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人是最被低估的谋士 诸葛亮加荀彧都不如他

此人是最被低估的谋士 诸葛亮加荀彧都不如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42 更新时间:2024/1/6 8:05:10

在三国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有人选择隐居避世,有人选择宦海沉浮,无论哪种选择,都不能逃过历史的评说。当然还有一种人,满腹才华却不能遇到良人好好施展,忠心为主主却不知,空留满心的遗憾。三国中就有一个这样典型的人,他叫沮授。据说沮授的才华就是诸葛亮加上荀彧都比不上,但是却未能遇到一个明主将他的才能好好运用,以至于在历史上都留下相当多的遗憾。

网络配图

史料记载,沮授他“少有大志,善于谋略”一开始是韩馥的别驾,在后来袁绍攻打冀州的时候,韩馥准备将冀州送给袁绍,沮授罗列了数条理由说冀州可保,不必送人,但是韩馥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让沮授很伤心遗憾。等到后来袁绍占据冀州,辟沮授为从事,听到袁绍立志将尽自己的力量和生命来振兴汉室,恢复刘汉天下的一番话,但是苦于没有像管仲范蠡一样的人辅佐自己,于是想要邀请沮授一起同心协力,共同使国家安定时,沮授听完后大为感动,于是说出了自己对于当前局势分析,并将袁绍需要做的事一一罗列了出来。袁绍听完后大喜,当即任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就这样,沮授追随袁绍,为他出谋划策,取得了相当多的收获。比较著名的是沮授五策。

沮授首先根据袁绍的优势:二十岁左右就开始为官,扬名天下,董卓乱政,袁绍首先举起反抗的大旗,董卓畏惧让天下人刮目相看,现在又拥有富饶的冀州,可谓是威震四方;再者袁绍作为四世三公,有雄厚的家底,诛杀阉宦,对抗董卓这样的忠义之行更是得到了天下人的支持,所以一统天下在袁绍这里是可行。

网络配图

其次,沮授为袁绍规划好了发展方向,第一步是占领青州;第二步是击垮组织松散的农民起义,这样一来张燕就不足为惧;第三步,是夺下青州后,公孙瓒独木难支,幽州就可以很轻松的被拿下;第四步是由于夺取了四州之地,实力强大了,英勇善战的匈奴必定会追随,则袁绍的军队必定会更加强大;第五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占领四州之地后,广泛的招揽贤才、训练士兵,然后将汉献帝重新迎回洛阳,恢复宗庙,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达到谁都不能够与我们争锋的目标。

袁绍悉数听取了袁绍的前四步,并且很快就取得了沮授所预想的那个目标,但是第五步,袁绍却未能实行,也是这关键的第五步使袁绍满盘皆输。我们不说仅仅是因为这一个原因而造成袁绍的失败,但是若袁绍听从了沮授的意见,我相信结局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为什么绍一定要迎回汉献帝呢?因为在所有人眼里,袁绍都是举着正义的大旗才取得这样的成就的,更何况自己敏感的身份,一旦暴露了他想要反叛的念头,他就会被千夫所指,功亏一篑。结果证明袁绍没能听沮授的步骤进行下去,官渡之战后袁绍最终还是失败了。

网络配图

袁绍的失败不仅让沮授痛心,更让他失望,本以为跟了一个一心只想匡扶正义恢复汉室的明主,没想到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袁绍自己的私欲。沮授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用几步就帮袁绍将半壁江山拿下,但是却还是跟错了主,认错了伯乐。带着满心的遗憾,沮授选择不再相信谁,坚持自己最初的忠义之心,誓不投降曹操,最终被曹操杀害。沮授拒不投降时曹操说了这么一句话:对于沮授不只是可惜,更有一番相见恨晚的味道。可见沮授的才能足以让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之中谁才是曹操帐下得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手下一共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这五位谋士都为曹操立下过大功,而至于谁是第一谋士,各有争议。让我们通过《三国志》一起来分析一下谁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吧。荀彧荀彧属于丞相之才,他眼光长远,智谋偏于战略。荀彧思维精深,看问题很透彻。比如他认为颍川是“四战之地

  • 赵匡胤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儿孙而是传给赵光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961年杜太后病重,召赵匡胤与赵普至病榻前,问及太祖,江山如何得来,太祖泣答,因祖宗庇佑,杜太后摇头,你的天下是因为周世宗(即柴荣)让幼子(即柴宗训)当皇帝而带来的,如果周王朝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天下哪里会归你所有,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所以你百年以后应该

  • 他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只因做对了一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末年,南阳豪强刘縯、刘秀兄弟募集了一批人马投身农民起义队伍。他们经过多年征战,屡立战功。出身贵族的刘縯自持有功,图谋最高领导权。在争权斗争中,刘缤被更始帝刘玄杀害。消息传来,刘秀悲愤万分。网络配图但他自知不是刘玄的对手,不能够和他相争。经过反复思考,他竭力克制了自己,并出人意料地从征战地父城赶回

  • 为何曾国藩家书出现最多的字是“勤”与“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是晚清重臣,其绝大多数子侄后人都有所成就。著名作家唐浩明著有《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一书,从千余封曾氏家书中选取300多封加以评点。曾氏家族从曾国藩的父亲之后到科举制度废除七十余年间,共出秀才、举人、进士、翰林20多人,实行新式教育制度后,其子孙都大学毕业,留学外国。唐浩明总结了曾国藩培植的良

  • 赵匡胤悄无声息“废座撤茶”如何能在文臣面前立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茶始盛于唐,至宋影响力达到顶峰,不仅成待客“必需品”,更发展成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推动者恰是宋太祖赵匡胤。如果说“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对赵家皇权的威胁,那宋太祖之前悄无声息“废座撤茶”则是在文臣面前立威。正、野史都说到这事,960年二月,“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召宰相范质等议政。网络配图召见之初设座

  • 23岁就去世!霍去病死亡背后有什么阴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汗青纪录霍去病是病去世的。一个年仅23岁,统领千军万马的天之宠儿,一个领导800铁骑,就能在匈奴要地当地横行无忌的骠骑将军,竟然去世了。17岁两出定襄、19岁三征河西、21岁纵横漠北。纵观中国军事史,云云年龄就得到云云战绩的,唯此一人。网络配图关于他的去世有如许的说法:在漠北决斗中他身先士卒非常骁勇

  • 乾隆皇帝为何成帝王长寿冠军:曾下狠心戒除烟瘾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清代皇帝比较重视医学,例如康熙就大力推广人痘接种术,他在《庭训格言》中这样说道:“因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今边外四十九旗,俱命种痘。凡所种者,皆得善愈。”网络配图你不要小看了中国的种痘之术,在1796年英国人琴纳试种牛痘成功以前,欧洲和亚洲的很多国家都是采用中国这种免疫方法进行天花防治,俄国早

  • 李鸿章的英国之行:120年前李鸿章访英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1896年,李鸿章游历欧美,在英国待了20天。《文史天地》杂志2008年帅艳华撰写的文章描述了李鸿章访英之旅,摘录如下:(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得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更加剧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896年,德国强占胶州湾,英国占据威海卫,法国窃取广州湾,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民族

  • 清朝雍正皇帝并非“情圣”:每天奏折都批不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近来,电视荧屏上“四爷”(雍正)的身影无处不在,引发诸多关注和热议。作为既有争议又有魄力的皇帝,雍正给世人留下了不少谜团。有人说,雍正多疑、暴躁,也有人说他勤政、朴素。请问,雍正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网络配图一、“雍正夺嫡”与“秘密建储”。“雍正夺嫡”,是与“太后下嫁”、“顺治出家

  • 刘邦把异姓王全都被剪除 为何只有他没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打天下和坐江山,是两码事。创业的时候,为君者需要部下卖命,故有求必应,大家表面上一团和气,还说得过去;守业的时候,为君者把天下看成了自家的,外人成了潜存的隐患,能杀就杀,能除就除。刘邦就是个例子。网络配图称帝前,刘邦陆续分封了几个异姓王;称帝后,刘邦重新敲定和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齐王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