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维的一生经历过哪些大起大悲?他的心境有着怎样的变化?

王维的一生经历过哪些大起大悲?他的心境有着怎样的变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81 更新时间:2024/1/16 23:56:22

说到王维,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王维,盛唐才子,和李白同年而生,诗书画音四绝,少年极负盛名,出名之时,太白还在四处海投简历,杜甫也还是个野孩子,王维这一生大起大落,沉沉浮浮,暮年修禅悟理万念皆空,人生在世一甲子,终成一代“诗佛”。

曾有人说:

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生有四大悲: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老年丧独子,少子无良师。

可这四喜四悲混到一起,到底是喜还是悲,没有人知道。

王维就是这样一个被命运反复“捉弄”的人,他经历了太多的大悲大喜,最后寄情山水田园,隐于深山,宛若活佛,可他终究不是佛,这个世界除了万里山水,什么也没留给他,他一无所有,所谓的无欲无求不过是无可奈何罢了!

1、音乐神童,兼善诗画。

王维出生于山西一个名门望族,爷爷王胄是朝廷的乐官,王维自然也是继承了一身的音乐细胞,据说小小年纪就能通晓乐理,随便拿起一件乐器就能奏出旋律。

王维的母亲擅长画画,父亲擅长诗文,得益于这样的滋养,王维耳濡目染,自小便多才多艺。

这样的岁月静好是很短暂的,王维9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从此家道中落,母亲不得不遣散家奴,变卖房产,开源节流维持生计,带着王维等兄妹6人回到娘家。

尽管荣华不再,可母亲对王维的教育依然没有丢下,王维和弟弟便写稿卖画,补贴家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王维的诗画也更加的精炼。

十五岁那年,他去长安应试,书生意气,才华横溢,写下了一首《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少年行四首·其一》

此时的他已经小有名气,少年得志,春风得意,酣畅豪饮,走马长安,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带着满腔热情,势必要在长安城闯出一片天。

王维在繁华场里站稳了脚,上到王宫贵胄,下至市井百姓,此时的王维就像是一个炙手可热的明星,能书善画,又通音律,整日通告不断,可总是在一些特定的时候,心中生起一些思乡的愁绪。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时的王维,刚过十七。

2、状元及第,曲动京城。

游历几年后,二十一岁的王维名气更盛,他重回长安,以一支自己创作的琵琶曲《郁轮袍》成功打动岐王李范和玉真公主,得到他们的举荐,那年科考,一举夺魁。

开元九年,长安城锣鼓喧天,王维身骑白马,插花游街,成了熠熠生辉的状元郎。之后,王维被封为太乐丞,掌管宫中音乐和礼仪。

那年长安,一首名曲旋律婉转,家喻户晓,人人传唱,名曰《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成也音乐,败也音乐,王维一日排练节目时,私自观看伶人舞黄狮子。“黄”和“皇”谐音,意味着至尊,黄狮子只有在皇上到场的情况下才可以舞动。本来是尽职尽责,在皇帝眼中却成了大不敬。

就这样初涉官场就飞来横祸,年纪轻轻的王维被远谪济州,从一个长安乐官变成了一个仓库管理员,巨大的反差严重伤害了这个青年脆弱而敏感的自尊心,王维在枯燥的生活中却活得更加通透,得失荣辱也已看淡。

不久便请辞回乡,与妻团聚。

3、天地不仁,妻子尽丧。

夫妻二人琴瑟和鸣,现世安稳,而立之年的王维,终于快有个儿子了,如此大喜,足以冲淡之前所有的不悦。

可偏偏,岁月不想轻饶了他,生产之日,妻子难产,一尸两命。

中年丧妻,老年无子,王维誓不再娶,孤独一生。

4、游历江南,无欲无求。

悲愤难平的王维独自游历江南漫游巴蜀,将万腔苦闷寄托于山水之间,青山绿水慢慢抚平王维疲惫的心: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深山之中,鸟鸣声声。但若不是心灵宁静、远离世俗之人,又怎能于喧闹中感受到一份真正的宁静?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越来越擅长在诗歌里用流水来对抗人世间的苦难,此时的王维越来越淡然,既然什么都不给他,那他就什么都不要,这世间山水美景,总是夺不走的吧!

5、再回仕途,又遭变故。

几年后,严明正直的张九龄出任当朝宰相,王维心中又燃起了一团火焰,于是寄信给张九龄一表施展抱负的能力与决心。

张九龄对王维有所耳闻,知其是个人才,便一路提拔,把已渐渐被朝廷遗忘的王维拔擢为右拾遗。这个右拾遗,官位虽不高,却可以为皇帝建言献策。张九龄相信,以王维的才华,前途是不可估量的。果真如此,王维一路晋升,官至五品,这期间,王维在辋川山谷买了一所别墅,那里有山有湖,有林有谷。

过了一年,张九龄失势被贬,奸相李林甫掌握大权,将王维调至边塞,明升暗降,王维心中自然明白,对这个官场已是彻底失望。

开元二十五年,一行马车蜿蜒在边塞的沙漠上,王维正在车上,他觉得他的一生就像是飘飞的蓬草一样,无依无靠,不知道归宿在哪里。

忽然,一条长河出现在他的眼前,那圆圆的落日,在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沙漠里是如此荒凉,又是如此温暖,而远处的一道孤烟像一把利剑直指苍穹,令人震撼。

他激动非常,将这一幕用画笔跃然纸上,还配上一首诗,成了千古绝唱: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此时已经开始接受命运的安排,边塞又如何,沙漠有怎样,如此旷世美景,别地又怎可相见!

正是这般的心境,王维在沙漠的几年,过得十分恣意,在那个风沙蔽日的地方,竟碰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岑参崔颢高适,他们携伴同游,骑马射猎,追鹰逐兔,茫茫大漠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朋友之间的离别总是来得突然,他们共同为朋友咏歌送行,一首《渭城曲》响彻天际:

《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心灰意冷,万念皆空

四十多岁的王维被调回长安,王维再无当初的热情,此时的京城已经变得格外陌生,崔希逸被副官陷害,抑郁而死;孟浩然因背疽复发而死;而他最尊重的亦师亦友的张九龄,也在家乡韶关曲江与世长辞;人生无常,物是人非,王维已经心灰意冷,看着这个繁华的城市,却越发怀念在终南山下的那段时光。

从此王维有事上朝,无事还家,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晚年的王维已然如此平静淡然,他这一生经历过大繁华,最后却尽数失去,或许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得到和失去的过程,王维看得通透,最终也活得自然,不慕荣华,不求富贵,浮世尽忘,万念皆空。

如果说,李白是盛唐一匹脱缰的野马,他的狂傲不羁是每一个后世人心中脱离藩篱的一个梦,那么王维就是一颗温润、光洁而又细腻的珍珠,是每一个人最是渴望的归处。

就像那一句禅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不出名的四位绝世美女,她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有着诸多美女,有些名气比较大,比如“四大美女”之一的“闭月”貂蝉,再比如江东著名的大乔和小乔,还有曹丕从袁熙处娶来的甄宓等等。但除了这些十分有名气的知名美女外,三国还有许多隐藏的美女,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郭女王郭女王临近30岁才嫁给曹丕,却成功从著名的美女甄宓处夺得

  • 曹操手下的两兄弟:弟弟战死,哥哥官至大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集团是三国时期最大的一个政治军事集团,在曹操集团内部,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不仅有五子良将,还有曹魏八虎骑,曹操手下的谋士更是数不胜数。而曹操在任用大将的时候,虽然会把打硬仗的机会给那些有能力的将领,但是军队里面的高级职位却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两个家族。这两个家族就是夏侯家族和曹氏家族。曹氏家族都是曹操

  • 孟浩然的一生,崇尚孟浩然式自由,又渴望遂父愿入朝为官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孟浩然,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孟浩然,山水诗人,李白的偶像。生在盛唐,虽有志用世,“风流天下闻”的浩然却终身未能入仕。纵观浩然一生,感性与理性相互掺杂,理想与现实反复羁绊,一边崇尚陶渊明式的自由,一边又渴望遂父愿入朝为官。然而,一生求官不得,一生布衣

  • 探索白居易的一生,虽生逢乱世但有个好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白居易,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白居易,晚唐诗人,六十年的创作生涯,留下诗词近三千首,唐宣宗曾亲自写诗悼念白居易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由此可见他这一生混的很是不错。公元772年,诗佛王维离世十一年,诗仙李白离世十年,诗

  • 刘禹锡与白居易的性格有什么不同?探索他斗争反击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刘禹锡,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刘禹锡,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同年而生,生在那个辉煌不复存在的晚唐,前半生极尽风光年纪轻轻便位极人臣,而后半生却命途多舛巴山楚水一片凄凉,巨大的反差没有催生出一个悲天悯人的诗人,反而使他蜕变成一个达天知命笑看人生的“诗豪”!

  • 内阁首辅商辂简介:明朝近三百年科举中第二个“三元及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商辂,明代中期臣子,字弘载,号素庵,浙江省严州府淳安县(今杭州淳安县)人。商辂从小天资聪慧,才思过人。于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名,是明朝近三百年科举制度中第二个“三元及第”。郕王朱祁钰监国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夺门之变后被削籍开除。成化三年(1467年)再

  • 糜芳跟随刘备二十几年了,为何还会背叛他?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刘备集团的创业非常艰辛,他带着关羽张飞两兄弟白手起家,先通过平定黄巾贼得到了一个县令的职务,也在河北官场混了个脸熟。等公孙瓒带他参加虎牢关之战后得以扬名天下,也得到糜竺靡芳两兄弟的投资,从此坐拥徐州。经过几十年的南征北战,刘备终于拿下荆州、益州和汉中三个地方,真正实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手下的

  • 王昌龄的一生经历过哪些大起大落?虽凄惨但也精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王昌龄,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王昌龄,盛唐诗人,世人多称他少伯,在盛唐的诗海里名重一时,甚至与太白相差无几,一个是“天上谪仙”,一个是“诗家天子”。少伯尤擅七绝,三类诗最为出彩,一是边塞诗,气势雄浑,慷慨豪迈;二是闺怨诗,细腻入微,情韵深刻;三是送别

  • 曹操的降将蔡瑁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是因为曹操具有那种怀疑别人的特性,从而被诸葛亮抓住了把柄,诸葛亮是三国之中非常一个聪明的人物,所以他知道曹操这样的英雄就是特别喜欢怀疑,他的那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可以说是所有人都知道了,所以诸葛亮就将计就计,最后是让曹操被自己弄得心烦意燥,从而露出了破绽。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

  • 同样都是经历大战 刘备,袁绍和曹操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三国大战,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刘备和袁绍大战失败与曹操赤壁大败有着本质的不同,对于各自的伤害不一样,因此带来的结果也就不同。同样是大败,为何本质不同带来的伤害不一样呢?我们还是一一仔细的分析一下吧。刘备惨败之后为何一病不起呢?刘备一辈子吃的败仗很多,从黄巾起义到后来兵败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