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李斯为什么在最后关头反叛皇帝?

揭秘:李斯为什么在最后关头反叛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736 更新时间:2024/2/5 19:58:38

死亡,像癌细胞,一动就扩散了,可谁动了这一下呢?

当然是李斯胡亥有意,赵高建议,执行下笔的当然是李斯。

这个刀笔吏头子,把持着皇帝文玺,捉刀代笔是他拿手好戏,出卖是他看家本事,当年,他出卖了主人吕不韦,就赚了一个廷尉。

吕不韦门下,食客三千,就成就他一人。当游士被驱逐,纷纷离秦时,他赶忙上了一篇《谏逐客书》,为游士而鸣,他不想做孤阴。

他已是丞相了,又到存亡关头,只要他刀笔一动,这“秦二世”就要出生,胡亥动了“二世”的念头,机会又来了!

按始皇吩咐,“二世”应为扶苏,可他死了,哪能作主?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要立扶苏,以为万世之事,都由自己作主,这都是被游仙所误,现在你已经死了,便不能再作主,这就怪不得我李斯了。

我在你跟前,让你作了一辈子的主,你死了,就让我咸鱼翻身,也他妈的作一回主吧。

后世如有人问,李斯啊,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胡亥真好过扶苏?我眼睛又没有瞎,脑子又没发洪水,不要以为我弱智!

还有人会问,李斯呀,你这样做了,会有什么好处?胡亥待你会好过扶苏?哈哈,这些我都不想,我只想,能当一回家,作一回主。

我是个绝对专制主义者啊,却被人专制了一辈子,请想想啊,那是什么滋味?说起来,我是丞相,其实我是奴隶,是皇帝的奴隶。

自从我跟随思想者王,思想就如同被阉了一样。

思想者王的思想,就是统一思想,那是他的理想。

王者通吃,当然要统一思想,可奇怪的是,越是那些不思想就不能活的家伙越主张统一思想,百家争鸣,其实是争霸,就像我的老师荀子,他写了一篇《非十二子》,你将十二子都“非”掉了,自己怎么活?

还有韩非写《五蠹》,他不想想,自己就是一蠹。

都说是我害了他,这可能吗?秦王要用他,我能废了他?秦王想留他,我敢害了他?我早就以王之所是为是,王之所非为非了。

我不仅没有思想,连想法都没有,有意见都多余。我是一件工具,一把锤子,人说“不为铁锤,即为铁砧”,以为铁锤能砸,而铁砧欠揍,但铁锤也不会自由落体,没有独立意志。

作为铁锤,我时刻牢记,否定自己,服从最高指示。就这样,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刻提醒自己。

多少年过去了,人说我富贵之极,谁知我火热水深?韩非还有选择,起码还能选择死,我呢,连死都不属于自己,要听命于最高指示。

那一天,我提了一壶毒酒,去狱中打发韩非。见了韩非,我开口就说,韩非老弟,要怪你就怪我,此事与秦王没有关系,是我妒忌你。

韩非扬眉一笑,哈哈,老兄此言,从何谈起?如果妒忌,当初就不会荐举,今日也不会来见小弟。

我说,当初荐举你,是因为吕氏,那吕氏搞了一个体系,让秦王很是着急。老师当年曾说过,秦无儒,难统一,那吕氏就以大儒自居。

我们老师还在啊,“大儒”二字,也轮不上他来顶替。那《吕氏春秋》,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拼盘而已,杂拌而已。挂在那里,居然一字千金,向秦王示威,向天下挑衅。

秦王要收拾他,我就推荐了你,论帝王学,谁能跟你比!

秦王读了你的文章,果然夸你有根柢,说是能见你一面,他死也愿意,可见他那时多么需要你,有了你的权力与真理的合而为一,他就彻底抛弃吕氏。

秦王那么倾心于你,说实在的,我真的很妒忌,今天我特来敬你一杯,不瞒你,此乃毒酒一杯,不是秦王要赐你死,而是出于我的妒忌。

韩非笑道,我知你会来,也知道自己会死,但死的原因,却不是因为你,而是因为我自己,我忘了老子的教诲,把思想统统写在了书里。

还是老子高明啊,他早就说了大道无言,不能说清楚的。所以,他把思想写成诗,令人咏叹之,其高深莫测,却令后人一直琢磨之。

我一上来,就奉献了王权主义的真谛——君道同体、权力意志,还有两把屠杀思想的刀子——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没想到,第一个被屠杀的,竟然是我自己,你说我是不是弱智?不过,临死之前想明白了,还算对得住自己。

毕竟是老同学啊,你拿毒酒来,是因为你知道,让一个思想者放弃思想而赖活,还不如为了思想而好死。

毒酒在此,我会喝的,可还有几句话,还要交代。

韩非老弟呀,我接过他的话茬,我李斯啊,早就知了你心思,在此,我向你承诺一句,你为思想而死,我替你把思想贯彻到底。

我对不起你呀,但我要对得起你的思想和你高贵的死。

你属虎啊,要在深山里住,每天都要站在山头上看日出。日出时,你的思想,如日之煌煌,虽然光芒万丈,但也含有落日的悲凉。而我属鼠,从粪坑到粮仓,那下水道就是我的青云路。

子之教,争人所不争,要善于处下,别看你解老、喻老,可你只知老子天道,不知老子还有下水道。

你自居于天道,秦王来了,也不让道,你不让道,他怎能与道为一?既然君道同体,你还想染指?当年颛顼“绝天地通”,现在秦王要“绝天道通”,可你呀,能让道吗?你只能活在天道上,哪能像我一样?

要活下去,你只能像我一样,活在下水道里,可你在天道上活惯了,不像我在下水道里轻车熟路,游刃自如,你能从老虎变成老鼠?

我从来没在天道上住过,只要下水道通往粮仓,我就很满足。据说啊,人只要在天道上住过一次,就再也不愿下来,哪怕为之而死。

天无二日,道无二主,天道虽广,却不能承载两个思想者王。我擅自做主,拿来毒酒一壶,敬你毒酒一杯,送你上那黄泉路。

说罢,我深深一揖,说,愚兄罪该万死,但只能如此。韩非说,兄如此言,我死无憾矣!人之将死,其言谨记。

我说那秦王啊,他成也君道同体,败也君道同体;秦兴也以吏为师,亡也以吏为师;最后时刻,你要自己给自己拿主意,要切记啊,切记!

现在,皇帝死了,这是最后时刻了,轮到我来拿主意,可我却从里到外都在发抖,从头到脚都在战栗,我早已丧失了拿主意的能力。

做惯了老鼠,一下子怎能变成老虎?我早已熟悉了下水道,那天道却是我的陌路。我早就期待着这一天,可这一天来了又觉得突然。我还没学会站在天道上发言,我还不习惯表达自己的观点。

胡亥虽愚,却比我能拿主意,赵高虽阉,却比我更有权欲。还是听听他们说的吧!他们说,胡亥要当秦二世,请支持。我说,先帝已有遗嘱,他已选择扶苏。赵高说,这才要请你支持。

我问,如何支持?他说,一要秘不发丧,二要修改遗嘱,让胡亥当二世。他还说,我把心里话都说了,这条命就交给你,要么将我处死,要么照我说的做。怎么办啦?韩非老弟,此时此刻,请告诉我啊,该怎么做?

该我拿主意时,我却没有主意。可我这一生啊,却总有一个野心在跳,它无论如何都要反叛一次,才能安顿自己。为什么要反叛?什么都不为!或者说是为反叛而反叛,反叛本身就是目的。

要怪只怪我自己没有主意,既然自己没主意,那就只能跟着胡亥去反叛一次,皇帝已经死了,这是我一生中反叛皇帝的惟一一次机会。

瞻念前途,我已不寒而栗,韩非老弟,求你在天之灵给我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岳飞的战斗力怎么样?单挑和冲阵他都勇不可当!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是一个不世出的优秀统帅和战略家,尤其是他的岳家军,更是让金人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将不在勇而在于谋”,优秀的统帅向来就不能靠匹夫之勇,但勇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决定成败,岳飞不仅谋略过人,他的勇猛一样让人震撼!接下来,我们来聊一聊《宋史 岳飞传》里的岳飞,看看他到底有多

  • “太后下嫁”是怎么回事?孝庄文皇后的传奇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太后是指清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民,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天命十年(一六二五年)嫁给后金仔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为妻。一六二六年皇太极继承汗位,一六三六年称帝,封博尔济吉特氏为永福宫庄妃。一六三八年生第九子福临。一六四四年福临即位,顺治皇帝福临尊其生母为皇太后,一六六二年福临之子玄烨即位,康熙皇

  • 揭秘:刘邦真如人们所说的那般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原标题 :仁者大德,长风当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刘邦逝世至今,两千多年已如白驹过隙间悄然滑过,两千多年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来说只不过是一朵泛起的浪花而已,其间沧海桑田,白云苍狗,刘邦传奇的一生为历代所评价,其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司马迁誉其为圣人,与尧帝相媲美。宋人苏轼曰:“古之英主

  • 杨广为夺皇位“性压抑” 继位后终露荒淫本性!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杨广是个臭名昭著的衣冠禽兽,荒淫、奢靡、残暴……这是世人皆知的一面;话说回来,他能爬到皇帝宝座上,绝非运气,而是苦苦地下过一番功夫,那种暗中咬牙的韬养手段的确是千古少有。隋朝的历史典籍里储存了杨广为老爹杨坚特制的“迷魂汤”,儿子冒充傻瓜、模仿父亲,你喜欢什么,我做什么;你反感什么,我远离什么,

  • 为何司马衷是脑残皇帝 他是西晋之乱的罪魁祸首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西晋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差的王朝。西晋统一的时间短,公元266年到316年,共计51年,共5位皇帝,如果从灭东吴开始算起,则仅37年。本来时间就短,而就在这短短的半个世纪里,除了晋武帝司马炎立国初期似乎励精图治外,之后的这段时期可以用“乱七八糟”来形容这个王朝。司马炎当政后期,他就开始腐化堕落,之后历

  • 揭秘:赵匡胤为什么是最具侠义心肠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是一个非常大气的政治家。这种大气建立在他对人情世故烂熟于心、对宏观大势与人的微观心理都具有极强的洞察力上,因而显示出一种特别富有人性魅力、在历代帝王中极其罕见的王者风范。一、侠义质朴的性格 赵匡胤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父亲赵弘殷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手下的大将。有道是虎父无犬子、将门无庸辈,赵匡胤从小

  • 班超传奇一生:如何投笔从戎征服了55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班超一家子都是牛人,他爹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史学家,写成了《汉书》。班超刚做官的时候,也就是抄写文书,但他不甘心这样下去,于是投笔从戎,参军去打匈奴。从此,他开始了传奇的一生。班超出使西域的鄯善国,但鄯善国和北匈奴有来往,对班超等人不客气。班超召集部下36人,夜袭击北匈奴的营地。班超亲

  • 太平天国奇男子石达开:凌迟一百多刀 一声未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这是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与苗族同胞欢聚时的即席赋诗,此诗同时也抒发了他的鸿鹄之志。石达开文学才华极高,他应该算得上完美的人了。1847年,33岁的洪秀全和32岁的冯云山到贵县(广西贵港)访问一个人,邀其共图大事,最终,这个16岁的少年答应

  • 清朝康熙帝为何要废除长城?只为实现国家大一统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长城宛如一条游龙,横亘东西万余里,雄踞于北方广阔草原与千万亩耕田之间。虽然它早已化为历史的陈迹,却是中华民族引为自豪与骄傲的象征,历代沿用长达两千余年,至清康熙时,长城终被废弃。那么,康熙帝为何废长城?秦筑长城,别内外,界“中国”当秦始皇吞并六国、大行“包举宇内”之志时,其宿敌匈奴正纵横于北方辽阔的

  • 子不如父:吕布典韦的后代为何不是一代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熟读三国演义有一种说法,叫“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就是说吕布赵云典韦的功夫天下无敌,那么这些人的后代,为何不堪一击。难道这些常年征战在外的将军,不能对自己的儿子指点一二,要知道知子莫若父,自己把自己的一身本事给自己儿孙,难道不是对儿孙的最好回报吗?其一,名将们都忙,常年奔波在外,他们公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