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为什么会走下坡路 这件事和哪位皇帝有关

唐朝为什么会走下坡路 这件事和哪位皇帝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82 更新时间:2024/1/19 4:01:42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唐代昏君,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代是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世界第一的大唐帝国为什么会彻底走向覆灭?问题出在谁的身上?

提到唐代,相信不少人脑海中最先想到的都是繁荣、富庶、开放、强大等形容词,作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王朝之一,唐代在前期也确实配得上这些赞誉。

然而,因为唐玄宗执政后期不问政事、肆意放权,安史之乱爆发,唐代由盛转衰,此后逐渐走上了下坡路。唐代的衰落和唐玄宗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这位曾带领唐代走向极盛的君主饱受批评。

其实,如果只是唐玄宗这一位皇帝统治不当,那么依靠大唐雄厚的家底,用不了多久唐代还是能够重回盛世的。但惋惜的是,玄宗之后唐代的皇帝大多能力平庸、缺乏进取心,唐代也就没有迎来再度繁荣的机会。

其实最为惋惜的,是继玄宗之后,唐代出现了一位大昏君,经过他的治理,唐代彻底失去了重回巅峰的机会。他之后的帝王也因为他而再无翻身之力,他便是唐德宗李适。

天宝元年(742),李适生于长安大内的东宫,不过,他却并不是太子的儿子,而是孙子。十四岁那年,安史之乱爆发,李适跟随其他皇室成员逃出长安,饱受漂泊之苦。

不久后李适的爷爷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唐肃宗,肃宗在位六年便病逝,皇位被传给了李适的父亲李豫。李豫继位后,安史之乱也进行到了末期,宝应元年(762),二十岁的李适被封为天下兵马元帅,在郭子仪等名将辅助下平定了安史之乱。

大历十四年(779),李豫也因病离世,作为长子又有平叛之功的李适成功继位,史称唐德宗。如果光看他的庙号"德",似乎这个皇帝是一位很有品德的皇帝。

然而,德宗的实际作为却无法与之相匹配。继位之初,德宗吸取历史教训,坚决不许宦官从政,对于文武百官,他都十分信任和重用,一时间朝野上下都对这位新君非常期待。

因为战乱刚结束不久,很多武将手中还有兵权,于是德宗陆续采取了一系列将其收回的措施,如将郭子仪尊为太尉、中书令,但剥夺其元帅职务,将其旧将分散到各地担任节度使等等。轻松解决对很多帝王来说都非常棘手的兵权问题,人们对德宗的期待越来越大,纷纷认为他能够带领唐代完成中兴大业。

另外,德宗在位之初十分提倡节俭,他诏告天下减少或停止进贡,还将宫中的伶人、宫女遣散不少。

对于珍禽野兽,德宗也非常疼惜,不但下令各地不得捕捉进贡,还将原本宫中的放归山林。总之继位之初,唐德宗的种种行为的确给了全天下人唐代即将再度繁盛的信心。然而,事情往往不会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

建中四年(783),德宗为了削弱地方上节度使的力量而开展改革,却遭到了强烈反对,其直接结果便是泾原镇的士兵发动叛变,攻陷了首都长安,德宗仓皇出逃,还被叛军包围了长达一个月。

在这场叛乱中,德宗信任的禁军统领效率十分低下,反而是自己平日里疏远的宦官尽力救驾,这对德宗的心理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回到长安,德宗任命宦官窦文场、霍仙鸣为禁军统领,对于其他宦官也是愈发重用,如派他们到各藩镇担任监军。这些举措导致了后来唐代皇帝的皇权深受宦官掣肘,甚至有两位直接死于宦官之手。

另一方面,在经历逃亡之后,德宗也认识到了钱财的重要性,于是他一改节俭作风,要求各地积极上贡,甚至有时还派宦官直接前去强行征收。

皇帝向地方官员索取,地方官员自然是向当地百姓强征了,久而久之,德宗的贪欲不见抑制,百姓却生活凄苦。在本就严峻的局势下,德宗又在火上浇了桶油,这桶油便是奸臣卢杞

卢杞擅长的事情只有三件,一是溜须拍马,二是结党营私,三是横征暴敛,在靠第一件讨取德宗欢心,靠第二件巩固自身地位后,他便开始做起了第三件事。

德宗任用奸臣卢杞为相,卢杞又派贪婪奸诈的裴延龄掌管财政,此二人为了博德宗欢心在民间兴风作浪,搜刮了巨额财产,当时丞相陆贽直言进谏是"侵削兆民,为天子取怨于下",但眼里只有钱的德宗却反过来将陆贽贬斥。

贞元二十一年(805),德宗病逝会宁殿,享年六十四岁。他在位之初,推行了不少值得称赞的政策,也让人们看到了唐代复兴的希望,但他削藩不利,留下了日后藩镇割据的隐患;重用宦官,留下了宦官专权的惯例;横征暴敛,更使得民怨沸腾、生灵涂炭,他的统治,无疑是导致唐代无法翻身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季布曾三次怼帝王,非但没被处置反而得到了重视,为何会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秦末汉末时期,名将季布在怼人方面可谓是出神入化,并且怼的是恰到好处,结果汉朝的三位帝王不仅没处置他,反而愈发的重视之。他怼人的背后隐藏着哪些让帝王深思的内容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怼刘邦季布,原先是项羽手下四大将(龙且、季布、钟离眛、英布)之一,后来在项羽兵败后逃亡

  • 历史上高拱与张居正之间是个关系?他死前留的遗书是何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高拱(1512~1578)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张居正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一个正面的形象。他为天下百姓着想,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好品质,他有责任有担当,他是明朝变法的推动者,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官。但高拱临终前的一封遗书,

  • 作为西汉拥有庙号的帝王之一,汉宣帝的知名度为什么这么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时期,在制定庙号与谥号时十分严格,拥有庙号的只有四位皇帝,分别是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汉文帝刘恒、世宗汉武帝刘彻和中宗汉宣帝刘洵。不同于前三位帝王,汉宣帝刘洵贡献虽然不小,但他的知名度却是很低,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汉宣帝刘洵他的文治武功不可谓不

  • 李承乾和李泰为皇位你死我活 最后为什么是李治夺得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世民皇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李世民的皇位,李承乾和李泰对此争得你死我活,最后为什么是李治夺得皇位?648年,李世民病危之际下了一道圣旨,他将心腹大臣徐茂公贬官到叠州(今天青海一带)。唐太宗对李治说:“如果徐茂公拖延、不动身,那你就杀掉他;如果他奉诏前往,那日后你一定

  • 清朝立储究竟是什么样的 秘密立储遗诏真的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代立储制度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清代立储遗诏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皇帝真的会把遗诏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换了又如何,除非是把皇帝贴身保管的那一份也换了,否则换了也没用。当时雍正在创立“秘密立储制度”时就已经想到了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立储诏书会有可能被偷换

  • 历史上萧观音为何会遭受陷害?最后又为何会自杀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很多女子都是因为身不由己,“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纷争是十分的严峻和残酷的,有时候总是不可避免地会牺牲一些无辜的人。辽国的其中一位皇后被人们称为史上最悲催的皇后,只因写了一首诗便被皇帝打得半死,死后遗体任人践踏,她就是萧观音。萧

  • 秦国名将樗里疾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获封为诸侯。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战国时期,提到秦国的名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白起和王翦。就白起来说,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就王翦来说,则

  • 同为汉文帝之女,绛邑公主的名气为何远不及馆陶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是西汉四位拥有庙号的帝王之一,他开创了西汉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提到汉文帝的女儿,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馆陶公主,但对于绛邑公主,我们却知之甚少。那么,同样是帝王女儿,为何世人只知馆陶公主而不知绛邑公主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文帝刘恒西汉一位及其幸运的帝王,他的哥

  • 夏侯惇上马可打江山下马可理国政 最受曹操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惇是曹操起兵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曹操一贯招揽天下有才之人,无论文臣或是武将,他都有爱惜之心,曾还写有诗句:周公吐脯,天下归心。而且曹操多疑,所以他更爱

  • 固伦淑慧公主一生高贵流传下了一个公主桥的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孝庄太后的公主,一生高贵,还流传下了一个关于公主桥的传说固伦淑慧公主,爱新觉罗氏,原名阿图,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女,母孝庄文皇后,生于天聪六年二月庚辰(公历1632年4月1日)。崇德六年正月,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驸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崇德八年,12岁时出嫁。额驸索尔哈于崇德元年袭其兄额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