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灭亡真相:大明朝亡就亡在崇祯帝不会用人?

明朝灭亡真相:大明朝亡就亡在崇祯帝不会用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32 更新时间:2023/12/11 1:40:46

崇祯在上吊前,咬破手指用鲜血悲催地写了份遗诏(《明史》有记载),看着像是自责、自悔,其实主要是在表达“诸臣误朕”,推卸责任,可偏偏那些人又都是你亲自任用的,归根结底怨得了谁?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就是因为善于用人,韩信彭越英布有毛病,也是等到功成之后再下黑手解决,就连朱元璋也是如此。你朱由检用人眼光不行,偶有灵光之处,却尽干些自毁长城的傻事。那么我们就聊聊崇祯在用人方面到底有那些错误,不是马后炮精神,确实昏招连连!!!

网络配图

七年朱由检登基,立马除掉魏太监,扳倒阉党,紧接着就任命袁崇焕督师蓟辽,是有雄心壮志的,也有起用孙承宗的想法,却遭到时任兵部尚书王在晋的诬告、阻拦(无耻小人风范,为了个人恩怨误国啊),直到崇祯二年,皇太极都快打到家门口了,才被起用。可别小瞧了这两年的时间差,足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假如有孙承宗在崇祯身边,袁崇焕敢吹出“五年复辽”的牛?排挤满桂(可能性不高,好歹也是孙老头一手提拔出来的)、杀掉毛文龙,或许袁崇焕还是能干得出来,但有孙承宗居中调解,他和崇祯的隔阂不会越来越深。袁崇焕是不懂政治,但作为优秀的战术执行者、大明的顶梁柱、民族英雄,被冤杀,还是凌迟,不免让人痛心疾首!

都说崇祯是倒霉蛋精简驿站,想省点钱吧,还逼出个李自成,更别说一直在东北虎视眈眈的满清了。农民起义、清军入侵若只是一头在闹,倒还容易摆平,但两头一起闹,拆了东墙补西墙,哪一头又都搞不定,最终导致灭亡。这时能够力挽狂澜、挽救大明王朝的也只有孙承宗了,作为明末最杰出的军事战略家,有威望、有谋略,主持全国军务,完全可以起到二战时期马歇尔的作用,至少比崇祯极为信任的杨嗣昌强!杨嗣昌虽也并非无能之辈,他制定“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差点就平定了农民起义,但让其总掌军事,就差太多了。此人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气度、没有气量,就因为政见不合,在卢象升抗清时事事掣肘,使其战死;孙传庭干掉了高迎祥,几乎灭掉李自成,也是同样的原因,被进谗言,白白蹲了三年牢狱,就是这三年李自成、张献忠一点点做大做强,一发而不可收拾;洪承畴松山兵败的锅倒轮不到杨嗣昌来背,那是崇祯和陈新甲的事。至于杨嗣昌的结局,因为洛阳、襄阳失陷,福王、襄王被杀,自己畏罪服毒自尽。可悲!可叹!

网络配图

从小读历史纳闷怎么萧何、李善长会是汉、明开国第一功臣,而不是攻城略地的韩信、徐达,看到崇祯这一段彻底明白了,没有钱粮,哪个丘八肯去拼命,没人拼命就是将领再厉害也白搭。说起杨廷和,自然要提到明武宗朱厚照,这位奇葩、贪玩、好色、据说有很强军事才能的皇帝,先后重用了以刘瑾为首八只没有小丁丁的老虎、钱宁、江彬,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政治腐败黑暗。两个王爷起来造过反;正德五年,在河北爆发了刘六、刘七大规模农民起义;蒙古鞑靼小王子(达延汗),也时不时南下抢一把,也算是内忧外患了,就这样大明也没到崩溃的边缘,全是依赖李东阳、杨廷和在支撑,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反观崇祯在位17年换了16任首辅,任职时间最长的温体仁,还被明史列入《奸臣传》,最后一任魏藻德甚至连脸都不要了,吏治腐败严重,国家治理的一团糟。一打仗就为军饷发愁,就得加赋税;天灾还不断,更没钱粮赈灾,就算有,层层盘剥,落百姓手里又能剩几个,所以一句“迎闯王不纳粮”的广告,引无数百姓走上造反的道路不回头。可见有个能臣、有个稳定的中枢机构把持国政的重要性!

网络配图

大明帝国到了崇祯这一代,经过他哥哥一顿折腾,党争、腐败、边患、流寇,确实千疮百孔、江河日下。可朱由检不是昏君,他本人勤政节俭却刚愎自用,有抱负却资质平平,如果能用人得当、用人不疑,依靠几个精英是完全能延续明朝的统治,未必成为“中兴之主”,但绝不是“亡国之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野史勘误:朱元璋不太可能因一个错字处死官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据野史,洪武年间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荐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准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网络配图卢熊走马上任。过去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他到兖州后首先要启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是根据皇帝的诏书

  • 他是中国最残暴的皇帝 却对后世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五千年,朝代更迭,兴衰几度,英明大略圣主与荒淫暴戾之君就像播放器里面的循环播放,轮番出现。开明的皇帝无不是披荆斩棘开创基业或是励精图治中兴一个朝代,而无道之君则多像是将祖上几代人积攒的家业挥霍一空的败家子,对各类帝王的评定,不仅是历史学家的专利,更是普通大众饭后谈资的一部分。网络配图对于熟悉

  • 明太祖朱元璋反贪腐的“创新”杰作 发动群众运动?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读了王学泰先生的旧作《说大诰》,浮想联翩,感受颇丰。网络配图要饭的穷小子朱元璋力挫群雄,成为一言九鼎的开国皇帝后,自以为是天纵之圣,英明盖世。为给子孙后代留下兴国安邦的万世基业,他不仅大开杀戒诛元勋戮群臣,还编纂了比历朝历代刑法都严厉残酷的《大明律》。不过,最具创意的还是他以皇帝诏诰的形式陆续发

  • 刘秀长什么样?据说是历史上最帅的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随着影视剧《秀丽江山》的热播,光武帝刘秀吸了不少粉,大家都被他英俊的外貌,广阔的胸怀所吸引,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刘秀又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历史上真正的光武帝刘秀。汉光武帝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

  • 揭秘:万历皇帝为何采用“北斗七星”的葬式?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至今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万历皇帝的葬式为何要采用“仰面朝天,右手扶着自己的面颊”的怪异姿势,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第十座陵墓,埋葬的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明定陵1956年5月开始挖掘,1957年打开地下玄宫,万历皇帝的古怪葬式,一直是个

  • 此人是最被低估的谋士 诸葛亮加荀彧都不如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有人选择隐居避世,有人选择宦海沉浮,无论哪种选择,都不能逃过历史的评说。当然还有一种人,满腹才华却不能遇到良人好好施展,忠心为主主却不知,空留满心的遗憾。三国中就有一个这样典型的人,他叫沮授。据说沮授的才华就是诸葛亮加上荀彧都比不上,但是却未能遇到一个明主将他的才能好好运用

  • 三国之中谁才是曹操帐下得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手下一共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这五位谋士都为曹操立下过大功,而至于谁是第一谋士,各有争议。让我们通过《三国志》一起来分析一下谁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吧。荀彧荀彧属于丞相之才,他眼光长远,智谋偏于战略。荀彧思维精深,看问题很透彻。比如他认为颍川是“四战之地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所以你百年以后应该

  • 他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只因做对了一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末年,南阳豪强刘縯、刘秀兄弟募集了一批人马投身农民起义队伍。他们经过多年征战,屡立战功。出身贵族的刘縯自持有功,图谋最高领导权。在争权斗争中,刘缤被更始帝刘玄杀害。消息传来,刘秀悲愤万分。网络配图但他自知不是刘玄的对手,不能够和他相争。经过反复思考,他竭力克制了自己,并出人意料地从征战地父城赶回

  • 为何曾国藩家书出现最多的字是“勤”与“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其绝大多数子侄后人都有所成就。著名作家唐浩明著有《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一书,从千余封曾氏家书中选取300多封加以评点。曾氏家族从曾国藩的父亲之后到科举制度废除七十余年间,共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20多人,实行新式教育制度后,其子孙都大学毕业,留学外国。唐浩明总结了曾国藩培植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