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卖官卖得最疯狂的皇帝

中国历史上卖官卖得最疯狂的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15 更新时间:2024/1/1 5:43:47

汉灵帝刘宏(156—189),原为解渡亭侯,是汉章帝的玄孙,汉桓帝的堂侄。因桓帝无子,于168年由桓帝的皇后窦妙立为皇帝,时年仅12岁。在位22年,死后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历史上的那些腐败朝,大都存在着买官卖官的丑陋现象。这些朝廷虽然腐败,但也知道卖官行为是一种不齿之事,因而运作起来都是遮遮掩掩,巧立名目,一般情况下不会光明正大地操作。但是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皇帝,将卖官行为推向了极致,居然堂而皇之明码标价,公开卖官,时间长达七年之久。

这位疯狂卖官的皇帝,就是汉灵帝刘宏。刘宏登上皇位,纯属侥幸,汉桓帝刘志死后,没有儿子继承皇位。窦皇后为了把持朝政,便将继承人锁定在了汉桓帝的堂侄——当时只有12岁的刘宏身上。可见,刘宏登基,实属侥幸。

刘宏登基以后不久,宦官软禁了窦太后,控制了朝政,总揽了大权。至此,东汉的命运便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了。当时的政坛风雨飘摇,而刘宏就在这种情况下干起了卖官的勾当,而且干得很起劲。

汉灵帝之前的一些皇帝,也曾干过卖官的事,但大都只是偶尔为之,而且所得钱款一般都是“佐国之急用”。只有这位刘宏同志将卖官这一勾当发扬光大,推到了极致。在汉灵帝刘宏之时,一切都是赤裸裸的。最为荒唐的是,刘宏竟然在西园开办了一个官吏交易所,明码标价,公开卖官。不论才学,不论品性,不论操守,但凡是有钱,就可以买官。而卖官所得钱款都流入了汉灵帝自己的腰包。

刘宏统一了官职的市场价,亲自制定了卖官的规定,稳定了市场秩序。而他制定的卖官规则有: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的价格则根据所治县的大小、贫富而定。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一般来说,官位的标价是以官吏的年俸为依据的,比如年俸两千石的官位,其标价是两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是四百万钱。换句话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

汉灵帝刘宏卖官可谓是富有创新精神。他不肯放过任何机会,连功劳甚大、声望颇高的张温等人,也都是先给皇帝交足了买官的钱,才登上官位的。及至后来,他更是变本加厉,连官吏的调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支付1/3或1/4的官位标价。换句话说,官员上任,必须先支付25年以上的薪水。崔烈出身名门望族,他通过关系,花了500万钱买了个司徒。到了册拜之日,宫廷举行了隆重的册拜仪式。汉灵帝望着崔烈春风得意的样子,突然觉得他的司徒一职来得太容易了,便忍不住对随从说:“这个官卖亏了,本该要他1000万的!”随从说:“他肯出500万,已经很不错了。陛下您要有品牌观念。像崔公这样的名士,岂肯轻易买官?现在连他都来买官,这等于为陛下做了广告,以后陛下的产品就更有销路了。”

崔烈所买的司徒一职,与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是掌握军政大权、辅助皇帝的最高长官。卖官已经卖到如此地步,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荒唐得无以复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为何千年不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越王勾践剑的特点,越王勾践剑是十大名剑吗,越王勾践剑为什么是天下第一剑

    身穿一袭白衣,不染丝尘,手持一把名剑,削铁如泥,此般侠义之风不知何时已深深定格在了人们的脑海。而伴随着越王勾践剑的出土,这种似乎只存在于武侠小说中的虚幻情景也渐渐走向了现实。1965年冬,在湖北省荆州市修二干渠时发现了一座楚国贵族墓,后命名为“望山一号墓”,与此同时还发现带封土堆的大中型墓葬25座,

  • 李光地政绩才学俱优 康熙却打心眼里瞧不起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口碑为什么差,康熙正大光明殿怒斥群臣,康熙为什么贬李光地

    李光地(1642-1718年),福建安溪人。他出身于一个小康之家的书香门第,清初战乱家道中落。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十四年(1675年),李光地回老家探亲,当时正值三藩作乱,李光地通过军事形势分析,向康熙帝密奏进言破敌妙策,深得康熙重视。康熙十六年,清军收复泉州,李光

  • 历史三国的魏国四聪 真是实至名归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魏国灭亡的原因,魏国是怎么灭亡的,魏国失败的原因

    魏国四聪( 明哲之士曰“聪”)指的是魏国的夏侯玄、诸葛诞、邓飏、田畴。在动乱的三国时代,因其“明哲”而被后人景仰。今天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三国时代的魏国四聪,真的是实至名归吗?有几个算是“明哲”的1、夏侯玄夏侯玄(209年-254年),字太初(一作泰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

  •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贪腐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过几百个皇帝,以与其所处时代相适应的标准来评价的话,有的是明君,有的是昏君,还有的是暴君。皇帝是数得过来的,大臣恐怕就数不过来了。在历朝历代数不清的官员中,真正有名的、被人记住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名,分为美名和恶名,都可以成为被记住的理由。这些人有的被称为忠臣,有的被称为奸臣,有的被

  • 谋权还是篡位?王莽的权力征途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汉为什么会被王莽夺权,王莽篡汉时,朱棣谋权篡位

    王莽是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他修养极深,平日里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被称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1日,王莽终于露出了自己的庐山真面目,代取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他被尊称为新太祖,从此西汉被他拦腰斩断,开始了他长达15年的皇帝生涯。下面我们就来看王莽的夺权之路。王莽先是凭

  • 唐玄宗是如何选择侍寝妃嫔的?不愧是文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玄宗的后妃,唐玄宗有多少嫔妃,唐玄宗嫔妃

    古代的皇帝,后宫佳丽如云。于是,选择和哪个佳丽睡觉,就成了一个问题。清朝的皇帝比较乏味,他们采用“翻牌子”的办法来选择当晚侍寝的妃嫔。这个办法的好处是简洁高效,但坏处是过于直白,就跟去饭馆点菜似的,毫无美感可言。在这个方面,唐朝著名的文艺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给自己的同行们狠狠地上了一课。唐玄宗生性浪漫

  • 骁勇威猛不一定就莽撞 文武双全的儒将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代替文武双全的词,张飞一声吼长坂坡吓死了谁,张飞真的是鲁莽粗壮吗

    应该说,骁勇威猛不一定就莽撞粗率。三国时代的很多猛将,在小说戏曲里就不是这样。吕布虽勇而无谋,但并不憨莽。关羽之威猛不亚于张飞,但人们却常看到他于帐内灯下,绰髯凭几,看《春秋》之书,有一副儒雅之士的风度。还有赵云、马超……《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刘备曾告诫他:“卿刑杀既过

  • 唐太宗为什么能重用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太宗李世民魏征,唐玄宗重用的名臣是,唐太宗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如何处理功臣一直是让皇帝头疼和棘手的问题。“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如诅咒般伴随着每一个初生的王朝。为了处理功臣问题,皇帝一般使用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给功臣很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甚至结成各种亲戚关系,但不给他们实际的权力。这种方法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宋太祖的“杯酒释兵

  • 不用君子用小人——曹操的用人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用的是,我不是君子但也不是小人,君子和小人之间用成怎样说

    说起历朝历代的特务机构,大家都会想起明朝的锦衣卫及东西内厂。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秘密刺探组织到朱棣的发扬光大,纵观276年的明朝统治史也是特务组织的最猖獗、社会最黑暗的发展史。然而,读过《三国志》的人,不难发现,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就已经建立起一套非常成熟的特务政治体系了。三国时期是个乱世,群雄揭竿而

  •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自强不息 还是不可而为?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是六出祁山还是七出,诸葛亮带料事如神还是落雷,六出祁山的结果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三国演义》中的“三绝”之一诸葛亮(诸葛亮为智绝,曹操为奸绝,关羽为义绝)当成智慧的化身,因此,凡是诸葛亮所做的事都认为是明智的。例如,人们总是喜欢把六出祁山的这件事,看成是诸葛亮自强不息的表现而大加赞赏。然而,也有人对诸葛亮六出祁山这件事持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是“知其不可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