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坏典型”周厉王:老百姓的嘴被他堵了三年

“坏典型”周厉王:老百姓的嘴被他堵了三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657 更新时间:2023/12/30 17:32:23

周穆孙子的儿子周厉王继位后,特别贪财,喜欢“专利”,就是把天下山川水泽的资源都专归自家王族垄断占有,于是把天下的诸侯惹了。大家一起埋怨他,他就发明了一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成语,不许国人给他提意见,不许讥谤国事。老百姓的嘴被他堵了三年,终于大家憋得够呛,一起鼓噪叫唤,抡着板砖冲进王宫,把他给打跑了,逃去了山西。

周朝的天子个个都不错,除了周昭王南征荆楚死掉以外,其他没出大事。周昭王是小孩周成王的孙子(小孩也会老的啊),他喜欢远征,觉得南方江汉流域的一些偏僻诸侯们不听话,就乐呵呵地跑去打他们,结果去还顺利,归程上却死了,六军覆没,据说是淹死的。

周昭王的儿子是大旅行家周穆王,他的行为比较荒诞,最喜欢驾着车往西边跑。一般马车都是四匹马,周穆王的跑车是八匹马,排气量增加一倍。他的司机“造父”能开着“八匹马力”的车在梅花桩之间乱转,让三十二个马蹄步调一致。造父载着周穆王去了昆仑山那里,据说拜访了西王母,后者送了周穆王一件稀罕玩意儿——夜光杯。

周穆王干的政事,就是不顾大臣劝阻发出大兵去征伐犬戎,结果只抓回来四只白狼、四只白鹿,从此远处的诸侯和蛮夷们都不大服气他。

又过了五十来年,周穆王的孙子的儿子周厉王继位了。这个天子据说特别贪财,喜欢“专利”,就是把天下山川水泽的资源都专归自家王族垄断占有,于是把天下的诸侯惹了。大家一起埋怨他,他就发明了一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成语,不许国人(就是都城以及周边地区的人)给他提意见,不许讥谤国事。老百姓的嘴被他堵了三年,终于大家憋得够呛,一起鼓噪叫唤,抡着板砖冲进王宫,把他给打跑了,逃去了山西。

周厉王跑了以后,由周公和召公主政。

周厉王流亡十四年,最后死在一个叫“彘”的地方(意思是猪)。

周厉王流亡在外,呆在“猪”那个地方,有人为了帮助他回镐京复位,就写了一本非著名和伟大的书献给他看,那就是《易经》。《易经》中的主要思想,是教周厉王以柔克刚,卷土再来的,希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希望他在“亢龙有悔”之后能再次“飞龙在天”。而他的那些追随者们,则“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帮着他,“以从王事”,最后“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把中央给打下去。当然,这些都被后来的金庸老师写在降龙十八掌的掌法里了。

周厉王虽然看了很多《易经》中的神秘学问,但终于客死异乡,没有龙飞上天。他的太子静随即在周公和召公的辅佐下,于都城继位,是为周宣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九四二”记录者白修德:单枪匹马报道美大选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影片《一九四二》使白修德这个名字从历史深处迅速地走入到人们视野中。由于当时美国严格的新闻审查和国民政府的阻挠,1942-1943年的大饥荒报道并不顺利,美国记者白修德克服各种困难,深入灾区采访,他的报道很快在美国引起轰动,也间接给国民政府施加了赈灾压力。关于1942年发生在中国中原地区河南的那场并不

  • 女作家冯沅君的择偶标准:“好好读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好好读书”,一直是冯沅君选择志同道合的婚恋对象的第一指标。她与王品青分手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王品青大学毕业之后不再读书进取。《春痕》中的女主人公瑗在写给璧的情书中,反复强调的同样是“好好读书”。落款时间为1927年1月18日的情书写道:“我虽然一年365天有300天是在愁苦中讨生活,然而我仍能读书…

  • 莫言:“谁叫我‘文学大师’,就是讽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莫言也不希望现在与得奖之前有什么变化。得了诺奖后,舆论中有人开始称莫言为“大师”,更有人把莫言形容为“前无古人”的伟大作家。但在机场简短接受采访时,莫言给予了否定,“永远不敢称‘大师’。‘大师’这个称谓有它内在的含义,谁要是叫我‘文学大师’,我会觉得暗含讽刺意味,我觉得自己

  • 韩国女总统朴槿惠的悲情身世:父母均遇刺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朴槿惠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父母遇刺身亡的悲情身世,又有崛起为政坛巨头的华丽转身。但令人唏嘘的是,朴槿惠至今未婚,其与弟、妹的关系也饱受外界质疑,此前甚至传出“有私生子”谣言。竞争激烈的本届韩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朴槿惠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这也是她自1979年父亲遭暗杀后时隔33

  • 奥巴马的中国缘分:“我有一个华裔血统的侄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奥巴马"从小浸淫在亚洲文化之中,深受亚洲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影响",因为他出生于拥有大量亚裔群体和亚洲文化特点的夏威夷,少年时期在印尼接触到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文化。奥巴马不无得意地说:"印尼的要员,包括有分量的印尼华人访问美国时,他们想见的第一个人就是我。在印尼国内,他们经常将我视为他们中的一员,或者

  • 莫言:走向世界的山东农民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莫言在影视中心参与过两部电视剧本的创作,其中一部是1999年的《红树林》。原来莫言不仅写“乡土”,也写“城市”。虽然他自言局限不少,除了商业规则,还有行业的规则:“要从正面表现检察官的形象,官员的腐败也要表现在尺度之内。”但莫言也做出了自己的尝试,不再写诸如检察官妻子下岗、孩子发烧、法网人情两难等等

  • 朱可夫元帅:斯大林终其一生不曾开怀大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世上不会笑(过度严肃)的人何止万千,但以此留名的寥寥可数,只有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笔者最近在人食人系列中提及的讽刺名家斯威夫特、格莱斯顿(W. Gladstone,十九世纪英国自由党大政治家)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据率领红军首先攻陷柏林的朱可夫元帅回忆录,斯大林终其一生不曾开怀大笑,他只听过他几声

  • 斯大林找替身:连女儿都无法辨别真假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阴差阳错做替身一天深夜,一群人来到鲁本斯基家,不容分说地将他推上一辆遮盖得严严实实的小汽车。他被带到位于一处森林中的一栋小楼房,没有人和他说话,但桌子上随时都整齐摆放着美味的食品,供他享用。鲁本斯基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守卫人员也不告诉他。就这样过了几天,他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一天早上,进来几个穿白大褂

  • 谢安:中国历史上搞言论封杀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晋哀帝隆和年间(562—565),才子裴启出了一本书——《语林》,记载魏晋时代名士们的言谈、容止和轶闻,开了志人笔记之风,“大为远近所传。时流年少,无不传写”。可以箅得上是当时的畅销书了。一天,庾道季拉着谢安的手说:“裴郎(即裴启)云:‘谢安谓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裴郎又云:‘谢安目支道林

  • 《文史参考》:难于评价的司徒雷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五十年前,司徒雷登在美国华盛顿逝世。作为燕京大学无可争议的创办者和灵魂人物,他在中美两国的外交史和教育史上都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我们今天再来认真思考和总结。不过,司徒雷登在国内之所以妇孺皆知,却不完全是因为他创办燕京大学的经历,更多是因为毛泽东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因为创办燕京大学而在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