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莫言受聘北师大教授强调自己仍是农村作家

莫言受聘北师大教授强调自己仍是农村作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77 更新时间:2023/12/29 4:20:28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中国首位诺贝尔学奖得主莫言22日傍晚现身北京师范大学,受聘为该校文学院教授。莫言说,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作家能再次登上瑞典的领奖台。

300人的图书馆报告厅挤进了500多人,许多人慕名前来一睹诺奖得主的风采。莫言说,“我知道大家一定想听听我得诺贝尔奖的感受,实际上无论是在我的家乡山东高密,还是在北京、斯德哥尔摩,我的心里都很平静。”

莫言再次谦虚表示,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有许多写出了更好作品的作家,他们更有资格获奖。他也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作家能再次登上瑞典的领奖台。

而对于获奖前后网上对他或褒或贬的评价,莫言都不置评,他强调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从农村出来至今身上带着很浓乡土味的农村作家”。

莫言认为,好的文学不应该是清澈透明的,而应具有丰富性、复杂性、甚至暧昧性。好的作品应当让读者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感受,既有极大的弹性,又有极大的模糊性。他愿意继续努力写作这样的作品。

获诺奖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莫言对此保持着清醒认识。有的授予他传播中国文化大奖,莫言自认为在写作时并没有想到外国读者,而只想写给自己中国读者。他强调,文学最不应当为翻译家写作。

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手中接过聘书的同时,莫言还得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他在师大读书期间包括成绩单在内的所有档案材料。莫言指着档案上当年的照片说,“看我当年还蛮年轻的,现在青发变白发了。”

而对于有的媒体授予他年度“三农”人物奖项,他也接受,并开玩笑地说自己“名副其实”,“虽然我身在北京,也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但我的亲人仍在农村,仍在从事农业劳动,我仍然没有断掉和‘三农’的联系”。

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手中接过聘书的同时,莫言还得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他在师大读书期间包括成绩单在内的所有档案材料。莫言指着档案上当年的照片说,“看我当年还蛮年轻的,现在青发变白发了。”

莫言1988年就读于北师大中文系创作研究生班,1991年至1994年在著名教授童庆炳的指导下写作论文《超越故乡》,并获得硕士学位。莫言笑称,“写论文比写小说难多了,我写小说一天写一万字,写论文两个月才写一千字。”

“知道我这个硕士是徒有虚名,我再奋斗十几年争取及格。”莫言的自谦赢得了现场掌声和笑声。

莫言说,拿到教授聘书最惭愧的是没有认真学习,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学问修养。他最苦恼的是“当老师要说许多话,而自己是极不会说话的一个人。”

“不知从时起中国人讲话如此困难,照着讲稿尚且容易出错,更何况我这样随意地讲话呢?”莫言说,现在最怕的就是被人“断章取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东亚首位女总统朴槿惠:从青瓦台的女儿到主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韩国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朴槿惠不仅是一位亲近大企业、对朝鲜强硬的政治家,也是韩国很多成就与苦难的化身。她曾经以青瓦台为家,也曾隐身于市十八载。欣赏她的人把她比作“韩国的撒切尔夫人”,反对她的人则称她为“独裁遗产的继承者”。事实上,朴槿惠所继承的,远不只是父亲留下来的政治资本。被称为史上最激烈的韩

  • 梁实秋未婚妻“催婚”:你不回来我就嫁给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就在梁实秋在美国顺风顺水地学习、干事的时候,国内的未婚妻程季淑写信来了,说家里正给她介绍对象,你再不回来,我就要嫁给别人了。出国前,梁实秋就和程季淑爱得如胶似膝,因此,虽然奖学金可以用5年,但是他待了3年就提前回国了。1923年,梁实秋(1902—1987)赴美国留学,先去的科罗拉多大学,后去的哈佛

  • "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科研人生从组装收音机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这一辈子,已经经历了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此时回头看,人生在世,无非是明白一些道理。比如,人吃过真正的苦后,才懂得什么是甜;比如,遇到挫折时,要坚持坚持再坚持;比如,能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并把这件事和为国家作贡献相连,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王小谟,我国著名雷达专家、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 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邓正来去世享年56岁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1月24日上午6时50分,带着那些让人思想、回味的故事,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邓正来永远地告别了他热爱的学术、生活、朋友。人们惊讶、痛惜、遗憾。从发现罹患胃癌到他去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下个月的24日,即将迎来57岁的生日,他的生命却在56岁戛然而止。“人不正则无气象,无气象则无大学问。”“做学问并不

  • “坏典型”周厉王:老百姓的嘴被他堵了三年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周穆王的孙子的儿子周厉王继位后,特别贪财,喜欢“专利”,就是把天下山川水泽的资源都专归自家王族垄断占有,于是把天下的诸侯惹了。大家一起埋怨他,他就发明了一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成语,不许国人给他提意见,不许讥谤国事。老百姓的嘴被他堵了三年,终于大家憋得够呛,一起鼓噪叫唤,抡着板砖冲进王宫,把他给

  • “一九四二”记录者白修德:单枪匹马报道美大选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影片《一九四二》使白修德这个名字从历史深处迅速地走入到人们视野中。由于当时美国严格的新闻审查和国民政府的阻挠,1942-1943年的大饥荒报道并不顺利,美国记者白修德克服各种困难,深入灾区采访,他的报道很快在美国引起轰动,也间接给国民政府施加了赈灾压力。关于1942年发生在中国中原地区河南的那场并不

  • 女作家冯沅君的择偶标准:“好好读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好好读书”,一直是冯沅君选择志同道合的婚恋对象的第一指标。她与王品青分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王品青大学毕业之后不再读书进取。《春痕》中的女主人公瑗在写给璧的情书中,反复强调的同样是“好好读书”。落款时间为1927年1月18日的情书写道:“我虽然一年365天有300天是在愁苦中讨生活,然而我仍能读书…

  • 莫言:“谁叫我‘文学大师’,就是讽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莫言也不希望现在与得奖之前有什么变化。得了诺奖后,舆论中有人开始称莫言为“大师”,更有人把莫言形容为“前无古人”的伟大作家。但在机场简短接受采访时,莫言给予了否定,“永远不敢称‘大师’。‘大师’这个称谓有它内在的含义,谁要是叫我‘文学大师’,我会觉得暗含讽刺意味,我觉得自己

  • 韩国女总统朴槿惠的悲情身世:父母均遇刺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朴槿惠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父母遇刺身亡的悲情身世,又有崛起为政坛巨头的华丽转身。但令人唏嘘的是,朴槿惠至今未婚,其与弟、妹的关系也饱受外界质疑,此前甚至传出“有私生子”谣言。竞争激烈的本届韩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朴槿惠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这也是她自1979年父亲遭暗杀后时隔33

  • 奥巴马的中国缘分:“我有一个华裔血统的侄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奥巴马"从小浸淫在亚洲文化之中,深受亚洲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影响",因为他出生于拥有大量亚裔群体和亚洲文化特点的夏威夷,少年时期在印尼接触到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文化。奥巴马不无得意地说:"印尼的要员,包括有分量的印尼华人访问美国时,他们想见的第一个人就是我。在印尼国内,他们经常将我视为他们中的一员,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