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朝最狠毒的皇帝是谁?为皇位逼死侄子流放弟弟

宋朝最狠毒的皇帝是谁?为皇位逼死侄子流放弟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972 更新时间:2024/1/19 4:41:30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宗赵光义登上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帝位。上位后,他立即为三弟赵廷美,皇兄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加官晋爵,还大封宰相、执政大臣和其他朝臣们,实行拉拢和安抚。

让赵光义生出同室操戈的狠毒用心,许是源于高梁河战役中的一件意外事。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七月,在攻打燕京(今北京)的高粱河战役中,当赵光义中箭受伤逃跑而下落不明时,竟然发生了一件十分意外的事件。据《宋史》载,太平兴国四年,“武功郡王(赵)德昭从征幽州(今北京),军中尝夜惊,不知上(赵光义)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本来此次北征宋太宗带着赵德昭,就可能是担心把他留在京城贻下后患,没想到在北征中自己只有一天下落不明,就有将领在溃军中要立赵德昭为帝,只是由于自己万幸赶上了溃退的大军,才没有演变成为现实。发生这样一件惊心动魄的事,使赵光义感觉到太祖诸子的存在,以及弟弟的存在,对自己的帝位始终是个威胁。他曾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大概有感而发,即“攘外必先安内”之意。

当年八月,赵德昭劝宋太宗应该对攻灭北汉的将领行赏,他暴怒道:“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赵德昭知道灾祸降临,也许是为了避免株连亲族,回家后“取割果刀自刎”。太平兴国六年三月,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病死。赵德芳原是赵匡胤病危时准备继承帝位的人物,他的死亡算是消除了对帝位最大的潜在威胁。

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虽然已死去,但赵光义认为对他或他儿子帝位的潜在威胁还有,那就是弟弟秦王赵廷美。他想消除这个潜在的威胁,却又无隙可寻。也许是箭伤频发的缘故,宋太宗觉得有必要尽早消除这种可能的潜在威胁。于是在赵匡胤次子赵德芳死后半年,他指使他当晋王时就是亲信的柴禹锡,告发:“秦王廷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另一个告发者,也是晋王府的旧人赵镕。在准备惩处赵庭美之前,太宗决定问计于赋闲多年的故相赵普

赵普是个心狠手辣的人物。宋太祖当初只是对赵普说起冯瓒有才能,是当世少有的奇士,想重用他。赵普就感到冯瓒对自己的相位的威胁,不仅将他出为地方官,而且阴谋诬告,使其落处削官流放海岛的悲惨下场。而这只不过是不少类似事例之一。赵普终因擅权而于开宝六年(973年)被罢相,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太宗即位后,他原指望能够重新起用,但却被授以太子太保荣誉衔留住京师,奉朝请而已。相反,太宗却给放还不久的冯瓒授官任职,也间接反映了太宗对赵普的反感。宋太宗现在要打击其弟赵廷美,终于想起心狠手辣工于心计的赵普,而闲居“奉朝请数年,郁郁不得志”的赵普也感觉到重新掌权的机会终于到来。所以,当太宗问他如何处理赵廷美时,他并不向太宗献计,而是说:“愿备枢轴以察奸变。”也就是说让我当宰相,由我办理此案。宋太宗没有表态。

赵普感到宋太宗最在意的是夺位的名不正言不顺,至于处理赵廷美的事没有他赵普也可以办好。于是赵普编造了一个后来称之为“金匮之盟”的故事,是说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病重时,为防止骨肉相残,要宋太祖传位给二弟赵光义,赵光义传给三弟赵廷美,赵廷美再传给太祖子赵德昭或赵德芳。赵普还说是他撰写誓书,藏入金匮。宋太宗一听,简直顿开茅塞,困扰自己多年的夺位合法性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赵普随即以北宋时最高的宰相衔“侍中”任首相,而秦王赵廷美终于在赵普罗织的罪名之下,一贬再贬。太平兴国七年五月,秦王赵廷美被降封为涪陵县公,房州(今湖北房县)安置。雍熙元年(984年)正月,赵廷美终因忧悸成疾,死于贬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张良的历史悬疑:刘邦夫妇为何没有下手杀张良?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登基以后,对手下的谋臣功臣们来了一次大清洗,包括韩信、彭越、英布等都被砍了头,可是有一个人不一样,他就是张良,这张良是一个大谋士,为刘邦立下盖世奇功,此人神机妙算,谋略过人,被称为西汉三杰之一。按理说功高震主,张良又不是刘邦的故人,为何刘邦对张良如此放心,不忍心下手呢?另外刘邦的老

  • 战绩显赫:三国帅才魏延为何不能入选五虎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谈魏延必然要说刘备,说刘备自然要提刘备的势力构成。刘备虽然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是家道中落,从小就和母亲一起卖草鞋和草席,一直卖到了二十二三岁,若不是张家兄弟揭竿而起,我们的刘皇叔恐怕没有机能称霸一方,但是有机会把卖草席的事业做大,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刘备带关羽,张飞,简雍

  • 明光宗朱常洛:被纵欲和补药30天折磨死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太急着享用。这大概是明光宗泰昌人生的教训,也是他短短一个月的皇帝职业生涯最直接的感慨。“梃击案”之后,朱常洛的生活总算平静了一点,直到万历四十八年,他的皇帝老爹明神宗在龙椅上磨叽了四十八年终于驾崩了,刷新了大明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纪录,朱常洛随之即位,那时候他应该还不知道,他自己将会刷

  • “反清斗士”黄宗羲:为何坚持要死后实施裸葬?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他晚年的事业也不为世人理解,有何面目到地底下去见父亲、老师和朋友?亡国之恨,一直缠绕在他的心头,所以他要散发,不再绑辫子;所以他要裸葬,而不穿满族的异族寿衣;所以他要躺在石棺里,期待迅速腐烂。生活在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人、学者、思想家。文人学者有很多,但能称得上“伟大”的,少之又少

  • 朱元璋如何震慑群臣?朱元璋竟把人肉赐给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我虽然没有读过朱元璋的传记,但是朱先生的事情也知道一些。我一直觉得他的人生经历对于草根一族来说非常励志。你想,从一个讨饭的和尚到帝国的皇帝,这得付出多少呀,多不容易。他的开创精神难道不值得学习吗?所以,我对朱元璋的印象一直不错。最近读到一则笔记,出自余继登的《典故纪闻》。因为翻译成白话会损坏原文的韵

  • 才子纪晓岚为何从未受到重用:或因为其长得太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之所以说纪晓岚“悲哀”,是因为乾隆对他的评价:“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真不知道纪晓岚当时听到这句话是何表情何心态?乾隆对纪晓岚说这句话的背景是这样的:内阁学士尹壮图指陈弊政,称各省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而晚年的乾隆早已陶醉在自我美化的怪圈里,再也听不

  • 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焚书的主张是谁发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受了成语“焚书坑儒”的影响,很多人都会以为焚书和坑儒是同一件事,其实是两件事,发生在两个时期。今天先来聊聊焚书。焚书是谁的主张?是秦始皇吗?不是的。历史上有两个人主张并最终促成了焚书。巧的是,两次焚书都发生在秦。第一次发生在秦孝公时代。提出者是商鞅。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改革。商鞅改革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

  • 秦桧是如何把持权力的?秦桧是如何走上权力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秦桧,很多人会想起岳飞,情绪激动的还会咬牙切齿地说上一句“这个奸臣”,也有人因此想起他给岳飞安的那个叫“莫须有”的可笑罪名。后人修《宋史》秦桧被列入《奸臣传》,他在历史上的形象也就由此定格。秦桧两据相位,把持朝政十九年,期间专权跋扈,十分嚣张。有一次,秦桧生病请假在家休养。有一个大臣恰好在这期间

  • 明朝阉党秘闻:魏忠贤为什么要剔取文官的喉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话是简单的,可是,要产生这样的话所具备的条件是很不容易的凑齐的。众所周知,这是欧洲启蒙运动领袖伏尔泰说的一句话。放在中国的古代,“以言获罪”是非常正常的事,是天经地义的,谁叫你嘴上没把门的乱说来着?有时候,甚至不说话都有罪,汉武帝时期的张汤就搞了一个“

  • 隋朝大义公主:历史上一位和亲公主的独特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开皇十三年的一天,隋文帝正在听刚出使完突厥的使者汇报工作,不久前,隋文帝给突厥的可贺敦(相当于皇后)大义公主送了一件华丽的屏风,他很想知道大义公主看了以后是什么反应。也许你会觉得奇怪了,不就是一件外表光鲜的屏风嘛,这有什么。其实,此屏风的来历可不一般,它来自江南,是隋朝军队从陈朝的皇宫里缴获的,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