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错过的四大猛将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典故何来

刘备错过的四大猛将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典故何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969 更新时间:2024/1/17 3:33:56

一.太史慈

他和刘备在早期为救孔融的时候,就相识了。《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玄德。施礼罢,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玄德看毕,问慈曰:“足下何人?”慈曰:“某太史慈,东海之鄙人也”只是那时刘未对其产生如赵云一样的情感。试想若当时刘能对其如对赵云般器重,想当时其必会倾心相投。

注:只是后其为其母而投刘繇,若刘兄弟也一起去,估计三国历史就要变了。

二.张辽

刘备及关羽都对其很是敬佩,早在与吕布同守徐州之时,便已有相识。试想刘备若能把其当成与关、张一类的兄弟,其对刘也一定很是感激,到曹操收伏吕布时,刘若能对曹言之及自家如关、张一样的兄弟,想曹也未必会杀他。之后刘自然可与其在一起了。

三.张任

张任文武全才,只可惜死得太早。若刘备对其不因其杀庞统而痛恨其,而是对其礼贤下仕,如张飞义释严颜一样,再对其动之以情,想其必定死心投降。那时蜀汉岂不又多了一个员大将?

四.庞德

庞德原为马超部将,因其生病所以才未被派去救刘璋,不然,后必随马超降刘备了。其实纵然其当时因病未有收降,若刘备有收其心,想也不难。只要让马超暗书一信,再潜人与张鲁手下的杨松,使反间计,想必能使其来投刘备的。

若刘备五虎将加魏延再加上这四员大将必定声势大震。孔明坐震成都,然后派张任、严颜、魏延等守把西川南部,以拒南蛮。派马超、马贷、庞德等守把汉中,以拒羌兵。派张辽、关羽等守把荆州,以拒东吴。(进攻派关,守城留张。以张辽的沉稳和谋略,未必会被东吴偷袭)最后留张飞、赵云、黄忠、太史慈做为进攻长安救援各路的援兵。这样一来,何愁天下不定?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这句话的来源未知,可能是出自某个小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句话是比较值得我们去讨论的。

考究这句话的来源,我们找到这么一个资料,诸葛亮、庞统、徐庶都师从于水镜先生。水镜先生曾经告诉诸葛亮等人云,奉孝锋芒太盛,待其死后,方可出山。意思很简单,郭嘉的锋芒太盛了,你们要等到他死了,才能出山作出一番事业。

我们来看一下时间表:

郭嘉:170年-207年,196年开始到曹总手下打工,此时郭嘉26岁。

诸葛亮:181年-234年,196年时15岁。

庞统:179年-214年,196年时17岁。

好,我们来对一下时间,国家207年去世,同一年(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也正是因为这个巧合,才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传闻。

再一点,郭嘉和诸葛亮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极具战略目光的“大布局人才”,同时两人还是出色卓越的心理学家。

先说郭嘉,曹操196年迎汉献帝,郭嘉同年进入曹操账下,随后曹操开始进入强盛时期,挟天子以令诸侯,郭嘉展现才能,给曹操定下了统一北方的战略布局,并在好几场大战中,揣摩对方心理,屡次力排众议改变曹操军事布局,为曹操的北方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时郭嘉的战略非常明确,曹操以天子为后盾,扫清北方诸强,然后一鼓作气攻下南方,南方当时并没有太强大的势力,按照当时的形式来看,郭嘉的战略是非常明智的,事实证明也是非常成功的。

遗憾的是郭嘉帮助曹操扫清北方期间病逝,曹操对南作战接连失利,不可谓是损失。

再说诸葛亮,207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当时刘备一个地盘都没有,唯一有用的就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诸葛亮则弄出了一个至今被广为传颂的“隆中对”,大家都知道了,曹操强盛,不可与之争锋,联合东吴,向西南方向发展,如成功,则可三分天下。

可见,诸葛亮和郭嘉一样,有极高的“大布局”眼光,在战略布局上是有想法的。曹操强势,不跟他打,东吴这边之前也经历了一些小战斗,而且孙家脚跟站稳了,有威望,战斗力也强,也不跟他打。那就只能去西南了,那地方没怎么打过仗,战斗力不强,就它了。

由此看出,郭嘉和诸葛亮都是制定最高方针的人,这一点两人是想通的。但两人也是有区别的,战略家外,郭嘉更偏向于军事,而诸葛亮更偏向于政治。

这一点其实也有待研究。曹操势力挟天子后威望极高,不需要担心其他事情,扩张势力,攻打敌对实力就行了,郭嘉不需要操心政治。

而诸葛亮不同,制定方针后,刘备还算出色完成了任务,一统西南蜀地,但当时刘备收编了许多地方的降将,有文官有武将,有刘备的老家地,有刘表曾经的部下,有刘璋曾经的部下,还有本地的豪强等等,这些势力混杂在一起,你能说刘备集团能太平吗?

而就是以为诸葛亮坐镇成都,才在很短的时间内,平衡了刘备集团的各方势力,然后枪口统一向外,继续和曹操作对。可见,诸葛亮在政治方面,很有自己的一套。

再有,诸葛亮后期出兵攻打曹操,几次战略都是比较正确的,但问题就是因为没有可用的人才,这才导致屡屡失败。这不是诸葛亮的错,实在是因为“蜀中无人”呢。所以说,在军事方面,诸葛亮未必输给郭嘉,只是指令下达了,执行的人不给力,无可奈何。

反过来讲,凭借郭嘉对“心理学”的研究,在争执上,也未必输给诸葛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秦宣太后芈八子的人生轨迹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然而就在这个小国中诞生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宣太后。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太后,是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的生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古代女子一向都不管朝政之事,而宣太后却能越于男人之上,把持朝政,成

  • 顺治皇帝是因为董小宛而剃发出家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民间野史中,一直流传着顺治皇帝剃发出家的故事。而且,顺治皇帝出家的原因,是由于爱妃董小宛的病逝。事实真是这样吗?关于顺治皇帝是否出家,此事是存疑的。但关于顺治皇帝是由于董小宛的病逝而出家,此事是绝对不可能的。导致顺治出家的,应该是其爱妃董鄂妃。董鄂妃是满洲正白旗人,而董小宛是出生于苏州的汉人,二人

  • 关羽为何不肯与黄忠同列为官?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占领益州后,进位汉中王。册封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四人为前、左、右、后将军。关羽听说黄忠被任命为后将军,大怒道:“大丈夫绝不和老兵卒同列为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关羽不肯与黄忠同列呢?黄忠,字汉升,荆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人。初平三年,刘表担任荆州牧驻军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黄忠被刘

  • 大臣写了一份近两万字的奏章结果挨朱元璋一顿板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大臣地位最低的,当属明朝。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社会底层,对于官僚有着天然的仇视。平心而论,朱元璋在位期间,对于老百姓是比较宽厚的,对于官员们却是异常严苛的。大概因为在发迹前见识了太多作威作福、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所以,老朱内心对于官僚们应该是不信任的,时常怀有防备之心。而且,朱

  • 孙策——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少年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志·孙策传》:评曰:“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祟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孙策,名副其实的少年英雄,自16岁时随父亲征战到26岁鹿山殒命,这点恰然和唐太宗神似。少年时代便开疆阔土乃至“割据江东”,成为东吴基础;和一般的少年

  • 李三才是如何出名的?李三才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李三才是明朝后期的一位著名官吏,李三才之所以那么出名是因为李三才曾经在朝廷中引起党争,而且李三才本人为人又是非常的高调,这使得李三才虽然官职并不是很高,但是却有能力在明朝朝廷之内引起了几次轩然大波,李三才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位褒贬不一的官员,正是因为有争议,所以越争越出名。下面做一下李三才简介。李三才,

  • 五废六立 两朝为后:传奇皇后羊献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羊献容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提起司马衷,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有一句名言,大家肯定不陌生,那就是“何不食肉糜”?这句名言,就是司马衷先生说的。他说这句话时的情境是这样的:大臣向他汇报,发生旱灾,老百姓连粥都喝不上了。于是,一脸不解的司马衷先生,就说了上面的这句名言。不需要我说,你肯定也知道了,司

  • 三国曹魏名将第一人——张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按正史记载,作为浴血沙场能征善战的将军,张辽当为曹魏阵营的第一人。《三国志》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大将之首。王歆更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县人(今山西省朔州)。胡汉长期杂处的边地朔州,是英雄豪杰辈出的地方。在张辽之后,这块地方相继崛起的各朝代英雄好汉

  • 朱元璋为何如此仇富?竟然源于小时候的一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重八十六岁那年,朱家租种刘德的十几亩田地,获得了大丰收。在朱五四的印象中,他种了一辈子的田,还从没有收过这么多的粮食。粮食收多了,心眼儿也就多了。陈二娘对朱五四道:“我们家重八已经是大人了。趁今年收成好,托人给重八说房媳妇吧。”朱五四听了陈二娘的话后只是笑笑,没言语。虽然他也有和陈二娘同样的想法,但

  • 王昭君的一生是怎样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将王昭君比作具有“落雁”美貌的女子,那不如将她比作沙漠中的一颗耐旱而茁壮的野草。在中国王昭君除了是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为四大美女文明之外,它让中国人民数千年来永记于心的就是她和亲出塞的故事了。传说王昭君是西汉时期的一个有着绝世才貌的女子,她的美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