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室忠臣曹孟德:曹操的生平故事是怎样的

汉室忠臣曹孟德:曹操的生平故事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19 更新时间:2024/1/22 4:56:06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为汉相曹参之后,曹操的父亲曹嵩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汉末最忠于汉室的忠臣,莫过于曹操,虽然他被儿子尊为魏武帝,但他在世时,三分天下有其二,大权在握,依然臣事汉朝,把他说成大奸臣,那是罗贯中的污蔑。曹操对献帝一直忠心耿耿,顾全大局。自董卓专权,曹操逃亡到关东,集结讨董联军,虽然他是第一个发起人,但为了大局,他主动推举袁绍为盟主,这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本文是关于曹操的生平故事。

反董联军占领洛阳后,诸侯停滞不前,等待观望,惟有曹操独自领兵西进,虽然由于孤军深入而失败,但他的反董决心,明显比诸侯要坚定。

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后,袁绍等人图谋立刘虞为皇帝,遭到曹操的拒绝,他表示“我独西向”,再加刘虞自己拒绝称帝,所以这一图谋没有得逞。

李郭之乱后,汉献帝东还,一路十分狼狈,各地诸侯都认为汉室气数已尽,如果曹操是奸臣,全可不管这种闲事,甚至对献帝加害,但只有曹操主动迎接献帝,重新建立了汉朝政权。而且为了大局,曹操还把大将军的职位让给了袁绍。

关于衣带诏事件,其实只是董承自称得到了献帝讨曹操的衣带诏,真伪难以判断。如果是假的,那么奸臣是董承,如果是真的,曹操发现这一件事后依然尊献帝为君,而不是将他废除,这怎么可能是奸臣的作为呢?我们只要看看董卓、司马师、司马昭、孙竣等人,皇帝对其稍有不满就被废掉,有的则连不满都没有,甚至加以杀害,那才是奸臣的行径。另外要说明的是,董承原来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将,也参与过李、郭等人的叛乱,来历就很有问题,实质上是董氏余党。至于曹操杀死董承的妹妹,从那个时代考虑,出于斩除后患的原因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要求汉末的人吧。

伏皇后被杀,主要原因是她在董贵妃被杀后,在对伏完的书信里有“恶言”,并参与了伏家的阴谋活动。曹操其实很早就知道这件事,但一直没有行动,心里还是不愿意出现废皇后的事情,直到伏家真的对中央政权的稳定构成威胁,才不得已下手的。东汉之所以衰亡,就是在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下腐化的,曹操对伏氏的打击,彻底解决外戚问题,和他原来和袁氏一起诛灭十常侍一样,都是对腐蚀汉朝的腐朽势力的扫荡。

曹操虽然掌握很大权力,但一直尊重献帝权威,甚至自己的生死也交在献帝手里。曹操见献帝,都按照当时三公见皇帝的惯例,左右有虎赉夹着。有一次献帝对他说:“曹公如果认为我值得辅佐就请辅佐,不能的话也随你。”那时献帝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将曹操杀死,曹操很紧张,汗如雨下,但是献帝没有下令杀他,曹操也没有因此对献帝有什么不恭。由此可见,献帝和曹操还是比较信任的。

我们再把曹操和别的势力比较一下。刘备从小就是野心勃勃,连村里的大树还想当作皇帝的车盖,他这个皇亲真假也很难说,最后献帝还活着,刘备就迫不及待做了皇帝。孙权占据江东,鲁肃一见他就劝他要学刘邦,不要学齐恒晋文,后来孙权到底自己做皇帝,当然不是忠臣。刘焉在西川借口米贼当道不愿供奉朝廷,还制作天子车马,也是想取代汉室。马腾韩遂本来就是叛乱分子,后来受招安的。至于董卓、二袁、公孙瓒、张鲁等人就更不用说了。曹操说“设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一点也没说错。

另外,我们分析一下三国演义里关羽的一句话,他投降曹操时有三个要求,第一个就是“降汉不降曹”,降汉,那就是说原来是刘备在和汉朝对立,从刘备最亲信的关羽这句话里看得出,刘备才是汉贼。前面我说的都是正史,演义是尊刘贬曹的,但即使罗贯中再巧言令色,谁忠谁奸还是露出了马脚。

曹操被当作奸臣,因为曹丕篡位自立,那是他儿子的事,曹操自己一直臣事汉室。因为他,汉朝才又延续了二十多年。有人说尊刘贬曹是封建正统观念,其实,就是按照封建正统观念来考较,曹操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室忠臣。不仅如此,毛泽东还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后又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称及曹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备错过的四大猛将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典故何来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一.太史慈他和刘备在早期为救孔融的时候,就相识了。《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施礼罢,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玄德看毕,问慈曰:“足下何人?”慈曰:“某太史慈,东海之鄙人也”只是那时刘未对其产生如赵云一样的情感。试想若当时刘能对其如

  • 历史上秦宣太后芈八子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然而就在这个小国中诞生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宣太后。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太后,是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的生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古代女子一向都不管朝政之事,而宣太后却能越于男人之上,把持朝政,成

  • 顺治皇帝是因为董小宛而剃发出家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民间野史中,一直流传着顺治皇帝剃发出家的故事。而且,顺治皇帝出家的原因,是由于爱妃董小宛的病逝。事实真是这样吗?关于顺治皇帝是否出家,此事是存疑的。但关于顺治皇帝是由于董小宛的病逝而出家,此事是绝对不可能的。导致顺治出家的,应该是其爱妃董鄂妃。董鄂妃是满洲正白旗人,而董小宛是出生于苏州的汉人,二人

  • 关羽为何不肯与黄忠同列为官?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占领益州后,进位汉中王。册封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四人为前、左、右、后将军。关羽听说黄忠被任命为后将军,大怒道:“大丈夫绝不和老兵卒同列为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关羽不肯与黄忠同列呢?黄忠,字汉升,荆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人。初平三年,刘表担任荆州牧驻军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黄忠被刘

  • 大臣写了一份近两万字的奏章结果挨朱元璋一顿板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大臣地位最低的,当属明朝。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社会底层,对于官僚有着天然的仇视。平心而论,朱元璋在位期间,对于老百姓是比较宽厚的,对于官员们却是异常严苛的。大概因为在发迹前见识了太多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所以,老朱内心对于官僚们应该是不信任的,时常怀有防备之心。而且,朱

  • 孙策——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少年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志·孙策传》:评曰:“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孙策,名副其实的少年英雄,自16岁时随父亲征战到26岁鹿山殒命,这点恰然和唐太宗神似。少年时代便开疆阔土乃至“割据江东”,成为东吴基础;和一般的少年

  • 李三才是如何出名的?李三才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李三才是明朝后期的一位著名官吏,李三才之所以那么出名是因为李三才曾经在朝廷中引起党争,而且李三才本人为人又是非常的高调,这使得李三才虽然官职并不是很高,但是却有能力在明朝朝廷之内引起了几次轩然大波,李三才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位褒贬不一的官员,正是因为有争议,所以越争越出名。下面做一下李三才简介。李三才,

  • 五废六立 两朝为后:传奇皇后羊献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羊献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提起司马衷,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有一句名言,大家肯定不陌生,那就是“何不食肉糜”?这句名言,就是司马衷先生说的。他说这句话时的情境是这样的:大臣向他汇报,发生旱灾,老百姓连粥都喝不上了。于是,一脸不解的司马衷先生,就说了上面的这句名言。不需要我说,你肯定也知道了,司

  • 三国曹魏名将第一人——张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按正史记载,作为浴血沙场能征善战的将军,张辽当为曹魏阵营的第一人。《三国志》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大将之首。王歆更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县人(今山西省朔州)。胡汉长期杂处的边地朔州,是英雄豪杰辈出的地方。在张辽之后,这块地方相继崛起的各朝代英雄好汉

  • 朱元璋为何如此仇富?竟然源于小时候的一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重八十六岁那年,朱家租种刘德的十几亩田地,获得了大丰收。在朱五四的印象中,他种了一辈子的田,还从没有收过这么多的粮食。粮食收多了,心眼儿也就多了。陈二娘对朱五四道:“我们家重八已经是大人了。趁今年收成好,托人给重八说房媳妇吧。”朱五四听了陈二娘的话后只是笑笑,没言语。虽然他也有和陈二娘同样的想法,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