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身为四大辅臣之首,索尼的能力有多强?

身为四大辅臣之首,索尼的能力有多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100 更新时间:2024/1/7 13:50:20

1661年,顺治去世,遗诏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这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依据皇太后孝庄的描述,当时顺治不仅下了一个罪己诏,还遗命以索尼为首、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等人作为辅政大臣。歪史个人认为,依着当时顺治汉化的趋势不大可能全部委任四个满洲人作为辅政大臣,所以极有可能是皇太后诈称遗诏,而自己做主任命了四位辅政大臣。

孝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遏制汉人,顺便遏制宗室,因为顺治的汉化倾向非常明显,而王公贵族有多尔衮之鉴,授予四大臣实权,以来抑制汉人、一来抑制诸王、一来又用诸王的权利抑制四大臣。这一道圣旨可以说是一石三鸟,不得不说孝庄手腕高明。

这份诏令中,当时62岁的索尼成为一匹黑马,意外的成为辅政大臣之首。这一点比他们四人成为辅政大臣还让人诧异,恐惧不安的索尼当时率领其他三个辅政大臣一起面见诸王:

“今主上遗诏,命我四人辅佐冲主。从来国务政务,惟宗室协理,索尼等皆异姓臣子,何能综理?今宜与诸王、贝勒等共任之。”诸王、贝勒答道:“大行皇帝深知汝四大臣之心,故委以国家政务,诏旨甚明,谁敢干预,四大臣勿让。”

大行皇帝指的是当时还没有下葬的顺治,还没有定庙号谥号,所以称为大行皇帝。索尼的推脱之词或许出于谦让,或许出于恐惧,但是这里值得玩味的是诸王的回答:大行皇帝甚至汝四大臣之心,故委以国家政务,现在谁都不敢干预。这话看起来风轻云淡,但是实际上传达一个消息,他们被委任的前提是大行皇帝知道他们的心。

索尼是正黄旗、苏克萨哈是正白旗、鳌拜、遏必隆是镶黄旗。

什么心?当然是忠心,对于皇帝来说,才能不是主要的,忠心才是主要的。而这四人索尼、鳌拜都是当初拥立顺治的功臣,苏克萨哈则是多尔衮死后弹劾多尔衮的旗手,遏必隆则是曾经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钮祜禄·额亦都之子,属于继承父爵的二代,多少有充数之嫌。

这一些就是皇帝知道他们的心的原因,因为早年拥立顺治的功劳,铺就了现在登往辅政大臣的路。其中苏克萨哈、鳌拜、遏必隆又是武将,其中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三人都有军工在身,在军队在有不小的势力,正好和诸王可以互相牵制。

而索尼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文官,本来属于海西女真的他早年随父亲投奔努尔哈赤,因为通晓满汉蒙等文字,入值文馆。这时候被孝庄拔升为首辅肯定是为了抑制鳌拜等三个武将。

辅政不久,鳌拜利用军功,而同是两黄旗的索尼很快就默许鳌拜遏必隆必死苏克萨哈,孝庄的互相牵制的计划破产,至此不得不再次利用索尼,把他的孙女嫁给康熙立为皇后,打压鳌拜。

成为皇亲的索尼没多久死去,其子索额图协助康熙擒杀鳌拜。

伴随四代皇帝,索尼一路高升,从一个文官变为辅政大臣,索尼所凭靠的就是不站队,忠于皇帝,不畏强权。圆滑而不世故,也不落井下石。无论是鳌拜还是多尔衮都没有让索尼附和。正是这样,他才成为四个辅政大臣中善终的唯一一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备刘玄德为何要铸造当百大钱?损害的是谁的利益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刘备能成大事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三国纷纷民不安,东吴西蜀汉中原。中原地区由曹操为丞相魏王的刘协朝廷,一直是很多说书艺人心目中的正统——可能是事实

  • 中国历史上卖官卖得最疯狂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上最差劲的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暴君,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权臣

    汉灵帝刘宏(156—189),原为解渡亭侯,是汉章帝的玄孙,汉桓帝的堂侄。因桓帝无子,于168年由桓帝的皇后窦妙立为皇帝,时年仅12岁。在位22年,死后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历史上的那些腐败王朝,大都存在着买官卖官的丑陋现象。这些朝廷虽然腐败,但也知道卖官行为是一种不齿之事,因而运作起来都是遮遮掩

  • 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为何千年不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越王勾践剑的特点,越王勾践剑是十大名剑吗,越王勾践剑为什么是天下第一剑

    身穿一袭白衣,不染丝尘,手持一把名剑,削铁如泥,此般侠义之风不知何时已深深定格在了人们的脑海。而伴随着越王勾践剑的出土,这种似乎只存在于武侠小说中的虚幻情景也渐渐走向了现实。1965年冬,在湖北省荆州市修二干渠时发现了一座楚国贵族墓,后命名为“望山一号墓”,与此同时还发现带封土堆的大中型墓葬25座,

  • 李光地政绩才学俱优 康熙却打心眼里瞧不起他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口碑为什么差,康熙正大光明殿怒斥群臣,康熙为什么贬李光地

    李光地(1642-1718年),福建安溪人。他出身于一个小康之家的书香门第,清初战乱家道中落。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十四年(1675年),李光地回老家探亲,当时正值三藩作乱,李光地通过军事形势分析,向康熙帝密奏进言破敌妙策,深得康熙重视。康熙十六年,清军收复泉州,李光

  • 历史三国的魏国四聪 真是实至名归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魏国灭亡的原因,魏国是怎么灭亡的,魏国失败的原因

    魏国四聪( 明哲之士曰“聪”)指的是魏国的夏侯玄、诸葛诞、邓飏、田畴。在动乱的三国时代,因其“明哲”而被后人景仰。今天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三国时代的魏国四聪,真的是实至名归吗?有几个算是“明哲”的1、夏侯玄夏侯玄(209年-254年),字太初(一作泰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

  •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贪腐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过几百个皇帝,以与其所处时代相适应的标准来评价的话,有的是明君,有的是昏君,还有的是暴君。皇帝是数得过来的,大臣恐怕就数不过来了。在历朝历代数不清的官员中,真正有名的、被人记住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名,分为美名和恶名,都可以成为被记住的理由。这些人有的被称为忠臣,有的被称为奸臣,有的被

  • 谋权还是篡位?王莽的权力征途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汉为什么会被王莽夺权,王莽篡汉时,朱棣谋权篡位

    王莽是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他修养极深,平日里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被称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1日,王莽终于露出了自己的庐山真面目,代取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他被尊称为新太祖,从此西汉被他拦腰斩断,开始了他长达15年的皇帝生涯。下面我们就来看王莽的夺权之路。王莽先是凭

  • 唐玄宗是如何选择侍寝妃嫔的?不愧是文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玄宗的后妃,唐玄宗有多少嫔妃,唐玄宗嫔妃

    古代的皇帝,后宫佳丽如云。于是,选择和哪个佳丽睡觉,就成了一个问题。清朝的皇帝比较乏味,他们采用“翻牌子”的办法来选择当晚侍寝的妃嫔。这个办法的好处是简洁高效,但坏处是过于直白,就跟去饭馆点菜似的,毫无美感可言。在这个方面,唐朝著名的文艺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给自己的同行们狠狠地上了一课。唐玄宗生性浪漫

  • 骁勇威猛不一定就莽撞 文武双全的儒将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代替文武双全的词,张飞一声吼长坂坡吓死了谁,张飞真的是鲁莽粗壮吗

    应该说,骁勇威猛不一定就莽撞粗率。三国时代的很多猛将,在小说戏曲里就不是这样。吕布虽勇而无谋,但并不憨莽。关羽之威猛不亚于张飞,但人们却常看到他于帐内灯下,绰髯凭几,看《春秋》之书,有一副儒雅之士的风度。还有赵云、马超……《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刘备曾告诫他:“卿刑杀既过

  • 唐太宗为什么能重用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太宗李世民魏征,唐玄宗重用的名臣是,唐太宗最大的功绩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如何处理功臣一直是让皇帝头疼和棘手的问题。“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如诅咒般伴随着每一个初生的王朝。为了处理功臣问题,皇帝一般使用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给功臣很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甚至结成各种亲戚关系,但不给他们实际的权力。这种方法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宋太祖的“杯酒释兵