与大顺军的第一杀手。洪承畴起草告示,沿途广为散发,将清军装扮成救民倒悬的仁义之师,号召明军与清军联手,共同围剿农民起义。受此蛊惑,清军不仅没有遇到抵抗,反而受到欢迎,长驱直入,很快占领北京。洪承畴前往帝王庙,跪在崇祯皇帝的灵牌前“哭灵”。为了笼络人心,多尔衮下令“官民人等为崇祯帝服丧三日”。清军的这些行为,特别是洪承畴的特殊身份,给旧臣遗民造成一种假象,以为清军是来替明朝报仇的,以致南明政权有过联合清军,共同对付农民军,“合师进讨,问罪秦中”的幻想。受此误导,汉人不禁放松了戒备警惕,加速了清军问鼎中原、灭亡明朝的历史进程。

由此可见,洪承畴作为明廷职位最高的降官,只要他一“出手”,就招招厉害,直指汉人及残明“死穴”。就当时的人口而言,满人约一百万,汉人约一亿。满人能一以当百征服汉人,除有利于作战的八旗制度外,实则利用了汉人的力量,以汉制汉。清军占领北京后,对有功之臣洪承畴备加重用,以明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授秘书院大学士。洪承畴不负所望,处心积虑地为清朝统治者出谋划策。一年前,爱新觉罗·福临已在关外即位,为了证明清朝不是一个区域性政权,而是“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在洪承畴、范文程等汉族大臣的精心安排下,福临在北京又举行了第二次登基大典,一应礼仪全按中原典章办理。

尔后,多尔衮便开始着手统一中国的行动,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做法,让行动处处受阻。此时,洪承畴再次进入多尔衮视野。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十三日,洪承畴以原官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各省地方。多尔衮看中的,是洪承畴在南明故臣中的影响与号召力。清军入关,洪承畴不断招抚旧部或旧同僚归顺清朝,如明蓟镇总兵唐通、明宁夏花马池副总兵董学礼、南明四镇将之一刘泽清、南明提督李本深等人都是他的旧部,他们投降清朝多由洪承畴笼络与招抚。于是多尔衮说道:“我亦见他做得来,诸王也荐他好,故令他南去。”并赐他衣帽,铸印一方——“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当即表态道:“感王上厚恩,敢不竭尽心力!”

洪承畴降清后第一次面对故人,多少还有一点廉耻之心。据陈洪范《北使纪略》记载,南明使团进京和谈时,洪承畴见到使团成员王言,“似有不安之色,含涕欲堕”。而心理一旦适应,就变得坦然、决然乃至冷酷、残忍了。

若论汉人文臣对清廷的贡献,入关前数范文程最大;入关之后,洪承畴便抢了范文程的“风头”,以致享有“清朝开国第一功臣”之类的头衔。当然,洪承畴毕竟是汉人降臣,清廷在重用、倚靠的同时,又给以一定的牵制:任命多罗贝勒勒克德浑为平南大将军,以固山额真叶臣佐之。也就是说,洪承畴招抚江南,只能算个“三把手”,还得受命于勒克德浑与叶臣两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唐太宗对五石散情有独钟:求长生不老壮阳固本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太宗养生百字口诀,五石散现在还有吗,古传独罗奇术练功图片

    日前读《贞观政要》,读到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在御前会议上的一番训话,挺有意思,照录于下:神仙事本是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为方士所诈,乃遣童男童女数千人,随其入海求神仙。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归,始皇犹海侧踟蹰以待之,还至沙丘而死。汉武帝为求神仙,乃将女嫁道术之人,事既无验,便

  • 解密:汉和帝刘肇究竟是如何知道窦宪要夺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和帝刘肇简介,东汉窦宪,东汉大将军窦宪

    窦宪不屑汉和帝,汉和帝不满窦宪。窦宪欲做掉刘肇,不料不久便被汉和帝知道了。对于是如何知道此事的,史书上只有五个字记载“帝阴知其谋”(《后汉书》)。此时看似简单,背后实则隐藏了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读史,要读懂,更要读通。那么,刘肇究竟是如何知道窦宪要夺权的?刘肇(公元79——公元105年),即汉和帝,汉

  • 揭秘:唐朝历史上曾经生擒高丽王的大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有没有成功,唐朝征战高句丽,李世民攻打高句丽

    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三次远征高丽未果,唐朝的李世民也是野心勃勃欲把朝鲜拿下,一直到了唐高宗也是多次远征,终于将高丽征服。历史总是令人回味,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是哪位大将攻克平壤,生擒高丽国王呢?据历史记载:唐朝在朝鲜的军事行动达到巅峰是在667年,当时唐军在新罗军的配合下,由李勣为将对高丽发起了水

  • 解密:魏武帝曹丕暴病驾崩与其脱发严重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曹丕之死原因,魏帝曹丕,在位七年

    公元226年,曹丕因“许昌城南门无故自崩”(《三国志》),担心上天震怒,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没过多久,他便重病缠身,后“崩于嘉福殿”(《三国志》),或者“殡于崇华前殿”(《魏书》)。魏文帝突然辞世,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对于曹丕因何而死,有人认为是因为肺病;有人认为是因为沉迷酒色,还有人认为是因为

  • 解密:汉桓帝刘志为何冒险进行“脱光相亲”?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桓帝刘志之后是哪个皇帝,汉桓帝把汉灵帝的关系,汉武帝对太子刘据死后的态度

    梁女莹要嫁给汉桓帝,做皇后。皇帝派人前来,对她进行婚前体检。首先,让她走几步,看看走姿如何。然后,女官与她一同进入屋中,要求进行裸检。梁女莹起初并不同意,女官因受皇命而来不得不尽职尽责,便把她的衣服全部脱光。梁女莹眼里含着泪水,一丝不挂站在那里,让女官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仔仔细细观察了一番。只见,上

  • 慈禧太后的老年生活:过年与众人做素馅煮饽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慈禧太后的奢侈生活,娶了中国太太衣食无忧,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菜单

    清朝末年,虽然政权濒临灭亡,宫廷里却依然过着奢侈享乐的生活。1901年除夕临近,过了腊月二十三祭灶,内务府便传知各宫总管封印准备过年事宜,由内务府奏明太后,得旨按宫中旧例后,便传告各府第福晋、命妇、格格,及一二品大员的女儿于腊月二十五进宫过年。命众格格做针线活这天上午8时,太后升堂入座后,第一拨由格

  • 礼贤下士的刘备 为什么当上皇帝就不可一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礼贤下士的表现,三顾茅庐刘备礼贤下士的例子,刘备礼贤下士的例子

    刘备其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三顾茅庐”。即使没有多大的本事,就凭这种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品格,就值得尊重。孔明出山之后,刘备与这位二十几岁的年青人相敬如宾,入则促膝而谈,出则并马而行,火烧博望坡时,甚至还听从诸葛亮的将令。那时候,他从来就没有拿大,摆出“主公”的架子。难怪陈寿在《三国志》中评说刘备

  • 揭秘刘备的过去:少年刘备竟是一名土匪头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少年三国,刘备的身份是真的还是假的,刘备是一代枭雄吗

    陈寿在《三国志》中写得十分婉转,他说刘备专爱结交豪侠,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三国志》中所写的“豪侠”实际上是一种尊称,说白了,刘备专爱结交流氓、土匪、罪犯这样的人。从刘备的家庭出身来看,他生在贫寒的家庭,父亲早逝,仅能靠编织竹席、草鞋为生。面对这样的家庭环境,刘备却屡屡做出与本人身份不等的事情来。首

  • 宋高宗很佩服的画家米芾患有强迫症和洁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米芾洁癖的故事,米芾评价王羲之,著名画家米芾

    米芾有洁癖,传闻遐迩,声名在外,其具体情形如何,连宋高宗都很好奇,颇欲八卦一通。某一天,他翻看大内珍藏的米襄阳法帖,忽有发现。《思陵翰墨志》说:世传米芾有洁疾,初未详其然,后得芾一帖云:“朝靴偶为他人所持,心甚恶之,因屡洗,遂损不可穿。”以此得洁之理。靴且屡洗,馀可知矣。又芾方择婿,会建康段拂字去尘

  • 解密:汉初名相萧何到底是怎么走上“腐败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相国萧何,汉代相国和丞相有什么区别,历史上萧何是怎样的一个人

    当前,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一批“大老虎”逐渐浮出水面,并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此时此刻,你要开个玩笑,说哪个领导“腐败”了,肯定会风声鹤唳,引起警觉。尤其是那些真腐败的,平日里想方设法都要做出一副清廉的状态。当然,这种假清廉的背后,实际是对法律的畏惧以及对个人不良行为的掩盖,是装出来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