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武帝为何将“太一神”推为众神之首?他是如何做的?

汉武帝为何将“太一神”推为众神之首?他是如何做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107 更新时间:2023/12/28 9:06:21

拥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继位后,一改其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无为而治的思想,而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思想统一。在此之后 ,他开始对外积极扩张,先后大破匈奴,平定闽越、南越、开发大西南,经营西域,开辟“丝绸之路”,铸就了强大的大汉王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年轻的汉武帝在即位之初,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外有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连续不断的侵扰,内有各诸侯王的跃跃欲试,甚至是丞相在当时所掌握的权力都远远大于皇权。

比如,汉武帝在登位后,丞相田蚡掌握着大小官吏任免的大权,可谓权倾朝野,汉武帝对此十分不满,曾经问田蚡:“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汉武帝一语道破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为了神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也是下了一番功夫,这其中,他将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神——“泰一神”,一步步地推崇到了至尊地位,也是煞费苦心。

所谓“泰一神”,在秦朝时,即称为“泰皇”,它是与“天皇”、“地皇”并称的“三皇”之一,这是秦汉时期流行的三个天神,但是,把“泰一神”(亦称太一神)提高到至尊地位,成为汉朝尊奉的众神之首,则是汉武帝的功劳。

大约在汉武帝元光年间(公元前134年—前129年),亳地的方士缪忌首先向汉武帝奏请祭祀“泰一神”,他认为天神中最尊贵的神就是“泰一神”,“五帝”也只不过是“泰一神”的辅佐。缪忌还声称古时候的天子在春秋两季都会祭坛祭祀“泰一神”,并且会用最高的规格连续祭祀七天。

缪忌提出的推崇“泰一神”的方案,打破了秦至汉初天神的观念,突出了“泰一神”的地位,就连当年汉高祖刘邦以补五帝祠为荣的“五帝”,也降级成了“泰一神”的辅佐,这对汉武帝借神权来强化皇权,无疑是一个绝妙的方案。

只是当时汉朝正用兵于匈奴,且谋划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还无暇塑造“泰一神”,但汉武帝还是命人在长安东南郊立了泰一坛,并按照缪忌的方案祭祀。

后来,又有人不断提出祭祀泰一诸神,尤其是汉武帝身边的方士们,他们在许多场合都奉“泰一神”为最尊贵的天神,并以各种形式对其顶礼膜拜。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六月,汾阴(今山西河津市南)出土了一个大鼎,文武官员视为“宝鼎”,认为是一种祥瑞,汉武帝也十分高兴,下令将它迎至甘泉(今陕西延安甘泉县)。

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官员们说:“泰帝(伏羲)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史记·封禅书》)

方士们也认为:“宝鼎出而与神通”,应举行封禅典礼,“上封则能仙登天矣”(《史记·封禅书》)。

这两种不同人群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神化皇权,可谓是殊途同归,都迎合了汉武帝强化皇权的需要。

这时,又有人再次上书说,五帝是“泰一神”的辅佐,应该立“泰一神”,并由汉家天子亲自祭拜。到此时,将“泰一神”推崇为众神之首的政治氛围已经成熟了。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正式在甘泉建立泰一坛,祭坛共分为三层,五帝为“泰一神”的辅佐,其坛降格一级,环绕在下面,其中青、赤、白、黑四帝,各自按东、西、南、北排好,只有黄帝置于西南方。祭泰一的主宰身穿紫色绣衣,祭五帝的穿的各如其色。

同年十月,汉武帝举行隆重的郊礼,亲自祭拜“泰一神”,正式钦命“泰一神”为汉朝至尊的天神。至此,“泰一神”作为汉朝至高至尊的“国神”,终于被塑造成功。

汉武帝充分利用宗教神学,为自己实现了神化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因为,所谓“泰一”,“泰”者为大之极,“一”者为壹统也,以五帝为辅佐,即辅臣之谓。既然“泰一神”成为至尊的天神,那么作为天帝代表的汉武帝,自然就是“无上”和“至尊”的化身了。

汉朝至尊的天神确立后,汉武帝决定按古礼举行封禅,他效仿秦始皇到泰山封禅,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是汉朝立国以来的盛典。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到泰山行封禅大礼,只是,这封禅的礼仪,儒士与方士提出的方法各不相同,最后,汉武帝决定用祭“泰一神”的礼仪,上封泰山,又用祭后土的礼仪,在泰山下的肃然山行禅礼,之后,汉武帝又在奉高(今山东泰安市)的明堂里,接受官员们的祝礼。

汉武帝泰山封禅之际,也不忘了通神成仙,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而且,他搞的求仙活动,比百年前秦始皇的入海求仙还要热闹许多,如召鬼神、炼丹沙、候神等,各种名堂数不胜数。

当时,为了迎合汉武帝的祀神求仙,“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在碣石山一带又留下不少祀神求仙的各种各样的建筑。在碣石山南麓,迄今仍存有当年汉武帝行宫的遗迹。

汉武帝借助推崇“泰一神”为众神之首,再登顶泰山举行封禅之礼,也顺利地将皇权强化到了最高的地步,自己也成了独一无二的“汉武大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姜维当初被迫投降蜀汉 姜维为什么会死心塌地效忠蜀汉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姜维前后变化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姜维原本是魏国的臣子,在诸葛亮北伐时,姜维才投降诸葛亮,至此才成为蜀汉的将领,此时的姜维是被迫称臣的。诸葛亮兵临天水郡时,姜维和上级天水太守马遵正在巡查途中,他本想率军攻打蜀军,可是,马遵怀疑他心怀不轨,撇下他撒腿而逃。姜维本打算投奔

  • 北宋一代权臣蔡京为何会被饿死?他有多十恶不赦?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蔡京先后四次任北宋宰相,任期达17年,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被贬后最终饿死在潭州崇教寺。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蔡京初入仕途就展示出无复廉耻的为官德操。蔡京和弟弟蔡卞同年登科,他是王安石的得意门生,蔡卞是王安石女婿,这时他坚决拥护新法,再加上政治斗争水平高超,让宰相曾布十分看重。而

  • 北宋著名女冠曹希蕴的一生是怎样的?因文采出众引起苏轼的关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曹希蕴,即曹仙姑,他是北宋时期的女道士,因为在北宋都城汴京能诗善文,引得大文豪苏轼前来拜访,后来更是受到宋徽宗的赐名和褒奖。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希蕴,生卒年不详,赵州宁晋(今河北邢台宁晋)人,乃宋初宰相曹利用之族孙。曹利用曾代表北宋出使辽国,成功签订“澶渊之盟”

  • 韩林儿元末小明王,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360年(龙凤六年),刘基(刘伯温)、宋濂、叶琛、章溢私人在朱元璋的邀约下入南京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刘基刚到朱元璋阵中,就做了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改变了朱元璋的命运。《明史纪事本末·卷二》记载:二十一年春正月朔,中书省设御座,奉小明王行庆贺礼。刘基怒曰:“彼牧竖耳,奉之

  • 姜维既然是蜀汉最后的武将 那么蜀汉最后的文臣又会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蜀汉文臣武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如果是蜀汉后期最后的武将的话,那么蜀汉的最后的文臣又是谁?此人有多厉害?三国虽然是一部战乱史,但更重要的是一部阴谋论。尤其在前期的时候,武将谋臣极为众多,纵横环宇,几乎哪个诸侯手下都有能人。如曹操手下五大谋士,五子良将,八

  • 曲阿小将的实力如何?他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而这些当世虎将的武艺之所以会被后世称赞,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常常被多名将领围攻,但都能全身而退。比如虎牢关前,吕布力战刘关张三兄弟,更在后来摆脱了曹操麾下六员猛将的进攻,坐实了他第一猛将

  • 诸葛亮口含七粒米是有什么意义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有这个举动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临死前为什么要在嘴里含7粒米,诸葛亮这么做有什么意义?对诸葛亮口含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君王无道,宦官乱政,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许多人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在此乱世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好汉,想要一夺天下,其中便包括了刘备。其实,倘若要说实力的

  • 鲁肃知道借荆州肯定一去不复返 鲁肃为什么还劝孙权借地给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劝孙权。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鲁肃明明知道有借无还,鲁肃为什么还要劝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赤壁之战,曹操只是暂时被打败,而孙权也只是暂时取得胜利。从双方实力来看,曹操依旧远胜于孙权。而孙权又没有他哥哥孙策那种战争水平,自保尚且困难,更别提进攻了。因此孙权要

  • 苏味道在官场上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的外号是“苏模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苏味道,字守真,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十一世祖。唐朝高宗年间,还是秀才的苏味道就以文才出名,20岁时进士及第,开始了坎坷一生的仕途生涯。苏味道有个外号“苏模棱”,因为在官场中的起起落落,使他在后来为官时变成了小心翼翼,处事圆滑,凡事都不轻易表态,所以才得到了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外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

  • 李广家族身受皇帝重视,结局却不尽人意,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西汉名将、文学家,飞将军李广长孙。你真的了解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因为李广的名气,年纪轻轻就被皇上封赏了。可见皇帝对李广家族是非常重视的。至于为什么他们的下场都那么惨,是因为他们的运气都不怎么好,而且脑袋也不太明白。每次皇上和权臣重用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